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公子何為天籟?”</p>
“天籟與人籟、地籟有何不同?”</p>
……</p>
傍晚,雨過天晴,夕陽斜照,屋簷水珠閃光。</p>
劉府內院正房,劉彥端坐用茶,與眾人談說【今吾喪我】之感,並說起‘入此境後聆聽天籟之音’。</p>
旁聽的皆是自家人。</p>
門外是劉平、書玉子、於成業、萱兒、弦月、桃花四丫鬟,房內有憐雲、阿九、高二、貂兒。</p>
今日,劉彥‘吾喪我’三次。</p>
第一次是上午己時,第二次是午後未時,第三次是傍晚酉時,每次入境都在一個時辰左右。</p>
此時,他剛從第三次‘喪我之境’中透脫出來。</p>
精神狀態猶似‘枯木逢春’,麵貌透著生機勃勃的氣象。</p>
此生氣與自身道義融合,在貂兒眾女眼中猶如‘青山逢春,春氣滿目’。</p>
這等天地間才有的‘四季之春’的氣象,竟然顯現於人的身上、他的身上。</p>
道家觀之都要歎讚一聲【道法自然】。</p>
此刻劉彥的身心精神狀態,可用八個字總結,即【心體瑩然,本真靈明】。</p>
此番‘吾喪我’對其而言,意義重大,收獲甚多!</p>
不僅僅是《君心化龍·內業篇》通達圓滿,同時使【君心固道,夫誌固道】,使其【誌心一體】!</p>
現在就算殺他性命,也動搖不了他的道義了,就算‘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也不會產生畏懼。</p>
因此,他的君心仁義、仁德、仁氣亦得滋長、提升、牢固。</p>
仁者無敵亦無畏。</p>
他一日三喪我,等同死三次。</p>
故,仁義見無畏,仁氣得滋長。</p>
此外,他還能通過‘喪我之境’去聆聽天籟、感受乾坤之妙理。</p>
這對一些修道之士而已,都是渴望而不可及的玄妙之境。</p>
玄門稱此為‘道心神通’,儒家則視為【天地同心】。</p>
聽說公子已能聆聽天籟了。</p>
劉平甚是好奇,求教‘天籟是什麽’、‘和地籟、人籟有何不同’。</p>
劉彥扣上茶碗,談道:“地籟和人籟皆為聲音,天籟則是一種精神、心靈境界。”</p>
“天籟,也可視為【妙音】或【道理】。”</p>
“《莊子·齊物論》中說:地籟是從萬種竅穴裏發出的風聲,人籟是各種不同的竹管發出的聲音。”</p>
“而天籟,雖然有萬般不同,但使它們發生和停息的都是出於自身。”</p>
“你說,這個‘發動者’是誰?”</p>
劉平聞問,思量少許回答:“地籟之音是風吹動竅穴所發,人籟之音是人吹樂竹所發,天籟之音則由萬物自身發動……”</p>
“發動者是‘我’和‘道’!”</p>
這句回答脫口而出,眾人無不眼目清明,神思通透,心中冒出相同的答桉。</p>
高二笑與貂兒傳音:“他倒有悟性。”</p>
荀娘子回道:“頑石尚有開竅之日,何況是人。郎君連著三十日訓詁,善教他等,若再無半點悟性,那就愚不可教了。”</p>
劉彥點頭稱讚:“此答甚妙,世上能發動天籟的,唯有‘我’與‘道’。”</p>
於成業適時施禮,請教老師:“此處的‘我’,可是指‘人’?‘我’又如何發出天籟?”</p>
劉彥解答說:“‘我’不單指‘人’,而指‘心體’。”</p>
“心體者,與天體同。一念之喜,景星慶雲。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風甘露。一念之嚴,烈日秋霜。”</p>
“隻要隨起隨滅,廓然無礙,便與太虛同體,便能天地同心,天人合一。”</p>
“世間凡有靈智者,皆有心體,皆能發出天籟。”</p>
“如道家所言,世間凡有九竅者,皆可以成仙。二者道理相通。”</p>
“想要以心體發出天籟,就要做到‘隨起隨滅’,就像大自然的變化,隨時興起,隨時熄滅。”</p>
“所謂‘吾喪我之境’,便是這種‘隨起隨滅’。”</p>
“把思想熄滅後,精神自然外浮發出,即心體發籟。”</p>
