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
眾人走後,春香堂內,瑞雲反複品味公子贈言。</p>
那邊冬園梅堂,衣雲在媽媽引薦下,禮見劉彥、萬山、明淵三人,雙童剪水與君相視。</p>
這一眼目光,讓劉彥一發現衣雲特別之處。</p>
她眼中藏情,此情非愛慕,而似‘翻山越嶺見通途’之喜。</p>
“媽媽可出去了,我自會招待貴客。”</p>
衣雲回眸話趕老鴇蔡氏。</p>
蔡氏依從說聲‘好’,笑顧四位公子道:“那就讓我女招待四位公子,有何差遣隻管叫奴家。”</p>
劉彥輕點頭,四顧房內布置,隨邀落座茶桌前。</p>
這時衣雲摘下麵紗,顯露妍姿俏麗,見其貌劉彥等人各有目色。</p>
林承平轉動心思,開口誇道:“娘子好容色,方才與我交談,卻不曾摘下麵紗。為何見了三位兄長,就摘下麵紗?”</p>
衣雲粉頰暈染微笑說:“妾身遮麵,是為掩蓋人心之欲,避他人色心。”</p>
“這三位君子皆心地光明,心無邪思,我何故掩麵攀談。”</p>
隻這一句,萬山、明淵就見識到此女子不俗。</p>
楊萬山道:“我看娘子意不止如此。你摘下麵紗,揭露花容,是想‘才貌並顯’,得一人賞識。”</p>
“此人非我二人,乃這位仁兄。”</p>
說話,他含笑指點世才。</p>
林承平聞言心神一跳,以為楊兄識破表妹。</p>
其實萬山是在學‘劉彥用心’。</p>
他的推斷建立在‘衣雲通曉相術’上,他認為衣雲摘下麵紗,乃因看出世才麵相之貴,或者推算出君子身份。</p>
衣雲淺笑讓丫鬟斟酒,談道:“楊公子說的也不差,妾身確是想得真學君子賞識,遮麵而談,不是禮數。故摘麵紗。”</p>
萬山見自己言中,撫掌誇讚衣雲好相術。</p>
明淵幾分驚訝,不料這勾欄之女竟有如此眼力,且還知道儒家真學。</p>
劉彥適時問:“不知娘子尊姓?如何墮入泥淖?”</p>
衣雲答道:“妾身姓陳,四天前自投怡紅院,算是自入泥淖。”</p>
此言引動萬山、明淵好奇。</p>
劉彥餘光掠過林承平神色,斂袖持杯說:“娘子可是為了躲災、避劫才委身勾欄?”</p>
這下驚訝翻轉,輪到林承平和表妹。</p>
“君子何以知曉妾身為了避劫來此?”</p>
衣雲眼眸有三分顯笑,七分求教。</p>
劉彥飲下杯中酒,稱讚‘酒溫正好’,請三位仁兄同飲,後說起自己推想。</p>
“娘子懂易術,能與人辨談吉凶,自然也知‘身劫’所在。”</p>
“目下自入泥淖,不是避劫就是為等因緣際會。”</p>
“此乃‘截天之術’,隻有精通《周易》之人才知此術用法,才敢使用。”</p>
“小姐膽大心細,聰明善用易學,使人欽佩。”</p>
聽他改口稱呼衣雲‘小姐’,眾人心頭各有所思。</p>
衣雲亦心情變化,暗驚奉義之智,擺低姿態道:“先生也懂得‘截天術’?小女子其實是迫不得已才冒用此術,當不起先生誇讚。”</p>
劉彥斂袖取糕點,笑說:“我並不懂易術,昔日通讀四書五經時,唯獨《易》書不曾讀,隻怕智慧不夠,理解錯了聖賢道理。”</p>
“我知此法,是聽家中娘子所言。”</p>
“她說,《周易》六十四卦運轉乾坤,可助君子立身於世道。”</p>
“研磨《易》有三用……”</p>
“其一,作立身立業之用。”</p>
“其二,作審時度勢之用。”</p>
“其三,作趨吉避害之用。”</p>
“易術中趨吉避害,在於‘順’、‘逆’、‘截’三法。”</p>
“這好比江上行舟,路途平坦時‘順江行’,路遇凶險時‘截江行’,窮困無路時‘逆江行’。”</p>
</p>
“截天之道,乃指在特定之時、之處提前介入,把前路截斷,從一條道路換成另一條道路。”</p>
“此外,截術還可截他人之氣運。”</p>
“比如,算到有人將得財運,便跟去分其財運,也算是‘截’。”</p>
