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行功完畢,已經是拂曉時分,殘月和疏散幾顆星辰,依舊懸掛在天邊,等待晝光的到來。


    冷夜的寒風吹拂到沈墨身上,他非但沒有絲毫冷意,隻覺得渾身陽和,察知體內的真炁,已經如水銀般沉重,充斥著從未有過的勃勃生機。


    他心知是陽五雷初見成效,連帶真炁的形態都出現轉變。


    天子望氣術自發運轉,道心如明鏡,對於周圍的環境,完全體會於心。心念一動,就能意識到接下來周圍的環境會有什麽樣的變化,哪裏的塵沙會被吹起,哪裏又會飄來一片樹葉。


    這是自然而然的知曉,不需要任何思考。


    這也是天子望氣術在陽五雷真炁的加持下,對於環境的體察更加細微的體現。


    幹涸的水月潭再次注滿水,而大石龜的碎塊卻全數化為泥沙,沉在水月潭底。


    沈墨看向便宜師兄戒晦,對方一指觸地,氣息全無。整個身子,猶如石雕,不見任何血肉生靈的特征。


    這是金剛法體結成的遺蛻,雖然失卻生機,仍有不可思議的佛性,即使一般的神兵利器,也難以輕易毀傷。


    沈墨對其合十一禮,雖知對方本身是幻境的幻影,依舊生出感激之心。


    他得離開般若寺了。


    因為沈墨內心生出濃重的陰影,知曉不久後武湟會再次出現,這一次可沒有前次那樣好的機會了,而且對方肯定會有備而來。


    般若寺僧眾中,有本事者如靈觀等人,早已身受重傷,一時半會間難以好全,餘者碌碌,在對付武湟反而是累贅。


    而且按照原有的曆史軌跡,般若寺是三年之後才會遭遇滅頂之災。真實的曆史中可沒有沈墨。


    因此沈墨離開,對他們暫時而言,並非是壞事。


    何況退一萬步來說,他們本就“死”了。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武湟勢在必得之物已經落到沈墨身上,因此如今在武湟眼中,肯定沒有任何人事,能與沈墨相比。


    沈墨自不遲疑,準備離開。


    靈觀守在水月潭外麵,沈墨來到他麵前,“武湟索要之物,已經在我身上。現在我會離開,他大概也不會再來找你們麻煩。你們且好生養傷,等我回來。”


    沈墨留下話,隨即去遠。


    靈觀不能撲捉到絲毫師叔離去的痕跡。


    對於這位高深莫測的師叔,他實在沒法琢磨,但內心對沈墨引開武湟的做法,充斥感動。


    他施展紅蓮斷滅大法,雖然因為北鬥封神,戛然而止,但一身半數血肉,已經化為無儔大能,傷及根本,生機流逝,不可遏製。


    因此靈觀所剩時日再無多少。


    沈墨先是逼退武湟,如今又決意引開武湟,對於視般若寺為性命的靈觀而言,無疑是有著大恩大德。


    “師叔,你對本寺的大恩,靈觀今生無以為報,若有來世,當以命抵償。”靈觀心裏默默發誓。


    …


    …


    沈墨沿著山下的溪穀,走出般若寺地界,四周是崇山峻嶺,一時間不知身在何處。


    他也無心分辨,隻是想著遠離心中中那片陰影過來的方向即可。


    沈墨朝著東方去,因為他預感一直朝著東邊行走,心裏的陰影不會因此加重。


    他幾乎是乘風而行,說不出的逍遙自在。


    這次和當年從地牢脫身的感覺類似。


    功力境界,遠較那時要高,可是前麵的路依舊充滿黑暗崎嶇,不知何時,才能看到終點。


    不知不覺間,快要飛出溪穀,回首望向般若寺,連一個黑點都談不上了,隻是心裏隱隱有些感應,唯此而已。


    日光早已充斥天地,落在沈墨身上,沒有半分灼熱之感,反倒是說不出的舒服、受用。


    陽五雷的特質漸漸顯現出來。


    隻是有一點不好,那就是陰五雷和陽五雷依舊不能統合,兩者不能靠近,否則必有麻煩。


    兩者可以說是水與火一般不相容。


    來自天師度的記憶,也隻是將兩者分開使用。


    真要將其完全相融,起碼得修煉出五雷正法的道果出來。


    另外,這次來自大石龜法訣的另一個收獲是沈墨對舊法的修行體係有了更全麵的認知。


    舊法從煉精化氣開始,可以分出三個明確的大境界。


    煉炁,煉神,天人。


    而煉神分為普通煉神、元胎、法相。


    元胎又能分為上品和下品。上品是參悟胎息境界,奪取天地間的精氣,化為己用,不斷提純元胎,如此成就法相的希望大增。


    下品元胎是修行時仍舊以後天呼吸為主,有了足夠的積蓄之厚,自然能締結元胎,但想要結成法相就不能依靠自身,需要借助外力,或是前人遺留的道果,或是借助妖魔鬼神,或是異寶……


    總之在沒有胎息口訣引導的情況下,結成的下品元胎沒有潛力可言,隻能走上借助外物的道路,最好的結局就是化身異類,成為扭曲怪異的長生種,時而清醒,時而瘋狂,然後逐漸瘋狂成為常態。


    上品元胎則不然,能有極大的希望結成法相,而且這樣締結的法相才能繼續往後走下去,進而窺視天人之境。


    然而法相和天人之境,看似隻差一個境界,實則是天地之差。


    修成法相可為宗師,身死道不滅,能在修行法中留下精神烙印,幾乎就是各派開山祖師的境界,如果用心險惡,可以在修行法中留下後門,以心魔的形態,在後來者道心中重生,演繹“歸來”的故事。


