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提出南巡,房玄齡又在附和,這下其他人更加肯定是李世民指使的,加上聽房玄齡說不會大張旗鼓,於是再沒人提出反對。</p>


    南巡肯定是有好處的,之上皇帝到過的地方,百姓會更加了解皇帝,對朝廷歸屬感也更強。當然!主要原因還是,皇帝巡視的地方,一般都會減免部分稅收或者勞役,百姓知道這是因為皇帝到來而減免的,自然會感激皇帝。</p>


    大唐立國快二十年,兩任皇帝在做皇帝之後,都沒有去過南方,即便隻是路過一下,對於南方的安穩,都有極大的好處。</p>


    正是知道這個原因,大唐目前最喜歡頂李世民的魏征,都一言不發。</p>


    “陛下,臣附議!嶺南多獠人,雖然近年多有獠人下山,接受官府管理,那不過是陛下英明,耿國公精心治理,以鹽糧誘之。如果等他們習慣了目前的生活,日後有人挑撥,一樣容易反叛,如果陛下親巡,恩威並施,獠人必然心悅誠服。”長孫無忌目光有些古怪的看了房杜二人一眼,隨後讚同的說道,他不明白,為何這麽大的事情,自己居然不知道,不過這事對李世民有好處,所以支持一下也無妨。</p>


    最關鍵一點,李世民南巡,必然是太子監國,而自己和房杜之一,定然是留下來輔助的人。</p>


    李世民其實也心也動了,嶺南,南洋雖然說是大唐的領地,對他來說,卻非常的陌生,除了地圖上見過,根本不知道是什麽樣子的。如今從洛陽坐船,直奔嶺南,也不過是一個多月時間,冬天北方寒冷,去南方還可以當做避寒。</p>


    皇帝南巡,這也正常,畢竟京城在北方,南方那麽大一片土地,不去看一下,又如何放心,尤其是南方官員,心裏頓時一動。</p>


    皇帝重視南方,豈不是說南方的官員也就因此受益,一直被北方壓製的南方官員,紛紛用眼神交流起來。</p>


    “陛下!臣附議!陛下南巡嶺南,隨後可看一下江南,淮南等地,這些年朝廷推廣山藥葛根,兩季稻,百姓皆感恩陛下恩德,如果陛下南巡一次,百姓定然欣喜萬分。”七十七歲的虞世南,雖然牙齒掉了好幾顆,聲音依舊洪亮。</p>


    “臣附議!”有虞世南這個南方係的領軍人開口,其他人紛紛跟著說話。</p>


    李世民眨眨眼睛,他這還是第一次遇到,自己沒有說話,臣子就給他選了一份輕鬆愉快的事情。</p>


    “諸位愛卿言之有理,中書省擬定出行名單,選擇吉日,南巡嶺南。”李世民琢磨片刻說道。</p>


    “臣遵旨!”</p>


    皇帝出行,即便說簡裝,也不可能馬上就動,要帶那些人去,又得留那些坐鎮長安,兵力部署,如何製衡各方,需要考慮的很多。</p>


    李世民是非常果決的皇帝,下定決心出行之後,一連串的人事調動就出現了,半個月之後,一支兩萬人的隊伍,就向著洛陽出發。</p>


    “陛下這是有些生氣啊!”前來送行的房玄齡苦笑著說道。這次李世民從定下南巡到最後出發,除了正常的政令商議,南巡的事情,沒有和任何人商議。</p>


    “也不算生氣吧,陛下南巡,長安這邊的安排,自然要安排妥當。”杜如晦摸摸胡須說道。</p>


    房玄齡點點頭,他也明白,李世民要離開老巢,遠赴萬裏之外的嶺南,關中的安排,他隻會相信自己。尉遲恭,程咬金出山,親自掌控兩衛兵馬,出行也帶著李靖,秦瓊。可以看出來李世民做了足夠的安排,帶著信任的老將,即便出現意外,也在掌控之中。</p>


