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名弟子上前,抱拳說道:“我二人已受掌門麵諭,知曉此事,小兄弟請隨我來”。
於是吳謹便跟著那名弟子往山上走去。這名山門弟子倒也熱情,與吳謹攀談起來,吳謹得知這名山門弟子名叫尚鬆,其實是因為太一道大長老真雲道長意外身亡,全道上下無人不驚,但除了少數人,其他弟子並不知道發生何事,尚鬆也是受掌門麵諭,知道當時是吳謹來報的信,其他弟子就連此事有人報信都不知道,更別說其他的了。
尚鬆主動與吳謹攀談,無非也是想打聽點此事的來龍去脈,然而吳謹深知此事關係甚大,任尚鬆旁敲側擊,就是不吐露一絲信息。幾番試探無果,尚鬆倒也識趣,就不在打聽了,便像吳謹介紹起齊雲山的景色來。
上次走得匆忙,都來不及細看齊雲山,經尚鬆一介紹,這齊雲山的景色,著實迷人,一入山門,便有一亭,名回風亭,過亭便到桃花澗,桃花漫山遍野,過了桃花澗,便到摩崖石刻,有棲真岩、忠烈岩、壽字崖三處石刻,這些都是尚鬆對吳謹講的,這些字認識吳謹,吳謹卻不認識它們!隻覺得壯觀好看,再往上走有一個寬敞的石洞,稱之為天一門,然後一路真仙洞府,走了也不知多久,感覺已至雲中,尚鬆指著山上一座宏偉的建築說:“那就是天都峰的琅琊殿,掌門、長老等人還在裏麵等你呢,我們快些走吧”。
“是”。吳謹恭敬地答道。
把吳謹引入琅琊殿,尚鬆便退了出去。吳謹上前,跪在地上,對夏侯元仙說道:“弟子吳謹見過夏侯掌門及諸位長老”。
“起來吧”,夏侯元仙繼續說道。“你雙親同意你入我太一道門下了?”
吳謹並不敢起來,跪在地上,額頭貼地繼續說道“我父母聽到太一道願收我入門,都十分高興,叫我好生修煉,不負掌門的造化之恩。”吳謹恭敬地說道。
夏侯元仙笑了笑後,正色道:“那你今日便正式入我山門,今後需認真修習我道門十規,嚴格恪守,潛心修煉,你可知否?”
“弟子謹記在心。”吳謹答道。
夏侯元仙繼續說道:“你雖有恩於我太一道,但修道一途並無捷徑,在太一道也需從最基礎開始修煉,你可明白?”
“弟子明白”,吳謹答道。
夏侯元仙說道:“還有真雲道長之事事關重大,你不可再對任何人說起此事,你可明白?”
“弟子明白”,吳謹答道。
“恩,你起來吧”,說著便上前拍了一下吳謹的肩膀,一道氣流也隨之從吳謹肩頭進入夏侯元仙手中。
隨後夏侯元仙將尚鬆叫入殿內,對其說道:“你領吳謹下去吧,順路給他介紹一下我太一道情況。”
“弟子領命”,尚鬆說完,便將吳謹領出殿外。
夏侯元仙與李淳風對視一眼,兩人均未說話,眾人便散了。
出了琅琊殿,尚鬆領著吳謹便往山下走,邊走邊對吳謹說道:“你是新入門弟子,需先在外門修行淬煉身體,隻能算我太一道外門弟子,還要承擔山門的一些日常工作,如負責衛生的淨地房,負責膳食的禦灶房,負責洗衣服的浣衣房。若煉體成,入煉氣境,便可進內門修行,可算內門弟子,若有長老看上你,則可收你為親傳弟子,再往上便入玉清境,入玉清境方算正式踏入修道之途,可隨意出山門修行,其他弟子如無山門命令,是不可隨意出山的。玉清之後是上清境,入此境便可在外另立山門。”
“師兄,修至上清境還可脫離太一道?”吳謹打斷尚鬆,不解地問道。
“不能算脫離,不過是作為我們太一道的分支,如今我們太一道便有三十六分支,這也是因為當年道尊天師創建道教就是為教化世人,然而我們齊雲山畢竟空間有限,無法無限容納天下之人共修,故允許門中上清境之人可另立山門,也是為了盡己之力教化蒼生。”尚鬆回答道。
“師弟明白了,”吳謹說道。
尚鬆又繼續講道:“上清後是太清,至此離大道所成就不遠了,所有我們太一道本門和分支的人,如若上了太清,均需回太一道任長老或掌門。如今我們太一道便有五太清.....不,是,四太清”。想著真雲道長已亡,尚鬆連忙改口道。“他們是夏侯元仙掌門,李淳風長老,陸靜修長老,武修陽長老,四人現在已有兩百餘歲,均為道門巨擎,一身修為深不可測。”