“屆時,便可聆聽乾坤萬物發出的天籟。”</p>
“此【天籟】無聲無息,即《道德經》所言【大音希聲】,其內中蘊藏諸般妙理,總稱為‘道理’。”</p>
於成業聞教,獲得幾分通透,禮謝老師解惑。</p>
書玉子接問:“如此說,老師之君心,近乎夫子天心了?”</p>
眾人聽了,齊望那一家之主。</p>
劉彥笑了笑,放下茶碗起身說:“兩者相差十萬八千裏!”</p>
“天心同道運轉,天地同心,天人合一。”</p>
“而我之心,隻是剛剛能夠感悟一絲道理,即便‘吾喪我’,也隻是窺聽‘天籟’而已。”</p>
說著,他眼望天色,安排眾丫鬟備晚飯,領著二姐、貂兒、阿九入書房。</p>
……</p>
進到書房,高二笑道:“賢弟今日跨出一大步,心境又見抬升。”</p>
“你若是來修仙,金丹垂手可得,鬼仙不在話下。”</p>
這個卻無誇大,劉彥已具備金丹修士之心境,隻要掌握修煉性命之法門,入道後能一日千裏,途中不會有障礙。</p>
但他毫無修道之想,皆因君心夫誌固道,任何人改變不了他‘篤學之心’。</p>
</p>
說話間,劉彥潤筆,問青花舫之事。</p>
貂兒談道‘聞紫青、陳霞仙、李韻蘭這兩日修得文光入竅’,說:“皆仗郎君訓詁,授字解意,她們方能如此快獲得真學入竅。”</p>
說著,又提到‘秦媚娘’,稱:“她已獲父母準許,今日酉時到西湖,其兄秦子墨同行相送。”</p>
“秦子墨此來,一是送妹修學,二是答謝郎君,我看有結交之意。”</p>
“妾身隻把媚娘接上船,讓那秦子墨在湖邊寺廟借宿。”</p>
“他托我詢問,明日能否來臨安拜府?”</p>
劉彥提筆沾墨,隨口道:“明日上己,該當春遊,就讓他在西湖等我,屆時相見。”</p>
貂兒記下,高二走近低眉觀看他筆下之字。</p>
隻見其運筆,在紙上寫出一【靁】字。</p>
隨著字成,一筆文光字意點入,轟隆隆【靁】字震鳴!字體閃爍電芒,與他平時寫出的珠璣之字截然不同!</p>
高二被【靁】字雷光爍目,幾分詫然轉顧世才。</p>
貂兒、阿九各有感應,一起觀看此字。</p>
見不僅字奇妙,且紙上升起‘大剛之氣’,此氣乃【靁】字震發,聚集方寸間。</p>
劉彥洗筆,問她們:“可看出不同之處?”</p>
貂兒眼眸閃雷說:“不同之處,顯而易見!”</p>
“莫非……這是郎君今日聆聽天籟所得?”</p>
“娘子聰慧。”</p>
劉彥揭字說:“今吾喪我,精神脫殼,窺聽九天春雷天籟之音,從中明悟【雷】字根本之意,明白雷霆孕育產生。”</p>
“此‘道理’我可以隨字寫出,賦予文字之中,大概算是‘字意通玄’。”</p>
“倉頡造字,字脫胎於天地萬物之聲形。”</p>
“文字中就蘊藏萬般天籟和道理,若能通透其意,筆下之字則能發出本意,彰顯玄通。”</p>
“就如此【靁】字。”</p>
“我將聆聽來的雷霆天籟合入字意,它便鮮活起來,是不是妙如仙家符咒?”</p>
貂兒點頭觀道:“郎君筆下【靁】字,字意震鑠,能引動乾坤降氣合入字意,產生雷音、雷氣、雷光,堪比雷法玄妙。”</p>
“此一字,足以退鬼魂邪祟,可做雷符用。”</p>
阿九聞聽,好奇公子所寫【靁】字是否真能退陰魂,便用手指去觸字體。</p>
剛一接觸,字體便與其指迸發雷光!</p>
阿九霎時陰魂抖擻,驚退縮手道:“公子【靁】字中果有法!”</p>
貂兒把扶她,分顧郎君說:“這便是郎君所言之妙。”</p>
“妾身給君道喜,郎君今後可以真學降字,一字禦鬼神了。”</p>
高二接話道:“最奇妙的是,它能自引道氣入身,震發本字之意。其中妙理,似乎與那枚令牌相通。”</p>
“我要說的正是這個。”</p>
劉彥拿起筆架旁邊的黑鐵令牌,二指夾道:“此令牌暗藏雷音,其神奇就在令牌上的文字!”</p>
“午後我借‘喪我之境’,聆聽此令牌文字,從中窺見‘雲氣聚合之妙’,聽到它的字意。”</p>
“令牌上的文字,應該念作【雲】。但不知是哪種文字。”</p>
