眼看這小宋公子病情一天比一天惡化,漸漸床都下不了了,宋廣心中也是隱隱作痛,不能自己,連忙遣人去武陵郡城,托人去請那不世出的名醫前來診治。然而這武陵郡的名醫還沒到這上庸,這小宋公子就沒能捱過去,直接鼻息全無,小小的身子也跟著僵硬起來。
宋廣聞此消息,心中也沒有太過悲傷的情緒,隻是口中歎氣數聲而已,派下人前去查看確定是落了氣了,便著人收殮入棺,草草葬了。宋家這真假兒子一事在這上庸城之中鬧得沸沸揚揚,如今這童子卻是驀然死了,自然消息也是傳得飛快。
那李滿林聽到這個消息,當即便昏了過去,眾人慌忙上去掐了一陣人中,李滿林悠悠醒來之後,口中竟不能言語,隻是眼淚汪汪不止,堂堂七尺男兒,心中悲切之下,竟然連站起來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不由地讓旁觀的一群人跟著心有戚戚,再聯想到宋廣斂葬自家公子的表現,這童子到底是誰的兒子,大家心裏都跟明鏡似的,有了自己的答案。
隻是事情到了這一步,雙方都是輸家,這李滿林四五十歲的年紀,想必多半不能生育,這些讀書人信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想必這李滿林便是以後死了,都無顏去見地下的列祖列宗。
但宋廣抱養別人假子不成,反而因此麵上有些無光,自然也不能說是討得了什麽便宜,隻是相比於老來得子,最後失而複得,又痛失所愛的李滿林來說,無疑是好上了太多。
這童子既死,知州衙門裏從此就少了一個天天披頭散發,拿著不同狀紙來要告官的瘋子,但知州衙門上下,卻並沒有多少人因為少了這一樁麻煩事情,有什麽欣喜的神色,反而都是一副心有戚戚的模樣。
那李學林乃是正兒八經讀了詩書,進了功名,再討了一任師爺的秀才,說起來身份還在衙門內大多數人之上,現在落得如此淒慘下場,眾人心中自然也是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今日是這李滿林遭了殃不假,如果以後自己得罪了類似宋家這般的江湖豪俠,乖戾劍客,那就能有好果子吃不成?縱你飽讀詩書,三尺青鋒麵前,又有多少道理可以讓你講的?
那些懵懂鄉民隻知道坐在這衙門裏的風光,哪裏知道其中還有這些光景故事,有的時候坐下來想想,這一身官袍,確實也沒有多大意思。
當然,不管這衙門裏的官老爺們怎麽想,見計劃得以順利實施的的徐遙,便招
呼上了蔣溫倫,當夜便掘墓開棺,將那假死的童子掘了出來,在蔣家秘密養了幾日之後,便著人將那李滿林喚了過來,囑咐其帶著自己的妻兒遠走高飛。
李滿林驀然由大悲轉為大喜,自然是一陣千恩萬謝之後,便帶著自己的兒子走了,而徐遙與蔣溫倫自然也將這件事情爛在肚裏,沒有聲張出去。
不過雖然此事前前後後,都是蔣溫倫與裴知州差心腹之人做的,但不巧裴知州差來的人中,有人恰好與宋家有些牽連,參與其中之後,雖然不知具體手段,但通過一番推敲之後,得出此事乃是徐遙三人搞鬼的結論。
隨後便往宋家告發,那宋廣一聽自己著了道了,頓時怒不可遏,但此事說出來也是醜事一樁,如此偃旗息鼓,反而最好,如果自己還要大吵大鬧,反而是讓宋家顏麵無光,不過區區豎子仗著一點小聰明,就敢欺到自己的頭上,宋廣自然是把此節暗暗記在了心裏,打定主意以後要跟三人再作計較。
不提這處走漏了風聲,轉眼間又是過了半年時光,這期間徐遙托名在耿家教書的同時,也與蔣溫倫一起成了上庸衙門裏的常客。