“啊?夏侯掌門都已有兩百多歲,怎麽子嗣才傳到三代啊?”吳謹問道。
“修道之人,全身精力都集中在修道一途上,對傳宗接代之事不甚看重,通常一個人在修道之途上能走多遠,進玉清後三十年便可看出,三十年之內修為還無寸進,那估計終身也就這般了,然後這些人才會考慮傳宗接代的事,如果上了玉清境感覺自己的修為還有精進,那就會專心致誌修煉,不會考慮這些事,等入了上清境才會考慮此事,所以夏侯掌門雖然有兩百餘歲,但他結婚生子極晚,後來夏侯卓誌也是入了上清境才結婚生子,所以夏侯掌門的孫子夏侯昊天也長不了你兩歲。”
“哦,那我們太一道現在有多少人啊?”吳謹問道。
我太一道外門弟子三千,煉氣者得其半,玉清又減一千,上清不足百人,麟角方得太清。
“不知尚鬆師兄已是何境?”吳謹不禁好奇的問道。
“愚兄不才,八歲進山門,修道十八載,方得玉清境。”尚鬆回答道。
吳謹卻暗暗心驚,尚鬆師兄年方二十六,便已入玉清,在太一道中也算不錯了。
“你今年多大了?”尚鬆問道。
”十四歲,”吳謹答道。
“哦,那師弟你也不小了,在我們太一道,十歲以前便進入山門修道的大有人在,你現在已經十四了,今後可要刻苦修煉,如此才能迎頭趕上,”尚鬆說道。
“師弟明白了,”吳謹低頭答道,隻是心中已有一些壓力,沒想到剛進山門,就已經離大家有如此大的差距。
“哦,對了,還有一事師弟務必記清了,齊雲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這主峰天都峰乃是掌門和長老修行的地方,若無要事,就不要去閑逛,免得打擾長老們清修。還有就是嘎母峰的穀底有一洞叫穿心洞,依洞而修靈素宮,是我們太一道的禁地,師弟萬不可闖入,你知道了嗎?”尚鬆師兄告誡道。
“師弟知道了,師兄你可知哪裏為何成禁地不?”吳謹問道。
“據說那穿心洞太深,連著地心,地下汙穢之氣都聚集在此洞中,進入之人若吸入晦氣,一身修為就會毀於一旦,所以太一道才將其劃為禁地,嚴禁弟子進入。”尚鬆師兄說道。
“原來如此,師弟知道了,以後絕不靠近靈素宮。”吳謹說道。
“恩,如此甚好。吳謹師弟,我已跟你介紹完太一道的基本情況,你可想好在外門要去哪個房?”尚鬆問道。
“我一直在醉仙樓當酒童,幹的也主要是打掃衛生,我就去淨地房吧。”吳謹稍作思索,便答道。
“恩,哪個房都無所謂,我們太一道外門弟子眾多,每個房都有千餘人,故日常工作也不多,且每個房都有十個玉清境的師兄負責管理,這十個師兄還負責教你們修習道法,修行上有什麽疑問盡可去問他們。”尚鬆看著吳謹,說道。
“謝謝師兄提醒,師弟定謹記在心。”吳謹答道。
“這淨地房屬陳磊師兄最為寬厚,待師弟極好,我就帶你去陳磊師兄哪裏吧。”尚鬆說道。
“那就謝謝師兄了”,吳謹說道。
“師弟,你可還有何疑問,趁此時間,師兄知道的就都告訴你。”尚鬆說到。
“師兄,掌門命我要認真修習道門十規,不知是哪十規?”吳謹問道。
“這《道門十規》,乃是我們道家兩千多年前的張宇初前輩所著,張宇初前輩不僅道法精深,更是學富五車,博古通今,所著《道門十規》也不是簡單的十個規定,乃是包含道教源流、道門經錄、坐圜守靜、齋法行持、道法傳緒、住持領袖、雲水參訪、立觀度人、金穀田糧、宮觀修葺等十方麵內容的鴻篇巨著,非師兄三言兩語所能言清。到了淨地房,會有師兄拿此書給師弟修習的。”尚鬆說道。
“師兄,師弟家境貧寒,目不識丁,這道門《道門十規》又是鴻篇巨著,定也無人日日教習,師弟不知該如何是好?”吳謹說道。
“你若不識字這事倒卻有幾分難辦,我們先到淨地房看下有什麽辦法沒有吧。”尚鬆說道,二人便直奔淨地房而去。
進入淨地房,卻見裏麵一位年長的師兄,正在同三個年紀與吳謹相仿年輕人說話,隻是這三人均鼻青臉腫,像是——被人給打了。
