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翰的悲劇是天生的,因為不是嫡子,在娘胎裏時就已經喪失了繼承父位的權利;但由於智勇過人,又注定要受到繼位者(慕容皝)的防備與忌憚。
能力越強,受到的防備與忌憚就越多;人望越高(得士心),受到的冷遇就越多。不允許反抗,甚至稍有不滿就意味著滅亡。想要重獲自由,要麽逃跑,越遠越好;要麽反抗,像慕容仁那樣,……大丈夫行事,不成功則死。
慕容翰選擇了逃亡。
那麽,這個在慕容皝即位之後被迫避禍他鄉的慕容翰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性雄豪,多權略,猿臂工射,膂力過人。廆甚奇之,委以折衝之任。行師征伐,所在有功,威聲大振,為遠近所憚。作鎮遼東,高句麗不敢為寇。善撫接,愛儒學,自士大夫至於卒伍,莫不樂而從之。”(《晉書·慕容皝載記》)。
性格豪爽,智勇雙全,能征慣戰,威震一方。而且禮賢下士,頗有人望,自士大夫至於卒伍,莫不樂而從之!這是一個可以和你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的人;這是一個文武雙全足以戰勝攻取、守衛一方安寧的人;這還是一個禮賢下士,深得眾心,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人。
不是王者卻具有王者的能力和氣質,這就是慕容翰個人悲劇的源泉。
第一次看到關於他的敘述,印象中想到的第一個人是《天龍八部》裏的蕭峰!慕容翰已經久遠,但那個蕭峰卻在金大俠的筆下成為永久的傳奇,同樣的武功蓋世、義薄雲天,又同樣處境尷尬、生存艱難。腦海中回放那一幕幕最為精彩的影像,在那個熟悉的英雄身上,我幾乎可以找到全部的慕容翰的氣息。
關於慕容翰的故事,我們從三國聯攻開始說起。
319年,東晉平州刺史崔毖聯合高句麗、鮮卑段部和鮮卑宇文部共同攻打慕容廆。
事情的起因就不再贅述了,總之,這場戰爭是慕容廆所麵臨的最為嚴峻的考驗。生死存亡關頭,慕容翰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超越了世子慕容皝在戰鬥中的貢獻。
當是時,宇文悉獨官雖然失去了兩個盟友的支持(慕容廆施反間計得逞,高句麗和鮮卑段部相繼離去),但依然實力強大,聯營三十裏,擁兵數十萬!危急關頭,慕容廆迅速征召慕容翰來援。針對敵眾我寡的戰場形勢,慕容翰製定了奇兵擾敵的戰術,並最終獲得慕容廆認可。
事實證明,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戰術,慕容廆於內線堅守,慕容翰於外線機動,時機成熟後,兩軍同時出擊,形成內外夾擊之勢。
宇文鮮卑部就是這樣戰敗的,在慕容翰的外部突襲及慕容廆的內部反擊之下,兩麵受敵的宇文鮮卑部大軍倉皇失措,軍心大亂,一戰而敗,宇文悉獨官獨身逃脫,連自己的官印都沒來得及帶。
是役,慕容皝不僅全程參加,而且親率精銳騎兵作為前鋒進行突擊,作戰非常勇敢,然而和他的兄長慕容翰比起來,其閃耀的將星依然黯淡,誇耀一時的功績依然渺小。哥哥的身軀偉岸,哥哥的胸膛寬厚,哥哥的功績值得欽羨,哥哥的……對世子之位的威脅讓慕容皝寢食難安。
其實,慕容翰的功勞何止於此!在慕容鮮卑由一個小部落走向強大的道路上,慕容翰立下過汗馬功勞。307年,在關於鮮卑軍隊是否南下勤王的分析上,足以彰顯慕容翰超乎尋常的戰略眼光和在慕容鮮卑部發展中的卓越貢獻。
慕容翰這樣勸說慕容廆:“求助諸侯不如勤王,自古有為之君無不以此成就功業。素連、木津驕橫跋扈,王師覆沒,生靈塗炭,危急莫過於此!素連等人以誅龐本為名,實則叛亂為寇。遼東傾覆,已近兩年;中原兵亂,晉軍屢敗,勤王仗義,時在今日。單於應申討伐之威,救倒懸之命,發義兵以誅素連、木津。上則複興遼邦,下則並吞二部,外可得忠義之名,內則盡收私利,此強之始也,終必得誌於諸侯。”
慕容翰的這段話,指出了素連、木津的罪惡所在,對“勤王”的正義性、必要性和所將要獲得的利益做出了充分說明和肯定。上舉大義、順人心,下吞敵國,強自己。勤王仗義,正當其時。
何樂而不為呢?
