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就在偏殿之中待召之太醫,聞言陛下已醒,當即便又背起藥囊隨著這傳召之宮婢到了麒麟殿中。


    然這太醫為天子劉啟號脈之時,劉榮也隻得在一旁來回踱步靜候之。


    此刻的劉榮是焦急萬分心亂如麻之,現在劉榮已然確認,老爹的定是出了大問題。


    在原本的曆史中,景帝似乎就是在此時一場重病,然曆史上之劉榮此時早已被冊立為太子,固此劉啟自知自己此為病重,才會有心托孤栗姬,卻不想卻被栗姬罵了一句“老狗”。


    且劉榮可是了解自己老爹的性子,疼愛哪兒個姬妾,便會與其生子。


    栗姬、王娡等皆是如此,然此次病重雖挺了過去,但在與王兒姁生下那常山王劉舜之後,便再無與其餘之姬妾生下子嗣。


    然劉榮如此心中焦急也無甚辦法,隻得在心中歎息道:“隻望上天能保佑老爹,度此劫難!”。


    不過多時這太醫便上前言道:“稟殿下,陛下之病乃是頑疾,要長久之時日調養,如此才能複原之”。


    說完,便在劉榮的授意之下,下殿去煎藥而去。


    接著劉榮更是對一旁之王仡言道:“父皇蘇醒此時不要去稟報太後知之,待天亮之後再去之。


    祖母已是老邁之身,此時去驚擾他,必令祖母不安之”。


    “諾!”。


    天子劉啟在服下些湯藥之後,便又沉沉睡去。


    而劉榮自然是要在一旁守候之,一夜未眠,到了天亮之時,劉榮跪坐床榻之旁困的是昏昏沉沉,腦袋一歪,斜靠在床榻之犄角之上便睡著了。


    王仡見此,栗姬便命人取來一絹被蓋在了劉榮的身上。


    當劉榮在次醒來之時,卻是聽到有人行入這麒麟殿中言道:“陛下如何?”。


    劉榮猛然睜開眼,才看到是祖母竇太後來了。


    忙要起身行禮,然因是倚在床榻一角睡了過去,此刻劉榮半個身子都以發麻之。


    固此猛的起身之時,差點摔倒在地,還是王仡忙上前扶住了劉榮。


    “回祖母的話,父皇卯時已醒之,服下了些湯藥才又睡下”。


    “榮兒昨夜皆在此守候之?”。


    然還未說話,王仡倒是說了一句:“殿下守候陛下,近一夜未睡之,適才天亮之時,才倚在床榻一側打了個盹兒”。


    聞此言,竇太後一點頭才言道:“榮兒仁孝,才會如此為之,待陛下痊愈,哀家定賞之!”。


    王仡如此說,可不是為了刷什麽存在感,而是為了幫劉榮一把,太後問其之言,其若是自己回是,不免便有些邀功之嫌。要知道,這漢家之天下想要在天子與太後麵前露臉的是多如牛毛………………


    固此,劉榮是朝王仡一笑,才回竇太後道:“孫兒不敢應祖母之賞,孝敬父皇乃是孫兒之本分矣”。


    而此時天子劉啟卻是醒了過來,:“可是母親來了”。


    聞言,竇太後便在宮婢之攙扶之下,行到了床榻之前:“陛下總算是醒了,此為我大漢之幸矣”。


    “令母親擔憂,此為朕之過”。


    ……………………………………………………………………


    天子重病之,自然是不能再開朝議事之,到了朝議之日,王仡便傳天子劉啟之言——罷朝。


    劉啟相比於文帝,雖大有不如,但也是異常勤勉之君,自其登基稱帝以來,即便是身體不適也是堅持朝議,日常批改奏折。


    但此次卻竟是要罷朝,固此聞言過後,聚攏在宣室之前,七嘴八舌的


    議論了起來。


    “陛下可是生病矣?”。


    “我可是聽聞陛下近來之身體一向不好!”。


    而在君主時代,即便是再有才學,有經世之才之人,還是要得到君主之賞識其才有可能發光發亮。


    然周亞夫雖是文帝慧眼識人,賞識之,提拔為了中尉。但在吳楚叛亂之時,敢令從未帶兵參與過重大戰事的周亞夫為太尉,節製漢之天下漢軍領兵出戰,天子劉啟也確實是有識人之能也。


    固此,在周亞夫眼中,天子劉啟既是自己要效忠之皇帝陛下,還是自己之伯樂,若是沒有陛下,就沒有他周亞夫之今日之尊榮與地位。


    如此周亞夫自然是對天子劉啟異常之忠心,然周亞夫還是直性子火爆脾氣之人,哪裏忍的了有人當眾胡言陛下之病。


    當即便怒斥道:“匹夫怎敢信口胡言陛下之事!誰人若再敢言之,休要怪本太尉不念同殿為臣之情”。


    周亞夫的一聲嚇罵,令在場之人再無一人敢言之,那幾個適才談論之人,更是加快步伐,灰溜溜的出宮而去之。


    天子病重,這消息便如瘟疫一般,在整個漢境之內傳的沸沸揚揚。


    消息傳開之後,特別是那些諸侯國中之諸侯王爺們,可是樂壞了,在他們之中大多可都是巴不得天子劉啟早日殯天,那自己的日子就更好過了。


    若是能與先帝一般,在惠帝亡故之時入長安繼位那可就是更好了………………


    但其表麵上自然還是要裝作是知道天子病重,自己擔心的睡不著覺,夜不能寐,接著便是派使臣入長安探望天子。更還是有人要上書要親自到長安看望天子,以表自己對天子之“忠心”。


    淮南王劉安便是如此想之,上次張釋之檢舉其謀反,可是將其嚇的不輕。但最終,倒黴的卻不是他淮南王劉安,而是奪了劉安之軍權,幫了朝廷大忙的張釋之。


    此事在道義之上,張釋之自然是有大功之人,但在上位者看來這可就是大不一樣了,下臣而奪君主之權,這還得了,若是哪天讓你做了大漢之丞相,見天子有何過錯,難道還要率軍逼宮不成?


