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怪扮人
陳國張漢直到南陽從京兆尹延叔堅學《左氏傳》。行後數月,鬼物持其妹,為之揚言曰:“我病死,喪在陌上,常苦饑寒。操二三量不借掛屋後楮1上,傅子方送我五百錢,在北墉下,皆亡取之。又買李幼一頭牛,本券在書篋中。”往索取之,悉如其言。婦尚不知有此,妹新從婿家來,非其所及。家人哀傷,益以為審。父母諸弟衰絰到來迎喪,去舍數裏,遇漢直與諸生十餘人相追。漢直顧見家人,怪其如此。家見漢直,謂其鬼也。悵惘2良久,漢直乃前為父拜,說其本末,且悲且喜。凡所聞見,若此非一,得知妖物之為。
【注釋】
1楮:楮樹。
2悵惘:惆悵迷惘。
【譯文】
陳國的張漢直打算到南陽去,跟隨京兆尹延叔堅學習《左氏傳》。他走了幾個月以後,妖怪挾持他的妹妹,通過他妹妹的口揚言說:“我病死了,屍體還在路上擺著,魂魄常常受到饑餓與寒冷的困擾。我過去打好的兩三雙草鞋,掛在屋後的楮樹上;傅子方送給我的那五百文錢,我放在北牆下麵。這些東西我都忘記帶走了。還有我向李幼買了一頭牛,契據就放在書箱中。”大家依照他的話去找這些東西,都像他妹妹說的那樣。連他的妻子都還不知道有這些東西的存在。他的妹妹剛從丈夫家裏來,不會知道這些事情。所以家裏人十分悲傷,更加認定張漢直死了。於是張漢直的父母兄弟,都穿了喪服到南陽迎喪。在距離學府還有幾裏的地方,他們卻碰到張漢直和十幾個同學一起走著。張漢直回頭看見家裏人,奇怪他們居然穿戴成這個樣子。家裏人看見張漢直,還以為他是鬼,惆悵疑惑了很長。張漢直上前向父親行禮。他父親把事情的前後經過告訴他,父子倆悲喜交集。所聽到聞的,類似的事情不止一件,這才讓大家知道是妖怪在作怪。
貞節先生
漢陳留外黃範丹,字史雲。少為尉從佐使檄謁督郵。丹有誌節,自恚1為廝役小吏,乃於陳留大澤中殺所乘馬,捐棄2官幘,詐逢劫者。有神下其家曰:“我史雲也。為劫人所殺。疾取我衣於陳留大澤中。”家取得一幘。丹遂之南郡,轉入三輔,從英賢遊學,十三年乃歸。家人不複識焉。陳留人高其誌行,及沒,號曰貞節先生。
【注釋】
1恚(hui):怨恨。
2捐棄:拋棄。
【譯文】
範丹,字史雲,是漢代陳留郡外黃縣人。年輕的時候,範丹曾擔任尉從佐使,因為傳送官府檄文晉見過督郵。範丹誌向高遠,他怨恨自己,不甘心隻做一個幹粗雜活的小吏。於是,在陳留郡的一個大沼澤裏,範丹殺死自己騎的馬,把官帽和頭巾丟在地上,製造出一種遭強盜搶劫的假象。
一個神靈降臨到範丹的家裏並對他的家人說:“我是史雲,路上遭遇搶劫被強盜殺死,你們趕快到陳留郡的一個大沼澤中取回我的衣服。”家裏的人立即趕到那裏,撿到了範丹的一塊頭巾。
範丹後來離開陳留郡又去了南郡,之後又轉入三輔地區,他拜能人賢士為師,十三年後才返回家鄉,當時,家裏的人幾乎認不出他來了。對範丹實現遠大抱負的行為,陳留郡的人非常敬佩,範丹死後,人們把他稱為貞節先生。
費季居楚
