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翻了的石虎並不滿意別人像他一樣爽,找茬是必須的。長年的軍旅生涯培養了他嗜血的性情和征服的欲望。怎麽可能隻是滿足於酒池肉林中的玩樂,石虎要萬國來朝,要一統天下。雖然,後趙在他的治理下傷痕累累,早已經喪失了這樣的機會和能力。
不過誰會告訴石虎呢?沒有人。戰爭還是繼續的,下麵,我們來看看石虎統治時期進行的幾場主要戰事。
[討伐段遼]
對段遼的討伐其實是由於慕容皝(huàng)的請求引起的。段氏和慕容氏同屬於鮮卑族(還有宇文氏、拓跋氏等),但雙方關係並不融洽,應該說是世仇,早在慕容廆時代就已經多有摩擦。讀者參見《天龍八部》中段譽和慕容複的關係就可以知道,金庸老先生並不是無的放矢,段譽和慕容複總是因為王語嫣或者別的什麽原因而相互敵對,進而開打。這一點我們以後講到鮮卑帝國的時候還要詳細講述,在這裏先行介紹一下。
337年,慕容皝稱燕王,建立前燕。隨後,慕容皝向後趙稱臣。
很奇怪?國家利益永遠淩駕於君王的個人臉麵之上。慕容皝很清醒也很明白,手段並不重要,目的才是唯一。稱王之後隨即向後趙稱臣的慕容皝隻有一個目的:借石虎之手,消滅段遼,鏟除隱患。
慕容皝是下了血本的,稱臣、送質子(弟慕容汗)、打包票(向石虎保證要以傾國之兵討伐段遼),之後,乞請後趙出兵攻打鮮卑段氏。
鮮卑段氏其實是石虎的盟友。二十五年前,初出茅廬的石虎的第一個勝仗就是和鮮卑段氏結盟。那時,石虎還年輕,血氣方剛,很是仗義。自那以後,雙方雖小有摩擦,但並不影響兩國睦鄰友好、和諧共贏的良好局麵。從理論上來講,石虎應該是聯合段遼攻打慕容皝才對。但飽經滄桑的石虎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毛頭小子,實際利益高於一紙書文,本著先到先得的原則,石虎一定會聯合率先向他服軟的那個,至於交情,對石虎而言永遠都是過去式。再說了,誰讓段遼沒稱臣沒送質子呢!有人願意和石虎一塊打,總好過自己單獨上。
石虎盛情款待了使者,遣返了人質,同時和慕容皝約定,明年出兵。
337年是石虎由居攝趙天王變為大趙天王(差點當上皇帝)的第一年,慕容皝遣使朝拜,稱臣,送質子,心甘情願做小弟,隻求石虎能夠出兵教訓一下經常欺負他的鮮卑段氏。天王陛下是不是該有所表示?大哥在關鍵時刻要是不向小弟秀一秀肌肉,以後在道上可就沒法再混下去。格外有麵子的石虎高興之餘就點頭答應了。
答應了,事情就得辦,這叫大國風範。
率先動手的其實是段遼,或許他認為“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吧!在得知石虎準備攻打他的時候,段遼先行派兵進攻幽州,後趙幽州刺史李孟不敵,退保易京。石虎和段氏鮮卑的戰鬥就此拉開序幕。
陣容很強大,石虎任命桃豹(石勒的十八騎之一)為橫海將軍,王華為渡遼將軍,率水軍十萬由漂渝津出發;又任命支雄為龍驤大將軍,姚弋仲為冠軍將軍,率步騎七萬為前鋒,石虎大起水陸兩軍,討伐段遼。
338年三月,後趙軍獲得大勝,攻克城鎮四十多個,段遼所部漁陽、上穀、代郡地方官員全都投降,其左右長史劉群、盧諶、崔悅等人封存府庫以迎石虎。隨後,將軍郭太、麻秋於密雲山抓獲段遼母、妻,斬首三千多級。段遼單騎潛逃,不久向石虎投降,其子段乞特真向後趙呈降表、獻名馬。
