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百家姓(14)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 作者:(宋)王應麟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益
【姓氏起源】
帝舜時掌管刑法的大臣皋陶之子伯益,為禹所重用,因治水有功,被禹備選為繼承人之一,後被禹子啟殺害。伯益的後代子孫中遂有以益為姓。
【名人】
益暢,南宋峨嵋人,年幼好學,紹興年間進士。
益智,元朝名將,有勇有謀,遠見卓識,胸懷大略,官至遠大將軍。
桓
【姓氏起源】
源於黃帝大臣桓常,其子孫後代遂以桓為姓。二源於春秋時宋國國君宋桓公後代。三源於南北朝北魏鮮卑族複姓烏丸氏所改。
【名人】
桓修,晉朝人,官至護軍將軍,爵長沙侯。因受誣遭極刑,睿宗後為其冤案昭雪,諡號忠烈。
桓溫,字元子,晉朝龍亢人,漢明帝女婿。官至大司馬。他曾說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複遺臭萬年。畜謀廢晉自立王朝,沒成功就死了。
公
【姓氏起源】
春秋時魯昭公之子衍與為,他們的封爵是公爵(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種等級),世稱公衍、公為,其子孫後代遂以祖上封爵公為姓。
【名人】
公鼐,字孝與,號周庭。蒙陰人,明文學家。著有《問次齋集》。與公逸仁、公躋奎、公一場、公家臣,史稱“五世進士”。五世進士,其中有兩名同授翰林編修,一時名重朝野。
萬俟
【姓氏起源】
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遷都定居洛陽,鮮卑王族拓跋氏改為元姓,故北魏也稱元魏。孝文帝的叔叔即北魏獻文帝之弟的家族,被賜改稱複姓萬俟。
【名人】
萬俟雅言,自號詞隱,宋代詞人。時人稱其詞平而工,和而雅。著有《大聲集》。
司馬
【姓氏起源】
源於官職名為姓。遠古設有官職司馬,至漢代一直沿用,司馬主管負責軍政、軍賦等事宜。周宣王時,程伯休父任司馬,其後代遂以司馬為姓。
【名人】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著有《史記》,又稱《太史公記》,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而入獄受腐刑。完成了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郡人,西漢辭賦家,著有《子虛賦》《上林賦》,受漢武帝賞識。他與卓文君的浪漫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
司馬光,北宋大臣、史學家,編撰《通誌》,後被明神宗朱翊鈞賜書名為《資治通鑒》。留有家喻戶曉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上官
【姓氏起源】
春秋時楚莊王之子名蘭,官為上官大夫,其後代子孫遂以其官職上官為姓。二源於以邑名為姓,古時有上官邑,是河南與河北的通道,居其地者遂有以邑名為姓。
【名人】
上官儀,字遊韶,陝州陝縣人,初唐宮廷作家,齊梁餘風的代表詩人,其詞綺麗婉媚,時有“上官體”之稱。
上官婉兒,上官儀孫女,著名才女,天資聰慧,卓有文才,下筆成章。其詩文創作改萎靡之風,革駢儷章法,掙脫六朝餘風,文風大變。其文時為文人學習的典範,對唐初詩律有一定影響。
上官均,字彥衡,宋熙寧三年進士。曆任監察禦史、龍圖閣侍製,贈紫金光祿大夫。著有《曲禮講義》《廣陵文集》等。