吳人費季,久客於楚。時道多劫,妻常憂之。季與同輩旅宿廬山下,各相問出家幾時。季曰:“吾去家已數年矣。臨來,與妻別,就求金釵以行。欲觀其誌當與吾否耳。得釵,乃以著戶楣上。臨發,失與道,此釵故當在戶上也。”爾夕,其妻夢季曰:“吾行遇盜,死已二年。若不信吾言,吾行時,取汝釵,遂不以行,留在戶楣上,可往取之。”妻覺,揣釵,得之,家遂發喪。後一年餘,季乃歸還。
【譯文】
吳國人費季,在楚國客居已經很長時間了,當時路上經常發生搶劫,他的妻子常常為他擔憂。費季和同伴們在廬山下投宿,互相詢問各自離家有多久了。費季說:“我離家已經好幾年了。臨出門的時候,我和妻子告別,並跟她要了一枚金釵才動身,我隻是想試試她的心意,看她是否會給我罷了。我拿到了金釵,就把它放在家裏門框上端的橫梁上。等我動身的時候,卻忘記告訴她了。這金釵應當還在門上。”當天晚上,他的妻子夢見費季說:“我在路上遇見了強盜,死了已經兩年了。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我臨走的時候拿了你的金釵,但卻並沒有把它帶走,而是把它放在門框上端的橫梁上,你可以去把它取下來。”他妻子醒了,在家中門框的橫木上,果然摸到了金釵,因而家裏人都相信費季果真是死了,便給他辦了喪事。過了一年多,費季卻回家了。
鬼扮虞定國
餘姚虞定國,有好儀容。同縣蘇氏女,亦有美色。定國常見悅之。後見定國來,主人留宿,中夜,告蘇公曰:“賢女令色,意甚欽之。此夕能令暫出否?”主人以其鄉裏貴人,便令女出從之。往來漸數,語蘇公雲:“無以相報。若有官事,某為君任之。”主人喜。自爾後,有役召事,往造定國。定國大驚曰:“都未嚐麵命,何由便爾?此必有異。”具說之。定國曰:“仆寧肯請人之父而淫人之女。若複見來,便當斫之。”後果得怪。
【譯文】
餘姚縣的虞定國,生得相貌非凡;同縣的蘇家姑娘,也出落得很漂亮。虞定國曾經看見過她,很喜歡她。後來蘇家看見虞定國前來,主人就留他在家過夜。半夜時分,虞定國對蘇公說:“賢女長得真是漂亮,我心裏十分欽佩仰慕她。今晚是否能叫她出來一下呢?”主人因為虞定國是當地的顯貴人物,便叫女兒出來陪伴侍侯他。於是虞定國與蘇家的來往漸漸頻繁,他告訴蘇公說:“我沒有什麽可用來報答您的。如果官府中有什麽差役。就讓我來替您承擔吧。”主人聽了很高興。自那以後,有一次,差役叫蘇家主人去服役,主人就去找虞定國。虞定國十分驚訝,說:“我和你根本沒有見麵說過話,你怎麽會這樣?這裏麵一定有怪。”蘇家主人就詳細地把之前的事情告訴了他。虞定國說:“我怎麽可能會去乞求人家的父親而奸淫人家的女兒?如果你再看見他來,就該把他殺了。”後來蘇公抓到了他,果然是個妖怪。
朱誕給使
吳孫皓世,淮南內史朱誕,字永長,為建安太守。誕給使1妻有鬼病,其夫疑之為奸。後出行,密穿壁隙窺之,正見妻在機中織,遙瞻桑樹上,向之言笑。給使仰視樹上,有一年少人,可十四五,衣青衿袖,青幧頭2。給使以為信人也,張弩射之,化為鳴蟬,其大如箕,翔然飛去。妻亦應聲驚曰:“噫!人射汝。”給使怪其故。
