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侯劾1鬼
壽光侯者,漢章帝時人也。能劾百鬼眾魅,令自縛見形。其鄉人有婦為魅所病,侯為劾之,得大蛇數丈,死於門外,婦因以安。又有大樹,樹有精,人止其下者死,鳥過之亦墜。侯劾之,樹盛夏枯落,有大蛇,長七八丈,懸死樹間。章帝聞之,征問。對曰:“有之。”帝曰:“殿下有怪,夜半後,常有數人,絳衣,披發,持火相隨。豈能劾之?”侯曰:“此小怪,易消耳。”帝偽使三人為之。侯乃設法,三人登時仆地,無氣。帝驚曰:“非魅也,朕相試耳。”即使解之。
【注釋】
1劾:審理,判決。
【譯文】
壽光侯是漢章帝時候的人。他能降服各種鬼怪,命令它們捆綁自己,露出原形。他同鄉的妻子被妖怪所害生病,他施法,抓到一條幾丈長的大蛇,將它殺死在門外,同鄉人的妻子就病好了。又有一棵大樹,樹裏有妖精,人在樹下停留就會死亡,鳥從樹間飛過也會掉下來。壽光侯施法降服,樹在盛夏枝葉枯萎掉落,有一條七八丈長的大蛇,吊死在樹上。漢章帝聽說了這件事,把壽光侯找來詢問。他說:“有這事。”漢章帝說:“我的宮殿裏有鬼怪,半夜後,經常有幾個人穿著大紅色的衣服,披著頭發,拿著火把,一個跟一個走著。怎樣才能降服它們呢?”壽光侯說:“這是些小鬼,容易消除。”漢章帝派了三個人偽裝成鬼。壽光侯使法,三個人頓時撲倒在地,死了。漢章帝吃驚地說:“他們不是鬼,是我試一試你的法術罷了。”趕緊叫壽光侯救活了他們。
樊英1滅火
樊英隱於壺山。嚐有暴風從西南起,英謂學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嗽之,乃命計其時日。後有從蜀來者,雲:”是日大火,有雲從東起,須臾大雨,火遂滅。”
【注釋】
1樊英:東漢南陽魯陽人,會推災異之術。
【譯文】
樊英隱居在壺山,曾經有狂風從西南方向刮起來,樊英對跟他學習的人說:“成都街市上的火勢很猛。”就含了口水噴出去,又叫人把當日的日期記下來。後來有個從蜀國來的人說:“這一天火燒得很旺,忽然有烏雲從東邊升起,一會兒降下大雨,火就熄滅了。”
徐登與趙昞
閩中有徐登者,女子化為丈夫。與東陽趙昞,並善方術。時遭兵亂,相遇於溪,各矜其所能。登先禁溪水為不流,昞次禁楊柳為生稊1。二人相視而笑。登年長,昞師事之。後登身故,昞東入章安,百姓未知。昞乃升茅屋,據鼎而爨2。主人驚怪,昞笑而不應,屋亦不損。
【注釋】
1稊:楊柳的嫩芽。
2爨(cuàn):燒煮。
【譯文】
閩中有個叫徐登的人,由女人變成了男人,他和東陽郡的趙昞,都擅長方術。當時正逢兵亂,他倆在一條小溪邊相遇,都誇耀自己有本事。徐登先施法讓溪水不流淌,趙昞接著施法叫楊柳發出新芽。施完法術,兩人相視大笑。徐登年紀大一點,趙昞把他當老師來侍奉。後來徐登死了,趙昞從東邊來到章安縣,老百姓不了解他。趙昞於是爬上茅屋頂,用大鼎生火煮飯。屋主人感到很驚奇,趙昞笑一笑,並不回答,茅屋也沒有損壞。
邊洪發狂
宣城邊洪,為廣陽領校,母喪歸家。韓友往投之,時日已暮,出告從者:“速裝束,吾當夜去。”從者曰:“今日已暝,數十裏草行,何急複去?”友曰:“此間血覆地,寧可複住。”苦留之,不得。其夜,洪欻發狂,絞殺兩子,並殺婦。又斫1父婢二人,皆被創,因走亡。數日,乃於宅前林中得之,已自經死。
【注釋】
1斫(zhuo):用刀、斧等砍。
【譯文】
宣城郡人邊洪擔任廣陽郡的領校,母親去世後回到家裏,韓友去拜訪他,當時天色已經很晚了,韓友從他家出來告訴隨從:“趕快收拾行裝,我們要連夜離開這裏。”隨從說:“天已經黑了,今天辛辛苦苦已走了幾十裏草地,怎麽又急急忙忙離開?”韓友說:“這裏將血流遍地,怎麽可以再住下去?”邊洪苦苦挽留他,韓友不同意。這天夜裏,邊洪突然發瘋,絞殺了兩個兒子,還殺死妻子,又用刀砍傷父親的兩個婢女。然後他就逃跑了。幾天後,才在宅院前的樹林裏找到他,已經上吊死了。
