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見過父皇,母後!”李泰進入宮中,見到李世民也在,隻得硬著頭皮上前行禮。</p>


    “你不在府上讀書,怎麽想起進宮來了?”見到兒子彎腰有點不變的肚子,李世民不由眉頭一皺。</p>


    “兒臣是來給父皇母後請安的。”李泰給自己找了一個理由。</p>


    晨昏定省,意思是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這是《禮記·曲禮上》定下的,日常侍奉父母的禮節,也是大戶人家一直遵守的規矩。</p>


    現在已經快要正午,李泰這分明就是撒謊,李世民也懶得拆穿,懶洋洋的說道:“剛才我與你母後已經商議好了,上元節之後,你就去林邑,這幾天好好準備一下。”</p>


    李世民的話,猶如一道霹靂,讓李泰差點暈厥過去,本來還想求情,躲過這一關,沒想到自己成了自投羅網一樣。</p>


    “父皇,兒臣…兒臣…”李泰欲哭無淚,喃喃自語,說不出話來,如果李世民沒有說這件事之前,他可以提出要著書的事情,現在再提出來,就是躲避責任,而且就算提出來,李世民也會說,讓其他人去負責。</p>


    “嗯,見你如此激動,朕心甚是欣慰,林邑,南洋,數國歸於大唐,幾百部落,民族需要治理。王牧征戰外族,缺少人手,有你王府屬官前去幫忙,朝廷就不用另外安排官吏。”李世民老懷大慰的說道。</p>


    李泰真的快要哭了,不過他習慣了順著李世民的意思說話,這也是他得寵的原因之一,所以擠出一個笑容回答道:“兒臣一定盡心竭力,為父皇分憂。”</p>


    “你去林邑,隻有王爺身份,並無其它,所以不得幹涉王牧,多聽,多看,少說。”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說道。</p>


    “王牧對你父皇忠心耿耿,你去林邑,可能會有些疏遠,不要計較,那才是臣子應該做的,你王府那些屬官,所提的意見,未必是完全為你好,所以你要多想一想。</p>


    林邑那裏,你也去過了,雖然說有些偏遠,遠離了長安,不過對朝廷很重要,你多學一些,將來好為你父皇分憂。”長孫皇後在一邊提點道。</p>


    長孫是一個聰明的皇後,所以她即便心裏不舍,為了兩個親兒子,將來不起衝突,也支持李世民的這個決定。</p>


    “兒臣記住了。”</p>


    “去吧,這幾天就不用進宮來請安了。”李世民擺擺手說道,不讓李泰進宮,一來是絕了他的念頭,二來也是避免長孫心軟,改變主意。</p>


    見兒子有些失魂落魄的離開,長孫不由白了李世民一眼,她如何看不出,李世民是故意引導李泰說話,頗有一些惡作劇的意思。</p>


    李泰的小心思,如何能瞞得過李世民夫妻,所以在他說出口之前,就把他的話堵死了,這完全就是根據他性格進行操作的。</p>


    “不用擔心,林邑那邊還是很安全的,走水路的話,兩個月就能回來。”李世民安慰著長孫。</p>


    </p>


    “唉!青雀也不是孩子了,也該出去磨練一下,而且有王府屬官,我沒有什麽可擔心的。”長孫輕聲歎息一聲說道。</p>


    “我會安排好的。”李世民攬住長孫肩膀,輕輕拍了拍,溫和的說道。</p>


    “嗯。”長孫把頭靠在李世民胸口,輕輕一點。</p>


    溫香軟玉在懷,李世民心裏微微一蕩,隨後就和其他夫妻一樣,把手從衣襟開口處,伸了進去………</p>


    看著李泰沮喪的樣子,王圭就知道他進宮之行,並不順利。</p>


    “老師,父皇已經下定了決心,不容更改。”李泰有氣無力的說道。</p>


    “王爺,其實前去林邑,也並非壞事。”王圭說道。</p>


    “???”李泰茫然的看向王圭。</p>


    “林邑偏遠,雖然有都護府在管理,不過也少了紛爭,而王牧麾下,各大家族子弟皆有,王爺過去,並不寂寞。”王圭澹澹的說道。</p>


    李泰眼神有些迷茫,思索著王圭話裏的意思,他可不相信,這隻是簡單的兩句介紹。</p>


    李泰越想,眼睛有亮,逐漸變得神采奕奕起來,過了片刻,對王圭施禮道:“多謝老師指點,泰明白了,不會因此就沉淪下去。”</p>


    林邑偏遠,就是天高皇帝遠,又沒有其它勢力,自己過去,可以慢慢發育,拉攏人才,甚至培養自己的人馬,以自己手裏掌握的力量,完全沒有問題;各大家族子弟皆有,這就是說,並沒有和世家脫離,可以繼續保持聯絡,獲得支持,所以才說並不寂寞。</p>