後久時,給使見二小兒在陌上共語。曰:“何以不複見汝?”其一,即樹上小兒也,答曰:“前不遇,為人所射,病瘡積時。”彼兒曰:“今何如?”曰:“賴朱府君梁上膏以傅之,得愈。”
給使白誕曰:“人盜君膏藥,頗知之否?”誕曰:“吾膏久致梁上,人安得盜之?”給使曰:“不然。府君視之。”誕殊不信,試為視之,封題如故。誕曰:“小人故妄言,膏自如故。”給使曰:“試開之。”則膏去半。為掊刮,見有趾跡。誕因大驚,乃詳問之。具道本末。
【注釋】
1給使:供驅使的人。
2幧頭:古代男子束發的頭巾。
【譯文】
三國東吳末帝孫皓時期,淮南內史朱誕,字永長,後任建安太守。朱誕身邊有一個給使,他的妻子被鬼迷惑,但這個給使懷疑她與人通奸。後來,給使假裝外出,然後悄悄回來,鑿穿木板牆的縫隙偷偷窺看。恰好能看見妻子在織布機上織布,隻見她遠遠地望著桑樹,並不停地向著桑樹上麵說笑。給使順著她說笑的方向抬頭望去,看見桑樹上坐著一位少年,年約十四五歲,穿著青布衣衫,頭上戴著青布頭巾。給使以為他是人,就張弓搭箭向他射去。誰知這少年竟變成簸箕大的一隻鳴蟬,在空中盤旋著飛走了。隨著拉弓的聲響,給使的妻子發出一聲驚叫:“噫,有人用箭射你。”對發生的這一切,給使奇怪極了。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給使在路上聽見兩個小孩在談話,一個小孩問:“怎麽有好長一段時間都沒見到你?”另一個小孩,也就是桑樹上的那個少年回答說:“之前,我被人用箭射傷,長成瘡,養了好長一段時間。”那個小孩又問道:“那你現在怎麽樣了?”桑樹上的少年回答:“全靠朱府君屋梁上的藥膏,我用它來敷瘡,這才得以痊愈了。”
給使便向朱誕稟告說:“您是否知道,有人竊取了您的藥膏?”朱誕說:“我的藥膏一直在梁上放著,誰人能夠偷到它?”給使說:“不一定,您還是去看一看吧。”朱誕哪裏肯信,但還是去看了看,藥膏的包封還是原來的樣子。朱誕說:“很可能是小人在故意散布謠言,藥膏的封條都還沒動呢。”給使說:“你把它打開看看。”朱誕於是把包封打開,裏麵的藥膏被偷刮走了一半,上麵還留著腳趾的痕跡。朱誕非常吃驚,於是詳細地詢問原委,給使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給了朱誕。
倪彥思家魅
吳時嘉興倪彥思居縣西埏裏。忽見鬼魅入其家,與人語,飲食如人,惟不見形。彥思奴婢有竊罵大家者,雲:“今當以語。”彥思治之,無敢詈1之者。
彥思有小妻,魅從求之,彥思乃迎道士逐之。酒殽既設,魅乃取廁中草糞,布著其上。道士便盛擊鼓,召請諸神。魅乃取伏虎,於神座上吹作角聲音。有頃,道士忽覺背上冷,驚起解衣,乃伏虎也。於是道士罷去。
彥思夜於被中竊與嫗語,共患此魅。魅即屋梁上謂彥思曰:“汝與婦道吾,吾今當截汝屋梁。”即隆隆有聲。彥思懼梁斷,取火照視,魅即滅火。截梁聲愈急。彥思懼屋壞,大小悉遣出,更取火視,梁如故。魅大笑,問彥思:“複道吾否?”