很明顯,這是一次大勝仗,對後趙來說,損失小,戰果多。石虎得人(民眾兩萬多戶)、得地(段遼之地)、得賢才(如北平太守陽裕)。除了對手段遼,可謂皆大歡喜。對了,那個要以傾國之兵討伐段遼的慕容皝呢?慕容皝也很歡喜,他的軍隊並沒有和石虎的大軍合軍一處,單獨行動的慕容皝帶領軍隊在戰勝段遼後猛搶了一把,牛羊牲口、民眾百姓,還有美女和金銀,盡入其囊中,可謂賺的是缽滿瓢滿。
然後,慕容皝就回家了。
[對戰前燕]
收拾完段遼自然就要去收拾慕容皝,這是政治,毋庸置疑。更何況慕容皝搶了石虎的東西,行為可恥,品行卑劣。338年五月,石虎出兵討伐慕容皝。
過程沒什麽好敘述的,石虎進攻,慕容皝防守。雙方在大棘城(前燕國都,今遼寧義縣)相持,久攻不克(十幾天)之後,338年五月十三日,石虎退兵。
然後高潮來臨了,趁後趙軍隊退兵忙亂之際,慕容皝之子慕容恪於清晨(敵軍剛睡醒)率兩千精騎出城追殺,大敗後趙軍,斬獲三萬餘級。至於石虎,史書的記載隻有六個字:大驚,棄甲潰逃。
戰神慕容恪生平第一戰表演完畢。現在我們來做一個簡要的分析,戰神之所以能成為戰神是有他的原因的,我們應該學會從簡潔的史料中領略戰神的風采。
兵器選擇得當:兩千精騎,時代的特種兵。
時機把握準確:退兵之際,軍無戰心;清晨,可見度剛好,利於騎兵作戰(不會絆倒),敵人剛睡醒,精神最放鬆。
戰法得當:襲,突然而無備。
然後第二個戰神的故事就來了,“大驚,棄甲潰逃”的石虎回國後開始統計傷亡情況,然後他發現,遊擊將軍石閔所部損失最小。
沒了。
簡單吧?一點都不簡單。在後趙各路大軍丟盔棄甲傷亡慘重的情況下,石閔是怎麽做到全身而退的呢?史書中沒有記載,我也不知道。隻知道那個石閔後來改了名字叫冉閔,還當了皇帝,死了以後,他的敵人對其頂禮膜拜,敬佩不已,敕封他的諡號為:武悼天王。
[麻秋受降]
麻秋,山西太原人,羯族,生年不祥死期明確,連死因都明確。身為將軍卻能在皇帝如過江之鯽的時代留下自己的名號和故事,足以證明麻秋是個厲害角色。至少,在攻打段遼的戰鬥中,麻秋是立有大功的。
受降是攻打段遼的續集,段遼向石虎進獻降表以後,並沒有從密雲山中出來。338年十二月,石虎遣征東將軍麻秋、司馬陽裕(段遼舊臣,知道內幕也方便說話)率三萬大軍前往密雲山受降。軍旅之事上,石虎還是非常敏感的,出發前曾這樣告訴麻秋:“受降如同迎敵,不能有絲毫輕視!”不幸一語中的,果真出了問題。
段遼反悔了,在到底抱誰的大腿的問題上,段遼更傾向於戰勝過後趙的前燕,有實力,有親情(同為鮮卑族)。慕容皝得到消息後瞬間就忘記了和段遼之間所有的不愉快,親率大軍迎接段遼,雙方可謂一拍即合,在蠅營狗苟中製定了消滅後趙軍隊的計劃,在《三十六計》中對此等計劃是有過闡述的,其名字叫做“將計就計”。
執行任務的是慕容恪,伏擊戰,兵力是精騎七千,伏兵於密雲山中,戰場選定在三藏口(今河北承德)。
並不知情的麻秋直等到慕容恪的騎兵殺進了他的隊伍才曉得是中計了,本想高呼一聲“中計”,不過沒來得及喊出來,地動山搖的馬蹄聲淹沒了一切,包括麻秋對勝利的幻想。在和慕容恪接戰的第一個回合中後趙的三萬大軍就做到了全線崩潰,死者十之六七,司馬陽裕被俘。
麻秋是步行(騎馬太紮眼)逃出來的,至於他的軍隊,麻秋沒有多加考慮,屁股下的寶馬都不要了,哪裏還顧得上兄弟!