於是吳謹便跟著那名弟子往山上走去。這名山門弟子倒也熱情,與吳謹攀談起來,吳謹得知這名山門弟子名叫尚鬆,其實是因為太一道大長老真雲道長意外身亡,全道上下無人不驚,但除了少數人,其他弟子並不知道發生何事,尚鬆也是受掌門麵諭,知道當時是吳謹來報的信,其他弟子就連此事有人報信都不知道,更別說其他的了。
尚鬆主動與吳謹攀談,無非也是想打聽點此事的來龍去脈,然而吳謹深知此事關係甚大,任尚鬆旁敲側擊,就是不吐露一絲信息。幾番試探無果,尚鬆倒也識趣,就不在打聽了,便像吳謹介紹起齊雲山的景色來。
上次走得匆忙,都來不及細看齊雲山,經尚鬆一介紹,這齊雲山的景色,著實迷人,一入山門,便有一亭,名回風亭,過亭便到桃花澗,桃花漫山遍野,過了桃花澗,便到摩崖石刻,有棲真岩、忠烈岩、壽字崖三處石刻,這些都是尚鬆對吳謹講的,這些字認識吳謹,吳謹卻不認識它們!隻覺得壯觀好看,再往上走有一個寬敞的石洞,稱之為天一門,然後一路真仙洞府,走了也不知多久,感覺已至雲中,尚鬆指著山上一座宏偉的建築說:“那就是天都峰的琅琊殿,掌門、長老等人還在裏麵等你呢,我們快些走吧”。
“是”。吳謹恭敬地答道。
把吳謹引入琅琊殿,尚鬆便退了出去。吳謹上前,跪在地上,對夏侯元仙說道:“弟子吳謹見過夏侯掌門及諸位長老”。
“起來吧”,夏侯元仙繼續說道。“你雙親同意你入我太一道門下了?”
吳謹並不敢起來,跪在地上,額頭貼地繼續說道“我父母聽到太一道願收我入門,都十分高興,叫我好生修煉,不負掌門的造化之恩。”吳謹恭敬地說道。
夏侯元仙笑了笑後,正色道:“那你今日便正式入我山門,今後需認真修習我道門十規,嚴格恪守,潛心修煉,你可知否?”
“弟子謹記在心。”吳謹答道。
夏侯元仙繼續說道:“你雖有恩於我太一道,但修道一途並無捷徑,在太一道也需從最基礎開始修煉,你可明白?”
“弟子明白”,吳謹答道。
夏侯元仙說道:“還有真雲道長之事事關重大,你不可再對任何人說起此事,你可明白?”
“弟子明白”,吳謹答道。
“恩,你起來吧”,說著便上前拍了一下吳謹的肩膀,一道氣流也隨之從吳謹肩頭進入夏侯元仙手中。
隨後夏侯元仙將尚鬆叫入殿內,對其說道:“你領吳謹下去吧,順路給他介紹一下我太一道情況。”
“弟子領命”,尚鬆說完,便將吳謹領出殿外。
夏侯元仙與李淳風對視一眼,兩人均未說話,眾人便散了。
出了琅琊殿,尚鬆領著吳謹便往山下走,邊走邊對吳謹說道:“你是新入門弟子,需先在外門修行淬煉身體,隻能算我太一道外門弟子,還要承擔山門的一些日常工作,如負責衛生的淨地房,負責膳食的禦灶房,負責洗衣服的浣衣房。若煉體成,入煉氣境,便可進內門修行,可算內門弟子,若有長老看上你,則可收你為親傳弟子,再往上便入玉清境,入玉清境方算正式踏入修道之途,可隨意出山門修行,其他弟子如無山門命令,是不可隨意出山的。玉清之後是上清境,入此境便可在外另立山門。”
“師兄,修至上清境還可脫離太一道?”吳謹打斷尚鬆,不解地問道。
“不能算脫離,不過是作為我們太一道的分支,如今我們太一道便有三十六分支,這也是因為當年道尊天師創建道教就是為教化世人,然而我們齊雲山畢竟空間有限,無法無限容納天下之人共修,故允許門中上清境之人可另立山門,也是為了盡己之力教化蒼生。”尚鬆回答道。
“師弟明白了,”吳謹說道。
尚鬆又繼續講道:“上清後是太清,至此離大道所成就不遠了,所有我們太一道本門和分支的人,如若上了太清,均需回太一道任長老或掌門。如今我們太一道便有五太清.....不,是,四太清”。想著真雲道長已亡,尚鬆連忙改口道。“他們是夏侯元仙掌門,李淳風長老,陸靜修長老,武修陽長老,四人現在已有兩百餘歲,均為道門巨擎,一身修為深不可測。”
“啊?夏侯掌門都已有兩百多歲,怎麽子嗣才傳到三代啊?”吳謹問道。