慕容魔當日即率兵征討素連、木津,大敗之,並斬殺素連、木津,將二部部眾全都降服,遷之於棘城,立遼東郡而還。
321年十二月,慕容翰出鎮遼東。
並不是立了很大功勳的原因,由於東晉對慕容廆的持續冊封,慕容皝隨之水漲船高,成為世子。出於政治考量,慕容廆命令出身卑賤的慕容翰出鎮遼東,和他同時離開棘城的還有那位遼東公國的建立者——慕容仁,出鎮平郭。原因相同。
這是作為一個父親和君王的深謀遠慮,既然名分已經確定,必須讓沒有希望的孩子遠離權力中心,沒有了參與的希望,就斷絕了繼位的可能,這樣才能避免兄弟相爭、父子相殘的悲劇。
慕容翰的優秀在於他不僅能夠在戰火中凸顯英雄,也能夠在和平與安寧下彰顯治世之才的本領。鎮守遼東期間,慕容翰恩威並施,不僅安頓撫慰胡漢百姓,禮賢下士,深得人心,使士大夫至於士卒,莫不樂而從之。而且,有他在,足以遠懾他國(高句麗),使其不敢犯邊。
在平郭的慕容仁效仿之。
慕容仁起兵之初,鮮卑各部響應者甚眾,一度有取慕容皝而代之的聲勢,除了慕容皝自己為政嚴苛不能容人之外,也有慕容翰的功勞在裏麵,慕容仁對慕容翰的效仿很成功。
原本是一個父慈子孝、全家英傑的經典版本,然而隨著慕容廆的去世,鮮卑慕容部內部很快就變了天。
333年十月,慕容翰和兒子出奔段部。麵對慕容皝的猜忌,慕容翰別無選擇。
“我從先父那裏接受任職,不敢不盡力,幸好仰仗先父的在天之靈,所向披靡,這是上天助我國,並非人力所為。但別人卻說這是我的力量,以為我具有傑出的才能,難以製服,我怎能坐以待禍呢!”
留下,等待慕容翰的將是窩窩囊囊的死亡,出逃或許還有一線生機。當然,也可以反抗!聯合慕容仁共同討伐慕容皝,然後呢?一條家族內訌不斷的不歸路而已。
段遼對慕容翰的到來滿是欣喜和愛重,人才不僅在二十一世紀最貴,在公元四世紀的中國也同樣讓人為之瘋狂。段遼希望自己的寵愛和看重能夠讓慕容翰心悅誠服,從此為自己所用!
334年二月,柳城(今遼寧淩源縣淩源鎮)。
已經搞不清楚這是第幾次進攻了,慕容翰和段遼的弟弟段蘭站在柳城外不遠處的山崗上,看著如潮水般退下去的士兵,一臉無奈。段遼和慕容家族的戰爭斷斷續續打了好多年,由於慕容仁的反叛以及慕容翰的逃離,使鮮卑慕容部遭遇一次又一次嚴峻考驗,剛剛繼承首領位置的慕容皝左擋右支,焦頭爛額!