歐陽
【姓氏起源】
戰國時,越王無疆被楚威王殺死,越國被滅。無疆之子蹄,受楚王封於烏程歐餘山的南麵,因山南為陽,故稱其歐陽亭侯,其子孫後遂以歐陽為姓。
【名人】
歐陽生,名容,字和伯,西漢千乘人。為博士,他的後代也多出學者,連續八代均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書》為特長。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江西永豐縣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金石學家、經學家,北宋文壇盟主。代表作有《新唐書》《新五代史》和《六一詩話》等,其中《六一詩話》開“詩話”之先河。
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夏侯
【姓氏起源】
西周時,東樓公被封於雍丘,建杞國。戰國時,杞簡公被楚國所滅,其弟佗出逃奔魯,受封為侯爵,又魯公認為佗乃夏禹之後,故尊稱其為夏侯,其後代遂以夏侯為姓。
【名人】
夏侯嬰,又稱滕公,西漢開國功臣之一。與劉邦是少時朋友,隨劉邦起義立功,後封為汝陰侯。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現安徽亳州)人,夏侯嬰的後代。三國時魏國名將,官至大將軍,高安鄉侯。諡號忠侯。
諸葛
【姓氏起源】
葛國被商滅後,其後有支族遷至諸,以遷居地名諸,加上原諸侯國名葛,遂組成複姓諸葛。二說源於秦末陳勝起義時,將領葛嬰屢立戰功,卻因陳勝聽信讒言而被殺。至漢文帝時,葛嬰之孫受封為諸縣侯,其後子孫遂以諸葛為姓。
【名人】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東漢末年徐州琅邪郡人。三國時期蜀國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相傳劉備要打江山時,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代表作有《出師表》。如今,諸葛亮成為智慧的代名詞,其傳奇故事也為世人流傳。
聞人
【姓氏起源】
春秋時,魯國學問家少正卯,曾與孔子同時聚徒講學,主張革新,影響甚廣,孔子的很多學生都曾到他那裏聽講。在當時聞名遠近,號稱“聞人”,其子孫後遂以聞人為複姓,或以聞字為單姓。
【名人】
聞人宏,字君度,浙江省嘉興人。曆官通州司法、宣城知縣、常州通判。著有《中興要覽》《周官通解》《經史旁闡》等。
聞人詮,浙江省餘姚人,師從明朝哲學家王陽明。嘉靖年間任禦史官,巡視邊疆,在山海關一帶修了近千裏的長城。
東方
【姓氏起源】
伏羲氏始創八卦,他認為震是雷之象,萬物出於震,以震為尊,與震對應的方位為東方,是太陽神居住之地,其後裔中遂有以東方為姓。
【名人】
東方朔,西漢辭賦家。漢武帝即位征賢時,東方朔上書自薦。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但漢武帝始終不委以重用,隻把他當俳優看待。著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以明其誌。
赫連
【姓氏起源】
東漢時,活躍於漠北的匈奴族漸分為兩支,留守當地的史稱北匈奴,南下的史稱南匈奴。南匈奴右賢王劉豹子之後擁兵自立,號稱大夏天王,自創姓氏赫連,意指光輝顯赫與天相連。
【名人】
赫連勃勃,南匈奴後裔,十六國時期夏的創建者。北魏明元帝曾改其名為屈孑,意為卑下。原為鐵弗部,稱王後,以為帝王“徽赫與天連”,因而改姓為赫連氏。自稱天王、大單於,國號大夏。
