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三字經(7)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 作者:(宋)王應麟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昔仲尼[1],師項橐[2],古聖賢,尚勤學。
【注釋】
[1]仲尼: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時代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2]項橐(tuo):春秋時期魯國神童,七歲時教過孔子,十一歲死亡。
【譯文】
從前的孔子是好學之人,當時魯國有個神童,名叫項橐,孔子曾向他求教。像孔子這樣的聖賢尚且不忘勤學,何況我們普通人。
【解讀】
項橐,自幼無師自通,聰明過人。從小愛觀察事物,遇事好打破砂鍋問到底。見夏天電閃雷鳴,就問父親:“為什麽夏天閃電打雷?”父親說:“老天爺打閃照明,打雷劈壞人和妖怪。”項橐反問:“那壞人和妖怪隻夏天有,冬天沒有嗎?”問得父親張口結舌。孔子周遊列國時就聽說過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孩子,打算會會這位神童。孔子坐著子路趕的馬車,項橐站在路中不讓路,地上還用小石頭圍了圈。孔子下車問他為什麽不讓路。項橐說:“是城躲馬?還是馬躲城?”孔子和弟子們也啞口無言,隻好繞“城”而過。孔子的袍子在路上被棘子刮破了,一個弟子說:“此地棘子甚多,自幼長刺,大了更惡,實乃無用之材。”項橐也在其中,就問:“先生,什麽是‘有用之材’?”孔子說:“諸木之中,唯四季長青之鬆柏最好。”項橐接著問:“鬆柏的確是有用之材,為什麽鬆柏四季長青呢?”孔子說:“因為鬆柏木質硬,心紅無孔。”項橐接著又問:“那為什麽竹子心白有孔,也四季長青呢?”孔子無言以對。孔子一生曾經拜項橐學樂曲、拜郯子學禮儀,拜老子學人生哲學,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把學習放在崇高地位的人,定是虛心向人求教而不在乎自己的年齡、地位和身份的。
趙中令[1],讀魯論[2],彼既仕,學且勤。
【注釋】
[1]趙中令:趙普,北宋初年宰相,官至中書令。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言論聞天下。[2]魯論:書名,《論語》有三種版本,《魯論》《齊論》《古論》,我們通常讀的論語是《魯論》。
【譯文】
宋朝時趙中令趙普,官至中書令,長年手不釋卷地閱讀《論語》,雖然他已當高官,但依舊勤奮好學。
【解讀】
趙普當宰相的時候從《論語》中學習很多為臣之道,他能引經據典,處理政事也井井有條。但也有人攻擊他隻會讀《論語》,趙普回答說:“我以半部《論語》輔助宋太祖得天下,以半部《論語》幫助宋太宗治天下。”留下“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談。
披[1]蒲[2]編,削竹簡[3],彼無書,且知勉。
【注釋】
[1]披:披開。[2]蒲:又叫草蒲,蒲編,指用草蒲編成書。西漢路溫舒,家貧無錢買書。他把蒲草編成書,借書抄讀。[3]竹簡:把竹削成竹片,在竹簡上寫字。西漢公孫弘,在竹林中放豬時把青竹削成竹片,借書抄讀。
【譯文】
西漢時路溫舒用蒲草抄《尚書》閱讀,公孫弘把《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們倆無錢買書,但還不忘勤奮,如此苦學。
【解讀】
古人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創造環境也要讀書,沒有錢買就借書,借完了還要還給人家呢。所以就把草蒲編成書,用竹簡刻成書,抄書、刻書以閱讀。如今,書本、筆記本、電子書等已習以為常,學習的環境條件樣樣不缺,不好好讀書真是沒理由啊。
頭懸梁[1],錐[2]刺股[3],彼不教[4],自勤苦。
【注釋】
[1]梁:架於柱上端的屋梁。[2]錐:鑽孔用的銳器。[3]股:大腿。[4]教:督促。
【譯文】
漢朝孫敬常常刻苦讀書,唯恐晚上打瞌睡,就用繩子把頭發係在屋梁上。戰國時蘇秦用功讀書,要打瞌睡時,就拿錐子刺大腿來痛醒自己。
【解讀】
漢朝孫敬就是太喜歡讀書,不讓一寸光陰虛度,苦學後成為當世的大儒。蘇秦,戰國時期著名的謀士,曾與鬼穀子學縱橫捭闔之術多年。這個故事是告訴我們要想成為有學識的人,需要刻苦讀書,當然不是提倡以傷害身體的方式來激發勤奮,而是提倡這種刻苦好學的精神,因為求知這事隻有自己努力才能學到,任何人替代不了。
如囊[1]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2]。
【注釋】
[1]囊:裝在袋子裏,此處名詞作動詞用。[2]輟:中止、停止。
【譯文】
晉朝人車胤把螢火蟲放在紗袋裏照亮讀書,孫康冬夜借助積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家境貧苦,在艱苦條件下卻能繼續求學。
【解讀】
《三字經》中選取了一夏一冬兩個典型故事,意在告訴我們不論家境如何貧困,都不應當放棄學習,更不是放棄學習的理由和借口。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克服困難,努力學習,不停止追求知識的步伐,這種求學精神令人敬佩。現在我們有著舒適的環境,身在福中不知福,還不知珍惜學習機會和學習環境,真是慚愧!
