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城,醉仙樓。


    吳謹向掌櫃辭行,掌櫃問其原因,吳謹隻說父母年邁,需人照料,掌櫃也沒多想,就將工錢與吳謹結了,天色已晚,吳謹便打算在醉仙樓住一晚,明日再走。


    入夜,吳謹坐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夏侯元仙的話一直在他腦中回蕩,修煉兩種心法會導致入魔甚至死亡,雖說現在他練的兩種心法都隻是入門,甚至算沒有,但今後會怎麽樣,即使徹底放棄其中一種,以後會不會產生影響,這恐怕還要等離道人來了才能幫他解疑釋惑。吳謹就這樣在床上胡思亂想,卻聽耳邊傳來極為細小但清晰的聲音:“城外牡丹亭見”。吳謹一聽知道定是離道人要與他見麵,內心一喜,即刻翻身下床,此時已是卯時,醉仙樓內所有人都已熟睡,吳謹小心翼翼,從後院出門,直奔城外牡丹亭。


    吳謹往牡丹亭看去,離道人已在,吳謹上前便跪拜:“晚輩拜見離前輩。”


    離道人示意吳謹起身,並問到:”你找我可有何事?“


    吳謹便將事情從頭到尾給離道人說了一遍,然後又問道:如今我已學了兩種心法,按夏侯掌門之言,我豈不是遲早會走火入魔,甚至七竅流血而亡,我該如何是好?


    離道人聽聞此言卻哈哈大笑道:“你隻管用心修煉兩心法,隻是我傳你之心法切不可在外人麵前顯露便是,到時本道人自會傳你解決之法”。話音剛落,離道人人已不在,牡丹亭就剩吳謹一人。


    吳謹心想:這離道人何許人也,連天下三道都無法解決的事情,他竟然有解決之道,莫不是騙我?如若騙我,當初也沒必要傳我修道之法,既然離道人沒有騙我,那我就按離道人之法安心修煉吧。饒是如此,想著這離道人豈不是比三道掌門還厲害,當真是神鬼莫測,吳謹內心也是頗為震撼。


    此時晨光熹微,東方欲曉,吳謹索性不回醉仙樓,驅動符籙,直奔岩下寨,去見雙親。岩下寨乃一寨之人都居住在一片懸崖之下,故名岩下寨,離青州城百餘裏,在群山深處,極為貧困偏僻,全寨都姓石,唯獨吳謹一家為外姓,他父親叫吳順,母親嫁到吳家後便改名叫吳氏,就連吳謹的父親也不知吳家祖上是何年何月遷徙至此的,因是外姓,吳謹一家在岩下寨也是受了不少石姓人的欺負。


    吳謹的家就在眼前,茅草屋炊煙嫋嫋,看來父母正在做早飯,吳謹推開柴門,見到雙親便淚如雨下,這幾年一直在醉仙樓當酒童,未曾回家,去時青絲猶可記,如今滿頭已成霜。吳謹父母見兒子回來,也是十分高興:“小謹你回來啦,”吳謹的父母邊說邊上前拉住吳謹的雙手。“是,兒子不孝,竟現在才回來看望雙親。”吳謹紅著雙眼說道。


    “說什麽呢,我兒幾年不見,都長得這麽高了,來來來,快讓爹娘好好看看。”吳氏說著便用手磨砂著吳謹的臉龐,其父吳順也是拉著吳謹的手不放,仔細端詳著吳謹,二老的疼愛與知足溢於言表。


    半餉之後,吳謹對父母說道:“孩兒此次回來,是有要事與父母相商。”


    “有什麽事你說吧”,吳順說道。


    “天降鴻福於孩兒,太一道掌門願收孩兒入太一道修道,”吳謹說道。


    “真的?我兒竟能有此福氣,真是老天有眼啊。”吳謹之娘喜極而泣道。


    “娘親同意我去修道麽?”吳謹問道。


    “同意同意,我們怎會不同意,我兒若進太一道,就是出人頭地了”。無氏說道,吳謹的父親也是不停點頭,問道:“我兒打算何時啟程?”