郡中典農聞之,曰:“此神正當是狸物耳。”魅即往謂典農曰:“汝取官若幹百斛穀,藏著某處,為吏汙穢,而敢論吾!今當白於官,將人取汝所盜穀。”典農大怖而謝之。自後無敢道者。三年後去,不知所在。
【注釋】
1詈(li):罵。
【譯文】
三國東吳人倪彥思,住在嘉興縣西邊一個叫埏裏的地方。一天,倪彥思忽然發現有個鬼魅進入他的家,這個鬼魅能和人交談,飲食也與常人差不多,就是看不見它的身影。倪彥思家的奴婢中,有人私下罵主人,鬼魅對他說:“我現在就把你罵的這些話告訴你家主人。”倪彥思聽了後,懲罰了罵人的奴婢,此後,就沒人敢在背後罵主人了。
倪彥思家中有一個小妾,鬼魅去糾纏她,倪彥思就把道士請了來,讓他把鬼魅驅走。道士擺上酒菜,鬼魅從茅廁中取來草糞,全灑在酒菜上。道士使勁敲鼓,召請各路神仙。鬼魅就找來一個便壺,在神座上吹號幹擾道士施法。過了一會兒,道士忽然感覺自己的背上有點發冷,他連忙起身,解開自己的衣服,吃驚地發現,原來自己的背上居然掛著一個便壺。如此,道士隻好無奈地走了。
晚上,倪彥思在被窩裏同妻子說悄悄話,他們都為這個鬼魅而感到困惱極了。鬼魅在屋梁上對倪彥思說:“你同你的妻子居然背後說我,我要馬上折斷你家的屋梁。”隨即,屋梁上發出轟隆隆的響聲。倪彥思害怕屋梁真的被折斷,取火點燈來看,鬼魅就立即把燈吹滅了。緊接著,折屋梁的聲音越來越大,倪彥思擔心房屋垮塌,就把一家老小全都叫出屋外,然後再點燈來查看,發現屋梁並沒有異樣。鬼魅大聲笑著問倪彥思:“看你還敢說我不?”
郡裏的典農校尉聽說這件事後,說:“這個鬼怪應該是狐狸精。”鬼魅馬上來到典農校尉家對他說:“你私自拿了官府幾百斛稻穀,現在藏在某個地方。你自己本身就是個貪官汙吏,居然還敢來議論我,我現在就去向官府舉報你,叫他們派人把你盜得的那些稻穀取走。”典農校尉聽了十分害怕,趕忙向鬼魅道歉。自此之後,再也沒有人敢背後議論這個鬼魅。三年之後,鬼魅離開倪家,不知下落。
陳國張漢直到南陽從京兆尹延叔堅學《左氏傳》。行後數月,鬼物持其妹,為之揚言曰:“我病死,喪在陌上,常苦饑寒。操二三量不借掛屋後楮1上,傅子方送我五百錢,在北墉下,皆亡取之。又買李幼一頭牛,本券在書篋中。”往索取之,悉如其言。婦尚不知有此,妹新從婿家來,非其所及。家人哀傷,益以為審。父母諸弟衰絰到來迎喪,去舍數裏,遇漢直與諸生十餘人相追。漢直顧見家人,怪其如此。家見漢直,謂其鬼也。悵惘2良久,漢直乃前為父拜,說其本末,且悲且喜。凡所聞見,若此非一,得知妖物之為。
【注釋】
1楮:楮樹。
2悵惘:惆悵迷惘。
【譯文】
陳國的張漢直打算到南陽去,跟隨京兆尹延叔堅學習《左氏傳》。他走了幾個月以後,妖怪挾持他的妹妹,通過他妹妹的口揚言說:“我病死了,屍體還在路上擺著,魂魄常常受到饑餓與寒冷的困擾。我過去打好的兩三雙草鞋,掛在屋後的楮樹上;傅子方送給我的那五百文錢,我放在北牆下麵。這些東西我都忘記帶走了。還有我向李幼買了一頭牛,契據就放在書箱中。”大家依照他的話去找這些東西,都像他妹妹說的那樣。連他的妻子都還不知道有這些東西的存在。他的妹妹剛從丈夫家裏來,不會知道這些事情。所以家裏人十分悲傷,更加認定張漢直死了。於是張漢直的父母兄弟,都穿了喪服到南陽迎喪。在距離學府還有幾裏的地方,他們卻碰到張漢直和十幾個同學一起走著。張漢直回頭看見家裏人,奇怪他們居然穿戴成這個樣子。家裏人看見張漢直,還以為他是鬼,惆悵疑惑了很長。張漢直上前向父親行禮。他父親把事情的前後經過告訴他,父子倆悲喜交集。所聽到聞的,類似的事情不止一件,這才讓大家知道是妖怪在作怪。