    “嗯,陛下自有深意,你們保重。”房玄齡微微點頭,拱手送行。</p>


    “南方暖和,我們是去享受,你們多保重才是。”杜如晦笑著說道。</p>


    大隊人馬到了洛陽,登上大船,隨後順流而下,如今還沒有到枯水期,到也不影響航行。</p>


    不出意外,太子李承乾監國,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留下來輔助。</p>


    第一次要出這麽遠的門,李世民的子女都非常興奮,在甲板上跑來跑去,身後跟著一群緊張的內侍和宮女。</p>


    “河風寒冷,觀音婢你身子骨弱,不要著涼。”李世民攬著長孫皇後關心的說道。</p>


    “這大半年來,妾身感覺身體好了許多,應該就是遊泳的效果。”長孫笑著說道。</p>


    “好像也是,往年秋冬,你都覺得胸悶,今年沒聽到你說過。”李世民眨巴眼睛,回想著說道。</p>


    “是啊,今年確實沒有胸悶的感覺。”</p>


    “這次去嶺南,朕請孫思邈來給你們診斷一下。”李世民說道。</p>


    王牧記得李世民一家,似乎有遺傳病,而且通過女兒的觀察,長孫皇後有孝喘,雖然汝南公主不是長孫生的,王牧也擔心遺傳到李世民家族的遺傳病,尤其是還有孫子,所以他委婉的說過,讓汝南公主和孫子,要多鍛煉。</p>


    這事李世民自然也知道,因為王牧並沒有想過隱瞞,他還想著李世民多活幾年,這樣他這輩子就安全無憂。</p>


    “這些年辛苦你了。”看著兒女興奮的跑動,李世民不由發出一聲感歎。</p>


    “陛下說得哪裏話,妾身母儀天下,可沒有半點辛苦的。”長孫眉開眼笑的搖搖頭。</p>


    李世民出巡,除了長孫皇後,還有後宮四妃九嬪,一群久居深宮的鶯鶯燕燕,在船艙之中,對著岸上指指點點。</p>


    李世民確實是一個好皇帝,嚴令地方接待,除了必要的補給,靠岸的時間都很少。</p>


    “這大船,雖然比不上前朝龍舟,卻不比五牙戰艦來得小。”李世民感歎道。</p>


    “大海看上去風平浪靜,其實波濤洶湧,五牙戰艦到了海上,還沒有這新船平穩。”杜如晦笑著解說道。</p>


    “確實風急浪高!”看著沒了往日精神,有氣無力的兒女,李世民苦笑了一下。其實不止是兒女,他都覺得有些難受,以往隻是聽說,真到了海上,才知道江裏和大海的區別。</p>


    “陛下,要不靠岸休息幾天。”杜如晦勸說道。</p>


    “下一次港口在哪裏?還有多久到?”李世民轉頭問道。</p>


    “回陛下,明日正午,到達福州。”公孫武達急忙回答道。</p>


    “在福州修整三日。”李世民吩咐道。</p>


    福州,華亭,廣州,崖州,如今是沿海的港口,一來方便船隊靠岸補給,另外也是方便船隻躲避風暴。</p>


    “想不到福州這裏,也如此繁華。”李世民驚訝的說道。</p>


    在港口有很多漁船進出,岸邊負責運輸的人更多,因為這裏長年有船隊靠岸,所以又多了不少腳夫,他們搬運貨物,再幫著運送到其他城池。</p>


    “華亭其實更繁華,隻不過我們沒有停靠。”公孫武達講解道。</p>


    “嗯,看來這開拓南洋,帶來的好處不少。”李世民點點頭說道。</p>


    “王都督說流水不枯,隨著越來越多的商隊,行走各地,就會給沿途帶去更多財富。”公孫武達說道。</p>


    “這就像西域,因為大量商人前來中原,所以高昌等國,獲得不少稅收。”杜如晦微微點頭道。</p>


    </p>


    “王牧要了一塊封地,是不是在這裏?”李世民突然問道。</p>


    “是在福州,不過臣記得隻是一個小村子,具體位置不知道,要問一下當地官員。”杜如晦想了想回答道。</p>


    幸好杜如晦記性好,一般人還真不記得這麽一件小事,畢竟隻是一個村子的封地,還那麽偏遠。</p>


    “去問一下!朕到要看看,那個家夥為啥看中這個地方。”李世民興致勃勃的說道。</p>


    這次南巡,時間很充足,所以李世民並不著急,在他心目中,沒有好處的事情,王牧可不會去做。</p>


    後宮之中的人,可沒有幾個是出過海的,坐過船的都不多,在江麵上還好,隻有很少人暈船,到了海上,不少人都吐得天昏地暗,這一靠岸,不少人感動得都快哭了。</p>


    “過幾天休息好了,就跟著你親衛鍛煉,如果不能讓朕滿意,你就去南洋呆著。”看著胖都都的兒子,李世民不滿的說道,以前覺得這個兒子聰明可愛,到這人就怕對比,李德獎,程懷亮,杜荷等人紛紛立功,尉遲寶慶還能生擒敵軍主將,這就讓他覺得,自己兒子應該要做得更好才是。</p>


