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說治理地方,王牧可以說得上天下無雙!我們蕭規曹隨,跟著學習就好。”杜如晦佩服的說道。</p>
“你說得有理,隻要他弄出足夠的新東西,我們學習就好,不知道他在林邑,又能弄出什麽來?聽說世家過去開礦了。”房玄齡讚同道。</p>
“難得陛下居然同意了隻取三成的條件。”</p>
“林邑那麽選,成本太高,三成雖然略低,不過也正是因為利益夠高,才有人趨之若鶩,王牧看得很透徹,他一個人,就足以抵得上六部之一,幸好有他在,我們才輕鬆許多。”</p>
“趙家來關中培養良種的事情,朝廷要不要也開辟一塊實驗地出來?”杜如晦眉頭微微一皺道。</p>
“做官的人是啥樣,你又不是不知道,朝廷派人去做定然收效甚微,不過可以建議陛下安排一些年輕人過去學習。”房玄齡搖搖頭說道。</p>
“這到也是,趙家這步棋走得好啊!完全拋棄其他心思,專心做良種,以後定然是農家聖地,又是一個孔家一樣的存在。”杜如晦感歎道。</p>
“這是羨慕不來的,畢竟一個大家族,突然轉變生存方式,需要的魄力可不小,其他家族,想要學習,已經晚了。”房玄齡微微搖頭道,他心裏也佩服趙家,不過他更知道,趙家的模式難以複製,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p>
天時是王牧當時要拉攏世家,開發姑複,至於地利,也是姑複能夠拿出幾萬畝良田,幫忙收集各地種子;至於人和,除了家族上下齊心,那就是王牧的提點和支持,都知道這個主意,是出至於王牧,不過趙家在其中付出的心血,沒人能夠否認。</p>
別說普通人,世家對土地更加看重,每年種植糧食,都是有規劃的,而且佃戶不可能冒險去用一些不成熟或者說陌生的方式。隻有像姑複一樣,完全的空地,想種啥雇人去種就是了。</p>
不是說其他人不能效彷,隻不過都明白其中的難度,需要多年不斷總結經驗,需要不少讀書人去主持,親自守著,一心一意的去做。世家有讀書人,當然希望他們做官,哪裏舍得讓他們種地,而且讀書人自己也不想種地。</p>
趙家一開始壓力也大,不過他們是一步一步的走過來的,家族之人看到了一條光明的前途,所以能全心全意的投入。</p>
糧食培養,和養殖不一樣,養殖的經驗容易學習,一說就懂,又方便操作;糧食這玩意,不花很長的時間,根本摸不到門路,其他人就算跟著學習,也無法取代趙家的地位,除非趙家突然全部發瘋,拋棄自己的基業。</p>
孔家因為孔夫子這個聖人,後人又一直堅持儒學,所以成為聖人世家,除非有一天皇帝不需要儒學,否則孔家就不會沒落,至少傳承不會斷;趙家隻要堅持做下去,即便沒有聖人,將來地位都不會低於孔家,而且比孔家更加安全,因為趙家的人,即便進入官場,也是在司農寺,屬於九寺五監之一,連最重要的六部都沒進。可以說和其他人衝突極小,再加上農業的重要性,可以說沒人會針對他們,趙家地位,將比任何一個世家都穩。</p>
“犬子寫信說,林邑要嫁接培養果樹,王牧要把林邑打造成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聽說最少也要種植十萬畝山地,嘖嘖!這手筆真是不小啊。”杜如晦感歎道。</p>
說起兒子,房玄齡就感覺胸口發悶,房遺愛讀論語的事情,已經傳遍了長安,未此他覺得老臉丟光了,好在房遺愛也算爭氣,前一些日子傳回來的戰報,房遺愛斬殺敵人上百人。</p>
想想房家出一個武將,似乎也不錯,房玄齡這才消了氣,隻不過看好友故意顯擺自己兒子,有點鬱悶。</p>
說來兩人名聲一樣,同樣也是兩個兒子,大兒子資質也差不多,偏偏小兒子拉開了差距,即便房玄齡知道自己兒子走的是武將路子,還是覺得文官更好。</p>
</p>
“看來以後水果,普通百姓,也能隨時吃到了。”</p>