赫連韜,福建漳浦人,唐代才子。有不羈之才。“閩中八賢”之一。
皇甫
【姓氏起源】
春秋時,宋戴公之子名充石,字皇父,曾任周大師,其子孫遂以皇父或皇為姓。至漢代時,皇父的後裔鸞,改皇父為皇甫,這一家族後遂以皇甫為姓。
【名人】
皇甫嵩,東漢太尉。好詩書。靈帝時任北地太守,拜太尉,封槐裏侯,時號名將。
皇甫謐,魏晉間醫學家。中年因患風痹疾,開始鑽研醫學,著有《甲乙經》闡述經絡理論,明確穴位名稱和位置,總結晉之前的針灸學成就。
皇甫鬆,字子奇,自號檀欒子,睦州新安人,晚唐詩人、詞人。
尉遲
【姓氏起源】
源於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尉遲部落,隨北魏文帝遷都定居洛陽後,其後就以尉遲為姓。
【名人】
尉遲恭,字敬德,唐朝名將,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曾幫李世民奪取帝位,“門神”的原型之一即來源於尉遲恭。
公羊
【姓氏起源】
春秋時,魯國貴族公孫羊孺的子孫取其姓名中各一字組成複姓公羊,其後遂有公羊姓。
【名人】
公羊高,戰國時齊國人。《春秋公羊傳》的作者。《春秋公羊傳》,亦稱《公羊春秋》或《公羊傳》,著重闡釋《春秋》之微言大義,史事記載較簡。
澹台公冶宗政濮陽淳於單於太叔申屠
澹台
【姓氏起源】
春秋時,孔子弟子滅明家住魯國澹台山,故以澹台為姓,人稱澹台滅明,其子孫以後遂以澹台為姓。
【名人】
澹台滅明,字子羽,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春秋末年魯國武城人。其相貌醜陋,但為人公正,受孔子推崇。唐追封江伯,宋加封金鄉侯,明稱先賢澹台子。
澹台敬伯,又名澹台恭,會稽人,東漢名士。薛漢最知名的弟子之一。
公冶
【姓氏起源】
春秋時,魯國大夫季冶,字公冶,其子孫遂以先祖字公冶為姓。
【名人】
公冶長,字子長,春秋末期齊國人,孔子弟子。以賢而著稱,且能通鳥語,多才多藝。
宗政
【姓氏起源】
漢高祖之弟楚元王劉交,其子劉郢客曾任宗正一職,主管負責皇族事務。宗正也做宗政,其後代遂以宗政作姓。
【名人】
宗政辨,唐代人,官殿中少監。
濮陽
【姓氏起源】
古代稱山之南、水之北為陽。春秋時,濮陽為衛國都城,在濮水之北,居其地的王族後代遂以邑名濮陽為姓。
【名人】
濮陽興,字子元,三國時吳國文官。與吳國君主孫權第六子孫休是好友。後來孫休繼位稱景帝,就任用濮陽興做丞相,封外黃侯。
濮陽成,明朝武將,毅堅誌遠,累立戰功,受封世襲金山衛百戶,為武德將軍。
淳於
【姓氏起源】
夏朝時有斟灌國,至周武王時封淳於公在此建淳於國,後被杞國所滅。至杞文公時,杞國遷都於淳於,杞國後被楚國滅。居於此地的原淳於國王族後人遂有以故都名淳於為姓。
【名人】
淳於意,漢代名醫。從小學習醫術,後為人治病,救死扶傷,號為“神醫”。
淳於誕,後魏時蜀漢人。官終梁州刺史。十二歲時隨父親前往揚州,其父在路上被盜賊所害,他誓要奮發,傾財結客,半月內破賊樊文熾,遂得複仇。
單於
【姓氏起源】
漢代時匈奴稱最高統治者為“撐犁孤塗單於”,意思是像天一樣廣大高遠,匈奴左賢王歸降於漢朝後,其王族後遂以其君位之稱單於為姓。
【名人】
單於去卑,匈奴族,漢朝將領,官至青州郡蓬萊太守,受封列侯。
太叔
【姓氏起源】
春秋時,衛文公之子姬儀,人稱太叔儀,其後代遂以太叔為姓。二源於鄭莊公弟弟段受封京邑,世稱京城太叔,其子孫後亦有以太叔為姓。
【名人】
太叔段,春秋鄭國人。鄭武公少子,鄭莊公弟。母愛之而欲立為太子,鄭武公不許。在古代,太叔這樣的尊稱是稱呼王公貴族中排行三的子弟。
申屠
【姓氏起源】