天竺胡人魔術
晉永嘉中,有天竺胡人來渡江南。其人有數術:能斷舌複續,吐火。所在人士聚觀。將斷時,先以舌吐示賓客,然後刀截,血流覆地,乃取置器中,傳以示人。視之,舌頭半舌猶在。既而還取含續之。坐有頃,坐人見舌則如故,不知其實斷否。其續斷,取絹布,與人合執一頭,對剪,中斷之。已而取兩斷合,視絹布還連續,無異故體。時人多疑以為幻,陰乃試之,真斷絹也。其吐火,先有藥在器中,取火一片,與黍餹1合之,再三吹呼,已而張口,火滿口中,因就爇2取以炊,則火也。又取書紙及繩縷之屬,投火中,眾共視之,見其燒爇了盡;乃撥灰中,舉而出之,故向物也。
【注釋】
1黍餹:黍米做成的糖。
2爇(ruo):燒。
【譯文】
西晉永嘉年間,有個天竺國的人經過江南。這人會法術:能讓舌頭斷了再接起來,能吐火。所到之處,都有很多當地的人圍觀。他將要割斷舌頭的時候,先把舌頭吐出來給觀眾看,然後用刀截斷,鮮血直淌,灑在地上。他就把割下來的舌頭放在器皿中,讓大家傳遞觀看。再看他的舌頭,半截還在嘴裏。然後他把器皿中的半截舌頭取出,放進嘴裏連接。坐了一會兒,坐席上的觀眾看他的舌頭,就像原來的一樣,竟看不出那舌頭是否真的斷過。
他還會表演斷物續接,他先拿一塊綢布,和別人各握住一頭,把綢布從中間剪斷,接著拿了兩個斷頭一合,大家一看,綢布又連接在一起,和原來的沒有什麽區別。當時很多人都很懷疑,就暗地裏去試探了一下,真的是把綢布剪斷了。
他表演吐火的時候,先拿出一個裝有火藥的器皿,取出一片和黍餹攪和在一起放入口中,反複吹氣,接著張開口,滿嘴都是火,接著他又從嘴裏引火來燒飯,那確確實實是火。接著他又拿來書本、紙張以及粗繩細線之類投入火中,大家一起查看,隻見它們都燒光了。這個天竺國的人撥開灰燼,拿出來後卻仍然是原來的東西。
範尋養虎
扶南王範尋養虎於山,有犯罪者,投與虎,不噬1,乃宥2之。故山名大蟲,亦名大靈。又養鱷魚十頭,若犯罪者,投與鱷魚,不噬,乃赦之。無罪者皆不噬,故有鱷魚池。又嚐煮水令沸,以金指環投湯中,然後以手探湯。其直者,手不爛,有罪者,入湯即焦。
【注釋】
1噬:咬。
2宥(you):寬容,赦免。
【譯文】
扶南國王範尋在一座山中養老虎,有犯罪的人,就把他丟給老虎吃,老虎不咬的,就赦免他。所以這座山被叫做大蟲山,又叫做大靈山。他又養了十頭鱷魚,如果有犯罪的人,就把他投給鱷魚吃,鱷魚不咬他的,就加以赦免。無罪的人,鱷魚都不咬。所以有一個鱷魚池。
範尋還曾經把水燒開,把金戒指投進開水中,然後讓人把手伸進開水裏取金戒指。那些正直而無罪的人,手不會燙爛,有罪的人,手一伸進開水就被燙爛了。
賈佩蘭說宮內事
戚夫人侍兒賈佩蘭,後出為扶風人段儒妻,說:“在宮內時,嚐以弦管歌舞相歡娛,競為妖服以趨良時。十月十五日,共入靈女廟,以豚黍樂神,吹笛擊築,歌《上靈之曲》。既而相與連臂,踏地為節,歌《赤鳳皇來》,乃巫俗也。至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於闐樂。樂畢,以五色縷相羈,謂之‘相連綬’。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戶,竹下圍棋。勝者,終年有福;負者,終年疾病。取絲縷,就北辰星求長命,乃免。九月,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命。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饟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正月上辰,出池邊盥濯1,食蓬餌,以祓妖邪。三月上已,張樂於流水。如此終歲焉。”
【注釋】
1盥濯(guàn zhuo):洗滌。