“嶺南那邊,真是一個好地方啊!就那山裏的水果,也能養活不少人。”</p>
“十萬畝山地,還是最少的!想來林邑以後,漫山遍野將會是水果。”</p>
“你說要是請陛下南巡如何?”房玄齡停下腳步問道。</p>
“南巡?這肯定有很多人反對。”杜如晦愣了一下說道。</p>
“陛下又不是楊廣,即便南巡,也花費不了多少。”房玄齡解釋道。</p>
“這到也是,走水路,直奔嶺南,有水師護送,根本不需要調動大軍。”杜如晦思索著說道。</p>
“那好!明天先試一下,陛下的意思。”房玄齡說道。</p>
“嗯,由我來提吧。”</p>
兩人商量了一下細節,這才各自回家,正好第二天是朝會時間,杜如晦在李世民說了無事散朝之後,站了出來。</p>
“陛下!大唐一統天下已經快二十年,如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樂業,臣請陛下南巡,讓南方百姓,近距離感受陛下的恩澤。”</p>
突然聽到杜如晦提出這麽一個問題,除了房玄齡,其他人都愣住了,一些大臣,還以為這是李世民授意的,紛紛抬頭凝神,看向最上方的李世民。</p>
李世民同樣也愣了,這個問題杜如晦根本沒有和他提過,他迅速的開始在腦子裏,思考有沒有必要南巡。</p>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啊?”一邊思考,王牧一邊詢問。</p>
“陛下,南巡之事,需要調動護衛,這需要消耗很多糧食,甚至影響地方,所以臣建議暫緩。”一名禦史起身說道。</p>
“陛下!臣以為南巡之事可行,尤其是嶺南,林邑等地,土族剛附,說句大不道的話,恐怕不少人連陛下威名,都未曾聽過。南巡的話,對於地方穩定,有極大好處。</p>
至於說調動護衛的問題,其實很簡單,有水師護送,根本不需要出動多少人馬,自然也就談不上對地方的影響。”房玄齡起身,說出了自己的見解。</p>
ps:月初了,有月票的讀者老爺,把月票砸給老五吧,也讓老五有激情爆更。</p>
“你說得有理,隻要他弄出足夠的新東西,我們學習就好,不知道他在林邑,又能弄出什麽來?聽說世家過去開礦了。”房玄齡讚同道。</p>
“難得陛下居然同意了隻取三成的條件。”</p>
“林邑那麽選,成本太高,三成雖然略低,不過也正是因為利益夠高,才有人趨之若鶩,王牧看得很透徹,他一個人,就足以抵得上六部之一,幸好有他在,我們才輕鬆許多。”</p>
“趙家來關中培養良種的事情,朝廷要不要也開辟一塊實驗地出來?”杜如晦眉頭微微一皺道。</p>
“做官的人是啥樣,你又不是不知道,朝廷派人去做定然收效甚微,不過可以建議陛下安排一些年輕人過去學習。”房玄齡搖搖頭說道。</p>
“這到也是,趙家這步棋走得好啊!完全拋棄其他心思,專心做良種,以後定然是農家聖地,又是一個孔家一樣的存在。”杜如晦感歎道。</p>
“這是羨慕不來的,畢竟一個大家族,突然轉變生存方式,需要的魄力可不小,其他家族,想要學習,已經晚了。”房玄齡微微搖頭道,他心裏也佩服趙家,不過他更知道,趙家的模式難以複製,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p>
天時是王牧當時要拉攏世家,開發姑複,至於地利,也是姑複能夠拿出幾萬畝良田,幫忙收集各地種子;至於人和,除了家族上下齊心,那就是王牧的提點和支持,都知道這個主意,是出至於王牧,不過趙家在其中付出的心血,沒人能夠否認。</p>
別說普通人,世家對土地更加看重,每年種植糧食,都是有規劃的,而且佃戶不可能冒險去用一些不成熟或者說陌生的方式。隻有像姑複一樣,完全的空地,想種啥雇人去種就是了。</p>
不是說其他人不能效彷,隻不過都明白其中的難度,需要多年不斷總結經驗,需要不少讀書人去主持,親自守著,一心一意的去做。世家有讀書人,當然希望他們做官,哪裏舍得讓他們種地,而且讀書人自己也不想種地。</p>
