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兄還會畫符降神?”
“公子道術也得真境?”
“佛家、沉兄誤會了。小生不懂修道,更不會符法降神,隻是粗知一些道理……”
麵對沉煉、慧靜神采目光,劉彥一句笑顏領步回船房。
吩咐平兒阿九取筆墨紙硯,自解包裹取出易翠翠的留信和避瘟符樣。
談起還鄉前夜,在徐州城外結識‘龍門真修易長青’,把她畫的符樣展給二人過目。
“這張符樣便是那仙長所賜,她走後留信教我‘文光畫符之法’。”
“說文光如法力,文光畫符亦能驅趕瘟氣,小生還未一試,不知畫成後能否起效。”
慧靜明悟在心,思笑道:“我師也說過,儒道釋三家貫通。儒家入真境,可以文墨請神,妙用一些佛道法咒。公子大可一試。”
劉彥正有此意,鋪開符樣,拿來油燈當鎮紙。
“就請佛家助我留意,看小生符咒畫成之後,能請動‘靈官降法’。”
慧靜點頭,沉煉忍不住請教問:“不知兄所言‘文光’是為何物?可是讀書所得?”
“是哩。”平兒翻找筆筒自豪說:“文光是做學問養出來的,能發珠光寶色,能通神鬼……”
沉煉隻知道儒術能修身養性,滋生浩然正氣,尚不知曉‘學問會發光’……
“那…要讀多少書才可以釀出‘文光’?”
“這看個人。”
阿九研墨替公子說:“入學比入道更難。想得文光,需先聰明,心竅明亮方能照見書中真意。不然即便讀書破萬卷,也隻是換一身書呆氣。”
慧靜低眉道:“儒家文光,如我佛門菩提慧光、般若佛光。儒家諸子,就是菩薩諸佛。劉公子的儒家真境,可比我禪門‘般若法師’。”
沉煉聽得一知半解,但也大開眼界,明白‘文光’不易得,眼前這位臨安公子學問通神,不禁心生崇敬。
等墨汁研得,劉彥先提筆照葫蘆畫瓢,參照符樣在紙上試畫幾筆。
感覺符畫像樣後,手托毛筆,揣摩易翠翠信中所說‘文光畫符之法’。
“她說,符咒畫成之時,天上靈官自會感應,降下神威於符咒。”
“但若心不誠,或念不通,則不能感應太上,請神降法。”
“誠心,即是心無雜思,跟我觀想書屋、聽令牌雷音一樣。”
想著,他閉目肅清雜思,心竅一點明光祭起,默念【火車靈官王元帥】之名。
睜眼,單手持筆,斂袖勾畫‘避瘟符’。
七筆七字而成符篆,每一筆皆有文光降下筆端,包含他誠念寄托、靈官法名。
<a id="wzsy" href="http://m.fantuantanshu.com">飯團探書</a>
最後一筆下去,他恍惚感應虛空有金光神人。
此感應隻是刹那交感,沒等他抬頭便消失了。
彼時耳聞佛家讚歎:“善哉,公子以真學降神,譬如道法佛法。貧尼看到符篆畫成之際,靈官降法。”
劉彥明亮心眼,觀看筆下符咒。
見符畫整體綻放文光之色,其中又透照神力金光,兩重交織,律令之上,如有神在。
以他文光照心的眼力來看,隱約見得符光中顯現神人輪廓。
“娘子可見律令上有神?”
“看見了。”
阿九跪坐身邊,折腰細觀:“以奴婢所見,是個寬袍神人,虯髯漢子,麵貌不清,大概似廟中王靈官泥像。其神威令奴婢膽怯。”
“恭喜公子法咒作成。”
沉煉探頭借著油燈觀瞧,一點奇異也看不出來,但聽她說便感覺符畫有威嚴。
劉彥心情爽朗,如做通一門學問般舒暢,指使平兒:“再取兩張紙,裁成巴掌大小的符紙,我要多畫一些,你就裁剪十八張……”
平兒疑惑看眾人:“我們五個,算上船家六人,何須十八張避瘟符?”
慧靜明白君意,笑問:“若再加上船夫呢?公子一視同仁,乃君子之德。隻是如此耗費身中真學,不怕損傷根基?”