    感覺人都是飄的,走路都是搖晃著的,李泰有些茫然的看著自己父皇,完全不知道自己哪裏做錯了。</p>


    “兒臣遵旨!”聰明的李泰,知道這種時候,先應下來就對了。</p>


    在福州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李世民沒有去看王牧孫子的封地,因為距離有些遠。看過福州港口之後,李世民多了不少想法。以前他隻知道,世家蜂擁到南洋,是為自己家族掠奪財富,因為朝廷能得到大量稅收,所以他才支持。</p>


    隨著東海道的俘虜運送回中原,加上香料價格下降,對於偏遠的南洋,李世民已經沒有一開始那麽重視,覺得可有可無,隻不過是不想放棄到手的肥肉,所以安排王牧前來控製這一片區域。</p>


    王牧和馮盎雖然是親家,不過李世民並不擔心,一來兩人不像有反心的人,二來兩人相臨,還很可能為了一些利益起衝突。</p>


    如今看到船隊給港口帶來的繁榮,李世民又覺得,一直保持著大量船隻往來,似乎也是一件好事。</p>


    修整了三天,接見了當地官員,安撫鼓勵一番,船隊再次啟航,直奔嶺南。</p>


    馮盎早就接到通知,在碼頭迎接李世民。</p>


    船隊陸續靠岸,士卒上岸,看看四周,李世民心裏暗自吃驚,如果是洛陽的碼頭是繁忙,福州就是大氣,而嶺南的碼頭,又繁忙,又大氣。</p>


    因為水師到來,碼頭清出了很大一片空間,不過在遠處,依然有很多船隻,停在岸邊,放眼望去,這裏就像船的世界。</p>


    “這裏怎麽會有這麽多船?”上岸之後,李世民就迫不及待的問道。</p>


    “回陛下,這些小船,全是百姓的漁船,嶺南並不禁止百姓出海,反而非常鼓勵,他們的海產品會由官府收購,然後運送到其他地方。”馮盎解釋道。</p>


    “這也太多了吧?難道百姓不怕危險嗎?”李世民伸手指著遠處,轉動半圈問道。</p>


    “危險是有的,不過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大,百姓出海,會帶一種輕便的木甲,即便落水,也不會沉下去。每次出海,漁民都是一起行動,他們相互配合,兩艘船拉一張大網,這樣一來,不但可以相互救援,還能攜帶更多獵物。”馮盎講解道。</p>


    “漁民傳木甲?”杜如晦驚訝的望著馮盎。</p>


    “漁民的木甲,其實就是一種輕便的木頭衣服,和士卒都木甲不同。”公孫武達幫著解釋道。</p>


    隻要能出海,收獲定然不錯,這點李世民並不懷疑,畢竟海草運送到關中,價格都比新鮮蔬菜貴。知道原因,李世民不由點點頭,佩服馮盎的安排。</p>


    讓漁民自由行動,官府隻負責收購和販賣,無疑輕鬆方便,不需要太多的人手,而又能讓百姓過好日子。</p>


    “以前百姓居然大海,是因為危險,能帶來的利益又少,現在隻要不深入大海,出海是很安全的,即便是孩子,都能在海邊撿一些海螺和貝殼。”馮盎笑著介紹道。</p>


    “嗬嗬!以前大家可不知道,那些東西還能吃。”杜如晦輕笑道。</p>


    中原雖然很早就有吃螃蟹的習慣,不過那隻是有錢人才喜歡的,普通百姓才不去弄那味道重,又沒肉的玩意,像田螺這些就更別說了;海邊也差不多,百姓雖然會撿貝殼吃,那是因為貝殼裏麵肉多,但是像海膽這些奇形怪狀的不會去吃,還有對大海的畏懼,讓願意做漁民的百姓不多。</p>


    如今海中的所有生物,都能曬成魚幹,賣到內地,自然百姓的積極性大增。</p>


    中原的百姓,是最勤勞,最能吃苦的人,為了生活,為了掙錢,危險一點,又算什麽呢?很多高危工作,都有他們的身影。</p>


    剛到港口,李世民和跟著來的朝廷大臣,就被驚訝到了,一路都在指指點點的議論。</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叔在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叔在此並收藏大唐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