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口中‘正禮’是指‘今夜要行的拜師禮’。
今夜最重要的兩件事,即‘劉彥拜師’和‘相君授學’。
相君已在艮園東閣設置好禮堂。
因是隔世收徒拜師,需設先師之靈位,然後有一人代師受禮,其中禮數頗為繁瑣。
君家簡化禮數,把祭師與拜師合二為一,隻需持香祭拜、敬茶聆訓便算正是入門。
少時, 眾人齊聚東閣門前。
閣門打開,寬大禮堂內湧一股正氣,堂內供桌布置得當,中間有一先師牌位,上書【司徒明】三個字。
簡樸不添虛號。
牌位前,擺放著一篇文章, 堂中正氣即是文章所發。
相君道:“我代筆替你來《正氣歌》,呈於恩師靈位。這既是‘拜師文章’。”
“不可耽誤,隨我進來。”
他領步入堂, 劉彥隨其後,胥君入堂觀禮,眾女卷則在外觀禮。
“恩師生平,你已知曉,為兄便不多言。”
“現在世才可以行禮敬香了。”
劉彥點頭上前,見供桌之上無香火,心頭明了,先對牌位行揖禮。
起禮時,魂身自覺正形,印堂三重光暈打開,分為胎光、文光、仁光。
重光之中,胎性本相亦隨他持禮,這便是表裏如一的敬禮方式。
胥君含笑拂須,默聲點頭。
劉彥禮畢,不曾落雙手, 兩手拇指朝掌心一叩, 湧出一股光煙飄揚, 足足有一丈高。
他雙持煙氣又行一拜禮, 那明光煙氣化作三炷香顯入雙手。
他持香二拜禮後,上前敬香插在香壇。
香氣升騰起來,劉彥退身行三拜禮,道:“弟子劉彥,願繼承老師絕學,承師門《君心化龍》。”
相君隨拜恩師,道:“師弟劉彥,表字世才,臨安人士,二十七歲入真學,得孔孟雙成,乃明經固道之子,望老師在天之靈感應。”
“今日弟子自作主張,代老師收世才入我門中,繼承老師之學,為天下正道。”
<a id="wzsy" href="http://m.yqxsw.org">言情小說網</a>
“師弟,向恩師敬茶。”
一聲‘師弟’很清澈,表明‘劉世才正式拜入門內’。
劉彥秉持禮敬, 自取一碗香茶上敬老師, 完成最後的拜師儀式。
堂外眾女各有笑顏, 阿九笑的最開心。
她從公子入學一路見證,相伴雖短,見證諸多,可以說最知劉彥。
“正禮已畢,建元要代師授業傳道,堂外觀禮,皆都回避。”
胥君走到門前告知。
兩湖女卷連同阿九、憐雲各領喏稱是。
隨著堂門關閉,她們耳目被隔絕。
東湖王妃邀西湖長姐西園敘話,讓四位郡主在園內宴客。
西湖長公主轉看阿九,問出大家都好奇的一樁事。
“你公子可曾婚配?”
……
東閣二樓,偌大的講室空靜明亮,沒有繁雜陳列,隻有三張矮桉蒲團。
劉彥與二君對麵落座,傾聽師兄相建元授學。
司徒心學乃十分龐大的學術,分為上下兩部、九卷、五十一篇。
《君心化龍篇》便是最後一章,乃司徒心學之精要,是全部學術之綱要。
相君道:“《君心化龍》上部四卷,皆為外篇。”
“外篇四卷講經學儒術,分別闡解‘文道’、‘諸子’、‘六經’和‘君子’。”
“修此四卷,可知儒道千秋,知來龍去脈,明白諸子之道,通曉六經大義,學會如何做君子。”
“隻有學會做君子,方能使君心化龍,養後麵五卷內篇。”
“內五卷分為‘內業’、‘君心’、‘心力’、‘神明’、‘禦龍’。”
“內業是老師心學入門,大體闡解‘心學之用’。”
“君心一篇,不單講君子心。”
“還包含各種心欲,如小人心欲,諸子心欲,釋道心欲,觀眾心而知自己。”
“悟通此卷後,誰對你用心,便可從他用心,知他是何等人。”
“如此,可防備當麵算計,但無法防備其人背後謀算。”
“想達到‘金風未動蟬先覺’,便要修至第八卷‘神明’。”
“屆時,藏神明於心竅,心神端坐正位,他人算計一到便如‘金蟬曉秋風’,可提防那背後暗箭。”
“‘心力’和‘禦龍’這兩卷相接。”
“心力,是講‘心力之理’和‘養心之術’。”
“禦龍,則是教人如何運用心力,掌控心之力,即是禦身龍。”
“禦龍化龍,可使心力收放自如,使心竅變小變大,使外人無法看破你的君心。”
胥君聞此,笑顏接話:“據我所知,令師曾用心力倒拉水牛、捆縛猛虎,那時他還未踏入大儒境。”
劉彥好奇問:“心之力,可以化外力?”