在這兩人幫助下,裴知州不僅在各大勢力夾縫中,將這上庸治理地井井有條,而且頭頂上的烏紗帽也是越來越穩,時間一久了上庸城裏就有了“知州老爺望南坐,請兩相公向北來”的有趣傳聞。
這半年來徐遙的傷勢自然是好得七七八八,但體內的重明血脈似乎是受之前肉身經脈丹田毀損過半的刺激,開始主動接手徐遙肉身,到了如今已經是將這具身體細細改造了一遍。
徐遙察覺到這一點之後,沒有開始主動恢複真氣上的修煉,反而是大力修煉起《九轉金身》來。在丹田被重明血脈改造修複之後,徐遙沒有重新修煉積蓄真氣,主要是有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徐遙現在武道境界已經臻至先天巔峰,每日就算辛苦打坐,也增長不了一絲一毫,已經是到了真真正正的瓶頸期,到了這個地步,水磨工夫已無大用,差的隻是頓悟的臨門一腳而已,所以在自己安全無虞的情況下,徐遙並不打算重新積蓄真氣。
其二,重明血脈莫名受到激發,湧出血氣開始改造徐遙的肉身,那麽徐遙大可以借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修煉《九轉金身》的第二重境界。
《九轉金身》作為巫族肉身修煉聖典,前三層都是以激發自身血
氣,改造肉身,提高修煉潛力為主,所以即使修煉到第三層巔峰,也隻不過有法象天地這一重神異罷了,隻有突破三層之後,才有巫族那些戰天鬥地,強悍無匹的肉身神通顯現。
但這前三重又是最為重要的,前三層基礎打得好不好,就決定了修煉此功的人在後續六轉金身之中能走多遠。之前徐遙在鎮嶽山城之中苦修了三年,這九轉金身也隻得一重境界,這並非徐遙天賦不佳,用功不深,而實在是這肉身條件所限。
徐遙在重明血脈激發之後,一身血氣旺盛地不似常人,但對於天地所鍾的巫族來講,徐遙這一身血氣,恐怕隻能跟剛剛降生的巫族嬰兒可以相提並論,所以無論徐遙怎麽去練這《九轉金身》,都隻得一重境界。
當然,就算隻有一重境界的九轉金身,也是非同小可,徐遙能肉身都廢了一半,還能若無其事,大搖大擺地來這上庸城,九轉金身的威力可見一斑。
現在好不容易自身血脈受到激發,湧出這麽多的血氣,徐遙自然不肯浪費這大好機會,鉚足了力氣開始修煉《九轉金身》,半年以來,已經堪堪到了突破的邊緣。
之前三年時光自己都沒能做到這個地步,區區半年,現在都要突破第二重了,徐遙自然是喜不自勝,更不想提前積蓄真氣,以免功法突破出了什麽叉子。
就這樣又過了一個月,此時三伏已過,天色漸涼,徐遙仍然重複著白天趕赴耿家坐館,晚上回來蔣家歇息的生活。當初徐遙來耿家做這教書先生,隻不過是一介白身,隻因摯友蔣溫倫力薦,才打消了耿家父女疑慮,得以成功,但現在徐遙名聲在外,自身又是才華橫溢,儒雅謙恭,自然是深得耿家上下之心,連外人都說耿家是三生修來的福氣,能為自己兒子延請到如此名師。
徐遙雖然是別有目的,但為一稚子啟蒙對於徐遙來說也隻是小菜一碟而已,所以這半年來對耿憲也是盡心教授,沒有絲毫馬虎。徐遙為這耿憲啟蒙,也不學那普通教書先生,隻索把經書教義拿給耿憲來背,而是帶著耿憲到處跑上跑下,無論是城外的碼頭還是知州的府衙,都留下了這耿憲的身影。
本來耿氏還擔心耿憲因此落下了學問,後來稍稍考校,卻發現耿憲經史漸通,吐詞錚錚卻不失文雅,身上竟然已經帶了徐遙三分影子,這樣一來,耿氏自然是心中歡喜,任由徐遙帶著耿憲滿城去跑,對此再無他言。