“小生雖學問不多,但不吝嗇文墨。”
劉彥揭起第一張符對比符樣,稱:“這兩日與佛家修學,文光增添一些,已有八百文光。十八張符也就損耗其中一二成,傷不了根基。”
“公子胸襟寬大,貧尼敬佩。”
慧靜持禮低頭,目下佛心微動,生出一些念頭。
不多會兒,平兒照著公子說的裁出十八張符紙,疊成一摞放在旁邊。
劉彥運筆畫符,猶如練字,除了前幾張緩慢,後麵便得心應手。
一盞茶就畫完。
問過‘船夫幾人’後,交給沉煉十張符,讓他自留一張,剩下分給沉翁和船下兄弟,告知貼身使用,不可沾水。
沉煉抱拳答謝,平兒跟著一起分發避瘟符。
下到船艙,平兒逢人便提醒:“我公子可是真學畫符,畫成時有靈官降法,肯定靈驗。”
有過揚州遭遇、常州見識,沉翁已知劉公子不凡,叮囑眾船夫好生收藏,不得弄丟,此物攸關性命。
後問起去東湖水路,平兒索性來當向導。
此處距離臨安隻有一百裏,船家聽他的指揮,過彎順水而下。
行船大約半個時辰就到了東湖水域。
劉彥等人齊聚船頭,欣賞湖光夜景……
月下東湖煙波浩渺,波光粼粼,足有萬畝遼闊,四周有山環繞,高低千百尺,各個岸頭都有船停泊。
“好一片靈山秀湖,老朽行船多年,未曾到過這裏。”
“東湖原來沒這麽大,跟西子湖差不多,自從通了運河才變的寬廣。”
“東邊山上有湖伯廟,鄉裏百姓都拜他,我家也常去,很靈驗。”
“相傳,湖泊是太祖年間的相公子。他三十歲中榜眼,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世時頗有功績,死後鄉葬在那山上。”
“運河鑿通之日,他便受封東湖伯君,就近上任。”
笑談幾句,平兒提議把船停靠在湖伯山下,沉翁便去吩咐調頭。
山下岸邊有些漁家,約十餘艘船隻。
其中一戶許是聽見聲響,有一老翁披衣服出來探望。
見他們大船泊來,老翁仰脖高聲問:“哎——,哪裏來的,此處不能落腳。”
劉彥走到船欄拱手:“攪擾阿翁。小生臨安本鄉人,夜到東湖不便進城,想在此地停歇一夜,次日便走。請阿翁行個方便。”
老翁咳嗽兩聲道:“公子停船後早些睡,聽見什麽別出來,等天亮就無事了。”
說罷扯肩衣回了船房。
這邊船上眾人麵麵相覷,不知老翁打的什麽啞謎。
……
“公子道術也得真境?”
“佛家、沉兄誤會了。小生不懂修道,更不會符法降神,隻是粗知一些道理……”
麵對沉煉、慧靜神采目光,劉彥一句笑顏領步回船房。
吩咐平兒阿九取筆墨紙硯,自解包裹取出易翠翠的留信和避瘟符樣。
談起還鄉前夜,在徐州城外結識‘龍門真修易長青’,把她畫的符樣展給二人過目。
“這張符樣便是那仙長所賜,她走後留信教我‘文光畫符之法’。”
“說文光如法力,文光畫符亦能驅趕瘟氣,小生還未一試,不知畫成後能否起效。”
慧靜明悟在心,思笑道:“我師也說過,儒道釋三家貫通。儒家入真境,可以文墨請神,妙用一些佛道法咒。公子大可一試。”
劉彥正有此意,鋪開符樣,拿來油燈當鎮紙。
“就請佛家助我留意,看小生符咒畫成之後,能請動‘靈官降法’。”
慧靜點頭,沉煉忍不住請教問:“不知兄所言‘文光’是為何物?可是讀書所得?”
“是哩。”平兒翻找筆筒自豪說:“文光是做學問養出來的,能發珠光寶色,能通神鬼……”
沉煉隻知道儒術能修身養性,滋生浩然正氣,尚不知曉‘學問會發光’……
“那…要讀多少書才可以釀出‘文光’?”