夏朝時,炎帝裔孫四嶽的後代被封於申,為侯爵位,世稱申侯。其後有支裔孫遷居於屠原,其後子孫遂取封國申與居住地屠組成複姓申屠。二源於夏代賢人申徒狄,申徒又轉寫成申屠,申徒狄之後遂以申屠為姓。三源於官職為姓,春秋時楚有官職稱申屠,其子孫後代以官稱申屠為姓。
【名人】
申屠嘉,漢代都尉,至文帝時拜丞相,封固安侯。為人廉直,不受私人拜托。
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鍾離宇文長孫慕容
公孫
【姓氏起源】
春秋時各國諸侯不論爵位大小,多喜歡稱公。至周朝時,諸侯王位一般由嫡長子繼承,繼位前稱太子,其他兄弟稱為公子,公子的兒子則稱公孫,他們的子孫後代遂有以公孫為姓。
【名人】
公孫龍,字子秉,戰國時期趙國人,曾為平原君門客。哲學家、名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白馬非馬”等哲學觀點,將邏輯學中的個別和一般之間的相互區別誇大,割斷二者聯係,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想體係。
公孫策,在曆史正史中沒有記載,為增加包拯傳奇色彩而設置的虛構之人。也說公孫策並無後嗣,所以在史上沒有留名。
仲孫
【姓氏起源】
春秋時魯桓公次子名慶父,排行第二,人稱仲慶父。後因慶父弑君作亂,畏罪出逃,其後子孫遂改姓仲孫或孟孫。
【名人】
仲孫湫,春秋時齊國人,事桓公為大夫。有遠見。
仲孫蔑,即孟獻子,春秋時魯國人。為人勤儉,體恤民情。主張勤儉和發展。時稱賢大夫。
軒轅
【姓氏起源】
中原各部落的共同先祖黃帝號軒轅氏,因此後裔子孫中是有以軒轅為姓。
【名人】
軒轅彌明,唐代詩人。善詩,其詩擲地有聲。
令狐
【姓氏起源】
周文王之子畢公高,其裔孫魏顆為春秋時晉國名將,魏顆因戰功受封於令狐(現山西臨猗),其後子孫遂以封邑名令狐為姓。
【名人】
令狐楚,字殼士,號白雲孺子,宜州華原(現陝西耀縣)人。唐朝文學家。官至宰相。長於樂府,與劉禹錫、白居易等有詩文來往。傳說詩人李商隱也出自其門下。
鍾離
【姓氏起源】
春秋時,晉國大夫伯宗因受讒言被殺。其子伯州黎逃到楚邑鍾離(現安徽鳳陽),其後子孫遂以地名鍾離為姓。
【名人】
鍾離春,戰國時人,曆史上有名的醜女。貌醜無比,但胸有大誌,學識淵博。因指出齊宣王的劣跡,使齊宣王懸崖勒馬,齊宣王把她視為正身、齊家、治國的一麵鏡子,並封鍾離春為王後。
鍾離昧,漢朝人,項羽大將。向與韓信交好。項羽死後,投奔楚王韓信,劉邦忌恨。韓信謀反時,劉邦要韓信逮捕鍾離昧。韓信召鍾離昧商議,鍾離昧說高祖知道你要謀反,不來攻你,是因為我在楚國,如果你捕我以獻媚,今我死,明你亡。說罷,拔劍自刎。韓信帶著鍾離昧的頭去見高祖,即被高祖武士逮捕。
宇文
【姓氏起源】
鮮卑族部落首領名普回,一次外出狩獵,拾獲刻有“皇帝璽”字樣的玉璽。普回認為此璽乃上天所賜,天授神權,鮮卑族謂天子為“宇文”,故普回改自己部落名為宇文,其後代有以宇文為姓。
【名人】
宇文虯,字樂仁,武川人,北朝北周將領。驍悍有略,征討有功,封南安侯。後累官至金州刺史、大將軍。
宇文邕,小字禰羅突,武川鮮卑族人。宇文泰第四子,北朝北周皇帝。諡號武帝。
長孫
【姓氏起源】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其曾祖父拓跋鬱律有兩個兒子,長子沙英雄,號拔拔氏,是南部首領。小兒子是拓跋珪的祖父。拓跋珪建立北魏稱帝後,因沙英雄的兒子嵩為長孫氏,受封為北平王。其後遂有長孫姓。
【名人】
長孫無忌,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代宰相。父為隋時名將,妹為太宗皇後。無忌善於謀劃,常與李世民南征北戰。貞觀年間,曆任吏部尚書、尚書右仆射,封趙國公,與房玄齡等同為宰相。後受人誣告謀反,被流放後自縊而死。