“截道定要善用,否則損人利己,傷害身德,損害命數。”</p>
聽君講解,楊萬山、華明淵有所明悟,窺一斑而知《易》之深奧玄妙。</p>
林承平也明白了表妹此番謀劃內中道理。</p>
萬山顛袖談問:“此術可是改命之法?”</p>
劉彥分視衣雲,說:“也算是改命之術。《易》乃聖人所見天地運轉之變化,通達易理,知其變化,便能更易命數。”</p>
“截天可改命數,但結果是好是壞,卻難料。”</p>
“所以‘君子慎卜’。”</p>
“未曾請教小姐尊師何人?”</p>
衣雲回答:“指點小女子易學的先生,姓伍,名諱尊號我卻不知。”</p>
“我十一時遇伍先生來,他見我能背《周易》六十四卦,就指點我卦中道理。”</p>
“以我淺薄之學,稱不上伍先生弟子。”</p>
“你們兩個出去吧。”</p>
“是。”</p>
兩丫鬟領喏出堂。</p>
劉彥思量‘伍先生其人’。</p>
回神時,卻見衣雲身前下跪,仰麵問道:“不知小女子能否拜入先生門下,得一處安身、養學、蔭庇之所?”</p>
萬山、明淵相視一眼。</p>
林承平看著表妹跪地,心中羞愧。</p>
劉彥緘言少許,顧頭對承平道:“快扶令妹起身。”</p>
此話一出使四人詫異。</p>
承平不及多思,先扶起表妹,歸站一旁。</p>
劉彥看楊華二人疑惑,解釋道:“這位小姐其實是承平表妹,真名叫陳霞仙。可對?”</p>
霞仙心服點頭說:“先生心如明鏡,明察秋毫,小女子正是陳霞仙。”</p>
林承平拱手請教:“世才兄如何看出破綻?”</p>
劉彥手請兄妹歸座,談道:“破綻就在承平身上。你剛才之神色,多異於萬山明淵,其次衣雲和霞仙皆通易經相術,同姓陳。”</p>
“加上其他細小言語,我才推斷衣雲乃霞仙。”</p>
“眾裏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p>
“小姐險些與我失之交臂。”</p>
“你若不來此處,也許這兩日能與我東湖相見。”</p>
霞仙雖不明白君子話意,卻福至心靈。</p>
她知自己‘女歸’有望了,起身與奉義斟酒。</p>
“先生指教。“</p>
劉彥直言相告:“我家娘子欲在杭州西湖辦坤學。”</p>
“聞知海寧林家有個奇女子名叫陳霞仙,想招入學堂做教授。詢問我之意。”</p>
“我說‘我替娘子問問,若林家真有此女,證明她和娘子有緣,可邀來做教授’……”</p>
“於是東湖大集首日,我曾問令兄‘可知陳霞仙’……”</p>
“兩天後,我家娘子去林府找尋小姐,本欲夢中相邀,卻見閨房無人。”</p>
“問家人,也都不知小姐去向。”</p>
“所以我說,小姐險些與我失之交臂。”</p>
“若非為了瑞雲之事,你我恐難在此相遇。”</p>
“就算承平相邀,我也不會來此與你相見。”</p>
“原來如此。”</p>
林承平一下通透,感歎命運之多變,造化之奇妙,更驚劉奉義之智。</p>
自以為計劃周全,卻在此君麵前漏洞百出。</p>
陳霞仙試問:“小女子可還有緣拜入學堂?”</p>
劉彥笑說:“霞仙用心良苦,入身勾欄而明誌,敢於和命運相搏,我很欣賞。”</p>
“雖說使用截天險棋,跳過了第一場緣法,但陰差陽錯沾了瑞雲氣運,也算截運成功。”</p>
“你我之緣未失。”</p>
“等你脫身勾欄,便可來臨安找我。”</p>
“我與你引薦家中娘子。”</p>
霞仙欣喜領喏,端酒敬謝君子。</p>
劉彥爽朗一飲而盡,與兄妹二人、楊華二人談聊‘家中娘子辦學之思’。</p>
後又問起‘陳霞仙命中災劫’。</p>
霞仙道:“一年前我在家中研究易理,忽一股大風吹破窗門,倒了蠟台。”</p>
“我那時心緒不寧,就隨意占卜一卦……”</p>
“得知十七歲之前有一場大災,攸關生死。”</p>
“具體是何災劫,卻推算不出來。”</p>
“或許,前世招惹什麽人。”</p>