石虎革除了麻秋的官職和爵位,戰敗了就要承擔責任,即使你麵對的是連我都打不過的對手。
前燕,因為慕容恪而愈發強大起來。
[攻打晉國]
好久沒提到晉國了,其實,在那個時代,經常被人打趴下的晉國才是真正的宗主國,統禦群雄!比如前涼,始終是晉國的涼州郡,隻是很久不聯係罷了。比如前燕,慕容皝稱王是要得到晉國的認可、冊封才算是合法,當然,出於實力和距離,東晉即使不想認可也得認可。
當時的東晉很尷尬,百萬同胞任人淩辱,錦繡中原遍地胡夷,雖然屈辱,但是東晉沒有辦法,吃多了“五石散”的東晉名士們打不過啃著“兩腳羊”上戰場的胡人,但北伐從未因此停止。
當時還沒有嶽飛,沒有人喊出“還我山河”豪言壯語,但收複失地是整個東晉永恒的主題。從建國之初(祖逖)到亡國之末(劉裕),東晉王朝的士大夫們從來沒有忘記一件事,北伐!
在這裏我們要說的是東晉權臣庾亮的北伐之戰,
庾亮,字元規,潁川鄢陵人,東晉名士,美資容,好拉呱(善談玄理),能成為東晉權臣的唯一原因是他有一個當皇後(後來升級成為太後)的妹妹,325年,庾亮由於妹妹升級為太後而開始掌控東晉朝中大權,史書上對這樣的案例有過詳細的記載和評述,外戚擅權!
這是一個貶義詞,庾亮卻也是名副其實,當政兩年後,庾亮成為“蘇峻之亂”的罪魁禍首。對於蘇峻之亂,細節不再贅述,隻告訴你那場動亂差一點顛覆了東晉帝國,我想,這已經足矣。
東晉重臣陶侃死後,庾亮代其為征西將軍,兼領江、荊、豫三州刺史,都督七州諸軍事。那些年,中國北方烽煙四起,確實是北伐的好時機;那些年,東晉日日夜夜整軍備戰,想要建功立業,唯有北伐。
不過我想,在庾亮心中,氣勢恢宏的戰爭,縱橫沙場的豪邁,定是如歌如詩般優美!刀光劍影一杯酒,血雨腥風半壺茶。庾亮自會指揮若定的。
幾經商討和波折之後,339年八月,庾亮進駐武昌,準備北伐。
石虎並不是等著挨揍的人,於是就有了我的題目的由來:攻打晉國。命夔安為大都督,率石鑒、冉閔、李農、張貉、李菟五位將軍,領軍五萬侵犯荊、揚二州北部邊境,另派騎兵二萬進攻由庾亮部將毛寶、樊峻戍守的邾城。
九月,冉閔敗晉兵於沔南,殺將軍蔡懷;夔安、李農攻陷沔南;朱保敗晉兵於白石,殺鄭豹等五位將軍。隨後,張貉攻克邾城,晉軍戰死者有六千之多,將軍毛寶、樊峻自刎謝罪。
後趙的整場進攻作戰隻有夔安後來打了敗仗,東晉竟陵太守李陽戰敗夔安,斬首五千多級,不過夔安在退兵的路上劫掠民眾七千多戶,也算是將功補過。
庾亮的北伐就這樣被粉碎了,還沒有出兵,剛剛有了打算就被石虎消滅在萌芽之中。
第二年,庾亮羞憤成疾而死。
不過東晉的北伐卻並沒有因為庾亮的死而止步,更多的後繼者扛起了“北伐”的大旗,前赴後繼,不屈不饒,不死不休。
[攻打前涼]
和前涼的戰爭是在347年開始的,那時,前涼新任國主張重華剛剛上任,隻有十六歲,從長相到閱曆,都是小鮮肉。
前涼其實很弱小,但石虎老了,後趙也老了,尤其是在石虎父子的瞎折騰之後。按理說,後趙即使再不濟收拾前涼也是小菜一碟的,唯一的慶幸是前涼有個謝艾,年輕,沒什麽經驗,卻很有才能,足以戰勝後趙的統兵大將麻秋,雖然麻秋不老,很有經驗,也不是廢物。
戰鬥的過程在這裏就不再敘述了,我要留到寫前涼的故事的時候再詳細說。隻告訴你一句,石虎戰敗後是這樣感歎的:我靠著部分軍隊就平定了九州,如今擁有九州的兵力卻不能平定前涼。