【姓氏起源】
帝舜時掌管刑法的大臣皋陶之子伯益,為禹所重用,因治水有功,被禹備選為繼承人之一,後被禹子啟殺害。伯益的後代子孫中遂有以益為姓。
【名人】
益暢,南宋峨嵋人,年幼好學,紹興年間進士。
益智,元朝名將,有勇有謀,遠見卓識,胸懷大略,官至遠大將軍。
桓
【姓氏起源】
源於黃帝大臣桓常,其子孫後代遂以桓為姓。二源於春秋時宋國國君宋桓公後代。三源於南北朝北魏鮮卑族複姓烏丸氏所改。
【名人】
桓修,晉朝人,官至護軍將軍,爵長沙侯。因受誣遭極刑,睿宗後為其冤案昭雪,諡號忠烈。
桓溫,字元子,晉朝龍亢人,漢明帝女婿。官至大司馬。他曾說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複遺臭萬年。畜謀廢晉自立王朝,沒成功就死了。
公
【姓氏起源】
春秋時魯昭公之子衍與為,他們的封爵是公爵(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種等級),世稱公衍、公為,其子孫後代遂以祖上封爵公為姓。
【名人】
公鼐,字孝與,號周庭。蒙陰人,明文學家。著有《問次齋集》。與公逸仁、公躋奎、公一場、公家臣,史稱“五世進士”。五世進士,其中有兩名同授翰林編修,一時名重朝野。
萬俟
【姓氏起源】
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遷都定居洛陽,鮮卑王族拓跋氏改為元姓,故北魏也稱元魏。孝文帝的叔叔即北魏獻文帝之弟的家族,被賜改稱複姓萬俟。
【名人】
萬俟雅言,自號詞隱,宋代詞人。時人稱其詞平而工,和而雅。著有《大聲集》。
司馬
【姓氏起源】
源於官職名為姓。遠古設有官職司馬,至漢代一直沿用,司馬主管負責軍政、軍賦等事宜。周宣王時,程伯休父任司馬,其後代遂以司馬為姓。
【名人】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著有《史記》,又稱《太史公記》,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而入獄受腐刑。完成了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郡人,西漢辭賦家,著有《子虛賦》《上林賦》,受漢武帝賞識。他與卓文君的浪漫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
司馬光,北宋大臣、史學家,編撰《通誌》,後被明神宗朱翊鈞賜書名為《資治通鑒》。留有家喻戶曉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上官
【姓氏起源】
春秋時楚莊王之子名蘭,官為上官大夫,其後代子孫遂以其官職上官為姓。二源於以邑名為姓,古時有上官邑,是河南與河北的通道,居其地者遂有以邑名為姓。
【名人】
上官儀,字遊韶,陝州陝縣人,初唐宮廷作家,齊梁餘風的代表詩人,其詞綺麗婉媚,時有“上官體”之稱。
上官婉兒,上官儀孫女,著名才女,天資聰慧,卓有文才,下筆成章。其詩文創作改萎靡之風,革駢儷章法,掙脫六朝餘風,文風大變。其文時為文人學習的典範,對唐初詩律有一定影響。
上官均,字彥衡,宋熙寧三年進士。曆任監察禦史、龍圖閣侍製,贈紫金光祿大夫。著有《曲禮講義》《廣陵文集》等。
歐陽
【姓氏起源】
戰國時,越王無疆被楚威王殺死,越國被滅。無疆之子蹄,受楚王封於烏程歐餘山的南麵,因山南為陽,故稱其歐陽亭侯,其子孫後遂以歐陽為姓。
【名人】