貞節先生
漢陳留外黃範丹,字史雲。少為尉從佐使檄謁督郵。丹有誌節,自恚1為廝役小吏,乃於陳留大澤中殺所乘馬,捐棄2官幘,詐逢劫者。有神下其家曰:“我史雲也。為劫人所殺。疾取我衣於陳留大澤中。”家取得一幘。丹遂之南郡,轉入三輔,從英賢遊學,十三年乃歸。家人不複識焉。陳留人高其誌行,及沒,號曰貞節先生。
【注釋】
1恚(hui):怨恨。
2捐棄:拋棄。
【譯文】
範丹,字史雲,是漢代陳留郡外黃縣人。年輕的時候,範丹曾擔任尉從佐使,因為傳送官府檄文晉見過督郵。範丹誌向高遠,他怨恨自己,不甘心隻做一個幹粗雜活的小吏。於是,在陳留郡的一個大沼澤裏,範丹殺死自己騎的馬,把官帽和頭巾丟在地上,製造出一種遭強盜搶劫的假象。
一個神靈降臨到範丹的家裏並對他的家人說:“我是史雲,路上遭遇搶劫被強盜殺死,你們趕快到陳留郡的一個大沼澤中取回我的衣服。”家裏的人立即趕到那裏,撿到了範丹的一塊頭巾。
範丹後來離開陳留郡又去了南郡,之後又轉入三輔地區,他拜能人賢士為師,十三年後才返回家鄉,當時,家裏的人幾乎認不出他來了。對範丹實現遠大抱負的行為,陳留郡的人非常敬佩,範丹死後,人們把他稱為貞節先生。
費季居楚
吳人費季,久客於楚。時道多劫,妻常憂之。季與同輩旅宿廬山下,各相問出家幾時。季曰:“吾去家已數年矣。臨來,與妻別,就求金釵以行。欲觀其誌當與吾否耳。得釵,乃以著戶楣上。臨發,失與道,此釵故當在戶上也。”爾夕,其妻夢季曰:“吾行遇盜,死已二年。若不信吾言,吾行時,取汝釵,遂不以行,留在戶楣上,可往取之。”妻覺,揣釵,得之,家遂發喪。後一年餘,季乃歸還。
【譯文】
吳國人費季,在楚國客居已經很長時間了,當時路上經常發生搶劫,他的妻子常常為他擔憂。費季和同伴們在廬山下投宿,互相詢問各自離家有多久了。費季說:“我離家已經好幾年了。臨出門的時候,我和妻子告別,並跟她要了一枚金釵才動身,我隻是想試試她的心意,看她是否會給我罷了。我拿到了金釵,就把它放在家裏門框上端的橫梁上。等我動身的時候,卻忘記告訴她了。這金釵應當還在門上。”當天晚上,他的妻子夢見費季說:“我在路上遇見了強盜,死了已經兩年了。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我臨走的時候拿了你的金釵,但卻並沒有把它帶走,而是把它放在門框上端的橫梁上,你可以去把它取下來。”他妻子醒了,在家中門框的橫木上,果然摸到了金釵,因而家裏人都相信費季果真是死了,便給他辦了喪事。過了一年多,費季卻回家了。
鬼扮虞定國
餘姚虞定國,有好儀容。同縣蘇氏女,亦有美色。定國常見悅之。後見定國來,主人留宿,中夜,告蘇公曰:“賢女令色,意甚欽之。此夕能令暫出否?”主人以其鄉裏貴人,便令女出從之。往來漸數,語蘇公雲:“無以相報。若有官事,某為君任之。”主人喜。自爾後,有役召事,往造定國。定國大驚曰:“都未嚐麵命,何由便爾?此必有異。”具說之。定國曰:“仆寧肯請人之父而淫人之女。若複見來,便當斫之。”後果得怪。