如負[1]薪,如掛角[2],身雖勞,猶苦卓。
【注釋】
[1]負:背。[2]掛角:隋代李密替人放牛,把書掛在牛角上,一邊放牛,一邊讀書。
【譯文】
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為生,每天邊擔柴邊讀書。隋朝的李密放牛時把書掛在牛角上,有時間就讀書。他們每天幹活雖然辛苦,但仍堅持讀書。
【解讀】
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維持生計,還經常讀書吟唱。他的妻子受不了他這樣唱歌一樣讀書,熬了很久,終於要了一紙休書,另嫁他人。後來朱買臣得到皇帝賞識在當地做了太守,朱買臣請前妻和前妻的丈夫在太守府吃飯,不知他前妻是懊悔還是怨恨自殺身亡了。李密,隋末農民起義中瓦崗軍首領,他也是年少時點滴學習、積累學問,在曆史上做出了一番事業。
蘇老泉[1],二十七,始發憤[2],讀書籍。
【注釋】
[1]蘇老泉:宋朝著名文學家蘇洵,蘇東坡的父親。[2]始發憤:始,開始。才開始發憤學習。
【譯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號老泉,小時候不想念書,等到二十七歲時,才開始下決心努力學習,後來成了大學問家。
【解讀】
學習是需要從小循序漸進地接受文化知識教育。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如沒有很好的環境或錯過了時機,還能不能學好並取得成就呢?答案是可以的,所謂大器晚成是也。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到27歲才開始發憤讀書,他的妻子也理解並支持他。他起步晚,但進步快,與長子蘇軾和次子蘇轍一起,史稱為“三蘇”。唐宋八大家裏蘇氏一家就占了三位,這就很了不起!
彼既老[1],猶[2]悔遲,爾[3]小生[4],宜早思。
【注釋】
[1]既老:已經大了。老,指年齡已大。[2]猶:尚且。[3]爾:而你們。[4]小生:青少年。
【譯文】
蘇老泉年老雖有成就,還是後悔當初年輕時沒有早早學習,而你們年紀輕輕,更應當把握大好時光,發奮讀書以自立。
【解讀】
蘇洵到二十七歲才省悟讀書的重要性,後來仍然功成名就。可見,隻要想學習,什麽時候起步都不晚。關鍵在於,是否意識到讀書的意義所在,是否將意誌付諸行動。
若梁灝[1],八十二,對大廷,魁[2]多士。
【注釋】
[1]梁灝:宋朝人,一說他八十二歲才中狀元,另說他二十三歲時登第。[2]魁:為首,第一。
【譯文】
宋朝梁灝,八十二歲時才中狀元,在朝廷大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
【解讀】
梁灝,字太素,北宋鄆州須城人,曾參加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初年的幾次科舉考試,都落了榜。後留居京城。曾進諫宋太宗選拔人才要注重治國治民的才能,不能單憑作詩賦詞,未被采納。雍熙二年,時年八十二歲的他考取狀元,上朝進諫對答如流,受宋真宗的賞識。群臣參奏,也願意請教梁灝作參議。
彼既成[1],眾稱異[2],爾小生,宜立誌[3]。
【注釋】
[1]既成:已獲成功。[2]異:驚訝,驚奇。[3]宜立誌:應該早立大誌,用功讀書。
【譯文】
梁灝年紀這麽大了尚且獲得成功,大家都嘖嘖稱奇,敬佩他好學不倦。我們現在還年輕,當早立定誌向,用功努力,定能前途無量。
【解讀】
要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強者,首先應立定目標,然後努力朝著目標前進。努力學習,用知識把自己武裝起來,沒有什麽力量比知識更強大而有力。
【注釋】
[1]仲尼: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時代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2]項橐(tuo):春秋時期魯國神童,七歲時教過孔子,十一歲死亡。
【譯文】
從前的孔子是好學之人,當時魯國有個神童,名叫項橐,孔子曾向他求教。像孔子這樣的聖賢尚且不忘勤學,何況我們普通人。
【解讀】