歐陽生,名容,字和伯,西漢千乘人。為博士,他的後代也多出學者,連續八代均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書》為特長。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江西永豐縣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金石學家、經學家,北宋文壇盟主。代表作有《新唐書》《新五代史》和《六一詩話》等,其中《六一詩話》開“詩話”之先河。
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夏侯
【姓氏起源】
西周時,東樓公被封於雍丘,建杞國。戰國時,杞簡公被楚國所滅,其弟佗出逃奔魯,受封為侯爵,又魯公認為佗乃夏禹之後,故尊稱其為夏侯,其後代遂以夏侯為姓。
【名人】
夏侯嬰,又稱滕公,西漢開國功臣之一。與劉邦是少時朋友,隨劉邦起義立功,後封為汝陰侯。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現安徽亳州)人,夏侯嬰的後代。三國時魏國名將,官至大將軍,高安鄉侯。諡號忠侯。
諸葛
【姓氏起源】
葛國被商滅後,其後有支族遷至諸,以遷居地名諸,加上原諸侯國名葛,遂組成複姓諸葛。二說源於秦末陳勝起義時,將領葛嬰屢立戰功,卻因陳勝聽信讒言而被殺。至漢文帝時,葛嬰之孫受封為諸縣侯,其後子孫遂以諸葛為姓。
【名人】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東漢末年徐州琅邪郡人。三國時期蜀國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相傳劉備要打江山時,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代表作有《出師表》。如今,諸葛亮成為智慧的代名詞,其傳奇故事也為世人流傳。
聞人
【姓氏起源】
春秋時,魯國學問家少正卯,曾與孔子同時聚徒講學,主張革新,影響甚廣,孔子的很多學生都曾到他那裏聽講。在當時聞名遠近,號稱“聞人”,其子孫後遂以聞人為複姓,或以聞字為單姓。
【名人】
聞人宏,字君度,浙江省嘉興人。曆官通州司法、宣城知縣、常州通判。著有《中興要覽》《周官通解》《經史旁闡》等。
聞人詮,浙江省餘姚人,師從明朝哲學家王陽明。嘉靖年間任禦史官,巡視邊疆,在山海關一帶修了近千裏的長城。
東方
【姓氏起源】
伏羲氏始創八卦,他認為震是雷之象,萬物出於震,以震為尊,與震對應的方位為東方,是太陽神居住之地,其後裔中遂有以東方為姓。
【名人】
東方朔,西漢辭賦家。漢武帝即位征賢時,東方朔上書自薦。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但漢武帝始終不委以重用,隻把他當俳優看待。著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以明其誌。
赫連
【姓氏起源】
東漢時,活躍於漠北的匈奴族漸分為兩支,留守當地的史稱北匈奴,南下的史稱南匈奴。南匈奴右賢王劉豹子之後擁兵自立,號稱大夏天王,自創姓氏赫連,意指光輝顯赫與天相連。
【名人】
赫連勃勃,南匈奴後裔,十六國時期夏的創建者。北魏明元帝曾改其名為屈孑,意為卑下。原為鐵弗部,稱王後,以為帝王“徽赫與天連”,因而改姓為赫連氏。自稱天王、大單於,國號大夏。
赫連韜,福建漳浦人,唐代才子。有不羈之才。“閩中八賢”之一。
皇甫
【姓氏起源】
春秋時,宋戴公之子名充石,字皇父,曾任周大師,其子孫遂以皇父或皇為姓。至漢代時,皇父的後裔鸞,改皇父為皇甫,這一家族後遂以皇甫為姓。