    再說天子劉啟與張釋之兩人之間本就有隙,若不是看在張釋之已經是一行將就木之老者,說不定便不隻是罷官如此簡單了。


    固此,天子一封詔書傳來,張釋之便被免去了淮南國丞相之位。


    此時劉安當然是激動的上躥下跳,命人自己寫好的十餘卷書抄錄了數遍後,命人送入長安之中,要呈於太後。


    也不得不說,淮南王劉安在著書立說之上,還算的上是一大才,在政事之上當真是愚不可及。


    其派人送書給太後之事,天子劉啟當即便知道了,然這在天子劉啟眼中,其也不過是蚍蜉撼樹,如螻蟻一般。


    雖天子劉啟什麽也未說,其卻已經在心中給劉安判了死刑了…………


    天子病了無暇處置政事,處置政務之事,自然是落在了百官之首,典領百官而輔佐天子治理國政的丞相身上。


    但天下誰人不知,漢家此時之丞相,乃是漢興五十餘年來最無能之丞相,上不能輔佐天子,下不能統禦百官。


    固此,其丞相桃侯劉舍處置起政務來,是困難重重。


    天子劉啟見其如此之為難,便下詔命太尉周亞夫與禦史大夫晁錯協同丞相一同處置政務。


    然劉啟深思之後,便令劉榮亦到丞相府中去一同議事。


    將劉榮召至近前言明之後,劉榮便問道: “朝廷大事,豈是兒子所能言之”。


    聞言,天子劉啟躺在床榻之上是嗬嗬笑道:“我兒入朝參政


    久矣,有何不可去矣?”。


    如此劉榮才應了下來,“兒臣遵命!”。


    翌日清晨,劉榮便早早起身乘車駕往丞相府中而去之。


    而到丞相府外之後,便遇到了同來此之晁錯。


    一下馬車,劉榮便先拱手行禮道:“見過錯公”。


    晁錯轉身一看乃是劉榮當即便回禮道:“原來是殿下到此,老臣怎受得殿下之禮”。


    “天下之事,達者為師,朝廷之事自然錯公知之者多,怎受不得我之一拜?”。


    聞言,晁錯是哈哈大笑:“好一個天下大事,達者為師,殿下之言當真是不凡矣”。


    接著,晁錯伸手一請,又道:“殿下與老夫同去之可好?”。


    劉榮是笑道:“長者之邀,怎能拒之”。


    兩人一入丞相府之正堂,晁錯立即便是跪坐席間,搞得丞相桃侯劉舍甚是難堪,想說什麽,似乎卻又是說不出什麽來。


    劉榮隻見劉舍此時氣的臉都要綠了,隻得先言道:“父皇命我到丞相府中議事,便是向丞相與諸位公卿學習,還望丞相不吝賜教”。


    見劉榮出來緩和這局麵,這丞相劉舍臉上才稍稍好看了一點。


    但就在此時,太尉周亞夫亦到此矣,周亞夫也不命人通稟,直入正堂而來,與晁錯如出一轍,完全是未將身為丞相的劉舍放在眼中。


    這也太不講我這丞相放在眼中了!!


    然暴怒的劉舍,掃了一眼周亞夫與晁錯,這兩人自己是誰也惹不起,最終也隻能強壓心中之怒火,與二人一同議事之。


    到了正午之時,朝中之大事,便已有了結果。


    而劉舍完全有些插不上話,皆是周亞夫與晁錯言之,特別是晁錯,本就善於處置政務,兩人一番談論,便將事議完了。


    也就是在最後要署名之時,令劉舍提筆署了個名。


    見此間事了,周亞夫與晁錯二人,便將其所議之事與議之結果,盡皆書寫成文,交於劉榮,令其代為轉交天子。


    雖然老爹此時是重病之中,將議事之權分散出去,但也不可能將決斷之權也交出去。


    若是開了此先例,那可能便要出事了,對於任何人來說權利都是一種能讓人上癮的毒藥。不管其此前是如何效忠天子,其在知道了權利所帶來之快感的時候,其也會欲罷不能,從而想得到更大的權利…………


    然劉榮到了司馬門之外,卻是遇到了魏其侯竇嬰在此等候之。


    劉榮行至近前問道:“王孫可是要入宮看望父皇?”。


    “非也”。


    “那可是要去看望祖母?”。


    “亦非如此”。


    竇嬰如此,可是令劉榮有些不解之:“那王孫所來為何?”。


    此時,卻見竇嬰嗬嗬笑道:“臣雖非是要去探望陛下,但卻也是為陛下之是而來。


    陛下病重,這可是涉及我大漢之國政之事,然臣卻知一名聞天下之醫者,此時正在內史之地”。


    聞言,劉榮自然是大喜之,問道:“王孫所言何人?”。


    “太倉公淳於意!”。


    劉榮此時才猛然想起,對啊,自己怎麽忘了那淳於意了,那可是扁鵲之傳人。


    <a id="wzsy" href="http://m.2kxiaoshuo.com">2k小說</a>


    那東漢之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文中都曾言道:“上古有神農、黃帝、歧伯;中古有長桑、扁鵲;漢有公乘陽慶、倉公;下此以往,未之聞也”。


    能讓張仲景如此言之,這淳於意即便是沒有那傳說中的回春之術,想來也不會差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木難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木難支並收藏大漢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