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三字經(8)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 作者:(宋)王應麟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瑩[1]八歲,能詠[2]詩,泌[3]七歲,能賦棋。
【注釋】
[1]瑩:北魏人祖瑩,八歲能作詩。[2]詠:吟唱。[3]泌:唐朝人李泌,七歲能以下棋為題作詩賦。
【譯文】北魏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吟詩。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就能以“下棋”為題作詩賦。
【解讀】
祖瑩,字元珍,範陽人。他喜歡讀書,八歲時就能背誦詩書,讀書甚至達到癡迷的地步,熬夜點蠟燭讀書,早上去學堂的時候課本都拿錯了。老師教的《尚書》,他能一字不落地背下來,憑著勤奮好學成為一名大學士。七歲的李泌,才思敏捷,唐玄宗曾以“下棋”為考題讓他作詩賦,當時燕國公張說還帶頭作了一首示範詩:“方如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誰知李泌也吟詩一首:“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顯然李泌的詩更高一籌。在後來的“安史之亂”中李泌也出謀劃策,為平定叛亂立了功。
彼穎悟[1],人稱奇[2],爾幼學,當效[3]之。
【注釋】
[1]穎悟:聰穎有悟性。[2]人稱奇:眾人稱為奇才。[3]效:效仿、學習。
【譯文】
他們兩個人的聰明和好學,令人們讚賞稱奇,現在我們正值求學的開始,應當向他們看齊,好好用功讀書。
【解讀】
祖瑩和李泌從小就很聰明,但是如果不努力,也會停滯不前。擁有智慧,更要運用智慧才智努力用功以求進步,才會有所成就。因為書讀得越多而且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越發清楚地發現你知道得還很少。
蔡文姬[1],能辨琴,謝道韞[2],能詠吟。
【注釋】
[1]蔡文姬:東漢著名文學家蔡邕之女蔡琰,字文姬,從小愛讀書,精通詩賦、音律、辨琴聲。[2]謝道韞:晉朝著名女詩人,才思敏捷。
【譯文】
東漢的蔡文姬能分辨琴韻好壞,晉朝的才女謝道韞能出口成詩。
【解讀】
蔡文姬一生命運坎坷,但她博學多才,家有眾多藏書。曹操也特別愛書,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藏書。當蔡文姬說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因戰亂已遺失時,曹操深感遺憾。但蔡文姬又說她還能背出其中四百篇時,曹操又大喜過望。就這樣,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可見蔡文姬的才情。蔡文姬博學多藝,善賦詩與辨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悲憤詩》也是我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五言長篇敘事詩。在戰亂時她被匈奴人掠走,後為曹操派使節接回。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謝道韞就是對應“王謝之家”裏麵謝家的女子。小時候,她叔父讓家裏的孩子們對冬天裏漫天雪花作詩,這是中國傳統教育方法,觸景生情以作詩,培養孩子對事物的敏感性。謝道韞吟道:“未若柳絮因風起。”把漫天飄雪比作因風而起彌漫飛揚的柳絮,飄雪的動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彼女子,且聰敏,爾[1]男子,當自警[2]。
【注釋】
[1]爾:你們。[2]當自警:應當自己有警醒。
【譯文】
像這樣的兩個女子,尚且如此聰慧,堂堂男子漢更要時時警醒激勵自己才是。
【解讀】
在舊時封建社會,人們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一個女孩子想要讀好書、學好藝是不容易的,她們能辨琴聲能作詩,更顯得難能可貴。這兩位才女的例子旨在激勵男孩子要努力奮鬥,以此作榜樣。現在男女平等了,女孩子也能上學讀書這是社會的進步。其實無論男女,都需要充實知識與提高修養,才能在社會立於不敗之地。
唐劉晏[1],方七歲,舉[2]神童,作正字[3]。
【注釋】
[1]劉晏:七歲能作詩寫文,是當時公認的神童。[2]舉:選拔,推舉。[3]正字:官名,主管校勘書籍。
【譯文】
唐玄宗在位時期,有個叫劉晏的小孩子,才七歲就被推舉為神童,做了負責校正文字的官。
【解讀】
劉晏,字士安,自幼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名噪當時。八歲時唐玄宗封泰山因獻《頌》,受封為太子正學,就是負責校正文字的官。唐玄宗問他能正出多少字來,劉晏說凡《四書》《五經》都能正,隻一個“朋”字正不了。這句話一名雙關:首先,朋友的“朋”字都是往左撇的,有點歪;其次,當時朝廷裏很多人朋比作奸,朋黨各執一辭,自然公正不了。劉晏說無法正“朋”字,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彼雖幼,身已仕[1],有為者[2],亦若是。
【注釋】
[1]身已仕:自己已經做官。[2]有為者:有作為的人。
【譯文】
劉晏年紀雖小,但已經做官擔當重任。要想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隻要勤奮努力也能成功。
【解讀】
劉晏長大後,曆任刺史、太守、戶部侍郎、吏部尚書等。在職時期辦成三件大事:改革漕運、改革鹽政、改革財政體係,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成為一代名士,被稱為中國曆史上重要的理財專家。正所謂“成大計者,不可惜小費,凡事必為永久之慮”,表明他這個人處事極其有眼光,成大事的人不能算眼前小賬,要有長久的考慮。
犬守夜,雞司[1]晨,苟[2]不學,曷[3]為人。
【注釋】
[1]司:管理。[2]苟:如果。[3]曷:如何,怎麽。
【譯文】
狗能替人看家守夜,雞能給人報曉啼鳴,人如果不能用心學習,隻會迷迷糊糊過日子,那有什麽資格稱為人呢?