宋廣聞此消息,心中也沒有太過悲傷的情緒,隻是口中歎氣數聲而已,派下人前去查看確定是落了氣了,便著人收殮入棺,草草葬了。宋家這真假兒子一事在這上庸城之中鬧得沸沸揚揚,如今這童子卻是驀然死了,自然消息也是傳得飛快。
那李滿林聽到這個消息,當即便昏了過去,眾人慌忙上去掐了一陣人中,李滿林悠悠醒來之後,口中竟不能言語,隻是眼淚汪汪不止,堂堂七尺男兒,心中悲切之下,竟然連站起來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不由地讓旁觀的一群人跟著心有戚戚,再聯想到宋廣斂葬自家公子的表現,這童子到底是誰的兒子,大家心裏都跟明鏡似的,有了自己的答案。
隻是事情到了這一步,雙方都是輸家,這李滿林四五十歲的年紀,想必多半不能生育,這些讀書人信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想必這李滿林便是以後死了,都無顏去見地下的列祖列宗。
但宋廣抱養別人假子不成,反而因此麵上有些無光,自然也不能說是討得了什麽便宜,隻是相比於老來得子,最後失而複得,又痛失所愛的李滿林來說,無疑是好上了太多。
這童子既死,知州衙門裏從此就少了一個天天披頭散發,拿著不同狀紙來要告官的瘋子,但知州衙門上下,卻並沒有多少人因為少了這一樁麻煩事情,有什麽欣喜的神色,反而都是一副心有戚戚的模樣。
那李學林乃是正兒八經讀了詩書,進了功名,再討了一任師爺的秀才,說起來身份還在衙門內大多數人之上,現在落得如此淒慘下場,眾人心中自然也是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今日是這李滿林遭了殃不假,如果以後自己得罪了類似宋家這般的江湖豪俠,乖戾劍客,那就能有好果子吃不成?縱你飽讀詩書,三尺青鋒麵前,又有多少道理可以讓你講的?
那些懵懂鄉民隻知道坐在這衙門裏的風光,哪裏知道其中還有這些光景故事,有的時候坐下來想想,這一身官袍,確實也沒有多大意思。
當然,不管這衙門裏的官老爺們怎麽想,見計劃得以順利實施的的徐遙,便招
呼上了蔣溫倫,當夜便掘墓開棺,將那假死的童子掘了出來,在蔣家秘密養了幾日之後,便著人將那李滿林喚了過來,囑咐其帶著自己的妻兒遠走高飛。
李滿林驀然由大悲轉為大喜,自然是一陣千恩萬謝之後,便帶著自己的兒子走了,而徐遙與蔣溫倫自然也將這件事情爛在肚裏,沒有聲張出去。
不過雖然此事前前後後,都是蔣溫倫與裴知州差心腹之人做的,但不巧裴知州差來的人中,有人恰好與宋家有些牽連,參與其中之後,雖然不知具體手段,但通過一番推敲之後,得出此事乃是徐遙三人搞鬼的結論。
隨後便往宋家告發,那宋廣一聽自己著了道了,頓時怒不可遏,但此事說出來也是醜事一樁,如此偃旗息鼓,反而最好,如果自己還要大吵大鬧,反而是讓宋家顏麵無光,不過區區豎子仗著一點小聰明,就敢欺到自己的頭上,宋廣自然是把此節暗暗記在了心裏,打定主意以後要跟三人再作計較。
不提這處走漏了風聲,轉眼間又是過了半年時光,這期間徐遙托名在耿家教書的同時,也與蔣溫倫一起成了上庸衙門裏的常客。
在這兩人幫助下,裴知州不僅在各大勢力夾縫中,將這上庸治理地井井有條,而且頭頂上的烏紗帽也是越來越穩,時間一久了上庸城裏就有了“知州老爺望南坐,請兩相公向北來”的有趣傳聞。