……</p>
眾人走後,春香堂內,瑞雲反複品味公子贈言。</p>
那邊冬園梅堂,衣雲在媽媽引薦下,禮見劉彥、萬山、明淵三人,雙童剪水與君相視。</p>
這一眼目光,讓劉彥一發現衣雲特別之處。</p>
她眼中藏情,此情非愛慕,而似‘翻山越嶺見通途’之喜。</p>
“媽媽可出去了,我自會招待貴客。”</p>
衣雲回眸話趕老鴇蔡氏。</p>
蔡氏依從說聲‘好’,笑顧四位公子道:“那就讓我女招待四位公子,有何差遣隻管叫奴家。”</p>
劉彥輕點頭,四顧房內布置,隨邀落座茶桌前。</p>
這時衣雲摘下麵紗,顯露妍姿俏麗,見其貌劉彥等人各有目色。</p>
林承平轉動心思,開口誇道:“娘子好容色,方才與我交談,卻不曾摘下麵紗。為何見了三位兄長,就摘下麵紗?”</p>
衣雲粉頰暈染微笑說:“妾身遮麵,是為掩蓋人心之欲,避他人色心。”</p>
“這三位君子皆心地光明,心無邪思,我何故掩麵攀談。”</p>
隻這一句,萬山、明淵就見識到此女子不俗。</p>
楊萬山道:“我看娘子意不止如此。你摘下麵紗,揭露花容,是想‘才貌並顯’,得一人賞識。”</p>
“此人非我二人,乃這位仁兄。”</p>
說話,他含笑指點世才。</p>
林承平聞言心神一跳,以為楊兄識破表妹。</p>
其實萬山是在學‘劉彥用心’。</p>
他的推斷建立在‘衣雲通曉相術’上,他認為衣雲摘下麵紗,乃因看出世才麵相之貴,或者推算出君子身份。</p>
衣雲淺笑讓丫鬟斟酒,談道:“楊公子說的也不差,妾身確是想得真學君子賞識,遮麵而談,不是禮數。故摘麵紗。”</p>
萬山見自己言中,撫掌誇讚衣雲好相術。</p>
明淵幾分驚訝,不料這勾欄之女竟有如此眼力,且還知道儒家真學。</p>
劉彥適時問:“不知娘子尊姓?如何墮入泥淖?”</p>
衣雲答道:“妾身姓陳,四天前自投怡紅院,算是自入泥淖。”</p>
此言引動萬山、明淵好奇。</p>
劉彥餘光掠過林承平神色,斂袖持杯說:“娘子可是為了躲災、避劫才委身勾欄?”</p>
這下驚訝翻轉,輪到林承平和表妹。</p>
“君子何以知曉妾身為了避劫來此?”</p>
衣雲眼眸有三分顯笑,七分求教。</p>
劉彥飲下杯中酒,稱讚‘酒溫正好’,請三位仁兄同飲,後說起自己推想。</p>
“娘子懂易術,能與人辨談吉凶,自然也知‘身劫’所在。”</p>
“目下自入泥淖,不是避劫就是為等因緣際會。”</p>
“此乃‘截天之術’,隻有精通《周易》之人才知此術用法,才敢使用。”</p>
“小姐膽大心細,聰明善用易學,使人欽佩。”</p>
聽他改口稱呼衣雲‘小姐’,眾人心頭各有所思。</p>
衣雲亦心情變化,暗驚奉義之智,擺低姿態道:“先生也懂得‘截天術’?小女子其實是迫不得已才冒用此術,當不起先生誇讚。”</p>
劉彥斂袖取糕點,笑說:“我並不懂易術,昔日通讀四書五經時,唯獨《易》書不曾讀,隻怕智慧不夠,理解錯了聖賢道理。”</p>
“我知此法,是聽家中娘子所言。”</p>
“她說,《周易》六十四卦運轉乾坤,可助君子立身於世道。”</p>
“研磨《易》有三用……”</p>
“其一,作立身立業之用。”</p>
“其二,作審時度勢之用。”</p>
“其三,作趨吉避害之用。”</p>
“易術中趨吉避害,在於‘順’、‘逆’、‘截’三法。”</p>
“這好比江上行舟,路途平坦時‘順江行’,路遇凶險時‘截江行’,窮困無路時‘逆江行’。”</p>
</p>
“截天之道,乃指在特定之時、之處提前介入,把前路截斷,從一條道路換成另一條道路。”</p>
“此外,截術還可截他人之氣運。”</p>
“比如,算到有人將得財運,便跟去分其財運,也算是‘截’。”</p>
“截道定要善用,否則損人利己,傷害身德,損害命數。”</p>
聽君講解,楊萬山、華明淵有所明悟,窺一斑而知《易》之深奧玄妙。</p>