【名人】
皇甫嵩,東漢太尉。好詩書。靈帝時任北地太守,拜太尉,封槐裏侯,時號名將。
皇甫謐,魏晉間醫學家。中年因患風痹疾,開始鑽研醫學,著有《甲乙經》闡述經絡理論,明確穴位名稱和位置,總結晉之前的針灸學成就。
皇甫鬆,字子奇,自號檀欒子,睦州新安人,晚唐詩人、詞人。
尉遲
【姓氏起源】
源於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尉遲部落,隨北魏文帝遷都定居洛陽後,其後就以尉遲為姓。
【名人】
尉遲恭,字敬德,唐朝名將,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曾幫李世民奪取帝位,“門神”的原型之一即來源於尉遲恭。
公羊
【姓氏起源】
春秋時,魯國貴族公孫羊孺的子孫取其姓名中各一字組成複姓公羊,其後遂有公羊姓。
【名人】
公羊高,戰國時齊國人。《春秋公羊傳》的作者。《春秋公羊傳》,亦稱《公羊春秋》或《公羊傳》,著重闡釋《春秋》之微言大義,史事記載較簡。
澹台公冶宗政濮陽淳於單於太叔申屠
澹台
【姓氏起源】
春秋時,孔子弟子滅明家住魯國澹台山,故以澹台為姓,人稱澹台滅明,其子孫以後遂以澹台為姓。
【名人】
澹台滅明,字子羽,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春秋末年魯國武城人。其相貌醜陋,但為人公正,受孔子推崇。唐追封江伯,宋加封金鄉侯,明稱先賢澹台子。
澹台敬伯,又名澹台恭,會稽人,東漢名士。薛漢最知名的弟子之一。
公冶
【姓氏起源】
春秋時,魯國大夫季冶,字公冶,其子孫遂以先祖字公冶為姓。
【名人】
公冶長,字子長,春秋末期齊國人,孔子弟子。以賢而著稱,且能通鳥語,多才多藝。
宗政
【姓氏起源】
漢高祖之弟楚元王劉交,其子劉郢客曾任宗正一職,主管負責皇族事務。宗正也做宗政,其後代遂以宗政作姓。
【名人】
宗政辨,唐代人,官殿中少監。
濮陽
【姓氏起源】
古代稱山之南、水之北為陽。春秋時,濮陽為衛國都城,在濮水之北,居其地的王族後代遂以邑名濮陽為姓。
【名人】
濮陽興,字子元,三國時吳國文官。與吳國君主孫權第六子孫休是好友。後來孫休繼位稱景帝,就任用濮陽興做丞相,封外黃侯。
濮陽成,明朝武將,毅堅誌遠,累立戰功,受封世襲金山衛百戶,為武德將軍。
淳於
【姓氏起源】
夏朝時有斟灌國,至周武王時封淳於公在此建淳於國,後被杞國所滅。至杞文公時,杞國遷都於淳於,杞國後被楚國滅。居於此地的原淳於國王族後人遂有以故都名淳於為姓。
【名人】
淳於意,漢代名醫。從小學習醫術,後為人治病,救死扶傷,號為“神醫”。
淳於誕,後魏時蜀漢人。官終梁州刺史。十二歲時隨父親前往揚州,其父在路上被盜賊所害,他誓要奮發,傾財結客,半月內破賊樊文熾,遂得複仇。
單於
【姓氏起源】
漢代時匈奴稱最高統治者為“撐犁孤塗單於”,意思是像天一樣廣大高遠,匈奴左賢王歸降於漢朝後,其王族後遂以其君位之稱單於為姓。
【名人】
單於去卑,匈奴族,漢朝將領,官至青州郡蓬萊太守,受封列侯。
太叔
【姓氏起源】
春秋時,衛文公之子姬儀,人稱太叔儀,其後代遂以太叔為姓。二源於鄭莊公弟弟段受封京邑,世稱京城太叔,其子孫後亦有以太叔為姓。
【名人】
太叔段,春秋鄭國人。鄭武公少子,鄭莊公弟。母愛之而欲立為太子,鄭武公不許。在古代,太叔這樣的尊稱是稱呼王公貴族中排行三的子弟。
申屠
【姓氏起源】
夏朝時,炎帝裔孫四嶽的後代被封於申,為侯爵位,世稱申侯。其後有支裔孫遷居於屠原,其後子孫遂取封國申與居住地屠組成複姓申屠。二源於夏代賢人申徒狄,申徒又轉寫成申屠,申徒狄之後遂以申屠為姓。三源於官職為姓,春秋時楚有官職稱申屠,其子孫後代以官稱申屠為姓。