項橐,自幼無師自通,聰明過人。從小愛觀察事物,遇事好打破砂鍋問到底。見夏天電閃雷鳴,就問父親:“為什麽夏天閃電打雷?”父親說:“老天爺打閃照明,打雷劈壞人和妖怪。”項橐反問:“那壞人和妖怪隻夏天有,冬天沒有嗎?”問得父親張口結舌。孔子周遊列國時就聽說過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孩子,打算會會這位神童。孔子坐著子路趕的馬車,項橐站在路中不讓路,地上還用小石頭圍了圈。孔子下車問他為什麽不讓路。項橐說:“是城躲馬?還是馬躲城?”孔子和弟子們也啞口無言,隻好繞“城”而過。孔子的袍子在路上被棘子刮破了,一個弟子說:“此地棘子甚多,自幼長刺,大了更惡,實乃無用之材。”項橐也在其中,就問:“先生,什麽是‘有用之材’?”孔子說:“諸木之中,唯四季長青之鬆柏最好。”項橐接著問:“鬆柏的確是有用之材,為什麽鬆柏四季長青呢?”孔子說:“因為鬆柏木質硬,心紅無孔。”項橐接著又問:“那為什麽竹子心白有孔,也四季長青呢?”孔子無言以對。孔子一生曾經拜項橐學樂曲、拜郯子學禮儀,拜老子學人生哲學,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把學習放在崇高地位的人,定是虛心向人求教而不在乎自己的年齡、地位和身份的。
趙中令[1],讀魯論[2],彼既仕,學且勤。
【注釋】
[1]趙中令:趙普,北宋初年宰相,官至中書令。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言論聞天下。[2]魯論:書名,《論語》有三種版本,《魯論》《齊論》《古論》,我們通常讀的論語是《魯論》。
【譯文】
宋朝時趙中令趙普,官至中書令,長年手不釋卷地閱讀《論語》,雖然他已當高官,但依舊勤奮好學。
【解讀】
趙普當宰相的時候從《論語》中學習很多為臣之道,他能引經據典,處理政事也井井有條。但也有人攻擊他隻會讀《論語》,趙普回答說:“我以半部《論語》輔助宋太祖得天下,以半部《論語》幫助宋太宗治天下。”留下“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談。
披[1]蒲[2]編,削竹簡[3],彼無書,且知勉。
【注釋】
[1]披:披開。[2]蒲:又叫草蒲,蒲編,指用草蒲編成書。西漢路溫舒,家貧無錢買書。他把蒲草編成書,借書抄讀。[3]竹簡:把竹削成竹片,在竹簡上寫字。西漢公孫弘,在竹林中放豬時把青竹削成竹片,借書抄讀。
【譯文】
西漢時路溫舒用蒲草抄《尚書》閱讀,公孫弘把《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們倆無錢買書,但還不忘勤奮,如此苦學。
【解讀】
古人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創造環境也要讀書,沒有錢買就借書,借完了還要還給人家呢。所以就把草蒲編成書,用竹簡刻成書,抄書、刻書以閱讀。如今,書本、筆記本、電子書等已習以為常,學習的環境條件樣樣不缺,不好好讀書真是沒理由啊。
頭懸梁[1],錐[2]刺股[3],彼不教[4],自勤苦。
【注釋】
[1]梁:架於柱上端的屋梁。[2]錐:鑽孔用的銳器。[3]股:大腿。[4]教:督促。
【譯文】
漢朝孫敬常常刻苦讀書,唯恐晚上打瞌睡,就用繩子把頭發係在屋梁上。戰國時蘇秦用功讀書,要打瞌睡時,就拿錐子刺大腿來痛醒自己。
【解讀】
漢朝孫敬就是太喜歡讀書,不讓一寸光陰虛度,苦學後成為當世的大儒。蘇秦,戰國時期著名的謀士,曾與鬼穀子學縱橫捭闔之術多年。這個故事是告訴我們要想成為有學識的人,需要刻苦讀書,當然不是提倡以傷害身體的方式來激發勤奮,而是提倡這種刻苦好學的精神,因為求知這事隻有自己努力才能學到,任何人替代不了。
如囊[1]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2]。
【注釋】
[1]囊:裝在袋子裏,此處名詞作動詞用。[2]輟:中止、停止。
【譯文】
晉朝人車胤把螢火蟲放在紗袋裏照亮讀書,孫康冬夜借助積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家境貧苦,在艱苦條件下卻能繼續求學。
【解讀】
《三字經》中選取了一夏一冬兩個典型故事,意在告訴我們不論家境如何貧困,都不應當放棄學習,更不是放棄學習的理由和借口。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克服困難,努力學習,不停止追求知識的步伐,這種求學精神令人敬佩。現在我們有著舒適的環境,身在福中不知福,還不知珍惜學習機會和學習環境,真是慚愧!