相君解答,從他口中獲知‘心力不能化外力,但可以禦外力、禦神氣’。
心力在內,可用於謀算、思量、推演、悟學、做文章等等,是為內在精力。
心力在外,則可用於禦力、禦氣。
氣、力是兩種東西,都出自身殼筋骨。
心力能統禦筋骨氣力,使二者相合,從而爆發不可思議神力,諸如胥君所言‘拉水牛’、‘縛猛虎’。
“師兄所言極是,心之力確可以影響身體內外。”
“心力不足,便會精神萎靡,文思枯竭,身骨乏力。”
劉彥邊聽邊悟:“敢問師兄,心力能禦鬼神嗎?”
他忽來這句疑問。
其中的‘禦’包含兩重意思,抵禦和駕馭。
抵禦是指‘禦身外鬼神’,駕馭是指‘禦身內神明’。
“可以。”
相君說:“學會運用心力,就能駕馭內在神明,抵禦外在鬼神,禦用周身玄通。諸如文光、正氣、陽氣。”
“心力修至見神之境,能直發心劍,而誅邪祟。”
“不過,這些師弟尚不能學,你要循循漸進。”
“今夜我先傳你外篇四卷。”
“之後每夜過來,你我照此論學,不說吃透外篇,至少明白個大概,通曉大義,我再傳你內五卷。”
“世才意下如何?”
劉彥禮道:“小弟聽憑師兄安排。現在臨安瘟疫得治,已不需我出力了,我可每日得閑修學。”
胥君說:“這才是君子所為。有事則幫,無事則退。如此便不會被功名利祿拖累,隻遵循本心道義,快活輕鬆。”
他這一句隨口之言,聽入劉彥耳中大感明心。
自己以後不都可以如此行事?
來時禦龍,去時如風,行道義,不戀功名。
濟世,但不懷憂天下。
這不正是自己想走的道路嗎?
他一點靈光閃爍,想起李白那首《俠客行》中【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多謝先生指路,學生受教。”
二君相視而笑,如此明白君子,他們甚是喜歡。
幾句閑談之後,相君便開始整卷授其學業,先教何為‘文道’。
“文之為道,與乾坤並生,充塞天地之間。”
“天地玄黃,方圓體分,日月疊璧,山川煥綺,大地之形,皆是天地文章。”
“夫子之道,得來於天地,著書成文,而教後世。”
“眾弟子繼承那天地而來的道理,再以自身之道充塞天地,便匯聚成儒家文道。”
……
今夜最重要的兩件事,即‘劉彥拜師’和‘相君授學’。
相君已在艮園東閣設置好禮堂。
因是隔世收徒拜師,需設先師之靈位,然後有一人代師受禮,其中禮數頗為繁瑣。
君家簡化禮數,把祭師與拜師合二為一,隻需持香祭拜、敬茶聆訓便算正是入門。
少時, 眾人齊聚東閣門前。
閣門打開,寬大禮堂內湧一股正氣,堂內供桌布置得當,中間有一先師牌位,上書【司徒明】三個字。
簡樸不添虛號。
牌位前,擺放著一篇文章, 堂中正氣即是文章所發。
相君道:“我代筆替你來《正氣歌》,呈於恩師靈位。這既是‘拜師文章’。”
“不可耽誤,隨我進來。”
他領步入堂, 劉彥隨其後,胥君入堂觀禮,眾女卷則在外觀禮。
“恩師生平,你已知曉,為兄便不多言。”
“現在世才可以行禮敬香了。”
劉彥點頭上前,見供桌之上無香火,心頭明了,先對牌位行揖禮。
起禮時,魂身自覺正形,印堂三重光暈打開,分為胎光、文光、仁光。
重光之中,胎性本相亦隨他持禮,這便是表裏如一的敬禮方式。
胥君含笑拂須,默聲點頭。
劉彥禮畢,不曾落雙手, 兩手拇指朝掌心一叩, 湧出一股光煙飄揚, 足足有一丈高。
他雙持煙氣又行一拜禮, 那明光煙氣化作三炷香顯入雙手。
他持香二拜禮後,上前敬香插在香壇。
香氣升騰起來,劉彥退身行三拜禮,道:“弟子劉彥,願繼承老師絕學,承師門《君心化龍》。”
相君隨拜恩師,道:“師弟劉彥,表字世才,臨安人士,二十七歲入真學,得孔孟雙成,乃明經固道之子,望老師在天之靈感應。”
“今日弟子自作主張,代老師收世才入我門中,繼承老師之學,為天下正道。”
<a id="wzsy" href="http://m.yqxsw.org">言情小說網</a>
“師弟,向恩師敬茶。”
一聲‘師弟’很清澈,表明‘劉世才正式拜入門內’。
劉彥秉持禮敬, 自取一碗香茶上敬老師, 完成最後的拜師儀式。
堂外眾女各有笑顏, 阿九笑的最開心。
她從公子入學一路見證,相伴雖短,見證諸多,可以說最知劉彥。
“正禮已畢,建元要代師授業傳道,堂外觀禮,皆都回避。”
胥君走到門前告知。
兩湖女卷連同阿九、憐雲各領喏稱是。
隨著堂門關閉,她們耳目被隔絕。
東湖王妃邀西湖長姐西園敘話,讓四位郡主在園內宴客。
西湖長公主轉看阿九,問出大家都好奇的一樁事。
“你公子可曾婚配?”