【名人】
申屠嘉,漢代都尉,至文帝時拜丞相,封固安侯。為人廉直,不受私人拜托。
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鍾離宇文長孫慕容
公孫
【姓氏起源】
春秋時各國諸侯不論爵位大小,多喜歡稱公。至周朝時,諸侯王位一般由嫡長子繼承,繼位前稱太子,其他兄弟稱為公子,公子的兒子則稱公孫,他們的子孫後代遂有以公孫為姓。
【名人】
公孫龍,字子秉,戰國時期趙國人,曾為平原君門客。哲學家、名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白馬非馬”等哲學觀點,將邏輯學中的個別和一般之間的相互區別誇大,割斷二者聯係,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想體係。
公孫策,在曆史正史中沒有記載,為增加包拯傳奇色彩而設置的虛構之人。也說公孫策並無後嗣,所以在史上沒有留名。
仲孫
【姓氏起源】
春秋時魯桓公次子名慶父,排行第二,人稱仲慶父。後因慶父弑君作亂,畏罪出逃,其後子孫遂改姓仲孫或孟孫。
【名人】
仲孫湫,春秋時齊國人,事桓公為大夫。有遠見。
仲孫蔑,即孟獻子,春秋時魯國人。為人勤儉,體恤民情。主張勤儉和發展。時稱賢大夫。
軒轅
【姓氏起源】
中原各部落的共同先祖黃帝號軒轅氏,因此後裔子孫中是有以軒轅為姓。
【名人】
軒轅彌明,唐代詩人。善詩,其詩擲地有聲。
令狐
【姓氏起源】
周文王之子畢公高,其裔孫魏顆為春秋時晉國名將,魏顆因戰功受封於令狐(現山西臨猗),其後子孫遂以封邑名令狐為姓。
【名人】
令狐楚,字殼士,號白雲孺子,宜州華原(現陝西耀縣)人。唐朝文學家。官至宰相。長於樂府,與劉禹錫、白居易等有詩文來往。傳說詩人李商隱也出自其門下。
鍾離
【姓氏起源】
春秋時,晉國大夫伯宗因受讒言被殺。其子伯州黎逃到楚邑鍾離(現安徽鳳陽),其後子孫遂以地名鍾離為姓。
【名人】
鍾離春,戰國時人,曆史上有名的醜女。貌醜無比,但胸有大誌,學識淵博。因指出齊宣王的劣跡,使齊宣王懸崖勒馬,齊宣王把她視為正身、齊家、治國的一麵鏡子,並封鍾離春為王後。
鍾離昧,漢朝人,項羽大將。向與韓信交好。項羽死後,投奔楚王韓信,劉邦忌恨。韓信謀反時,劉邦要韓信逮捕鍾離昧。韓信召鍾離昧商議,鍾離昧說高祖知道你要謀反,不來攻你,是因為我在楚國,如果你捕我以獻媚,今我死,明你亡。說罷,拔劍自刎。韓信帶著鍾離昧的頭去見高祖,即被高祖武士逮捕。
宇文
【姓氏起源】
鮮卑族部落首領名普回,一次外出狩獵,拾獲刻有“皇帝璽”字樣的玉璽。普回認為此璽乃上天所賜,天授神權,鮮卑族謂天子為“宇文”,故普回改自己部落名為宇文,其後代有以宇文為姓。
【名人】
宇文虯,字樂仁,武川人,北朝北周將領。驍悍有略,征討有功,封南安侯。後累官至金州刺史、大將軍。
宇文邕,小字禰羅突,武川鮮卑族人。宇文泰第四子,北朝北周皇帝。諡號武帝。
長孫
【姓氏起源】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其曾祖父拓跋鬱律有兩個兒子,長子沙英雄,號拔拔氏,是南部首領。小兒子是拓跋珪的祖父。拓跋珪建立北魏稱帝後,因沙英雄的兒子嵩為長孫氏,受封為北平王。其後遂有長孫姓。
【名人】
長孫無忌,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代宰相。父為隋時名將,妹為太宗皇後。無忌善於謀劃,常與李世民南征北戰。貞觀年間,曆任吏部尚書、尚書右仆射,封趙國公,與房玄齡等同為宰相。後受人誣告謀反,被流放後自縊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