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命的慕容皝終究還是死了,但是,經過其父子兩代人的經營,前燕的江山交到慕容俊手上的時候,猶如鐵打銅鑄一般。
作為前燕帝國的開創者,即使是蔭了祖宗的福分,慕容俊還是很突出的。在慕容俊剛出生那會兒,其祖父慕容廆曾摸著他粉嫩的小臉蛋,說過這麽一番話:“此兒骨相奇特,吾家後繼有人矣!”
成年後的慕容俊果然與眾不同:個高,人帥,文武雙全,而且很多金。當然,和他的弟弟們相比,個人條件並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很不突出,生的早才是關鍵,正是依靠這一點,慕容俊擊敗了我們的恪兒和慕容垂,在慕容皝死後,以世子身份順利登上燕王寶座。
一個大好時機,一份宏圖偉業,等待著剛剛繼位的雄心勃勃的慕容俊。而慕容俊也在積極準備著。
我們先來看一看慕容俊即位後所麵臨的國際形勢。
其一,對其自身而言,在南征北戰壯大自己實力的同時,慕容家族世代接受東晉冊封,慕容鮮卑在名義上依然是東晉帝國的臣屬,雖然已經久不聽東晉號令了。當時事實存在的情況是:隻是東晉的“燕王”,並沒有我們在此提及的大燕國。
其二,北方的代國儼然草原霸主,東至濊貊(wèimo),西及破落那,南距陰山,北盡沙漠,有眾數十萬。但與燕國相比,力量還是要稍遜一籌,代國國王是慕容儁的內兄拓跋什翼犍,有姻親關係存在,隻要慕容儁無心向北發展,雙方就可暫保和平。
其三,高句麗,慕容俊即位那會兒,高句麗早已經稱臣納貢,被打的服服帖帖,久在龍城做客(人質)的高句麗太後始終沒有歸國。
其四,西北的涼州政權業已與慕容氏結盟,因為一個共同的敵人——羯胡政權(後趙)。
其五,前燕最為強大、最為危險的敵人——後趙。此刻,石虎依然健在,醉生夢死並不能消弭他的軍事天分,後趙占據著幽、並、冀、司、豫、兗、青、徐、雍、秦十州的地盤,勢力最為強盛,而且,實力超強的後趙並不安分,對周圍各國也是虎視眈眈,不斷對周圍國家進行侵略。唯一的好消息是,我們知道,此刻,石虎命不久矣!
這就是慕容俊即位之初所麵臨的形勢。東西無憂,北結姻親,而南臨強趙。
慕容俊即位數月之後,後趙太祖武皇帝石虎即因病去世,後趙迅速陷入了四分五裂之中,石虎的兒子們忙於自相殘殺,無暇他顧,中原再次陷入浩劫。最終,冉閔占領鄴城,奪得統治大權。曆史上赫赫大名的武悼天王冉閔粉墨登場!冉魏帝國橫空出世。
然後就是我們之前說過的《殺漢檄》和《殺胡令》了。胡漢之間種族仇殺的混戰給慕容鮮卑的南下創造了絕佳的機會。順天時,占地利,得人和(胡人支持),一個絕佳的機會就這樣平白無故地擺在了慕容俊的麵前。
但是慕容俊並不打算珍惜!
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慕容俊剛剛死了父親,整個前燕正在服國喪。大悲大痛之際,慕容俊並不打算南下。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和慕容俊一樣哭暈了腦袋,以慕容霸為首的眾大臣強烈建議慕容俊出兵南下。畢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畢竟,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畢竟,一旦中原的冉閔消滅了後趙殘餘勢力,冉魏和前燕的戰爭就會爆發,那時,麵對戰神冉閔,勝負實未可知!