壽光侯者,漢章帝時人也。能劾百鬼眾魅,令自縛見形。其鄉人有婦為魅所病,侯為劾之,得大蛇數丈,死於門外,婦因以安。又有大樹,樹有精,人止其下者死,鳥過之亦墜。侯劾之,樹盛夏枯落,有大蛇,長七八丈,懸死樹間。章帝聞之,征問。對曰:“有之。”帝曰:“殿下有怪,夜半後,常有數人,絳衣,披發,持火相隨。豈能劾之?”侯曰:“此小怪,易消耳。”帝偽使三人為之。侯乃設法,三人登時仆地,無氣。帝驚曰:“非魅也,朕相試耳。”即使解之。
【注釋】
1劾:審理,判決。
【譯文】
壽光侯是漢章帝時候的人。他能降服各種鬼怪,命令它們捆綁自己,露出原形。他同鄉的妻子被妖怪所害生病,他施法,抓到一條幾丈長的大蛇,將它殺死在門外,同鄉人的妻子就病好了。又有一棵大樹,樹裏有妖精,人在樹下停留就會死亡,鳥從樹間飛過也會掉下來。壽光侯施法降服,樹在盛夏枝葉枯萎掉落,有一條七八丈長的大蛇,吊死在樹上。漢章帝聽說了這件事,把壽光侯找來詢問。他說:“有這事。”漢章帝說:“我的宮殿裏有鬼怪,半夜後,經常有幾個人穿著大紅色的衣服,披著頭發,拿著火把,一個跟一個走著。怎樣才能降服它們呢?”壽光侯說:“這是些小鬼,容易消除。”漢章帝派了三個人偽裝成鬼。壽光侯使法,三個人頓時撲倒在地,死了。漢章帝吃驚地說:“他們不是鬼,是我試一試你的法術罷了。”趕緊叫壽光侯救活了他們。
樊英1滅火
樊英隱於壺山。嚐有暴風從西南起,英謂學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嗽之,乃命計其時日。後有從蜀來者,雲:”是日大火,有雲從東起,須臾大雨,火遂滅。”
【注釋】
1樊英:東漢南陽魯陽人,會推災異之術。
【譯文】
樊英隱居在壺山,曾經有狂風從西南方向刮起來,樊英對跟他學習的人說:“成都街市上的火勢很猛。”就含了口水噴出去,又叫人把當日的日期記下來。後來有個從蜀國來的人說:“這一天火燒得很旺,忽然有烏雲從東邊升起,一會兒降下大雨,火就熄滅了。”
徐登與趙昞
閩中有徐登者,女子化為丈夫。與東陽趙昞,並善方術。時遭兵亂,相遇於溪,各矜其所能。登先禁溪水為不流,昞次禁楊柳為生稊1。二人相視而笑。登年長,昞師事之。後登身故,昞東入章安,百姓未知。昞乃升茅屋,據鼎而爨2。主人驚怪,昞笑而不應,屋亦不損。
【注釋】
1稊:楊柳的嫩芽。
2爨(cuàn):燒煮。
【譯文】
閩中有個叫徐登的人,由女人變成了男人,他和東陽郡的趙昞,都擅長方術。當時正逢兵亂,他倆在一條小溪邊相遇,都誇耀自己有本事。徐登先施法讓溪水不流淌,趙昞接著施法叫楊柳發出新芽。施完法術,兩人相視大笑。徐登年紀大一點,趙昞把他當老師來侍奉。後來徐登死了,趙昞從東邊來到章安縣,老百姓不了解他。趙昞於是爬上茅屋頂,用大鼎生火煮飯。屋主人感到很驚奇,趙昞笑一笑,並不回答,茅屋也沒有損壞。
邊洪發狂
宣城邊洪,為廣陽領校,母喪歸家。韓友往投之,時日已暮,出告從者:“速裝束,吾當夜去。”從者曰:“今日已暝,數十裏草行,何急複去?”友曰:“此間血覆地,寧可複住。”苦留之,不得。其夜,洪欻發狂,絞殺兩子,並殺婦。又斫1父婢二人,皆被創,因走亡。數日,乃於宅前林中得之,已自經死。
【注釋】
1斫(zhuo):用刀、斧等砍。
【譯文】
宣城郡人邊洪擔任廣陽郡的領校,母親去世後回到家裏,韓友去拜訪他,當時天色已經很晚了,韓友從他家出來告訴隨從:“趕快收拾行裝,我們要連夜離開這裏。”隨從說:“天已經黑了,今天辛辛苦苦已走了幾十裏草地,怎麽又急急忙忙離開?”韓友說:“這裏將血流遍地,怎麽可以再住下去?”邊洪苦苦挽留他,韓友不同意。這天夜裏,邊洪突然發瘋,絞殺了兩個兒子,還殺死妻子,又用刀砍傷父親的兩個婢女。然後他就逃跑了。幾天後,才在宅院前的樹林裏找到他,已經上吊死了。
天竺胡人魔術