林承平也明白了表妹此番謀劃內中道理。</p>
萬山顛袖談問:“此術可是改命之法?”</p>
劉彥分視衣雲,說:“也算是改命之術。《易》乃聖人所見天地運轉之變化,通達易理,知其變化,便能更易命數。”</p>
“截天可改命數,但結果是好是壞,卻難料。”</p>
“所以‘君子慎卜’。”</p>
“未曾請教小姐尊師何人?”</p>
衣雲回答:“指點小女子易學的先生,姓伍,名諱尊號我卻不知。”</p>
“我十一時遇伍先生來,他見我能背《周易》六十四卦,就指點我卦中道理。”</p>
“以我淺薄之學,稱不上伍先生弟子。”</p>
“你們兩個出去吧。”</p>
“是。”</p>
兩丫鬟領喏出堂。</p>
劉彥思量‘伍先生其人’。</p>
回神時,卻見衣雲身前下跪,仰麵問道:“不知小女子能否拜入先生門下,得一處安身、養學、蔭庇之所?”</p>
萬山、明淵相視一眼。</p>
林承平看著表妹跪地,心中羞愧。</p>
劉彥緘言少許,顧頭對承平道:“快扶令妹起身。”</p>
此話一出使四人詫異。</p>
承平不及多思,先扶起表妹,歸站一旁。</p>
劉彥看楊華二人疑惑,解釋道:“這位小姐其實是承平表妹,真名叫陳霞仙。可對?”</p>
霞仙心服點頭說:“先生心如明鏡,明察秋毫,小女子正是陳霞仙。”</p>
林承平拱手請教:“世才兄如何看出破綻?”</p>
劉彥手請兄妹歸座,談道:“破綻就在承平身上。你剛才之神色,多異於萬山明淵,其次衣雲和霞仙皆通易經相術,同姓陳。”</p>
“加上其他細小言語,我才推斷衣雲乃霞仙。”</p>
“眾裏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p>
“小姐險些與我失之交臂。”</p>
“你若不來此處,也許這兩日能與我東湖相見。”</p>
霞仙雖不明白君子話意,卻福至心靈。</p>
她知自己‘女歸’有望了,起身與奉義斟酒。</p>
“先生指教。“</p>
劉彥直言相告:“我家娘子欲在杭州西湖辦坤學。”</p>
“聞知海寧林家有個奇女子名叫陳霞仙,想招入學堂做教授。詢問我之意。”</p>
“我說‘我替娘子問問,若林家真有此女,證明她和娘子有緣,可邀來做教授’……”</p>
“於是東湖大集首日,我曾問令兄‘可知陳霞仙’……”</p>
“兩天後,我家娘子去林府找尋小姐,本欲夢中相邀,卻見閨房無人。”</p>
“問家人,也都不知小姐去向。”</p>
“所以我說,小姐險些與我失之交臂。”</p>
“若非為了瑞雲之事,你我恐難在此相遇。”</p>
“就算承平相邀,我也不會來此與你相見。”</p>
“原來如此。”</p>
林承平一下通透,感歎命運之多變,造化之奇妙,更驚劉奉義之智。</p>
自以為計劃周全,卻在此君麵前漏洞百出。</p>
陳霞仙試問:“小女子可還有緣拜入學堂?”</p>
劉彥笑說:“霞仙用心良苦,入身勾欄而明誌,敢於和命運相搏,我很欣賞。”</p>
“雖說使用截天險棋,跳過了第一場緣法,但陰差陽錯沾了瑞雲氣運,也算截運成功。”</p>
“你我之緣未失。”</p>
“等你脫身勾欄,便可來臨安找我。”</p>
“我與你引薦家中娘子。”</p>
霞仙欣喜領喏,端酒敬謝君子。</p>
劉彥爽朗一飲而盡,與兄妹二人、楊華二人談聊‘家中娘子辦學之思’。</p>
後又問起‘陳霞仙命中災劫’。</p>
霞仙道:“一年前我在家中研究易理,忽一股大風吹破窗門,倒了蠟台。”</p>
“我那時心緒不寧,就隨意占卜一卦……”</p>
“得知十七歲之前有一場大災,攸關生死。”</p>
“具體是何災劫,卻推算不出來。”</p>
“或許,前世招惹什麽人。”</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