由於大臣們的堅持,350年二月,燕王慕容俊親率大軍二十五萬,兵分三路,劍指中原。從此,前燕踏上了爭霸天下的征途,一去不複返!無論等待他們的是輝煌還是隕落。
南下的燕軍,氣勢如虹,一路連戰連捷,攻克樂樂、北平縣、無終縣,不久,凱歌高奏的前燕大軍繼續向南占領華北重鎮幽州——古燕國都城。
據《周禮·職方》載,“東北幽州”。其範圍大至包括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周武王平殷,封召公於幽州故地,號燕。
時至此時,燕王慕容俊才真正實至名歸成為燕王,占領幽州對燕軍的象征意義及影響不言而喻。應該說,自此之後,從前燕的普通一兵到慕容俊都對前燕的未來充滿信心。
隨後,燕軍又先後占領範陽郡、代郡和廣寧郡,將整個幽州、平州都納入大燕的版圖。
戰爭從來都是伴隨著殺戮,有戰場上對人命如蟻般的踐踏,更有戰後對平民和戰俘的無情屠戮,這幾乎成了鐵律了,慕容俊當然也不能免俗。
在攻占幽州之後,慕容俊打算活埋掉城中的幾千降兵,原因就不得而知了。或許是因為糧食不夠,無法養活那麽多人。也或許是心底裏壓根瞧不上這群舉手投降的“懦夫”,總之,就是想把這些人殺掉。
幾千人,站在一起的話會是黑壓壓好大的一片,並不是小數目。慕容俊隻需要張張嘴,動一動他的小舌頭,這些人就會永遠的從這個世界消失,不會有人為他們緬懷、唏噓。
關鍵時刻,慕容霸再次發表了他的建設性意見:燕軍興兵討伐後趙,救百姓於水火,如果剛打了勝仗就殺俘虜,恐不利於燕軍今後得到中原百姓的擁護。
殺降不祥,自古有之。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慕容俊一定是飽讀詩書的,對白起、李廣等人的典故自然熟絡。立刻停止了自己的意圖,保留了那些可憐的降兵們螻蟻般的性命。不過,從這一點依然可以看出慕容俊殘忍暴戾的內心,明君乎?石虎乎?然而總算是聽從了勸諫,相較於石虎那隻魔鬼,算是明白事理的。
此後,燕軍進攻魯口(今河北饒陽)受挫,轉而繞開魯口,直接攻打冀州,並很快占領了冀州之章武郡、河間郡和樂陵郡。
一連串的勝利對後趙的影響是巨大的,至少,在和冉閔的戰爭中作垂死掙紮的石祗看到了一線希望,哪怕是飲鴆止渴,哪怕是畫餅充饑。石祗向一路所向披靡的慕容俊拋出了頗具吸引力的橄欖枝。石祗承諾:隻要前燕派兵來援,願將傳國玉璽奉上!
傳國玉璽,其實就是一塊石頭,取材於一塊名叫“和氏璧”的美玉。當年秦始皇一統天下時,盡收六國珍寶,自然就得到了那塊和氏璧,往事種種,曆曆在目,故人已逝,美玉猶存。秦始皇懷抱美玉時的心情想必是極好的,於是命人用這塊“和氏璧”造玉璽一方,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後來,秦就亡了,漢高祖劉邦沒繼承得了阿房宮和成千上萬的宮娥美女,卻得到了這塊石頭疙瘩。王莽篡位那會兒,王政君曾經拿它砸過人,掉在地上摔崩了一角。雖然王莽用黃金做了修補,但終究是個缺憾。後來,這個缺憾反而成了鑒別玉璽的防偽標識。再後來,經曆東漢,曹魏,西晉,前、後趙,這樣一直傳到了冉閔的手上。據說,傳國玉璽號稱是皇權的象征,得之者即有九五至尊之命數。那個遠在建康以正統自居的東晉,因為沒有傳國玉璽,一直被笑話為“白版天子”。
今天,窮途末路的石祗要拿冉閔手上的這個家夥去換取前燕的援軍。
南下,就是來搶的!