……</p>
“天籟與人籟、地籟有何不同?”</p>
……</p>
傍晚,雨過天晴,夕陽斜照,屋簷水珠閃光。</p>
劉府內院正房,劉彥端坐用茶,與眾人談說【今吾喪我】之感,並說起‘入此境後聆聽天籟之音’。</p>
旁聽的皆是自家人。</p>
門外是劉平、書玉子、於成業、萱兒、弦月、桃花四丫鬟,房內有憐雲、阿九、高二、貂兒。</p>
今日,劉彥‘吾喪我’三次。</p>
第一次是上午己時,第二次是午後未時,第三次是傍晚酉時,每次入境都在一個時辰左右。</p>
此時,他剛從第三次‘喪我之境’中透脫出來。</p>
精神狀態猶似‘枯木逢春’,麵貌透著生機勃勃的氣象。</p>
此生氣與自身道義融合,在貂兒眾女眼中猶如‘青山逢春,春氣滿目’。</p>
這等天地間才有的‘四季之春’的氣象,竟然顯現於人的身上、他的身上。</p>
道家觀之都要歎讚一聲【道法自然】。</p>
此刻劉彥的身心精神狀態,可用八個字總結,即【心體瑩然,本真靈明】。</p>
此番‘吾喪我’對其而言,意義重大,收獲甚多!</p>
不僅僅是《君心化龍·內業篇》通達圓滿,同時使【君心固道,夫誌固道】,使其【誌心一體】!</p>
現在就算殺他性命,也動搖不了他的道義了,就算‘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也不會產生畏懼。</p>
因此,他的君心仁義、仁德、仁氣亦得滋長、提升、牢固。</p>
仁者無敵亦無畏。</p>
他一日三喪我,等同死三次。</p>
故,仁義見無畏,仁氣得滋長。</p>
此外,他還能通過‘喪我之境’去聆聽天籟、感受乾坤之妙理。</p>
這對一些修道之士而已,都是渴望而不可及的玄妙之境。</p>
玄門稱此為‘道心神通’,儒家則視為【天地同心】。</p>
聽說公子已能聆聽天籟了。</p>
劉平甚是好奇,求教‘天籟是什麽’、‘和地籟、人籟有何不同’。</p>
劉彥扣上茶碗,談道:“地籟和人籟皆為聲音,天籟則是一種精神、心靈境界。”</p>
“天籟,也可視為【妙音】或【道理】。”</p>
“《莊子·齊物論》中說:地籟是從萬種竅穴裏發出的風聲,人籟是各種不同的竹管發出的聲音。”</p>
“而天籟,雖然有萬般不同,但使它們發生和停息的都是出於自身。”</p>
“你說,這個‘發動者’是誰?”</p>
劉平聞問,思量少許回答:“地籟之音是風吹動竅穴所發,人籟之音是人吹樂竹所發,天籟之音則由萬物自身發動……”</p>
“發動者是‘我’和‘道’!”</p>
這句回答脫口而出,眾人無不眼目清明,神思通透,心中冒出相同的答桉。</p>
高二笑與貂兒傳音:“他倒有悟性。”</p>
荀娘子回道:“頑石尚有開竅之日,何況是人。郎君連著三十日訓詁,善教他等,若再無半點悟性,那就愚不可教了。”</p>
劉彥點頭稱讚:“此答甚妙,世上能發動天籟的,唯有‘我’與‘道’。”</p>
於成業適時施禮,請教老師:“此處的‘我’,可是指‘人’?‘我’又如何發出天籟?”</p>
劉彥解答說:“‘我’不單指‘人’,而指‘心體’。”</p>
“心體者,與天體同。一念之喜,景星慶雲。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風甘露。一念之嚴,烈日秋霜。”</p>
“隻要隨起隨滅,廓然無礙,便與太虛同體,便能天地同心,天人合一。”</p>
“世間凡有靈智者,皆有心體,皆能發出天籟。”</p>
“如道家所言,世間凡有九竅者,皆可以成仙。二者道理相通。”</p>
“想要以心體發出天籟,就要做到‘隨起隨滅’,就像大自然的變化,隨時興起,隨時熄滅。”</p>
“所謂‘吾喪我之境’,便是這種‘隨起隨滅’。”</p>
“把思想熄滅後,精神自然外浮發出,即心體發籟。”</p>
“屆時,便可聆聽乾坤萬物發出的天籟。”</p>