好時機是不容錯過的,段遼在嚴厲訓斥段蘭等人之後,繼續調兵遣將,加強進攻。
此刻,慕容皝的援軍也終於出動,領軍者慕容汗。這是一個勇武有餘而謀略不足的人,在慕容皝千叮嚀萬囑咐以及司馬封奕的極力勸阻之下,慕容汗依然急兵冒進,直撲柳城,於牛尾穀遭遇段蘭伏擊,慘敗。
在柳城鈍兵挫銳的段蘭一戰而揚眉吐氣,並打算乘勝追擊。但一直和段蘭並肩作戰的慕容翰卻停止了進攻的腳步。避禍而已,並不是要做祖國的叛徒,更何況,如果鮮卑慕容部真的因此而滅亡了,慕容翰在鮮卑段部的價值還能剩下多少?
段蘭不僅一眼就看穿了慕容翰的心思,而且直接挑明了慕容翰的憂慮,並且做出保證“以慕容仁為繼承人,不使宗廟絕祀,必不負卿!”
按理說,話說到這個份上,慕容翰怎麽著也該進軍了,然而他並沒有。在心思被看穿,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慕容翰帶領著他的軍隊獨自返回。一心想要進攻的段蘭也就隻好放棄大好形勢,隨同慕容翰撤軍。
看來,“洋裝”和“中國心”的關係兩千年前就已經可以共存。慕容皝應該感激他的這位哥哥,在被自己逼迫到逃匿他國的情況下,依然幫他消弭兵禍。
338年三月,在後趙及慕容皝的聯合進攻下,段遼戰敗,逃奔密雲。慕容翰失去藏身之所,投奔宇文部。
並不是所有的首領都會愛惜慕容翰的才華橫溢,和段遼相比,宇文逸豆歸顯然缺乏王者的氣度,才能非凡、名望頗高的慕容翰終於招來嫉妒,宇文逸豆歸采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對慕容翰進行嚴密監控。
慕容翰開始裝瘋。
當原本高高在上的那個人突然間變成了一個卑賤者,放著雕廊畫棟的房間不住,卻願意睡在豬圈裏;放著山珍海味不吃,卻願意和路邊的野狗爭一碗狗飯;本是萬人之上的王子,卻在大街上向任何一個路過的貧民百姓跪拜。無論是出於什麽原因,這些都會讓原本高大偉岸的形象在見識者心中轟然坍塌,道德最高尚者也會對其投以鄙夷的目光。
誰又會花費心思日日關心這樣的人呢?
事實也正是如此,宇文逸豆歸解除了對慕容翰的戒備,而重獲自由的慕容翰開始做起了間諜,將宇文部的山川形勢牢記於心。……後來,宇文部因此滅亡。
在慕容翰將宇文鮮卑的山川地形記得差不多的時候,慕容皝適時出現,先是派一個叫王車的商人以經商為名前去試探態度,在得知慕容翰心念故國後,慕容皝專程為慕容翰製作趁手兵器(弓箭),開始為其謀劃歸國事宜。
340年二月,慕容翰攜二子逃歸,臨走時偷了宇文逸豆歸的寶馬。
話說寶馬雖然神勇,但居然沒跑過追兵,眼看著就要被趕上時,慕容翰停下馬步,對追兵言道:“久居汝國,心存依戀,不忍殺爾等,爾等可距我百步樹刀一柄,看我百步射刀,若中,爾等自可返回複命,若不中,任由爾等捕之。”追兵解下佩刀插在地上,慕容翰張弓搭箭,一箭正中刀環,追兵驚懼而散,慕容翰遂安全歸國。
344年二月,慕容皝兵分三路親征宇文鮮卑部,前鋒將軍正是慕容翰。
由於慕容翰的存在,宇文鮮卑部所有的機密都已經不再成為機密。宇文部領軍將領涉夜幹陣亡,宇文部大軍不戰自潰,慕容部乘勝追擊,攻克宇文部都城紫蒙川(今遼寧朝陽西北),宇文逸豆歸逃亡漠北。至此之後,宇文逸豆歸到死都沒有再回來。慕容皝盡收宇文鮮卑部畜產、物資、錢財,把五千多個村落遷徙到昌黎(今遼寧義縣),開辟國土一千多裏。將原先涉夜幹鎮守之南羅城改名為威德城,然後班師回國。
最後的時刻終於到來了,立有大功的慕容翰並沒有得到好的報應。敵國破滅,則功臣身死,理固宜然。
由於在攻打宇文鮮卑的戰役中被亂箭射傷,慕容翰歸國後就足不出戶,長期臥病在床。有“飛鳥盡,良弓藏”的名言在,慕容翰本可以借此機會一直裝病下去,保住性命。但傷情好轉之後,慕容翰準備散散心,活動活動筋骨,於是在家中的小小院落裏試著騎了一下馬,三五分鍾,慢跑了數百步。然後下馬,進房,休息。
慕容皝的細作緊接著將這件事情報告給了慕容皝,於是這本不是什麽事情的事情成為了天大的事情:報告認為,慕容翰私下裏練習騎乘是想要作亂造反。慕容皝欽佩、喜愛並且仰仗慕容翰,然而正是因為此,心中也生出太多的忌憚。區區一個慕容仁就已經差點讓他死無葬身之地了,如果慕容翰也造起反來,又該是怎樣的一個結果呢?