【解讀】
自然界賦予萬事萬物以本能和特質,如狗能看家、雞會報曉。那麽我們人類作為萬物之首,又該如何呢?人是有靈性的、有思維能力的,自然賦予人的使命當然是學習並掌握各門知識,然後認識自然、管理自然。
蠶吐絲,蜂釀[1]蜜,人不學,不如物。
【注釋】
[1]釀:釀造。
【譯文】
春蠶吐絲,蜜蜂釀蜜,供人以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不能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真不如這些動物。
【解讀】
蠶辛苦吐絲以供衣料做衣服,蜜蜂勤勞釀製蜂蜜,以供人們食用。各種動植物都有自然賦予的份內工作要做。人要是不勤奮學習,不用學來的知識技能來創造價值,實現自己的價值,還真不如小動物。
幼而學,壯[1]而行[2],上致君[3],下澤民[4]。
【注釋】
[1]壯:成年。[2]行:行事,指實踐。[3]致君:輔助君主,報效國家。[4]澤民:澤,恩澤。澤民指官為一方,惠澤百姓。
【譯文】
我們在年幼時勤奮學習充實自己,長大後才能學以致用,上能為國家效力,下能替人民謀福。
【解讀】
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應用,隻有運用了才體現知識的價值,否則放在肚子裏隻是存放知識的書架而已。如何學以致用,用學到的知識為人民服務?首要問題就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用所學的知識來解答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實踐中加以理解並推廣應用。
揚名聲[1],顯父母[2],光於前,裕於後[3]。
【注釋】
[1]揚名聲:揚名於世。[2]顯父母:使父母感到驕傲。[3]裕於後:指恩澤後人。
【譯文】
既能聲名遠揚,給父母添榮耀、給祖先添光彩,也能惠及他人和後代。
【解讀】
一個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對祖國、對人民、對他人奉獻,自然會得到更多的回報和榮譽。無論是汽車兵雷鋒,還是售票員李素麗,他們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人遺[1]子,金滿籝[2],我教子,唯[3]一經[4]。
【注釋】
[1]遺:留下。[2]籝(ying):竹箱,竹筐。[3]唯:隻有。[4]經:泛指四書五經等經書,這裏指代《三字經》。
【譯文】
別人留給子孫後代的或許是滿箱金銀財寶,而我教育子孫的隻是這本《三字經》而已。
【解讀】
中國老話說,“富不過三代”。做父母的再有錢,孩子從小天天錦衣玉食,消磨鬥誌,不思進取,又有什麽用呢?錢總有用完的時候,到時一無所長什麽也不會做,反倒害了他們。讀書則不一樣,書中自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這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財富。
勤有功,戲[1]無益,戒[2]之哉[3],宜勉力。
【注釋】
[1]戲:玩樂。[2]戒:防備。[3]哉:感歎詞。
【譯文】
凡是勤奮進取的人定有收獲,貪玩除了浪費大好時光沒什麽益處,要以此為戒,勉勵自己。
【解讀】
本節列舉了很多故事,反複講了許多道理,隻是告訴人們,凡是勤奮上進、積極進取的人都會收獲成功。而貪玩、娛樂,享受,除了消磨時間,沒有什麽用處。浪費青春,浪費時光,將來後悔也於事無補了。
【注釋】
[1]瑩:北魏人祖瑩,八歲能作詩。[2]詠:吟唱。[3]泌:唐朝人李泌,七歲能以下棋為題作詩賦。
【譯文】北魏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吟詩。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就能以“下棋”為題作詩賦。
【解讀】
祖瑩,字元珍,範陽人。他喜歡讀書,八歲時就能背誦詩書,讀書甚至達到癡迷的地步,熬夜點蠟燭讀書,早上去學堂的時候課本都拿錯了。老師教的《尚書》,他能一字不落地背下來,憑著勤奮好學成為一名大學士。七歲的李泌,才思敏捷,唐玄宗曾以“下棋”為考題讓他作詩賦,當時燕國公張說還帶頭作了一首示範詩:“方如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誰知李泌也吟詩一首:“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顯然李泌的詩更高一籌。在後來的“安史之亂”中李泌也出謀劃策,為平定叛亂立了功。
彼穎悟[1],人稱奇[2],爾幼學,當效[3]之。
【注釋】
[1]穎悟:聰穎有悟性。[2]人稱奇:眾人稱為奇才。[3]效:效仿、學習。