前燕大軍出動,整整三萬精騎。冉閔也理所當然的敗了,在燕軍和石祗的聯合夾攻下,隨從冉閔逃回鄴城的,隻有十餘騎……。
但是石祗拿不出傳國玉璽,在趕走冉閔之後,石祗再次向慕容俊承諾:隻要攻陷鄴城,消滅冉閔,定將傳國玉璽奉上。傳國玉璽並不在石袛那裏,而是在冉閔手上,而這也正是冉閔隻占鄴城一地就敢悍然稱帝的原因之一,有傳國玉璽在手,冉閔認為,他就是天命所歸。
慕容俊不願再上當,雖然誘惑巨大,但被人當槍使的感覺很不好,作為燕王,慕容俊並不願意因為一點誘惑而被人牽著鼻子走路,就像某個故事裏那個永遠追逐吊掛在眼前的胡蘿卜的驢子。得到胡蘿卜的方法有很多,等待別人的賜予是最笨的方式。作為北方最強大的政治力量,慕容俊準備自己去取,不打算和任何人合作。
慕容俊隨即撤軍,失去外援的後趙殘餘很快在冉閔的強勢進攻下滅亡。
352年四月,慕容俊命令鮮卑戰神慕容恪率精騎十餘萬南下,此刻,剛剛走向和平的冉魏皇帝冉閔正帶領著他的八千步卒遊食!雙方在常山等地遭遇,於是開戰,這是一場天才對決的曠世之戰。
此戰,“鐵浮屠”橫空出世,鮮卑戰神一戰成名!此戰,在連續十次戰勝慕容恪之後,實力懸殊的戰神冉閔戰敗被擒。
此後,燕軍攻克冉魏都城鄴城,然而並未找到傳國玉璽。相傳那塊石頭已經被冉閔部將蔣幹送到了建康,從此被東晉收入囊中,再也不用做“白版天子”了。
至於弄丟了傳國玉璽的慕容俊並沒有過多憂慮,誰說沒有傳國玉璽就不能當皇帝?煌煌天朝如東晉者不也做了好些年的“白版天子”嗎?慕容俊自然也做得。
得沒得到“傳國玉璽”和想不想做皇帝,這本身就是兩碼事!
當然,為了表現自己是天命所歸,慕容俊編造了一個冉閔之妻獻傳國玉璽故事,並賜予其“奉璽君”之稱號,然後又杜撰了一個“三隻頭戴皇冠的小燕子”的故事,就在大臣們的恭維聲中於352年11月在中山堂而皇之的稱帝了,定國號“燕”,年號元璽,國色尚黑。前燕帝國正式誕生。
至於無中生有的傳國玉璽,大臣們自然是隻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更沒有人要求查驗。而那三隻被認為是大燕國正朔之標誌的小燕子,據說被慕容俊供養了起來,儀式辦完以後,自然也就不知所蹤了,許是早已餓死。畢竟,皇帝陛下還有那麽多公務要處理,一時之間想不起來也很正常。
作為前燕帝國的開創者,即使是蔭了祖宗的福分,慕容俊還是很突出的。在慕容俊剛出生那會兒,其祖父慕容廆曾摸著他粉嫩的小臉蛋,說過這麽一番話:“此兒骨相奇特,吾家後繼有人矣!”
成年後的慕容俊果然與眾不同:個高,人帥,文武雙全,而且很多金。當然,和他的弟弟們相比,個人條件並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很不突出,生的早才是關鍵,正是依靠這一點,慕容俊擊敗了我們的恪兒和慕容垂,在慕容皝死後,以世子身份順利登上燕王寶座。
一個大好時機,一份宏圖偉業,等待著剛剛繼位的雄心勃勃的慕容俊。而慕容俊也在積極準備著。
我們先來看一看慕容俊即位後所麵臨的國際形勢。
其一,對其自身而言,在南征北戰壯大自己實力的同時,慕容家族世代接受東晉冊封,慕容鮮卑在名義上依然是東晉帝國的臣屬,雖然已經久不聽東晉號令了。當時事實存在的情況是:隻是東晉的“燕王”,並沒有我們在此提及的大燕國。
其二,北方的代國儼然草原霸主,東至濊貊(wèimo),西及破落那,南距陰山,北盡沙漠,有眾數十萬。但與燕國相比,力量還是要稍遜一籌,代國國王是慕容儁的內兄拓跋什翼犍,有姻親關係存在,隻要慕容儁無心向北發展,雙方就可暫保和平。
其三,高句麗,慕容俊即位那會兒,高句麗早已經稱臣納貢,被打的服服帖帖,久在龍城做客(人質)的高句麗太後始終沒有歸國。
其四,西北的涼州政權業已與慕容氏結盟,因為一個共同的敵人——羯胡政權(後趙)。
其五,前燕最為強大、最為危險的敵人——後趙。此刻,石虎依然健在,醉生夢死並不能消弭他的軍事天分,後趙占據著幽、並、冀、司、豫、兗、青、徐、雍、秦十州的地盤,勢力最為強盛,而且,實力超強的後趙並不安分,對周圍各國也是虎視眈眈,不斷對周圍國家進行侵略。唯一的好消息是,我們知道,此刻,石虎命不久矣!