慕容皝趁機賜死慕容翰。
“翰懷疑外奔,罪不容誅,不能以骸骨委賊庭,故歸罪有司。天慈曲湣,不肆之市朝,今日之死,翰之生也。但逆胡跨據神州,中原未靖,翰常克心自誓,誌吞醜虜,上成先王遺旨,下謝山海之責。不圖此心不遂,沒有餘恨,命也奈何!”
中原未能平定,天下尚未統一,我還有那麽遠大的誌向沒有實現,然而今天卻要死了,遺恨若斯,為之奈何!
令人扼腕歎息的是,英雄如慕容翰者卻因為三叛其主而為人所不恥,前燕國內皆認為其是不詳之人,在其死去的消息傳出後,國中百姓鳴鼓敲鑼以慶之。
慕容翰,一個生活在流亡途中和監視之下的悲劇英雄,胸懷偉略,腹藏良謀,驍勇善戰,萬眾歸心,而且生逢其時,本該在那樣一個亂世之中盡情施展他全部的才華,然而終究窩窩囊囊的死去,正如他窩窩囊囊的生存……。
曾經為慕容鮮卑部的崛起和走向強大建立過卓越功勳。
能力越強,受到的防備與忌憚就越多;人望越高(得士心),受到的冷遇就越多。不允許反抗,甚至稍有不滿就意味著滅亡。想要重獲自由,要麽逃跑,越遠越好;要麽反抗,像慕容仁那樣,……大丈夫行事,不成功則死。
慕容翰選擇了逃亡。
那麽,這個在慕容皝即位之後被迫避禍他鄉的慕容翰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性雄豪,多權略,猿臂工射,膂力過人。廆甚奇之,委以折衝之任。行師征伐,所在有功,威聲大振,為遠近所憚。作鎮遼東,高句麗不敢為寇。善撫接,愛儒學,自士大夫至於卒伍,莫不樂而從之。”(《晉書·慕容皝載記》)。
性格豪爽,智勇雙全,能征慣戰,威震一方。而且禮賢下士,頗有人望,自士大夫至於卒伍,莫不樂而從之!這是一個可以和你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的人;這是一個文武雙全足以戰勝攻取、守衛一方安寧的人;這還是一個禮賢下士,深得眾心,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人。
不是王者卻具有王者的能力和氣質,這就是慕容翰個人悲劇的源泉。
第一次看到關於他的敘述,印象中想到的第一個人是《天龍八部》裏的蕭峰!慕容翰已經久遠,但那個蕭峰卻在金大俠的筆下成為永久的傳奇,同樣的武功蓋世、義薄雲天,又同樣處境尷尬、生存艱難。腦海中回放那一幕幕最為精彩的影像,在那個熟悉的英雄身上,我幾乎可以找到全部的慕容翰的氣息。
關於慕容翰的故事,我們從三國聯攻開始說起。
319年,東晉平州刺史崔毖聯合高句麗、鮮卑段部和鮮卑宇文部共同攻打慕容廆。
事情的起因就不再贅述了,總之,這場戰爭是慕容廆所麵臨的最為嚴峻的考驗。生死存亡關頭,慕容翰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超越了世子慕容皝在戰鬥中的貢獻。
當是時,宇文悉獨官雖然失去了兩個盟友的支持(慕容廆施反間計得逞,高句麗和鮮卑段部相繼離去),但依然實力強大,聯營三十裏,擁兵數十萬!危急關頭,慕容廆迅速征召慕容翰來援。針對敵眾我寡的戰場形勢,慕容翰製定了奇兵擾敵的戰術,並最終獲得慕容廆認可。