晉永嘉中,有天竺胡人來渡江南。其人有數術:能斷舌複續,吐火。所在人士聚觀。將斷時,先以舌吐示賓客,然後刀截,血流覆地,乃取置器中,傳以示人。視之,舌頭半舌猶在。既而還取含續之。坐有頃,坐人見舌則如故,不知其實斷否。其續斷,取絹布,與人合執一頭,對剪,中斷之。已而取兩斷合,視絹布還連續,無異故體。時人多疑以為幻,陰乃試之,真斷絹也。其吐火,先有藥在器中,取火一片,與黍餹1合之,再三吹呼,已而張口,火滿口中,因就爇2取以炊,則火也。又取書紙及繩縷之屬,投火中,眾共視之,見其燒爇了盡;乃撥灰中,舉而出之,故向物也。
【注釋】
1黍餹:黍米做成的糖。
2爇(ruo):燒。
【譯文】
西晉永嘉年間,有個天竺國的人經過江南。這人會法術:能讓舌頭斷了再接起來,能吐火。所到之處,都有很多當地的人圍觀。他將要割斷舌頭的時候,先把舌頭吐出來給觀眾看,然後用刀截斷,鮮血直淌,灑在地上。他就把割下來的舌頭放在器皿中,讓大家傳遞觀看。再看他的舌頭,半截還在嘴裏。然後他把器皿中的半截舌頭取出,放進嘴裏連接。坐了一會兒,坐席上的觀眾看他的舌頭,就像原來的一樣,竟看不出那舌頭是否真的斷過。
他還會表演斷物續接,他先拿一塊綢布,和別人各握住一頭,把綢布從中間剪斷,接著拿了兩個斷頭一合,大家一看,綢布又連接在一起,和原來的沒有什麽區別。當時很多人都很懷疑,就暗地裏去試探了一下,真的是把綢布剪斷了。
他表演吐火的時候,先拿出一個裝有火藥的器皿,取出一片和黍餹攪和在一起放入口中,反複吹氣,接著張開口,滿嘴都是火,接著他又從嘴裏引火來燒飯,那確確實實是火。接著他又拿來書本、紙張以及粗繩細線之類投入火中,大家一起查看,隻見它們都燒光了。這個天竺國的人撥開灰燼,拿出來後卻仍然是原來的東西。
範尋養虎
扶南王範尋養虎於山,有犯罪者,投與虎,不噬1,乃宥2之。故山名大蟲,亦名大靈。又養鱷魚十頭,若犯罪者,投與鱷魚,不噬,乃赦之。無罪者皆不噬,故有鱷魚池。又嚐煮水令沸,以金指環投湯中,然後以手探湯。其直者,手不爛,有罪者,入湯即焦。
【注釋】
1噬:咬。
2宥(you):寬容,赦免。
【譯文】
扶南國王範尋在一座山中養老虎,有犯罪的人,就把他丟給老虎吃,老虎不咬的,就赦免他。所以這座山被叫做大蟲山,又叫做大靈山。他又養了十頭鱷魚,如果有犯罪的人,就把他投給鱷魚吃,鱷魚不咬他的,就加以赦免。無罪的人,鱷魚都不咬。所以有一個鱷魚池。
範尋還曾經把水燒開,把金戒指投進開水中,然後讓人把手伸進開水裏取金戒指。那些正直而無罪的人,手不會燙爛,有罪的人,手一伸進開水就被燙爛了。
賈佩蘭說宮內事
戚夫人侍兒賈佩蘭,後出為扶風人段儒妻,說:“在宮內時,嚐以弦管歌舞相歡娛,競為妖服以趨良時。十月十五日,共入靈女廟,以豚黍樂神,吹笛擊築,歌《上靈之曲》。既而相與連臂,踏地為節,歌《赤鳳皇來》,乃巫俗也。至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於闐樂。樂畢,以五色縷相羈,謂之‘相連綬’。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戶,竹下圍棋。勝者,終年有福;負者,終年疾病。取絲縷,就北辰星求長命,乃免。九月,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命。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饟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正月上辰,出池邊盥濯1,食蓬餌,以祓妖邪。三月上已,張樂於流水。如此終歲焉。”
【注釋】
1盥濯(guàn zhuo):洗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