    “不急,我先在家中陪你們一段時間。”吳謹想著夏侯掌門也沒有規定自己什麽時候去,自己幾年未歸,當陪父母幾日再啟程也不遲。隨後吳謹又將這幾年當酒童得的工錢都交給了父母,對父母說到:“孩兒此去修道,這些錢財也用不上,你們留著補貼家用”。這些錢在青州城雖說不多,但在岩下寨絕對不算少,父母覺得吳謹說得也對,便將錢都收下了。


    這兩日吳謹雙親高興之情自是隨時掛在臉上,寨裏人一打聽,便知道了吳謹要拜入太一道門下,這石姓族長聽聞此事,心中想到,這普天之下能入三道修道者,萬中無一,這吳謹踩了什麽狗屎運,竟能入太一道修道,他日學成歸來,那還得了,想到此處,族長暗驚,立即趕到吳謹家中道喜,剛進吳謹的家門,族長便大聲說道:“恭喜賢侄賀喜賢侄啊,他日學道有成,可千萬別忘了岩下寨這一方水土。”


    吳謹心中想到:這族長消息倒挺靈通,我父母在此居住這麽多年,受你們石姓人欺負還少?隻是我父母還要在這岩下寨居住下去,讓你們知道我入太一道也好,免得你們再來欺負我父母,便一抱拳回禮道:“吳謹自然不敢相忘,我父母在此居住,今後免不了要打擾族長。”


    族長也是聰明人,一聽便懂,說道:“你盡管放心修道,我石某人定會將你雙親照料好。”


    “吳謹在此多謝族長。”吳謹抱拳說道。


    在家中陪伴父母十日有餘,吳謹想著夏侯掌門叫他速去速回,時間已不可再耽誤,便對父母說到:“孩兒打算今日啟程前往太一道”。


    吳謹之父慈愛地看著吳謹,說道:謹兒已經長大,我吳家的東西,也該傳給你保管了。說完便朝屋外看了看是否有外人,然後將柴門扣好,拿出鋤頭,在灶頭之下刨起土來,約莫刨了一盞茶的功夫,竟從灶頭之下刨挖出一個箱子,箱子沾滿泥土,卻也沒受潮,看來木質定不一般,吳謹其父小心得打開盒子,裏麵赫然放著一枚血玉,如銅錢大小,血玉頂部開了個小孔用繩子穿過,玉麵的正麵中間是一個太極,周圍還有八個部分圍著,每個部分裏都有三條線,三條有的是第一條線斷開,有的是第二條線斷開,反正八個部分的線各不相同。反過來,玉的背麵還刻著一個古怪的圖案。吳謹之父說到:“三千年前,我吳氏也是當世名族,後來不知是何原因家道中落,後人顛沛流離,人丁稀薄,傳到現在竟就你一人,這血玉乃我吳氏祖傳之物,曆代相傳的時候都必須告誡後人定要妥善保管,不可擅漏外人知曉,可能是血玉貴重,怕被外人看見心生歹意吧。現在為父將這血玉傳給你,你定要牢記祖訓,妥善保管。”


    吳謹心想:沒想到我吳家窮困潦倒,竟還有此祖傳之物,看父親如此慎重,料想這血玉定是吳氏之族重要之物,便對父親說道:“孩兒謹記在心。”然後接過玉石掛在脖子上,將玉藏於內襯之中。


    一切收拾妥當,吳謹跪在地上,給父母磕了三個響頭,強忍著淚水對父母說到:“孩兒不孝,不能常伴父母,待我學有所成,定回來侍奉雙親。”


    “謹兒你隻管安心學道,不用擔心我們倆。”吳謹的雙親說道。


    “孩兒知道了”,吳謹抬頭深深的看了父母一眼,他知道此去一別,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回來,不禁淚如雨下,吳謹父母也是老淚縱橫。吳謹一咬牙,轉身推門而走,他若再多看一眼,怕是再也下不了決心走。


    離開岩下寨,吳謹不做停留,驅動符籙,直奔太一道而去,想著今後能入太一道修道,內心便是激動得無與倫比,他在醉仙樓三年,聽到的關於修道的人和事著實不少,見到的修道之人一身之能,確非凡夫俗子能比。修道成仙,長生不老吳謹自詡自己定無此造化,但若得能學得些許道法,能飛簷走壁,氣力萬鈞,那也令人神往。吳謹越想越興奮,恨不得再張兩條腿,能快點趕到齊雲山。


    馬不停蹄,連奔四日,終於到了齊雲山,太一道山門依然站著兩名弟子,隻是已不是上次來時所遇二人,有過上次的經驗,吳謹知道驅符直奔山門定是對太一道不敬,於是老遠就散去符籙,緩步向山門走去。到山門前,雙手抱拳,躬身說道:“二位大哥,小弟是青州吳謹,與夏侯掌門有約,特來求見夏侯掌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蹄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蹄子並收藏道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