【譯文】
他們兩個人的聰明和好學,令人們讚賞稱奇,現在我們正值求學的開始,應當向他們看齊,好好用功讀書。
【解讀】
祖瑩和李泌從小就很聰明,但是如果不努力,也會停滯不前。擁有智慧,更要運用智慧才智努力用功以求進步,才會有所成就。因為書讀得越多而且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越發清楚地發現你知道得還很少。
蔡文姬[1],能辨琴,謝道韞[2],能詠吟。
【注釋】
[1]蔡文姬:東漢著名文學家蔡邕之女蔡琰,字文姬,從小愛讀書,精通詩賦、音律、辨琴聲。[2]謝道韞:晉朝著名女詩人,才思敏捷。
【譯文】
東漢的蔡文姬能分辨琴韻好壞,晉朝的才女謝道韞能出口成詩。
【解讀】
蔡文姬一生命運坎坷,但她博學多才,家有眾多藏書。曹操也特別愛書,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藏書。當蔡文姬說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因戰亂已遺失時,曹操深感遺憾。但蔡文姬又說她還能背出其中四百篇時,曹操又大喜過望。就這樣,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可見蔡文姬的才情。蔡文姬博學多藝,善賦詩與辨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悲憤詩》也是我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五言長篇敘事詩。在戰亂時她被匈奴人掠走,後為曹操派使節接回。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謝道韞就是對應“王謝之家”裏麵謝家的女子。小時候,她叔父讓家裏的孩子們對冬天裏漫天雪花作詩,這是中國傳統教育方法,觸景生情以作詩,培養孩子對事物的敏感性。謝道韞吟道:“未若柳絮因風起。”把漫天飄雪比作因風而起彌漫飛揚的柳絮,飄雪的動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彼女子,且聰敏,爾[1]男子,當自警[2]。
【注釋】
[1]爾:你們。[2]當自警:應當自己有警醒。
【譯文】
像這樣的兩個女子,尚且如此聰慧,堂堂男子漢更要時時警醒激勵自己才是。
【解讀】
在舊時封建社會,人們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一個女孩子想要讀好書、學好藝是不容易的,她們能辨琴聲能作詩,更顯得難能可貴。這兩位才女的例子旨在激勵男孩子要努力奮鬥,以此作榜樣。現在男女平等了,女孩子也能上學讀書這是社會的進步。其實無論男女,都需要充實知識與提高修養,才能在社會立於不敗之地。
唐劉晏[1],方七歲,舉[2]神童,作正字[3]。
【注釋】
[1]劉晏:七歲能作詩寫文,是當時公認的神童。[2]舉:選拔,推舉。[3]正字:官名,主管校勘書籍。
【譯文】
唐玄宗在位時期,有個叫劉晏的小孩子,才七歲就被推舉為神童,做了負責校正文字的官。
【解讀】
劉晏,字士安,自幼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名噪當時。八歲時唐玄宗封泰山因獻《頌》,受封為太子正學,就是負責校正文字的官。唐玄宗問他能正出多少字來,劉晏說凡《四書》《五經》都能正,隻一個“朋”字正不了。這句話一名雙關:首先,朋友的“朋”字都是往左撇的,有點歪;其次,當時朝廷裏很多人朋比作奸,朋黨各執一辭,自然公正不了。劉晏說無法正“朋”字,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彼雖幼,身已仕[1],有為者[2],亦若是。
【注釋】
[1]身已仕:自己已經做官。[2]有為者:有作為的人。
【譯文】
劉晏年紀雖小,但已經做官擔當重任。要想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隻要勤奮努力也能成功。
【解讀】
劉晏長大後,曆任刺史、太守、戶部侍郎、吏部尚書等。在職時期辦成三件大事:改革漕運、改革鹽政、改革財政體係,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成為一代名士,被稱為中國曆史上重要的理財專家。正所謂“成大計者,不可惜小費,凡事必為永久之慮”,表明他這個人處事極其有眼光,成大事的人不能算眼前小賬,要有長久的考慮。
犬守夜,雞司[1]晨,苟[2]不學,曷[3]為人。
【注釋】
[1]司:管理。[2]苟:如果。[3]曷:如何,怎麽。
【譯文】
狗能替人看家守夜,雞能給人報曉啼鳴,人如果不能用心學習,隻會迷迷糊糊過日子,那有什麽資格稱為人呢?
