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單於,饒命啊!大單於饒命!”,渾邪王聞大單於竟要將其斬首,嚇得當即跪地求饒。


    可軍臣單於哪裏願意饒恕於他,隻見兩名侍衛走入大帳中,將渾邪王拉了出去,不出片刻便聽一聲慘叫,渾邪王之頭顱應聲落地…………


    軍臣單於掃視兩旁坐地的諸王,厲聲道:“我大胸奴之王者,絕不可有此等敗類,若是再敢有此者,本單於定斬不饒”。


    諸王聞言,盡皆起身,跪地道:“是!大單於!”。


    這是,立於一旁的中行說湊上前來,有些疑惑的說道:“大單於,渾邪王臨死前曾言,屠滅渾邪部者,是烏孫一族。


    然河西之地附近,確實隻有烏孫與我大胸奴有此深仇大恨。


    但大單於曾有嚴令,嚴禁任何人攜帶銅鐵之器物以及武器至烏孫,那烏孫之武器到底是何人所給,這令小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大胸奴從未有過如此恥辱!本單於不管烏孫是怎麽得到兵器,如今本單於隻想要砍下烏孫王之頭顱,血債血償”。


    聞此,諸王盡皆請戰,特別是右賢王伊稚斜最甚之,道:“大單於,屬下願率我部鐵騎將烏孫部斬殺殆盡,以報血仇”。


    也怪不得伊稚斜憤恨烏孫,中行說向單於進言合圍月氏之計,伊稚斜絕對是此計中的重中之重,此戰之後,絕對可大大提升其在匈奴中的威望,不想,被烏孫這麽一鬧,盡皆功虧一簣……


    軍臣單於望著伊稚斜,笑道:“哦?既然右賢王有此意,那本單於便命右賢王,前去剿滅烏孫!”。


    “是!”,伊稚斜行禮答道。


    而一旁的中行說本要上前勸阻,但見伊稚斜已滿口答應,隻隻得作罷。


    是夜,右賢王大帳中,中行說又進去其中,一見到伊稚斜便道:“右賢王今日,怎能向大單於請命去攻打烏孫?”。


    拿著酒囊飲下一口烈酒的伊稚斜說道:“本王為何不能去打烏孫,烏孫壞我好事!本王要將其趕盡殺絕!!!”。


    聞此,中行說皺起眉頭,問道:“右賢王是否還記得那日,小人為右賢王所言明之謀生之道?


    右賢王近日確實對大單於萬分恭敬,但絕不該此時請命去打烏孫,右賢王立身之本便是手中之數萬精騎。


    烏孫此時定然自知難以存活,麵臨我匈奴的進攻,必然是誓死抵抗,如此,右賢王雖能擊敗烏孫,但必也會損失慘重。


    如此,雖獲一勝,但立身之本卻要遭受重創,到時右賢王便再無大單於可芥蒂之物,將如何自處之?”。


    伊稚斜聞此,扔下手中酒囊,猛然說道:“本王有些悔矣!”。


    “哎,如此局勢已成,此時反悔定然晚矣,隻望右賢王能速速擊敗烏孫,減少損失”。


    ……………………………………………………………………


    翌日,軍臣單於便下令,命伊稚斜率部前去剿滅烏孫。


    並令那一渾邪部當戶領其殘餘數千人馬,為伊稚斜領路。


    待伊稚斜將要領兵行進之時,隻見一身穿皮甲,身跨戰馬之人,行至伊稚斜麵前,行禮道:“臣下是渾邪王部大當戶呼衍渠,拜見右賢王”。


    “呼衍渠?原來


    渾邪王當戶竟是我大胸奴呼衍氏之人,難怪如此英勇”。


    聽聞此人乃是呼衍氏之人,伊稚斜便有了些想法,呼衍氏族與蘭氏、須卜氏是除單於姓氏攣鞮氏外最最貴之姓氏,在匈奴中多為將軍以及王侯。在匈奴單於與漢朝聯姻之前,都是與這幾個種姓之人聯姻。


    “右賢王謬讚,臣下在河西之地,令我呼衍氏丟盡顏麵,不敢受此讚賞”。


    伊稚斜笑道:“大當戶不要如此說,渾邪部之敗是敗於渾邪王手中,大當戶不必如此自責,現今大單於命我前去剿滅烏孫,這正是大當戶報仇之機”。


    呼衍渠聞此大喜,道:“謝右賢王給臣下報此血仇之機”。


    之後,不再多言,大軍直奔河西快速疾行。


    而此刻身處河西之地的烏孫,還不知道匈奴單於已然放棄與月氏交戰,而是回師王庭,命伊稚斜率軍前來征伐。


    於是,烏孫王在消滅渾邪部後,便命人前去將自己的族人重新遷回他們世居的河西之地。


    烏孫王帳中,烏孫王與幾位將軍商議對策,道:“你等可有何諫言?”。


    烏孫丞相答道:“大王,不如我烏孫也學月氏一路向西遷徙,千裏之外,便不再是匈奴可控之地。我族如今還有數萬兵卒,定可打下一處供我族安身之地,得以休養生息”。


    聞此,那數名烏孫將軍也是同意,烏孫王緊皺眉頭,開口說道:“看來隻能如此,本王每每想起那蠱惑我烏孫出兵之人,便恨不得食其血肉,如今雖報了血仇,得以搶回河西又如何……”。