    “王爺明白就好,林邑那邊,王牧和馮盎權利很大,不過他們與王爺,定然不會太親近,但是也不會管王爺,所以隻要你不做太過分,就很自由。”王圭嘴角上揚,露出一個笑容,溫和的提醒道。</p>


    “泰明白,不親近,也不疏遠,保持尊敬就好,畢竟他們是大唐的功臣。”李泰點點頭說道。</p>


    “王府屬官眾多,王爺前去林邑,最好主動讓他們全去王牧麾下聽令。”王圭又提議道。</p>


    “為何?”李泰有些不解的問道。</p>


    王府屬官幫忙沒有問題,隻不過主動全部交出去,這就讓李泰有些不明白了,畢竟王牧不可能把權利,交給王府的屬官。</p>


    “出去的人越多,才能接觸更多的事和人,以後也會更加方便。”王圭解釋道。</p>


    雖然沒有說得很明白,李泰還是知道了他的意思,雖然不知道有沒有用,不過道理是這個道理。</p>


    這也不能怪李泰,他雖然聰明,不過作為王爺,對於人情世故,所知就不多了,而且計謀手段,也多是爭權奪利,對於地方上如何操作,就有些抓瞎,不知道該從哪裏下手。</p>


    “多謝老師指點,泰記住了。”李泰點點頭。不明白沒有關係,知道王圭是為自己好就行。</p>


    “既然已經成為定局,這幾天王爺可以多找一些人手,方便前去林邑聽用。”王圭建議道。</p>


    “如果是以前,很多人巴不得進入本王麾下,如今知道我要去林邑,恐怕都避之不及吧。”李泰自嘲一笑道。</p>


    “王爺多慮了,看好你的人不少,隻要你開口,願意跟著前去林邑的人,還是不少的。”王圭溫和的說道。</p>


    他這話還真不是安慰李泰,雖然說因為知道李泰要去林邑,會有不少人疏遠李泰,不過他認為這是好事,疏遠那些,不過是目光短淺,投機倒把的牆頭草。還有很多人會想著賭一把,自從奇貨可居這個詞出現之後,任何一個親王,都有人願意投資,萬一最後贏了,那就是無數倍的收益。</p>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這個道理都明白,李泰外放,這時候去幫忙就是雪中送炭,以王圭對世家,對人性的了解,他知道隻要李泰說要人,還是會有大把的人,跟著前去偏遠的林邑。</p>


    這些人是真心想要捧李泰上位,而且多少都有一些能力和腦子,所以比那些牆頭草更好。</p>


    李泰可沒有王圭那麽有信心,隻是點了點頭,畢竟能多帶一些人手去林邑,總歸是有好處的。快要離開長安,李泰也想盡可能的增加自己的實力。</p>


    “泰離開長安,失去了根基,長安還請老師幫忙操持。”李泰慎重的躬身行禮。</p>


    這次王圭沒有避讓,隻是上前扶起李泰,同樣慎重的回答道:“王爺放心就是。”</p>


    李泰要離開長安的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不少大臣都鬆了一口氣,畢竟李世民對李泰的寵愛,有些過頭,這讓很多人都有些擔心,李泰離開長安,基本上就不會涉及到皇位之爭,所以這事,支持,稱讚則眾多。</p>


    東宮之中,李承乾也得知了這個消息,還有些稚嫩的臉上,忍不住露出狂喜之色。</p>


    李世民對李泰的寵愛,嚴厲最大的就是他,雖然說李世民從來沒有,表露過更換太子的意思,但換不換太子,還不是皇帝說了算,即便群臣反對,隻要李世民一心堅持,還不是能換。而帝王換自己寵愛的兒子做太子,又不是沒有發生過。</p>


    雖然兄弟倆還沒有到反目成仇的地步,不過一些明爭暗鬥,已經開始了。</p>


    “殿下不可得意忘形,最好不要表現得高興,以免讓人說閑話。”秘書丞蘇亶勸說道。作為李承乾的嶽父,和李承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自然不希望李承乾出任何問題。</p>