這就是慕容俊即位之初所麵臨的形勢。東西無憂,北結姻親,而南臨強趙。
慕容俊即位數月之後,後趙太祖武皇帝石虎即因病去世,後趙迅速陷入了四分五裂之中,石虎的兒子們忙於自相殘殺,無暇他顧,中原再次陷入浩劫。最終,冉閔占領鄴城,奪得統治大權。曆史上赫赫大名的武悼天王冉閔粉墨登場!冉魏帝國橫空出世。
然後就是我們之前說過的《殺漢檄》和《殺胡令》了。胡漢之間種族仇殺的混戰給慕容鮮卑的南下創造了絕佳的機會。順天時,占地利,得人和(胡人支持),一個絕佳的機會就這樣平白無故地擺在了慕容俊的麵前。
但是慕容俊並不打算珍惜!
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慕容俊剛剛死了父親,整個前燕正在服國喪。大悲大痛之際,慕容俊並不打算南下。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和慕容俊一樣哭暈了腦袋,以慕容霸為首的眾大臣強烈建議慕容俊出兵南下。畢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畢竟,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畢竟,一旦中原的冉閔消滅了後趙殘餘勢力,冉魏和前燕的戰爭就會爆發,那時,麵對戰神冉閔,勝負實未可知!
由於大臣們的堅持,350年二月,燕王慕容俊親率大軍二十五萬,兵分三路,劍指中原。從此,前燕踏上了爭霸天下的征途,一去不複返!無論等待他們的是輝煌還是隕落。
南下的燕軍,氣勢如虹,一路連戰連捷,攻克樂樂、北平縣、無終縣,不久,凱歌高奏的前燕大軍繼續向南占領華北重鎮幽州——古燕國都城。
據《周禮·職方》載,“東北幽州”。其範圍大至包括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周武王平殷,封召公於幽州故地,號燕。
時至此時,燕王慕容俊才真正實至名歸成為燕王,占領幽州對燕軍的象征意義及影響不言而喻。應該說,自此之後,從前燕的普通一兵到慕容俊都對前燕的未來充滿信心。
隨後,燕軍又先後占領範陽郡、代郡和廣寧郡,將整個幽州、平州都納入大燕的版圖。
戰爭從來都是伴隨著殺戮,有戰場上對人命如蟻般的踐踏,更有戰後對平民和戰俘的無情屠戮,這幾乎成了鐵律了,慕容俊當然也不能免俗。
在攻占幽州之後,慕容俊打算活埋掉城中的幾千降兵,原因就不得而知了。或許是因為糧食不夠,無法養活那麽多人。也或許是心底裏壓根瞧不上這群舉手投降的“懦夫”,總之,就是想把這些人殺掉。
幾千人,站在一起的話會是黑壓壓好大的一片,並不是小數目。慕容俊隻需要張張嘴,動一動他的小舌頭,這些人就會永遠的從這個世界消失,不會有人為他們緬懷、唏噓。
關鍵時刻,慕容霸再次發表了他的建設性意見:燕軍興兵討伐後趙,救百姓於水火,如果剛打了勝仗就殺俘虜,恐不利於燕軍今後得到中原百姓的擁護。
殺降不祥,自古有之。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慕容俊一定是飽讀詩書的,對白起、李廣等人的典故自然熟絡。立刻停止了自己的意圖,保留了那些可憐的降兵們螻蟻般的性命。不過,從這一點依然可以看出慕容俊殘忍暴戾的內心,明君乎?石虎乎?然而總算是聽從了勸諫,相較於石虎那隻魔鬼,算是明白事理的。
此後,燕軍進攻魯口(今河北饒陽)受挫,轉而繞開魯口,直接攻打冀州,並很快占領了冀州之章武郡、河間郡和樂陵郡。
一連串的勝利對後趙的影響是巨大的,至少,在和冉閔的戰爭中作垂死掙紮的石祗看到了一線希望,哪怕是飲鴆止渴,哪怕是畫餅充饑。石祗向一路所向披靡的慕容俊拋出了頗具吸引力的橄欖枝。石祗承諾:隻要前燕派兵來援,願將傳國玉璽奉上!