【譯文】
餘姚縣的虞定國,生得相貌非凡;同縣的蘇家姑娘,也出落得很漂亮。虞定國曾經看見過她,很喜歡她。後來蘇家看見虞定國前來,主人就留他在家過夜。半夜時分,虞定國對蘇公說:“賢女長得真是漂亮,我心裏十分欽佩仰慕她。今晚是否能叫她出來一下呢?”主人因為虞定國是當地的顯貴人物,便叫女兒出來陪伴侍侯他。於是虞定國與蘇家的來往漸漸頻繁,他告訴蘇公說:“我沒有什麽可用來報答您的。如果官府中有什麽差役。就讓我來替您承擔吧。”主人聽了很高興。自那以後,有一次,差役叫蘇家主人去服役,主人就去找虞定國。虞定國十分驚訝,說:“我和你根本沒有見麵說過話,你怎麽會這樣?這裏麵一定有怪。”蘇家主人就詳細地把之前的事情告訴了他。虞定國說:“我怎麽可能會去乞求人家的父親而奸淫人家的女兒?如果你再看見他來,就該把他殺了。”後來蘇公抓到了他,果然是個妖怪。
朱誕給使
吳孫皓世,淮南內史朱誕,字永長,為建安太守。誕給使1妻有鬼病,其夫疑之為奸。後出行,密穿壁隙窺之,正見妻在機中織,遙瞻桑樹上,向之言笑。給使仰視樹上,有一年少人,可十四五,衣青衿袖,青幧頭2。給使以為信人也,張弩射之,化為鳴蟬,其大如箕,翔然飛去。妻亦應聲驚曰:“噫!人射汝。”給使怪其故。
後久時,給使見二小兒在陌上共語。曰:“何以不複見汝?”其一,即樹上小兒也,答曰:“前不遇,為人所射,病瘡積時。”彼兒曰:“今何如?”曰:“賴朱府君梁上膏以傅之,得愈。”
給使白誕曰:“人盜君膏藥,頗知之否?”誕曰:“吾膏久致梁上,人安得盜之?”給使曰:“不然。府君視之。”誕殊不信,試為視之,封題如故。誕曰:“小人故妄言,膏自如故。”給使曰:“試開之。”則膏去半。為掊刮,見有趾跡。誕因大驚,乃詳問之。具道本末。
【注釋】
1給使:供驅使的人。
2幧頭:古代男子束發的頭巾。
【譯文】
三國東吳末帝孫皓時期,淮南內史朱誕,字永長,後任建安太守。朱誕身邊有一個給使,他的妻子被鬼迷惑,但這個給使懷疑她與人通奸。後來,給使假裝外出,然後悄悄回來,鑿穿木板牆的縫隙偷偷窺看。恰好能看見妻子在織布機上織布,隻見她遠遠地望著桑樹,並不停地向著桑樹上麵說笑。給使順著她說笑的方向抬頭望去,看見桑樹上坐著一位少年,年約十四五歲,穿著青布衣衫,頭上戴著青布頭巾。給使以為他是人,就張弓搭箭向他射去。誰知這少年竟變成簸箕大的一隻鳴蟬,在空中盤旋著飛走了。隨著拉弓的聲響,給使的妻子發出一聲驚叫:“噫,有人用箭射你。”對發生的這一切,給使奇怪極了。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給使在路上聽見兩個小孩在談話,一個小孩問:“怎麽有好長一段時間都沒見到你?”另一個小孩,也就是桑樹上的那個少年回答說:“之前,我被人用箭射傷,長成瘡,養了好長一段時間。”那個小孩又問道:“那你現在怎麽樣了?”桑樹上的少年回答:“全靠朱府君屋梁上的藥膏,我用它來敷瘡,這才得以痊愈了。”