這半年來徐遙的傷勢自然是好得七七八八,但體內的重明血脈似乎是受之前肉身經脈丹田毀損過半的刺激,開始主動接手徐遙肉身,到了如今已經是將這具身體細細改造了一遍。
徐遙察覺到這一點之後,沒有開始主動恢複真氣上的修煉,反而是大力修煉起《九轉金身》來。在丹田被重明血脈改造修複之後,徐遙沒有重新修煉積蓄真氣,主要是有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徐遙現在武道境界已經臻至先天巔峰,每日就算辛苦打坐,也增長不了一絲一毫,已經是到了真真正正的瓶頸期,到了這個地步,水磨工夫已無大用,差的隻是頓悟的臨門一腳而已,所以在自己安全無虞的情況下,徐遙並不打算重新積蓄真氣。
其二,重明血脈莫名受到激發,湧出血氣開始改造徐遙的肉身,那麽徐遙大可以借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修煉《九轉金身》的第二重境界。
《九轉金身》作為巫族肉身修煉聖典,前三層都是以激發自身血
氣,改造肉身,提高修煉潛力為主,所以即使修煉到第三層巔峰,也隻不過有法象天地這一重神異罷了,隻有突破三層之後,才有巫族那些戰天鬥地,強悍無匹的肉身神通顯現。
但這前三重又是最為重要的,前三層基礎打得好不好,就決定了修煉此功的人在後續六轉金身之中能走多遠。之前徐遙在鎮嶽山城之中苦修了三年,這九轉金身也隻得一重境界,這並非徐遙天賦不佳,用功不深,而實在是這肉身條件所限。
徐遙在重明血脈激發之後,一身血氣旺盛地不似常人,但對於天地所鍾的巫族來講,徐遙這一身血氣,恐怕隻能跟剛剛降生的巫族嬰兒可以相提並論,所以無論徐遙怎麽去練這《九轉金身》,都隻得一重境界。
當然,就算隻有一重境界的九轉金身,也是非同小可,徐遙能肉身都廢了一半,還能若無其事,大搖大擺地來這上庸城,九轉金身的威力可見一斑。
現在好不容易自身血脈受到激發,湧出這麽多的血氣,徐遙自然不肯浪費這大好機會,鉚足了力氣開始修煉《九轉金身》,半年以來,已經堪堪到了突破的邊緣。
之前三年時光自己都沒能做到這個地步,區區半年,現在都要突破第二重了,徐遙自然是喜不自勝,更不想提前積蓄真氣,以免功法突破出了什麽叉子。
就這樣又過了一個月,此時三伏已過,天色漸涼,徐遙仍然重複著白天趕赴耿家坐館,晚上回來蔣家歇息的生活。當初徐遙來耿家做這教書先生,隻不過是一介白身,隻因摯友蔣溫倫力薦,才打消了耿家父女疑慮,得以成功,但現在徐遙名聲在外,自身又是才華橫溢,儒雅謙恭,自然是深得耿家上下之心,連外人都說耿家是三生修來的福氣,能為自己兒子延請到如此名師。
徐遙雖然是別有目的,但為一稚子啟蒙對於徐遙來說也隻是小菜一碟而已,所以這半年來對耿憲也是盡心教授,沒有絲毫馬虎。徐遙為這耿憲啟蒙,也不學那普通教書先生,隻索把經書教義拿給耿憲來背,而是帶著耿憲到處跑上跑下,無論是城外的碼頭還是知州的府衙,都留下了這耿憲的身影。
本來耿氏還擔心耿憲因此落下了學問,後來稍稍考校,卻發現耿憲經史漸通,吐詞錚錚卻不失文雅,身上竟然已經帶了徐遙三分影子,這樣一來,耿氏自然是心中歡喜,任由徐遙帶著耿憲滿城去跑,對此再無他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