和前涼的戰鬥就寫這麽多,結束。
不過誰會告訴石虎呢?沒有人。戰爭還是繼續的,下麵,我們來看看石虎統治時期進行的幾場主要戰事。
[討伐段遼]
對段遼的討伐其實是由於慕容皝(huàng)的請求引起的。段氏和慕容氏同屬於鮮卑族(還有宇文氏、拓跋氏等),但雙方關係並不融洽,應該說是世仇,早在慕容廆時代就已經多有摩擦。讀者參見《天龍八部》中段譽和慕容複的關係就可以知道,金庸老先生並不是無的放矢,段譽和慕容複總是因為王語嫣或者別的什麽原因而相互敵對,進而開打。這一點我們以後講到鮮卑帝國的時候還要詳細講述,在這裏先行介紹一下。
337年,慕容皝稱燕王,建立前燕。隨後,慕容皝向後趙稱臣。
很奇怪?國家利益永遠淩駕於君王的個人臉麵之上。慕容皝很清醒也很明白,手段並不重要,目的才是唯一。稱王之後隨即向後趙稱臣的慕容皝隻有一個目的:借石虎之手,消滅段遼,鏟除隱患。
慕容皝是下了血本的,稱臣、送質子(弟慕容汗)、打包票(向石虎保證要以傾國之兵討伐段遼),之後,乞請後趙出兵攻打鮮卑段氏。
鮮卑段氏其實是石虎的盟友。二十五年前,初出茅廬的石虎的第一個勝仗就是和鮮卑段氏結盟。那時,石虎還年輕,血氣方剛,很是仗義。自那以後,雙方雖小有摩擦,但並不影響兩國睦鄰友好、和諧共贏的良好局麵。從理論上來講,石虎應該是聯合段遼攻打慕容皝才對。但飽經滄桑的石虎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毛頭小子,實際利益高於一紙書文,本著先到先得的原則,石虎一定會聯合率先向他服軟的那個,至於交情,對石虎而言永遠都是過去式。再說了,誰讓段遼沒稱臣沒送質子呢!有人願意和石虎一塊打,總好過自己單獨上。
石虎盛情款待了使者,遣返了人質,同時和慕容皝約定,明年出兵。
337年是石虎由居攝趙天王變為大趙天王(差點當上皇帝)的第一年,慕容皝遣使朝拜,稱臣,送質子,心甘情願做小弟,隻求石虎能夠出兵教訓一下經常欺負他的鮮卑段氏。天王陛下是不是該有所表示?大哥在關鍵時刻要是不向小弟秀一秀肌肉,以後在道上可就沒法再混下去。格外有麵子的石虎高興之餘就點頭答應了。
答應了,事情就得辦,這叫大國風範。
率先動手的其實是段遼,或許他認為“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吧!在得知石虎準備攻打他的時候,段遼先行派兵進攻幽州,後趙幽州刺史李孟不敵,退保易京。石虎和段氏鮮卑的戰鬥就此拉開序幕。
陣容很強大,石虎任命桃豹(石勒的十八騎之一)為橫海將軍,王華為渡遼將軍,率水軍十萬由漂渝津出發;又任命支雄為龍驤大將軍,姚弋仲為冠軍將軍,率步騎七萬為前鋒,石虎大起水陸兩軍,討伐段遼。
338年三月,後趙軍獲得大勝,攻克城鎮四十多個,段遼所部漁陽、上穀、代郡地方官員全都投降,其左右長史劉群、盧諶、崔悅等人封存府庫以迎石虎。隨後,將軍郭太、麻秋於密雲山抓獲段遼母、妻,斬首三千多級。段遼單騎潛逃,不久向石虎投降,其子段乞特真向後趙呈降表、獻名馬。