    但這種方法有很恐怖的副作用,漸漸被後來者察知,摒棄不用。


    另外,也有高明的修煉者,從這種方式尋找出化身鬼神的途徑,存活了更長一段時間,可是鬼神之道依舊不是真正的長生之道。


    他們保留意識時,可以稱之為鬼仙,神通不見得比生前差。


    但鬼仙不可能永遠保留活人的意識,短則百年,長則數百年,意識勢必會煙消雲散。


    隨著這法門代代相傳,研究改善。後人又弄出護教神將的法門,通過與鬼神融合的方式,成為異類,風險雖然很大,但不失為一個給門派提供頂尖戰力的辦法。隻是護教神將,哪怕能換肉身,也一樣要麵臨意識消散的問題。


    逐漸修煉者意識到,哪怕精神脫離肉身存在,也會有壽命。


    前人才會發出感慨,隻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隻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


    性命雙修才是王道,肉身神魂一樣都不能放棄。


    至於所謂的丹不是金丹,而是修煉法的圓滿。


    如果修煉法不能圓滿,即是經曆各種磨難,神魂也不能化為純陽,不可能真正超凡入聖。


    而超凡入聖說的就是天人。


    修煉法圓滿正是邁入天人的關鍵。


    修煉法圓滿的一個重要象征就是“道果”。


    神通圓滿,即是修煉法圓滿,可生道果。


    道果有無窮妙用,甚至可以直接造就出一個煉神出來。


    如天師度便是道果所化。


    到了天人境界,法相就會蛻變為元神,散則為氣,聚則成形。黑蓮原本是幽冥教祖師的元神所化,後來被龍虎山五雷正法打碎,僅留下一顆黑蓮種子,千古之後,被沈墨以魂死道生的方式催生,再次長成黑蓮。


    雖然遠沒有當初身為元神的威力,可是本質極高。


    沈墨憑借和黑蓮共生的關係,自然就獲得了不少好處。而且猶豫天師度和黑蓮相生相克,兩者互相牽製,沈墨卻是解決了一件隱患。那就是黑蓮中可能有來自幽冥祖師的精神烙印。


    如果沈墨煉化黑蓮,與其完全融合,很可能成為幽冥祖師的載體。


    但沈墨和黑蓮是共生關係,如此風險降低不少,然後他又得了天師度,因為黑蓮和天師度水火不容,彼此牽製,造成黑蓮裏即使有一絲幽冥祖師的精神烙印,也不會有機會鬧出風浪來。


    而且在天師度五雷正法的磨損下,會日漸薄弱,直到消弭無痕。


    可要不是有黑蓮轉化魔性,天師度本身的五雷正法威能也是難以體現的。


    可以說兩者形成一個閉環。


    又與沈墨共生!


    而老天師張之淼本身的用意是讓天師度引領沈墨入魔,但無論如何都沒想到,沈墨有和天師度相生相克的黑蓮。


    如此一來,老天師的算計落空,反而便宜沈墨。


    天師度幫助沈墨消除黑蓮的隱患,黑蓮又幫助沈墨消除修煉的大部分神通絕學生出的魔性,才讓沈墨如此突飛猛進。


    否則短時間內兼修如此多神通絕學,且性質不已,沈墨極有可能走火入魔,像天龍八部裏的鳩摩智或者蕭遠山等人一樣,生出各種隱患來。


    其實憑借黑蓮和天師度本是借助外物修煉,潛力有限。好就好在沈墨沒有跟它們融合,隻是共生,且彼此牽製,難以對付沈墨,反而為沈墨所用,且沈墨又得了大石龜的無名法訣,不經意間吸取了來自大石龜的玄龜精氣。


    那玄龜精氣,好比人之元陽。


    元陽越是深厚,根基越是牢固。


    元陽的多寡,某種意義上決定了修行的上限。


    幻境中的太和道人的元陽修持百年不泄絲毫,加上本身震古爍今的天資悟性,成就之大,自是難以想象。


    鐵肩神尼亦是典型,在真實世界裏,身上修持有三百年的元陰,雖然根骨差太和道人許多,好在熬過了工齡,積蓄之深,足以令人心驚膽戰。


    三百年元陰爆發出來,怕是無人能擋。


    隻是有一點不好,不能動情。


    一旦動情,情欲就好似火星濺入冷油中,一發不可收拾。


    至於太和道人,因為悟透陰陽之妙,倒是沒有這種隱患,何況元陽本就有火性。


    是以在真實曆史中,太和道人到了兩三百歲時,仍舊性如烈火。


    沈墨對舊法了解越深,對前麵的路就越發明晰。


    他身上既有舊法的深刻痕跡,又有不少新法的影子,比如駕馭柴刀、黑蓮,皆是借助外物修煉,可他並沒有沉浸進去,隻是做到為我所用。在舊法的道路上,因為他死過三次,破而後立,自身的神魂又和正常的修煉者相差甚遠,總之是死中有生,生中有死的格局。


    如果照搬舊法的路子,在修煉法上,同樣難以圓滿,因為一些修煉細節上沒法對應。


    但是沈墨生性不拘一格,管他妖道、人道、鬼道、魔道、神道,我自求我道便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嶗山棄徒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非仙既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非仙既道並收藏從嶗山棄徒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