給使便向朱誕稟告說:“您是否知道,有人竊取了您的藥膏?”朱誕說:“我的藥膏一直在梁上放著,誰人能夠偷到它?”給使說:“不一定,您還是去看一看吧。”朱誕哪裏肯信,但還是去看了看,藥膏的包封還是原來的樣子。朱誕說:“很可能是小人在故意散布謠言,藥膏的封條都還沒動呢。”給使說:“你把它打開看看。”朱誕於是把包封打開,裏麵的藥膏被偷刮走了一半,上麵還留著腳趾的痕跡。朱誕非常吃驚,於是詳細地詢問原委,給使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給了朱誕。
倪彥思家魅
吳時嘉興倪彥思居縣西埏裏。忽見鬼魅入其家,與人語,飲食如人,惟不見形。彥思奴婢有竊罵大家者,雲:“今當以語。”彥思治之,無敢詈1之者。
彥思有小妻,魅從求之,彥思乃迎道士逐之。酒殽既設,魅乃取廁中草糞,布著其上。道士便盛擊鼓,召請諸神。魅乃取伏虎,於神座上吹作角聲音。有頃,道士忽覺背上冷,驚起解衣,乃伏虎也。於是道士罷去。
彥思夜於被中竊與嫗語,共患此魅。魅即屋梁上謂彥思曰:“汝與婦道吾,吾今當截汝屋梁。”即隆隆有聲。彥思懼梁斷,取火照視,魅即滅火。截梁聲愈急。彥思懼屋壞,大小悉遣出,更取火視,梁如故。魅大笑,問彥思:“複道吾否?”
郡中典農聞之,曰:“此神正當是狸物耳。”魅即往謂典農曰:“汝取官若幹百斛穀,藏著某處,為吏汙穢,而敢論吾!今當白於官,將人取汝所盜穀。”典農大怖而謝之。自後無敢道者。三年後去,不知所在。
【注釋】
1詈(li):罵。
【譯文】
三國東吳人倪彥思,住在嘉興縣西邊一個叫埏裏的地方。一天,倪彥思忽然發現有個鬼魅進入他的家,這個鬼魅能和人交談,飲食也與常人差不多,就是看不見它的身影。倪彥思家的奴婢中,有人私下罵主人,鬼魅對他說:“我現在就把你罵的這些話告訴你家主人。”倪彥思聽了後,懲罰了罵人的奴婢,此後,就沒人敢在背後罵主人了。
倪彥思家中有一個小妾,鬼魅去糾纏她,倪彥思就把道士請了來,讓他把鬼魅驅走。道士擺上酒菜,鬼魅從茅廁中取來草糞,全灑在酒菜上。道士使勁敲鼓,召請各路神仙。鬼魅就找來一個便壺,在神座上吹號幹擾道士施法。過了一會兒,道士忽然感覺自己的背上有點發冷,他連忙起身,解開自己的衣服,吃驚地發現,原來自己的背上居然掛著一個便壺。如此,道士隻好無奈地走了。
晚上,倪彥思在被窩裏同妻子說悄悄話,他們都為這個鬼魅而感到困惱極了。鬼魅在屋梁上對倪彥思說:“你同你的妻子居然背後說我,我要馬上折斷你家的屋梁。”隨即,屋梁上發出轟隆隆的響聲。倪彥思害怕屋梁真的被折斷,取火點燈來看,鬼魅就立即把燈吹滅了。緊接著,折屋梁的聲音越來越大,倪彥思擔心房屋垮塌,就把一家老小全都叫出屋外,然後再點燈來查看,發現屋梁並沒有異樣。鬼魅大聲笑著問倪彥思:“看你還敢說我不?”
郡裏的典農校尉聽說這件事後,說:“這個鬼怪應該是狐狸精。”鬼魅馬上來到典農校尉家對他說:“你私自拿了官府幾百斛稻穀,現在藏在某個地方。你自己本身就是個貪官汙吏,居然還敢來議論我,我現在就去向官府舉報你,叫他們派人把你盜得的那些稻穀取走。”典農校尉聽了十分害怕,趕忙向鬼魅道歉。自此之後,再也沒有人敢背後議論這個鬼魅。三年之後,鬼魅離開倪家,不知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