“修道之人,全身精力都集中在修道一途上,對傳宗接代之事不甚看重,通常一個人在修道之途上能走多遠,進玉清後三十年便可看出,三十年之內修為還無寸進,那估計終身也就這般了,然後這些人才會考慮傳宗接代的事,如果上了玉清境感覺自己的修為還有精進,那就會專心致誌修煉,不會考慮這些事,等入了上清境才會考慮此事,所以夏侯掌門雖然有兩百餘歲,但他結婚生子極晚,後來夏侯卓誌也是入了上清境才結婚生子,所以夏侯掌門的孫子夏侯昊天也長不了你兩歲。”
“哦,那我們太一道現在有多少人啊?”吳謹問道。
我太一道外門弟子三千,煉氣者得其半,玉清又減一千,上清不足百人,麟角方得太清。
“不知尚鬆師兄已是何境?”吳謹不禁好奇的問道。
“愚兄不才,八歲進山門,修道十八載,方得玉清境。”尚鬆回答道。
吳謹卻暗暗心驚,尚鬆師兄年方二十六,便已入玉清,在太一道中也算不錯了。
“你今年多大了?”尚鬆問道。
”十四歲,”吳謹答道。
“哦,那師弟你也不小了,在我們太一道,十歲以前便進入山門修道的大有人在,你現在已經十四了,今後可要刻苦修煉,如此才能迎頭趕上,”尚鬆說道。
“師弟明白了,”吳謹低頭答道,隻是心中已有一些壓力,沒想到剛進山門,就已經離大家有如此大的差距。
“哦,對了,還有一事師弟務必記清了,齊雲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這主峰天都峰乃是掌門和長老修行的地方,若無要事,就不要去閑逛,免得打擾長老們清修。還有就是嘎母峰的穀底有一洞叫穿心洞,依洞而修靈素宮,是我們太一道的禁地,師弟萬不可闖入,你知道了嗎?”尚鬆師兄告誡道。
“師弟知道了,師兄你可知哪裏為何成禁地不?”吳謹問道。
“據說那穿心洞太深,連著地心,地下汙穢之氣都聚集在此洞中,進入之人若吸入晦氣,一身修為就會毀於一旦,所以太一道才將其劃為禁地,嚴禁弟子進入。”尚鬆師兄說道。
“原來如此,師弟知道了,以後絕不靠近靈素宮。”吳謹說道。
“恩,如此甚好。吳謹師弟,我已跟你介紹完太一道的基本情況,你可想好在外門要去哪個房?”尚鬆問道。
“我一直在醉仙樓當酒童,幹的也主要是打掃衛生,我就去淨地房吧。”吳謹稍作思索,便答道。
“恩,哪個房都無所謂,我們太一道外門弟子眾多,每個房都有千餘人,故日常工作也不多,且每個房都有十個玉清境的師兄負責管理,這十個師兄還負責教你們修習道法,修行上有什麽疑問盡可去問他們。”尚鬆看著吳謹,說道。
“謝謝師兄提醒,師弟定謹記在心。”吳謹答道。
“這淨地房屬陳磊師兄最為寬厚,待師弟極好,我就帶你去陳磊師兄哪裏吧。”尚鬆說道。
“那就謝謝師兄了”,吳謹說道。
“師弟,你可還有何疑問,趁此時間,師兄知道的就都告訴你。”尚鬆說到。
“師兄,掌門命我要認真修習道門十規,不知是哪十規?”吳謹問道。
“這《道門十規》,乃是我們道家兩千多年前的張宇初前輩所著,張宇初前輩不僅道法精深,更是學富五車,博古通今,所著《道門十規》也不是簡單的十個規定,乃是包含道教源流、道門經錄、坐圜守靜、齋法行持、道法傳緒、住持領袖、雲水參訪、立觀度人、金穀田糧、宮觀修葺等十方麵內容的鴻篇巨著,非師兄三言兩語所能言清。到了淨地房,會有師兄拿此書給師弟修習的。”尚鬆說道。
“師兄,師弟家境貧寒,目不識丁,這道門《道門十規》又是鴻篇巨著,定也無人日日教習,師弟不知該如何是好?”吳謹說道。
“你若不識字這事倒卻有幾分難辦,我們先到淨地房看下有什麽辦法沒有吧。”尚鬆說道,二人便直奔淨地房而去。
進入淨地房,卻見裏麵一位年長的師兄,正在同三個年紀與吳謹相仿年輕人說話,隻是這三人均鼻青臉腫,像是——被人給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