“這看個人。”
阿九研墨替公子說:“入學比入道更難。想得文光,需先聰明,心竅明亮方能照見書中真意。不然即便讀書破萬卷,也隻是換一身書呆氣。”
慧靜低眉道:“儒家文光,如我佛門菩提慧光、般若佛光。儒家諸子,就是菩薩諸佛。劉公子的儒家真境,可比我禪門‘般若法師’。”
沉煉聽得一知半解,但也大開眼界,明白‘文光’不易得,眼前這位臨安公子學問通神,不禁心生崇敬。
等墨汁研得,劉彥先提筆照葫蘆畫瓢,參照符樣在紙上試畫幾筆。
感覺符畫像樣後,手托毛筆,揣摩易翠翠信中所說‘文光畫符之法’。
“她說,符咒畫成之時,天上靈官自會感應,降下神威於符咒。”
“但若心不誠,或念不通,則不能感應太上,請神降法。”
“誠心,即是心無雜思,跟我觀想書屋、聽令牌雷音一樣。”
想著,他閉目肅清雜思,心竅一點明光祭起,默念【火車靈官王元帥】之名。
睜眼,單手持筆,斂袖勾畫‘避瘟符’。
七筆七字而成符篆,每一筆皆有文光降下筆端,包含他誠念寄托、靈官法名。
<a id="wzsy" href="http://m.fantuantanshu.com">飯團探書</a>
最後一筆下去,他恍惚感應虛空有金光神人。
此感應隻是刹那交感,沒等他抬頭便消失了。
彼時耳聞佛家讚歎:“善哉,公子以真學降神,譬如道法佛法。貧尼看到符篆畫成之際,靈官降法。”
劉彥明亮心眼,觀看筆下符咒。
見符畫整體綻放文光之色,其中又透照神力金光,兩重交織,律令之上,如有神在。
以他文光照心的眼力來看,隱約見得符光中顯現神人輪廓。
“娘子可見律令上有神?”
“看見了。”
阿九跪坐身邊,折腰細觀:“以奴婢所見,是個寬袍神人,虯髯漢子,麵貌不清,大概似廟中王靈官泥像。其神威令奴婢膽怯。”
“恭喜公子法咒作成。”
沉煉探頭借著油燈觀瞧,一點奇異也看不出來,但聽她說便感覺符畫有威嚴。
劉彥心情爽朗,如做通一門學問般舒暢,指使平兒:“再取兩張紙,裁成巴掌大小的符紙,我要多畫一些,你就裁剪十八張……”
平兒疑惑看眾人:“我們五個,算上船家六人,何須十八張避瘟符?”
慧靜明白君意,笑問:“若再加上船夫呢?公子一視同仁,乃君子之德。隻是如此耗費身中真學,不怕損傷根基?”
“小生雖學問不多,但不吝嗇文墨。”
劉彥揭起第一張符對比符樣,稱:“這兩日與佛家修學,文光增添一些,已有八百文光。十八張符也就損耗其中一二成,傷不了根基。”
“公子胸襟寬大,貧尼敬佩。”
慧靜持禮低頭,目下佛心微動,生出一些念頭。
不多會兒,平兒照著公子說的裁出十八張符紙,疊成一摞放在旁邊。
劉彥運筆畫符,猶如練字,除了前幾張緩慢,後麵便得心應手。
一盞茶就畫完。
問過‘船夫幾人’後,交給沉煉十張符,讓他自留一張,剩下分給沉翁和船下兄弟,告知貼身使用,不可沾水。
沉煉抱拳答謝,平兒跟著一起分發避瘟符。
下到船艙,平兒逢人便提醒:“我公子可是真學畫符,畫成時有靈官降法,肯定靈驗。”
有過揚州遭遇、常州見識,沉翁已知劉公子不凡,叮囑眾船夫好生收藏,不得弄丟,此物攸關性命。
後問起去東湖水路,平兒索性來當向導。
此處距離臨安隻有一百裏,船家聽他的指揮,過彎順水而下。
行船大約半個時辰就到了東湖水域。
劉彥等人齊聚船頭,欣賞湖光夜景……
月下東湖煙波浩渺,波光粼粼,足有萬畝遼闊,四周有山環繞,高低千百尺,各個岸頭都有船停泊。
“好一片靈山秀湖,老朽行船多年,未曾到過這裏。”
“東湖原來沒這麽大,跟西子湖差不多,自從通了運河才變的寬廣。”
“東邊山上有湖伯廟,鄉裏百姓都拜他,我家也常去,很靈驗。”
“相傳,湖泊是太祖年間的相公子。他三十歲中榜眼,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世時頗有功績,死後鄉葬在那山上。”
“運河鑿通之日,他便受封東湖伯君,就近上任。”
笑談幾句,平兒提議把船停靠在湖伯山下,沉翁便去吩咐調頭。
山下岸邊有些漁家,約十餘艘船隻。
其中一戶許是聽見聲響,有一老翁披衣服出來探望。
見他們大船泊來,老翁仰脖高聲問:“哎——,哪裏來的,此處不能落腳。”
劉彥走到船欄拱手:“攪擾阿翁。小生臨安本鄉人,夜到東湖不便進城,想在此地停歇一夜,次日便走。請阿翁行個方便。”
老翁咳嗽兩聲道:“公子停船後早些睡,聽見什麽別出來,等天亮就無事了。”
說罷扯肩衣回了船房。
這邊船上眾人麵麵相覷,不知老翁打的什麽啞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