很明顯,這是一次大勝仗,對後趙來說,損失小,戰果多。石虎得人(民眾兩萬多戶)、得地(段遼之地)、得賢才(如北平太守陽裕)。除了對手段遼,可謂皆大歡喜。對了,那個要以傾國之兵討伐段遼的慕容皝呢?慕容皝也很歡喜,他的軍隊並沒有和石虎的大軍合軍一處,單獨行動的慕容皝帶領軍隊在戰勝段遼後猛搶了一把,牛羊牲口、民眾百姓,還有美女和金銀,盡入其囊中,可謂賺的是缽滿瓢滿。
然後,慕容皝就回家了。
[對戰前燕]
收拾完段遼自然就要去收拾慕容皝,這是政治,毋庸置疑。更何況慕容皝搶了石虎的東西,行為可恥,品行卑劣。338年五月,石虎出兵討伐慕容皝。
過程沒什麽好敘述的,石虎進攻,慕容皝防守。雙方在大棘城(前燕國都,今遼寧義縣)相持,久攻不克(十幾天)之後,338年五月十三日,石虎退兵。
然後高潮來臨了,趁後趙軍隊退兵忙亂之際,慕容皝之子慕容恪於清晨(敵軍剛睡醒)率兩千精騎出城追殺,大敗後趙軍,斬獲三萬餘級。至於石虎,史書的記載隻有六個字:大驚,棄甲潰逃。
戰神慕容恪生平第一戰表演完畢。現在我們來做一個簡要的分析,戰神之所以能成為戰神是有他的原因的,我們應該學會從簡潔的史料中領略戰神的風采。
兵器選擇得當:兩千精騎,時代的特種兵。
時機把握準確:退兵之際,軍無戰心;清晨,可見度剛好,利於騎兵作戰(不會絆倒),敵人剛睡醒,精神最放鬆。
戰法得當:襲,突然而無備。
然後第二個戰神的故事就來了,“大驚,棄甲潰逃”的石虎回國後開始統計傷亡情況,然後他發現,遊擊將軍石閔所部損失最小。
沒了。
簡單吧?一點都不簡單。在後趙各路大軍丟盔棄甲傷亡慘重的情況下,石閔是怎麽做到全身而退的呢?史書中沒有記載,我也不知道。隻知道那個石閔後來改了名字叫冉閔,還當了皇帝,死了以後,他的敵人對其頂禮膜拜,敬佩不已,敕封他的諡號為:武悼天王。
[麻秋受降]
麻秋,山西太原人,羯族,生年不祥死期明確,連死因都明確。身為將軍卻能在皇帝如過江之鯽的時代留下自己的名號和故事,足以證明麻秋是個厲害角色。至少,在攻打段遼的戰鬥中,麻秋是立有大功的。
受降是攻打段遼的續集,段遼向石虎進獻降表以後,並沒有從密雲山中出來。338年十二月,石虎遣征東將軍麻秋、司馬陽裕(段遼舊臣,知道內幕也方便說話)率三萬大軍前往密雲山受降。軍旅之事上,石虎還是非常敏感的,出發前曾這樣告訴麻秋:“受降如同迎敵,不能有絲毫輕視!”不幸一語中的,果真出了問題。
段遼反悔了,在到底抱誰的大腿的問題上,段遼更傾向於戰勝過後趙的前燕,有實力,有親情(同為鮮卑族)。慕容皝得到消息後瞬間就忘記了和段遼之間所有的不愉快,親率大軍迎接段遼,雙方可謂一拍即合,在蠅營狗苟中製定了消滅後趙軍隊的計劃,在《三十六計》中對此等計劃是有過闡述的,其名字叫做“將計就計”。
執行任務的是慕容恪,伏擊戰,兵力是精騎七千,伏兵於密雲山中,戰場選定在三藏口(今河北承德)。
並不知情的麻秋直等到慕容恪的騎兵殺進了他的隊伍才曉得是中計了,本想高呼一聲“中計”,不過沒來得及喊出來,地動山搖的馬蹄聲淹沒了一切,包括麻秋對勝利的幻想。在和慕容恪接戰的第一個回合中後趙的三萬大軍就做到了全線崩潰,死者十之六七,司馬陽裕被俘。
麻秋是步行(騎馬太紮眼)逃出來的,至於他的軍隊,麻秋沒有多加考慮,屁股下的寶馬都不要了,哪裏還顧得上兄弟!