事實證明,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戰術,慕容廆於內線堅守,慕容翰於外線機動,時機成熟後,兩軍同時出擊,形成內外夾擊之勢。
宇文鮮卑部就是這樣戰敗的,在慕容翰的外部突襲及慕容廆的內部反擊之下,兩麵受敵的宇文鮮卑部大軍倉皇失措,軍心大亂,一戰而敗,宇文悉獨官獨身逃脫,連自己的官印都沒來得及帶。
是役,慕容皝不僅全程參加,而且親率精銳騎兵作為前鋒進行突擊,作戰非常勇敢,然而和他的兄長慕容翰比起來,其閃耀的將星依然黯淡,誇耀一時的功績依然渺小。哥哥的身軀偉岸,哥哥的胸膛寬厚,哥哥的功績值得欽羨,哥哥的……對世子之位的威脅讓慕容皝寢食難安。
其實,慕容翰的功勞何止於此!在慕容鮮卑由一個小部落走向強大的道路上,慕容翰立下過汗馬功勞。307年,在關於鮮卑軍隊是否南下勤王的分析上,足以彰顯慕容翰超乎尋常的戰略眼光和在慕容鮮卑部發展中的卓越貢獻。
慕容翰這樣勸說慕容廆:“求助諸侯不如勤王,自古有為之君無不以此成就功業。素連、木津驕橫跋扈,王師覆沒,生靈塗炭,危急莫過於此!素連等人以誅龐本為名,實則叛亂為寇。遼東傾覆,已近兩年;中原兵亂,晉軍屢敗,勤王仗義,時在今日。單於應申討伐之威,救倒懸之命,發義兵以誅素連、木津。上則複興遼邦,下則並吞二部,外可得忠義之名,內則盡收私利,此強之始也,終必得誌於諸侯。”
慕容翰的這段話,指出了素連、木津的罪惡所在,對“勤王”的正義性、必要性和所將要獲得的利益做出了充分說明和肯定。上舉大義、順人心,下吞敵國,強自己。勤王仗義,正當其時。
何樂而不為呢?
慕容魔當日即率兵征討素連、木津,大敗之,並斬殺素連、木津,將二部部眾全都降服,遷之於棘城,立遼東郡而還。
321年十二月,慕容翰出鎮遼東。
並不是立了很大功勳的原因,由於東晉對慕容廆的持續冊封,慕容皝隨之水漲船高,成為世子。出於政治考量,慕容廆命令出身卑賤的慕容翰出鎮遼東,和他同時離開棘城的還有那位遼東公國的建立者——慕容仁,出鎮平郭。原因相同。
這是作為一個父親和君王的深謀遠慮,既然名分已經確定,必須讓沒有希望的孩子遠離權力中心,沒有了參與的希望,就斷絕了繼位的可能,這樣才能避免兄弟相爭、父子相殘的悲劇。
慕容翰的優秀在於他不僅能夠在戰火中凸顯英雄,也能夠在和平與安寧下彰顯治世之才的本領。鎮守遼東期間,慕容翰恩威並施,不僅安頓撫慰胡漢百姓,禮賢下士,深得人心,使士大夫至於士卒,莫不樂而從之。而且,有他在,足以遠懾他國(高句麗),使其不敢犯邊。
在平郭的慕容仁效仿之。
慕容仁起兵之初,鮮卑各部響應者甚眾,一度有取慕容皝而代之的聲勢,除了慕容皝自己為政嚴苛不能容人之外,也有慕容翰的功勞在裏麵,慕容仁對慕容翰的效仿很成功。
原本是一個父慈子孝、全家英傑的經典版本,然而隨著慕容廆的去世,鮮卑慕容部內部很快就變了天。
333年十月,慕容翰和兒子出奔段部。麵對慕容皝的猜忌,慕容翰別無選擇。
“我從先父那裏接受任職,不敢不盡力,幸好仰仗先父的在天之靈,所向披靡,這是上天助我國,並非人力所為。但別人卻說這是我的力量,以為我具有傑出的才能,難以製服,我怎能坐以待禍呢!”