【解讀】
自然界賦予萬事萬物以本能和特質,如狗能看家、雞會報曉。那麽我們人類作為萬物之首,又該如何呢?人是有靈性的、有思維能力的,自然賦予人的使命當然是學習並掌握各門知識,然後認識自然、管理自然。
蠶吐絲,蜂釀[1]蜜,人不學,不如物。
【注釋】
[1]釀:釀造。
【譯文】
春蠶吐絲,蜜蜂釀蜜,供人以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不能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真不如這些動物。
【解讀】
蠶辛苦吐絲以供衣料做衣服,蜜蜂勤勞釀製蜂蜜,以供人們食用。各種動植物都有自然賦予的份內工作要做。人要是不勤奮學習,不用學來的知識技能來創造價值,實現自己的價值,還真不如小動物。
幼而學,壯[1]而行[2],上致君[3],下澤民[4]。
【注釋】
[1]壯:成年。[2]行:行事,指實踐。[3]致君:輔助君主,報效國家。[4]澤民:澤,恩澤。澤民指官為一方,惠澤百姓。
【譯文】
我們在年幼時勤奮學習充實自己,長大後才能學以致用,上能為國家效力,下能替人民謀福。
【解讀】
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應用,隻有運用了才體現知識的價值,否則放在肚子裏隻是存放知識的書架而已。如何學以致用,用學到的知識為人民服務?首要問題就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用所學的知識來解答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實踐中加以理解並推廣應用。
揚名聲[1],顯父母[2],光於前,裕於後[3]。
【注釋】
[1]揚名聲:揚名於世。[2]顯父母:使父母感到驕傲。[3]裕於後:指恩澤後人。
【譯文】
既能聲名遠揚,給父母添榮耀、給祖先添光彩,也能惠及他人和後代。
【解讀】
一個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對祖國、對人民、對他人奉獻,自然會得到更多的回報和榮譽。無論是汽車兵雷鋒,還是售票員李素麗,他們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人遺[1]子,金滿籝[2],我教子,唯[3]一經[4]。
【注釋】
[1]遺:留下。[2]籝(ying):竹箱,竹筐。[3]唯:隻有。[4]經:泛指四書五經等經書,這裏指代《三字經》。
【譯文】
別人留給子孫後代的或許是滿箱金銀財寶,而我教育子孫的隻是這本《三字經》而已。
【解讀】
中國老話說,“富不過三代”。做父母的再有錢,孩子從小天天錦衣玉食,消磨鬥誌,不思進取,又有什麽用呢?錢總有用完的時候,到時一無所長什麽也不會做,反倒害了他們。讀書則不一樣,書中自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這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財富。
勤有功,戲[1]無益,戒[2]之哉[3],宜勉力。
【注釋】
[1]戲:玩樂。[2]戒:防備。[3]哉:感歎詞。
【譯文】
凡是勤奮進取的人定有收獲,貪玩除了浪費大好時光沒什麽益處,要以此為戒,勉勵自己。
【解讀】
本節列舉了很多故事,反複講了許多道理,隻是告訴人們,凡是勤奮上進、積極進取的人都會收獲成功。而貪玩、娛樂,享受,除了消磨時間,沒有什麽用處。浪費青春,浪費時光,將來後悔也於事無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