……
東閣二樓,偌大的講室空靜明亮,沒有繁雜陳列,隻有三張矮桉蒲團。
劉彥與二君對麵落座,傾聽師兄相建元授學。
司徒心學乃十分龐大的學術,分為上下兩部、九卷、五十一篇。
《君心化龍篇》便是最後一章,乃司徒心學之精要,是全部學術之綱要。
相君道:“《君心化龍》上部四卷,皆為外篇。”
“外篇四卷講經學儒術,分別闡解‘文道’、‘諸子’、‘六經’和‘君子’。”
“修此四卷,可知儒道千秋,知來龍去脈,明白諸子之道,通曉六經大義,學會如何做君子。”
“隻有學會做君子,方能使君心化龍,養後麵五卷內篇。”
“內五卷分為‘內業’、‘君心’、‘心力’、‘神明’、‘禦龍’。”
“內業是老師心學入門,大體闡解‘心學之用’。”
“君心一篇,不單講君子心。”
“還包含各種心欲,如小人心欲,諸子心欲,釋道心欲,觀眾心而知自己。”
“悟通此卷後,誰對你用心,便可從他用心,知他是何等人。”
“如此,可防備當麵算計,但無法防備其人背後謀算。”
“想達到‘金風未動蟬先覺’,便要修至第八卷‘神明’。”
“屆時,藏神明於心竅,心神端坐正位,他人算計一到便如‘金蟬曉秋風’,可提防那背後暗箭。”
“‘心力’和‘禦龍’這兩卷相接。”
“心力,是講‘心力之理’和‘養心之術’。”
“禦龍,則是教人如何運用心力,掌控心之力,即是禦身龍。”
“禦龍化龍,可使心力收放自如,使心竅變小變大,使外人無法看破你的君心。”
胥君聞此,笑顏接話:“據我所知,令師曾用心力倒拉水牛、捆縛猛虎,那時他還未踏入大儒境。”
劉彥好奇問:“心之力,可以化外力?”
相君解答,從他口中獲知‘心力不能化外力,但可以禦外力、禦神氣’。
心力在內,可用於謀算、思量、推演、悟學、做文章等等,是為內在精力。
心力在外,則可用於禦力、禦氣。
氣、力是兩種東西,都出自身殼筋骨。
心力能統禦筋骨氣力,使二者相合,從而爆發不可思議神力,諸如胥君所言‘拉水牛’、‘縛猛虎’。
“師兄所言極是,心之力確可以影響身體內外。”
“心力不足,便會精神萎靡,文思枯竭,身骨乏力。”
劉彥邊聽邊悟:“敢問師兄,心力能禦鬼神嗎?”
他忽來這句疑問。
其中的‘禦’包含兩重意思,抵禦和駕馭。
抵禦是指‘禦身外鬼神’,駕馭是指‘禦身內神明’。
“可以。”
相君說:“學會運用心力,就能駕馭內在神明,抵禦外在鬼神,禦用周身玄通。諸如文光、正氣、陽氣。”
“心力修至見神之境,能直發心劍,而誅邪祟。”
“不過,這些師弟尚不能學,你要循循漸進。”
“今夜我先傳你外篇四卷。”
“之後每夜過來,你我照此論學,不說吃透外篇,至少明白個大概,通曉大義,我再傳你內五卷。”
“世才意下如何?”
劉彥禮道:“小弟聽憑師兄安排。現在臨安瘟疫得治,已不需我出力了,我可每日得閑修學。”
胥君說:“這才是君子所為。有事則幫,無事則退。如此便不會被功名利祿拖累,隻遵循本心道義,快活輕鬆。”
他這一句隨口之言,聽入劉彥耳中大感明心。
自己以後不都可以如此行事?
來時禦龍,去時如風,行道義,不戀功名。
濟世,但不懷憂天下。
這不正是自己想走的道路嗎?
他一點靈光閃爍,想起李白那首《俠客行》中【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多謝先生指路,學生受教。”
二君相視而笑,如此明白君子,他們甚是喜歡。
幾句閑談之後,相君便開始整卷授其學業,先教何為‘文道’。
“文之為道,與乾坤並生,充塞天地之間。”
“天地玄黃,方圓體分,日月疊璧,山川煥綺,大地之形,皆是天地文章。”
“夫子之道,得來於天地,著書成文,而教後世。”
“眾弟子繼承那天地而來的道理,再以自身之道充塞天地,便匯聚成儒家文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