“此【天籟】無聲無息,即《道德經》所言【大音希聲】,其內中蘊藏諸般妙理,總稱為‘道理’。”</p>
於成業聞教,獲得幾分通透,禮謝老師解惑。</p>
書玉子接問:“如此說,老師之君心,近乎夫子天心了?”</p>
眾人聽了,齊望那一家之主。</p>
劉彥笑了笑,放下茶碗起身說:“兩者相差十萬八千裏!”</p>
“天心同道運轉,天地同心,天人合一。”</p>
“而我之心,隻是剛剛能夠感悟一絲道理,即便‘吾喪我’,也隻是窺聽‘天籟’而已。”</p>
說著,他眼望天色,安排眾丫鬟備晚飯,領著二姐、貂兒、阿九入書房。</p>
……</p>
進到書房,高二笑道:“賢弟今日跨出一大步,心境又見抬升。”</p>
“你若是來修仙,金丹垂手可得,鬼仙不在話下。”</p>
這個卻無誇大,劉彥已具備金丹修士之心境,隻要掌握修煉性命之法門,入道後能一日千裏,途中不會有障礙。</p>
但他毫無修道之想,皆因君心夫誌固道,任何人改變不了他‘篤學之心’。</p>
</p>
說話間,劉彥潤筆,問青花舫之事。</p>
貂兒談道‘聞紫青、陳霞仙、李韻蘭這兩日修得文光入竅’,說:“皆仗郎君訓詁,授字解意,她們方能如此快獲得真學入竅。”</p>
說著,又提到‘秦媚娘’,稱:“她已獲父母準許,今日酉時到西湖,其兄秦子墨同行相送。”</p>
“秦子墨此來,一是送妹修學,二是答謝郎君,我看有結交之意。”</p>
“妾身隻把媚娘接上船,讓那秦子墨在湖邊寺廟借宿。”</p>
“他托我詢問,明日能否來臨安拜府?”</p>
劉彥提筆沾墨,隨口道:“明日上己,該當春遊,就讓他在西湖等我,屆時相見。”</p>
貂兒記下,高二走近低眉觀看他筆下之字。</p>
隻見其運筆,在紙上寫出一【靁】字。</p>
隨著字成,一筆文光字意點入,轟隆隆【靁】字震鳴!字體閃爍電芒,與他平時寫出的珠璣之字截然不同!</p>
高二被【靁】字雷光爍目,幾分詫然轉顧世才。</p>
貂兒、阿九各有感應,一起觀看此字。</p>
見不僅字奇妙,且紙上升起‘大剛之氣’,此氣乃【靁】字震發,聚集方寸間。</p>
劉彥洗筆,問她們:“可看出不同之處?”</p>
貂兒眼眸閃雷說:“不同之處,顯而易見!”</p>
“莫非……這是郎君今日聆聽天籟所得?”</p>
“娘子聰慧。”</p>
劉彥揭字說:“今吾喪我,精神脫殼,窺聽九天春雷天籟之音,從中明悟【雷】字根本之意,明白雷霆孕育產生。”</p>
“此‘道理’我可以隨字寫出,賦予文字之中,大概算是‘字意通玄’。”</p>
“倉頡造字,字脫胎於天地萬物之聲形。”</p>
“文字中就蘊藏萬般天籟和道理,若能通透其意,筆下之字則能發出本意,彰顯玄通。”</p>
“就如此【靁】字。”</p>
“我將聆聽來的雷霆天籟合入字意,它便鮮活起來,是不是妙如仙家符咒?”</p>
貂兒點頭觀道:“郎君筆下【靁】字,字意震鑠,能引動乾坤降氣合入字意,產生雷音、雷氣、雷光,堪比雷法玄妙。”</p>
“此一字,足以退鬼魂邪祟,可做雷符用。”</p>
阿九聞聽,好奇公子所寫【靁】字是否真能退陰魂,便用手指去觸字體。</p>
剛一接觸,字體便與其指迸發雷光!</p>
阿九霎時陰魂抖擻,驚退縮手道:“公子【靁】字中果有法!”</p>
貂兒把扶她,分顧郎君說:“這便是郎君所言之妙。”</p>
“妾身給君道喜,郎君今後可以真學降字,一字禦鬼神了。”</p>
高二接話道:“最奇妙的是,它能自引道氣入身,震發本字之意。其中妙理,似乎與那枚令牌相通。”</p>
“我要說的正是這個。”</p>
劉彥拿起筆架旁邊的黑鐵令牌,二指夾道:“此令牌暗藏雷音,其神奇就在令牌上的文字!”</p>
“午後我借‘喪我之境’,聆聽此令牌文字,從中窺見‘雲氣聚合之妙’,聽到它的字意。”</p>
“令牌上的文字,應該念作【雲】。但不知是哪種文字。”</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