    “嗯,你說得對,青雀即將遠行,我這個做大哥的,應該關心他才是,待會我就去他府上,看看他有沒有需要我這個大哥幫忙的地方。”李承乾強忍笑意,點頭說道。</p>


    “殿下一片愛護之意,想必越王會很感動,林邑地處偏遠,最好再多送越王一些吃穿用度,方能彰顯殿下對兄弟的一片情意。”蘇亶建議道。</p>


    “不錯,不錯,確實應該,不過我要不要向父皇求情,請他把青雀留下?”隻要李泰願意離開長安,別說多送點,把太子府搬空都沒有問題。</p>


    求情是不可能求情的,隻是想裝裝樣子,蘇亶搖搖頭說道:“最好不要,真心還是假意,都瞞不過陛下,而且容易弄巧成拙。”</p>


    一聽弄巧成拙,李承乾立馬熄了裝一波的心思,連連點頭道:“青雀為國出力,去萬裏之遙的地方任職,我當建議父皇嘉獎。”</p>


    “嗯,如果殿下一點行動都沒有,反而顯得虛假,無情,如此是最好不過,就算有人說殿下顧忌越王,殿下也可以說禮法為重。”蘇亶讚同道。</p>


    “老四終於要離開長安了,來人,設宴!今日孤要一醉方休!”李承乾眉開眼笑的喝道。</p>


    “殿下慎言!這是關鍵時刻,可不能掉以輕心,想要飲宴,以後有的是機會。”蘇亶嚇了一跳,急忙左右看了一下,壓低聲音勸說道。</p>


    李承乾神色一凝,深吸一口氣,冷靜下來,拱手行禮道:“多謝嶽父提醒,是我得意忘形了。”</p>


    見李承乾知錯能改,蘇亶上前扶住李承乾雙臂,滿意的點點頭,摸著胡須說道:“殿下多禮,臣愧不敢當。”</p>


    “嶽父請坐!”</p>


    兩人相鄰而坐,李承乾敬茶之後,有些擔憂的問道:“父皇封三弟吳王,去了東海道;老四又要去林邑,要是日後他二人聯手?”</p>


    聯手做什麽,李承乾沒說,蘇亶自然明白,他想了一下說道:“殿下多慮了,林邑和東海道是大唐的屏障,東海道孤懸海外,隻要水師在手,就不用怕,至於林邑,那邊還有南洋都護府,嶺南道的馮家,越王想要割據一方,除非有這兩家大力支持。”</p>


    “也就是說,隻要王家和馮家不支持四弟,就沒有顧慮。”李承乾思索著說道。</p>


    “這是這個道理,林邑那邊,小國,部落無數,想要完全收心,沒有幾十年時間,都無法辦到,也就是說,越王過去,很難有所作為。”蘇亶搖搖頭說道。</p>


    “王家也算皇親,汝南皇姐就在長安,看來得請太子妃多去走動一下。”李承乾思索著說道。</p>


    “正該如此,馮家與王家是親家,隻要王家不倒向越王,馮家自然也不會,殿下以後多施一些恩惠就是。”蘇亶點點頭笑眯眯的說道。李承乾讓他女兒去和王家多走動,這說明女兒地位穩固,他自然非常高興。</p>


    “如果王家將來有割據一方之心呢?”李承乾遲疑了一下問道。</p>


    “殿下,您是君!不可對臣子妄加懷疑,陛下敢用王牧,自然是對他放心的,即便有問題,以後陛下也會安排妥當。”蘇亶正色勸說道。</p>


    “嶽父說得對,是我錯了,王都督這些年進獻的金銀珠寶,無計其數,立下的功勞也非常大,其忠心母庸置疑。”李承乾臉色一正,急忙承認錯誤。</p>


    “王都督雖然沒有開國之功,但是說到功勳,不在任何開國功臣之下。”蘇亶佩服的說道。</p>


    王牧立下的功勞,隻要是長安的官員,有誰不知道呢?就說那些進獻的財富,就讓人膛目結舌,沒人敢說自己的功勞比他更大。</p>


    長孫無忌都不敢說這話,哪怕他是李世民第一心腹,他都不得不承認,沒有王牧,大唐這些年不可能過得如此輕鬆,還發展迅猛。</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叔在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叔在此並收藏大唐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