如負[1]薪,如掛角[2],身雖勞,猶苦卓。
【注釋】
[1]負:背。[2]掛角:隋代李密替人放牛,把書掛在牛角上,一邊放牛,一邊讀書。
【譯文】
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為生,每天邊擔柴邊讀書。隋朝的李密放牛時把書掛在牛角上,有時間就讀書。他們每天幹活雖然辛苦,但仍堅持讀書。
【解讀】
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維持生計,還經常讀書吟唱。他的妻子受不了他這樣唱歌一樣讀書,熬了很久,終於要了一紙休書,另嫁他人。後來朱買臣得到皇帝賞識在當地做了太守,朱買臣請前妻和前妻的丈夫在太守府吃飯,不知他前妻是懊悔還是怨恨自殺身亡了。李密,隋末農民起義中瓦崗軍首領,他也是年少時點滴學習、積累學問,在曆史上做出了一番事業。
蘇老泉[1],二十七,始發憤[2],讀書籍。
【注釋】
[1]蘇老泉:宋朝著名文學家蘇洵,蘇東坡的父親。[2]始發憤:始,開始。才開始發憤學習。
【譯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號老泉,小時候不想念書,等到二十七歲時,才開始下決心努力學習,後來成了大學問家。
【解讀】
學習是需要從小循序漸進地接受文化知識教育。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如沒有很好的環境或錯過了時機,還能不能學好並取得成就呢?答案是可以的,所謂大器晚成是也。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到27歲才開始發憤讀書,他的妻子也理解並支持他。他起步晚,但進步快,與長子蘇軾和次子蘇轍一起,史稱為“三蘇”。唐宋八大家裏蘇氏一家就占了三位,這就很了不起!
彼既老[1],猶[2]悔遲,爾[3]小生[4],宜早思。
【注釋】
[1]既老:已經大了。老,指年齡已大。[2]猶:尚且。[3]爾:而你們。[4]小生:青少年。
【譯文】
蘇老泉年老雖有成就,還是後悔當初年輕時沒有早早學習,而你們年紀輕輕,更應當把握大好時光,發奮讀書以自立。
【解讀】
蘇洵到二十七歲才省悟讀書的重要性,後來仍然功成名就。可見,隻要想學習,什麽時候起步都不晚。關鍵在於,是否意識到讀書的意義所在,是否將意誌付諸行動。
若梁灝[1],八十二,對大廷,魁[2]多士。
【注釋】
[1]梁灝:宋朝人,一說他八十二歲才中狀元,另說他二十三歲時登第。[2]魁:為首,第一。
【譯文】
宋朝梁灝,八十二歲時才中狀元,在朝廷大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
【解讀】
梁灝,字太素,北宋鄆州須城人,曾參加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初年的幾次科舉考試,都落了榜。後留居京城。曾進諫宋太宗選拔人才要注重治國治民的才能,不能單憑作詩賦詞,未被采納。雍熙二年,時年八十二歲的他考取狀元,上朝進諫對答如流,受宋真宗的賞識。群臣參奏,也願意請教梁灝作參議。
彼既成[1],眾稱異[2],爾小生,宜立誌[3]。
【注釋】
[1]既成:已獲成功。[2]異:驚訝,驚奇。[3]宜立誌:應該早立大誌,用功讀書。
【譯文】
梁灝年紀這麽大了尚且獲得成功,大家都嘖嘖稱奇,敬佩他好學不倦。我們現在還年輕,當早立定誌向,用功努力,定能前途無量。
【解讀】
要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強者,首先應立定目標,然後努力朝著目標前進。努力學習,用知識把自己武裝起來,沒有什麽力量比知識更強大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