留下,等待慕容翰的將是窩窩囊囊的死亡,出逃或許還有一線生機。當然,也可以反抗!聯合慕容仁共同討伐慕容皝,然後呢?一條家族內訌不斷的不歸路而已。
段遼對慕容翰的到來滿是欣喜和愛重,人才不僅在二十一世紀最貴,在公元四世紀的中國也同樣讓人為之瘋狂。段遼希望自己的寵愛和看重能夠讓慕容翰心悅誠服,從此為自己所用!
334年二月,柳城(今遼寧淩源縣淩源鎮)。
已經搞不清楚這是第幾次進攻了,慕容翰和段遼的弟弟段蘭站在柳城外不遠處的山崗上,看著如潮水般退下去的士兵,一臉無奈。段遼和慕容家族的戰爭斷斷續續打了好多年,由於慕容仁的反叛以及慕容翰的逃離,使鮮卑慕容部遭遇一次又一次嚴峻考驗,剛剛繼承首領位置的慕容皝左擋右支,焦頭爛額!
好時機是不容錯過的,段遼在嚴厲訓斥段蘭等人之後,繼續調兵遣將,加強進攻。
此刻,慕容皝的援軍也終於出動,領軍者慕容汗。這是一個勇武有餘而謀略不足的人,在慕容皝千叮嚀萬囑咐以及司馬封奕的極力勸阻之下,慕容汗依然急兵冒進,直撲柳城,於牛尾穀遭遇段蘭伏擊,慘敗。
在柳城鈍兵挫銳的段蘭一戰而揚眉吐氣,並打算乘勝追擊。但一直和段蘭並肩作戰的慕容翰卻停止了進攻的腳步。避禍而已,並不是要做祖國的叛徒,更何況,如果鮮卑慕容部真的因此而滅亡了,慕容翰在鮮卑段部的價值還能剩下多少?
段蘭不僅一眼就看穿了慕容翰的心思,而且直接挑明了慕容翰的憂慮,並且做出保證“以慕容仁為繼承人,不使宗廟絕祀,必不負卿!”
按理說,話說到這個份上,慕容翰怎麽著也該進軍了,然而他並沒有。在心思被看穿,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慕容翰帶領著他的軍隊獨自返回。一心想要進攻的段蘭也就隻好放棄大好形勢,隨同慕容翰撤軍。
看來,“洋裝”和“中國心”的關係兩千年前就已經可以共存。慕容皝應該感激他的這位哥哥,在被自己逼迫到逃匿他國的情況下,依然幫他消弭兵禍。
338年三月,在後趙及慕容皝的聯合進攻下,段遼戰敗,逃奔密雲。慕容翰失去藏身之所,投奔宇文部。
並不是所有的首領都會愛惜慕容翰的才華橫溢,和段遼相比,宇文逸豆歸顯然缺乏王者的氣度,才能非凡、名望頗高的慕容翰終於招來嫉妒,宇文逸豆歸采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對慕容翰進行嚴密監控。
慕容翰開始裝瘋。
當原本高高在上的那個人突然間變成了一個卑賤者,放著雕廊畫棟的房間不住,卻願意睡在豬圈裏;放著山珍海味不吃,卻願意和路邊的野狗爭一碗狗飯;本是萬人之上的王子,卻在大街上向任何一個路過的貧民百姓跪拜。無論是出於什麽原因,這些都會讓原本高大偉岸的形象在見識者心中轟然坍塌,道德最高尚者也會對其投以鄙夷的目光。
誰又會花費心思日日關心這樣的人呢?