趙家一開始壓力也大,不過他們是一步一步的走過來的,家族之人看到了一條光明的前途,所以能全心全意的投入。</p>
糧食培養,和養殖不一樣,養殖的經驗容易學習,一說就懂,又方便操作;糧食這玩意,不花很長的時間,根本摸不到門路,其他人就算跟著學習,也無法取代趙家的地位,除非趙家突然全部發瘋,拋棄自己的基業。</p>
孔家因為孔夫子這個聖人,後人又一直堅持儒學,所以成為聖人世家,除非有一天皇帝不需要儒學,否則孔家就不會沒落,至少傳承不會斷;趙家隻要堅持做下去,即便沒有聖人,將來地位都不會低於孔家,而且比孔家更加安全,因為趙家的人,即便進入官場,也是在司農寺,屬於九寺五監之一,連最重要的六部都沒進。可以說和其他人衝突極小,再加上農業的重要性,可以說沒人會針對他們,趙家地位,將比任何一個世家都穩。</p>
“犬子寫信說,林邑要嫁接培養果樹,王牧要把林邑打造成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聽說最少也要種植十萬畝山地,嘖嘖!這手筆真是不小啊。”杜如晦感歎道。</p>
說起兒子,房玄齡就感覺胸口發悶,房遺愛讀論語的事情,已經傳遍了長安,未此他覺得老臉丟光了,好在房遺愛也算爭氣,前一些日子傳回來的戰報,房遺愛斬殺敵人上百人。</p>
想想房家出一個武將,似乎也不錯,房玄齡這才消了氣,隻不過看好友故意顯擺自己兒子,有點鬱悶。</p>
說來兩人名聲一樣,同樣也是兩個兒子,大兒子資質也差不多,偏偏小兒子拉開了差距,即便房玄齡知道自己兒子走的是武將路子,還是覺得文官更好。</p>
</p>
“看來以後水果,普通百姓,也能隨時吃到了。”</p>
“嶺南那邊,真是一個好地方啊!就那山裏的水果,也能養活不少人。”</p>
“十萬畝山地,還是最少的!想來林邑以後,漫山遍野將會是水果。”</p>
“你說要是請陛下南巡如何?”房玄齡停下腳步問道。</p>
“南巡?這肯定有很多人反對。”杜如晦愣了一下說道。</p>
“陛下又不是楊廣,即便南巡,也花費不了多少。”房玄齡解釋道。</p>
“這到也是,走水路,直奔嶺南,有水師護送,根本不需要調動大軍。”杜如晦思索著說道。</p>
“那好!明天先試一下,陛下的意思。”房玄齡說道。</p>
“嗯,由我來提吧。”</p>
兩人商量了一下細節,這才各自回家,正好第二天是朝會時間,杜如晦在李世民說了無事散朝之後,站了出來。</p>
“陛下!大唐一統天下已經快二十年,如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樂業,臣請陛下南巡,讓南方百姓,近距離感受陛下的恩澤。”</p>
突然聽到杜如晦提出這麽一個問題,除了房玄齡,其他人都愣住了,一些大臣,還以為這是李世民授意的,紛紛抬頭凝神,看向最上方的李世民。</p>
李世民同樣也愣了,這個問題杜如晦根本沒有和他提過,他迅速的開始在腦子裏,思考有沒有必要南巡。</p>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啊?”一邊思考,王牧一邊詢問。</p>
“陛下,南巡之事,需要調動護衛,這需要消耗很多糧食,甚至影響地方,所以臣建議暫緩。”一名禦史起身說道。</p>
“陛下!臣以為南巡之事可行,尤其是嶺南,林邑等地,土族剛附,說句大不道的話,恐怕不少人連陛下威名,都未曾聽過。南巡的話,對於地方穩定,有極大好處。</p>
至於說調動護衛的問題,其實很簡單,有水師護送,根本不需要出動多少人馬,自然也就談不上對地方的影響。”房玄齡起身,說出了自己的見解。</p>
ps:月初了,有月票的讀者老爺,把月票砸給老五吧,也讓老五有激情爆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