    又道:“傳令下去,命我部族原地休整,兩日後便開始西遷”。


    隻可惜,昆侖神不佑烏孫,此後不到一日,伊稚斜大軍便已趕到,伊稚斜當即便下令進攻。


    聽到帳外廝殺之聲,月氏王腿一軟,若不是一旁侍者連忙上前攙扶,便在栽倒在地。


    這時一士卒來報,“我王是匈奴人殺至,請我王速速出帳”。


    烏孫王深知,此次匈奴來此定然是要屠殺,即便自己此刻出去跪地投降,也是會被一刀殺之,還不如拚死抵抗,也許還能有生還之望…………


    拔出腰間長劍烏孫王便衝出帳外廝殺。


    此次與烏孫交戰,最為瘋狂的便要屬呼衍渠及其率領的渾邪王殘部。


    見到烏孫人,不論其男女老幼,是戰還是跪地投降,皆是一刀將其斃命,以雪當日之恥。


    這些精騎,皆原是單於親率之匈奴最精銳之士,哪兒裏有過逃亡之事,當日被烏孫打敗逃亡,深深刻於這些人之心中,如今來雪恥,怎會不痛下殺手…………


    烏孫族人見此,已知投降也要身死,便不再多想抄起武器,與匈奴拚殺。


    其結果當真如中行說所言,雖將烏孫重創,但伊稚斜右賢王部,則有不小的損失。


    烏孫王見匈奴勢大,自知大勢已去,難以抵擋,便將能集結之兵,盡皆集結,轉頭向東而去。


    跟在烏孫王身後的一都尉趕至烏孫王身旁忙道:“我王,這是要往何處去,此地向東便是漢朝之地”。


    “本王就是要到漢朝去,既然漢朝人敢蠱惑本王,令我烏孫受此無妄之災,本王就是死也要令漢朝人也不好受”。


    見烏孫王逃跑,呼衍渠便立即率軍前去追擊,伊稚斜見此,也分兵一部前去追擊。


    ………………………………………………………………………


    而漢朝一方,數日過後,雖未收到烏孫與匈奴渾邪部的消息,但天子劉啟還是遵從賈誼當日奏疏所提之諫言,令邊地各郡進入備戰狀態。


    果然,不出賈誼之意料,烏孫王率部直奔北地郡而來。


    聞斥候來報,有一隊騎兵正向此處奔來,北地太守立即下令軍隊準備迎戰。


    當烏孫王靠近進入漢境,北地太守立即命一都尉領軍出戰。


    烏孫王知道,漢朝有一國策,若有外族投靠,會高官厚祿待之,以此來吸引更異族來投。


    <a href="http://m.baimengshu.com" id="wzsy">baimengshu.com</a>


    因此,烏孫王決意先假降漢朝,以保性命,再尋時機報複匈奴與漢朝。


    但其還未靠近漢朝之長城防線,卻先與漢軍碰了個麵對麵…………


    烏孫王立即道:“本王乃是烏孫王,如今特率軍投奔漢朝皇帝,還望能讓我等入城”。


    此漢軍都尉,身旁有一個軍卒為其‘翻譯’烏孫王之言。


    之後,此都尉開口道:“我大漢雖有國策,外族降漢而厚待之,但烏孫王可有我大漢皇帝陛下之詔命,如若沒有,在下不能放烏孫王入我漢境”。


    烏孫王聞此,大驚,道:“本王手中未有漢朝皇帝之詔命,但前些時日,漢朝皇帝曾派使者至我族中,要與我烏孫永結同好!”。


    那都尉笑道: “原來如此,那烏孫王手中定有我大漢所遞交之國書,能否與在下觀之?”。


    這時,烏孫王才想起來,那漢使至烏孫部中,並未向其遞交國書,隻是口中言道,與烏孫結好。


    烏孫王扭頭往後觀察,似乎匈奴追兵還未至,如此隻得說道:“那漢使卻未向本王遞交國書,還請將軍速速令我等入城,介時我見到漢朝皇帝,定會為將軍請功”。


    不想, 卻見那漢朝都尉竟拔出腰間長劍,劍尖直指烏孫王,厲聲道:“若言投誠我大漢,必會有我大漢皇帝之招降詔書。


    卻又言有我漢使前去與你結好,我大漢乃禮儀之邦,派使節行至他國,必會遞交國書。


    這些你盡皆沒有,僅聽你紅口白牙,一麵之詞,本將如何信你。本將現今便懷疑你是匈奴奸細,想要借此理由,入我漢境偷襲!


    本將勸你速速離去,若不然便要與我漢軍刀兵相見!”。


    聞此,烏孫王差點便要口吐鮮血,就在此時,呼衍渠追來了……


    立即上前將烏孫王團團圍住,呼衍渠見到漢軍也是有些意外,以為這些漢軍是要相助烏孫王,便道:“本大當戶奉我大匈奴單於之命,在此捉拿罪人,你等漢人不要多管閑事!”。


    此都尉回道:“匈奴與我大漢乃結有秦晉之好。你匈奴之罪人,竟欺騙本將,差點便要入我漢境,還是由我將其攔下,若非如此,還不知你能否將其擒拿”,語落,便率軍改道回城……


    烏孫王見已難逃一死,便要與呼衍渠魚死網破,一番廝殺後,烏孫士兵一個一個倒在血泊之中,最終帶上烏孫王也隻剩下來不到十人,於是烏孫王怒吼道:“本王絕不做匈奴之俘虜”,語落便揮劍自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木難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木難支並收藏大漢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