事實也正是如此,宇文逸豆歸解除了對慕容翰的戒備,而重獲自由的慕容翰開始做起了間諜,將宇文部的山川形勢牢記於心。……後來,宇文部因此滅亡。
在慕容翰將宇文鮮卑的山川地形記得差不多的時候,慕容皝適時出現,先是派一個叫王車的商人以經商為名前去試探態度,在得知慕容翰心念故國後,慕容皝專程為慕容翰製作趁手兵器(弓箭),開始為其謀劃歸國事宜。
340年二月,慕容翰攜二子逃歸,臨走時偷了宇文逸豆歸的寶馬。
話說寶馬雖然神勇,但居然沒跑過追兵,眼看著就要被趕上時,慕容翰停下馬步,對追兵言道:“久居汝國,心存依戀,不忍殺爾等,爾等可距我百步樹刀一柄,看我百步射刀,若中,爾等自可返回複命,若不中,任由爾等捕之。”追兵解下佩刀插在地上,慕容翰張弓搭箭,一箭正中刀環,追兵驚懼而散,慕容翰遂安全歸國。
344年二月,慕容皝兵分三路親征宇文鮮卑部,前鋒將軍正是慕容翰。
由於慕容翰的存在,宇文鮮卑部所有的機密都已經不再成為機密。宇文部領軍將領涉夜幹陣亡,宇文部大軍不戰自潰,慕容部乘勝追擊,攻克宇文部都城紫蒙川(今遼寧朝陽西北),宇文逸豆歸逃亡漠北。至此之後,宇文逸豆歸到死都沒有再回來。慕容皝盡收宇文鮮卑部畜產、物資、錢財,把五千多個村落遷徙到昌黎(今遼寧義縣),開辟國土一千多裏。將原先涉夜幹鎮守之南羅城改名為威德城,然後班師回國。
最後的時刻終於到來了,立有大功的慕容翰並沒有得到好的報應。敵國破滅,則功臣身死,理固宜然。
由於在攻打宇文鮮卑的戰役中被亂箭射傷,慕容翰歸國後就足不出戶,長期臥病在床。有“飛鳥盡,良弓藏”的名言在,慕容翰本可以借此機會一直裝病下去,保住性命。但傷情好轉之後,慕容翰準備散散心,活動活動筋骨,於是在家中的小小院落裏試著騎了一下馬,三五分鍾,慢跑了數百步。然後下馬,進房,休息。
慕容皝的細作緊接著將這件事情報告給了慕容皝,於是這本不是什麽事情的事情成為了天大的事情:報告認為,慕容翰私下裏練習騎乘是想要作亂造反。慕容皝欽佩、喜愛並且仰仗慕容翰,然而正是因為此,心中也生出太多的忌憚。區區一個慕容仁就已經差點讓他死無葬身之地了,如果慕容翰也造起反來,又該是怎樣的一個結果呢?
慕容皝趁機賜死慕容翰。
“翰懷疑外奔,罪不容誅,不能以骸骨委賊庭,故歸罪有司。天慈曲湣,不肆之市朝,今日之死,翰之生也。但逆胡跨據神州,中原未靖,翰常克心自誓,誌吞醜虜,上成先王遺旨,下謝山海之責。不圖此心不遂,沒有餘恨,命也奈何!”
中原未能平定,天下尚未統一,我還有那麽遠大的誌向沒有實現,然而今天卻要死了,遺恨若斯,為之奈何!
令人扼腕歎息的是,英雄如慕容翰者卻因為三叛其主而為人所不恥,前燕國內皆認為其是不詳之人,在其死去的消息傳出後,國中百姓鳴鼓敲鑼以慶之。
慕容翰,一個生活在流亡途中和監視之下的悲劇英雄,胸懷偉略,腹藏良謀,驍勇善戰,萬眾歸心,而且生逢其時,本該在那樣一個亂世之中盡情施展他全部的才華,然而終究窩窩囊囊的死去,正如他窩窩囊囊的生存……。
曾經為慕容鮮卑部的崛起和走向強大建立過卓越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