石虎革除了麻秋的官職和爵位,戰敗了就要承擔責任,即使你麵對的是連我都打不過的對手。
前燕,因為慕容恪而愈發強大起來。
[攻打晉國]
好久沒提到晉國了,其實,在那個時代,經常被人打趴下的晉國才是真正的宗主國,統禦群雄!比如前涼,始終是晉國的涼州郡,隻是很久不聯係罷了。比如前燕,慕容皝稱王是要得到晉國的認可、冊封才算是合法,當然,出於實力和距離,東晉即使不想認可也得認可。
當時的東晉很尷尬,百萬同胞任人淩辱,錦繡中原遍地胡夷,雖然屈辱,但是東晉沒有辦法,吃多了“五石散”的東晉名士們打不過啃著“兩腳羊”上戰場的胡人,但北伐從未因此停止。
當時還沒有嶽飛,沒有人喊出“還我山河”豪言壯語,但收複失地是整個東晉永恒的主題。從建國之初(祖逖)到亡國之末(劉裕),東晉王朝的士大夫們從來沒有忘記一件事,北伐!
在這裏我們要說的是東晉權臣庾亮的北伐之戰,
庾亮,字元規,潁川鄢陵人,東晉名士,美資容,好拉呱(善談玄理),能成為東晉權臣的唯一原因是他有一個當皇後(後來升級成為太後)的妹妹,325年,庾亮由於妹妹升級為太後而開始掌控東晉朝中大權,史書上對這樣的案例有過詳細的記載和評述,外戚擅權!
這是一個貶義詞,庾亮卻也是名副其實,當政兩年後,庾亮成為“蘇峻之亂”的罪魁禍首。對於蘇峻之亂,細節不再贅述,隻告訴你那場動亂差一點顛覆了東晉帝國,我想,這已經足矣。
東晉重臣陶侃死後,庾亮代其為征西將軍,兼領江、荊、豫三州刺史,都督七州諸軍事。那些年,中國北方烽煙四起,確實是北伐的好時機;那些年,東晉日日夜夜整軍備戰,想要建功立業,唯有北伐。
不過我想,在庾亮心中,氣勢恢宏的戰爭,縱橫沙場的豪邁,定是如歌如詩般優美!刀光劍影一杯酒,血雨腥風半壺茶。庾亮自會指揮若定的。
幾經商討和波折之後,339年八月,庾亮進駐武昌,準備北伐。
石虎並不是等著挨揍的人,於是就有了我的題目的由來:攻打晉國。命夔安為大都督,率石鑒、冉閔、李農、張貉、李菟五位將軍,領軍五萬侵犯荊、揚二州北部邊境,另派騎兵二萬進攻由庾亮部將毛寶、樊峻戍守的邾城。
九月,冉閔敗晉兵於沔南,殺將軍蔡懷;夔安、李農攻陷沔南;朱保敗晉兵於白石,殺鄭豹等五位將軍。隨後,張貉攻克邾城,晉軍戰死者有六千之多,將軍毛寶、樊峻自刎謝罪。
後趙的整場進攻作戰隻有夔安後來打了敗仗,東晉竟陵太守李陽戰敗夔安,斬首五千多級,不過夔安在退兵的路上劫掠民眾七千多戶,也算是將功補過。
庾亮的北伐就這樣被粉碎了,還沒有出兵,剛剛有了打算就被石虎消滅在萌芽之中。
第二年,庾亮羞憤成疾而死。
不過東晉的北伐卻並沒有因為庾亮的死而止步,更多的後繼者扛起了“北伐”的大旗,前赴後繼,不屈不饒,不死不休。
[攻打前涼]
和前涼的戰爭是在347年開始的,那時,前涼新任國主張重華剛剛上任,隻有十六歲,從長相到閱曆,都是小鮮肉。
前涼其實很弱小,但石虎老了,後趙也老了,尤其是在石虎父子的瞎折騰之後。按理說,後趙即使再不濟收拾前涼也是小菜一碟的,唯一的慶幸是前涼有個謝艾,年輕,沒什麽經驗,卻很有才能,足以戰勝後趙的統兵大將麻秋,雖然麻秋不老,很有經驗,也不是廢物。
戰鬥的過程在這裏就不再敘述了,我要留到寫前涼的故事的時候再詳細說。隻告訴你一句,石虎戰敗後是這樣感歎的:我靠著部分軍隊就平定了九州,如今擁有九州的兵力卻不能平定前涼。
和前涼的戰鬥就寫這麽多,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