傳國玉璽,其實就是一塊石頭,取材於一塊名叫“和氏璧”的美玉。當年秦始皇一統天下時,盡收六國珍寶,自然就得到了那塊和氏璧,往事種種,曆曆在目,故人已逝,美玉猶存。秦始皇懷抱美玉時的心情想必是極好的,於是命人用這塊“和氏璧”造玉璽一方,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後來,秦就亡了,漢高祖劉邦沒繼承得了阿房宮和成千上萬的宮娥美女,卻得到了這塊石頭疙瘩。王莽篡位那會兒,王政君曾經拿它砸過人,掉在地上摔崩了一角。雖然王莽用黃金做了修補,但終究是個缺憾。後來,這個缺憾反而成了鑒別玉璽的防偽標識。再後來,經曆東漢,曹魏,西晉,前、後趙,這樣一直傳到了冉閔的手上。據說,傳國玉璽號稱是皇權的象征,得之者即有九五至尊之命數。那個遠在建康以正統自居的東晉,因為沒有傳國玉璽,一直被笑話為“白版天子”。
今天,窮途末路的石祗要拿冉閔手上的這個家夥去換取前燕的援軍。
南下,就是來搶的!
前燕大軍出動,整整三萬精騎。冉閔也理所當然的敗了,在燕軍和石祗的聯合夾攻下,隨從冉閔逃回鄴城的,隻有十餘騎……。
但是石祗拿不出傳國玉璽,在趕走冉閔之後,石祗再次向慕容俊承諾:隻要攻陷鄴城,消滅冉閔,定將傳國玉璽奉上。傳國玉璽並不在石袛那裏,而是在冉閔手上,而這也正是冉閔隻占鄴城一地就敢悍然稱帝的原因之一,有傳國玉璽在手,冉閔認為,他就是天命所歸。
慕容俊不願再上當,雖然誘惑巨大,但被人當槍使的感覺很不好,作為燕王,慕容俊並不願意因為一點誘惑而被人牽著鼻子走路,就像某個故事裏那個永遠追逐吊掛在眼前的胡蘿卜的驢子。得到胡蘿卜的方法有很多,等待別人的賜予是最笨的方式。作為北方最強大的政治力量,慕容俊準備自己去取,不打算和任何人合作。
慕容俊隨即撤軍,失去外援的後趙殘餘很快在冉閔的強勢進攻下滅亡。
352年四月,慕容俊命令鮮卑戰神慕容恪率精騎十餘萬南下,此刻,剛剛走向和平的冉魏皇帝冉閔正帶領著他的八千步卒遊食!雙方在常山等地遭遇,於是開戰,這是一場天才對決的曠世之戰。
此戰,“鐵浮屠”橫空出世,鮮卑戰神一戰成名!此戰,在連續十次戰勝慕容恪之後,實力懸殊的戰神冉閔戰敗被擒。
此後,燕軍攻克冉魏都城鄴城,然而並未找到傳國玉璽。相傳那塊石頭已經被冉閔部將蔣幹送到了建康,從此被東晉收入囊中,再也不用做“白版天子”了。
至於弄丟了傳國玉璽的慕容俊並沒有過多憂慮,誰說沒有傳國玉璽就不能當皇帝?煌煌天朝如東晉者不也做了好些年的“白版天子”嗎?慕容俊自然也做得。
得沒得到“傳國玉璽”和想不想做皇帝,這本身就是兩碼事!
當然,為了表現自己是天命所歸,慕容俊編造了一個冉閔之妻獻傳國玉璽故事,並賜予其“奉璽君”之稱號,然後又杜撰了一個“三隻頭戴皇冠的小燕子”的故事,就在大臣們的恭維聲中於352年11月在中山堂而皇之的稱帝了,定國號“燕”,年號元璽,國色尚黑。前燕帝國正式誕生。
至於無中生有的傳國玉璽,大臣們自然是隻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更沒有人要求查驗。而那三隻被認為是大燕國正朔之標誌的小燕子,據說被慕容俊供養了起來,儀式辦完以後,自然也就不知所蹤了,許是早已餓死。畢竟,皇帝陛下還有那麽多公務要處理,一時之間想不起來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