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浚(濬同浚)(1595年一1656年)字文水,號海王益都人﹤今山東淄傅人﹥崇禎辛未進士,明末清初貳臣,官至刑部尚書入《貳臣傳》甲編。


    曆史總是用簡潔的語言概述一個人的一生,因為曆史人物的繁多,能得到曆史“點化”的絕非尋常之人!而每個人就是一部書,一段絕非尋常的曆史!也隻有細節的血肉才能構造一個人的信仰,精神與靈魂。而任浚正是曆史長河中翻滾著的一朵浪花,它激蕩的衝撞,能否留下回聲,曆史留下了答案功過是非任人憑說。一個白發蒼然的老人,站在故鄉的雲行山上,一手捋著長須,一手倒背著,他那不屈傲然的身軀在寒風中挺立著,隨著一行蒼老的眼淚沽沽而流的是襲上他心頭的是那今生永遠難以忘懷的人生往事.....


    一五九五年的一天,益都縣博山夏莊任家的一家院子裏傳來了嬰兒“呱呱“落地的聲音,而在接生婆的驚叫聲裏,任父看到了隨著孩子落地的居然還有一條蛇!消息不弳而走,人們眾說紛紜,奚落聲,嘲弄聲不絕於耳,這夲來是一大喜事,而由於蛇的隨之下生成了千古奇聞,任母楊氏空以淚水洗麵,而慈善心軟的任父沒聽村人的話,把蛇打死,而是把戀戀不舍的蛇兒,一直送到山上。


    這一亙古少有的新鮮事兒,自然傳得很遠很遠,遠在近百裏之外的楊氏娘家也聽說了,他們沒為楊氏的安康與否惦念,居然也和世間人一樣嘲笑!沒人管住別人的非議,這孩子,任父給取名浚兒,他從小便和爹娘一起籠罩在世俗所帶給的無形的“陰雲迷霧“之中,隻能隨著歲月的流轉輪回中,淡化所有“樂此不疲“的“口舌“們,方得讓生活回到平樸自然的狀態之中!


    這種度日如年的生活,總算熬到了浚兒能說會跑的年頭。活潑可愛的浚兒平添了爹娘少有的歡喜。當楊氏領著浚兒走向田間地頭的時候,總引得一群孩子們的嘲笑,這時浚兒就掙開娘的手,投擲上幾塊土嗑拉把他們趕走,從大人和孩童們的嘲笑聲裏,他隱約知道了原委,而他極力維護著娘的尊嚴,每當逡兒把孩童們追得很遠很遠的時候,娘就焦急地喊著“浚兒快回來......“浚兒很聽娘的話,跑回來擦幹淚水和娘幹著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兒。


    也許是承受不了世間那無盡的非議和嘲諷,還是生活過於艱難的重負,任父在浚兒七歲那年病故了,淒苦的生活一度讓他們母子雪上加霜。而再難的日子也要過下去!浚兒幼小的心靈過早地承受了生活的重負,他們相依為命地活著......真的不知道還有多山風吹雨打降臨到他們這多舛的家裏。


    臘月裏是姥姥的生日,半夜星光裏,娘就把浚兒叫起,挎著個包袱,他們娘倆一步一步的丈量過幾十個村莊才來到了近百裏外的白峪村。姥姥家雖說不是大戶人家,可也是衣食無憂的中上人家,而與浚兒家相比那是相形見絀!浚兒因為一年才見著幾個表兄妹們,顯得格外親切。他光這個頭,頂著個寒風跑得個滿頭大汗。姥姥舉著個龍頭拐杖總是喝斥著浚兒,嫌他是個調皮將軍,怕累壞了她的孫兒孫女的,讓他停下來,浚兒哪裏聽姥姥的話總是跑得越歡,叫喊聲越大!浚兒聽著姥姥的聲音不對勁總是衝著他吼,他便不時的跑到她麵前扮個鬼臉,氣謂姥姥摔打著個拐杖叫罵著,儼然一副凶惡的巫婆的樣子!每當這時惹得親戚們大笑不已!而浚兒娘這時便把他拉住,心疼地給他擦著汗,撫摸著他那凍得裂口出血的耳朵,心裏不是個滋味。


    晌午快開席的時候,姥姥坐在正中的太師椅上敲打著龍頭拐杖在地上“嘚嘚“作響,嚷著浚兒幾個孩子停下玩耍,要分棉帽了,每個小孩一個。浚兒聽了一蹦丈把高,因為幾個孩子就他沒戴帽子,他聽了自然高興,依偎在娘身邊焦急地盼著姥姥發帽子,而且是姥姥親手縫製的!當一個個嶄新的帽子發給各個孩子時,孩子們戴在頭上有說不出的喜悅和溫暖。當姥姥把浚兒叫到她身邊,把最後一個帽子戴在他頭上時,滿屋的人突然哄堂大笑,原來帶在浚兒頭上的是一個無頂的帽子,浚兒摘下來一看,“憑什麽給俺個這樣的帽子!“他哭喊著狠狠地摔村口在地上,跑到娘身邊拉起娘的手喊道:″娘,咱回家!咱以後不來了,再也不來了!“娘在親人不息的哄笑中,撿起了帽子,啜泣著背起了浚兒頭也不回的走了,浚兒在娘的背上哭喊著:“娘,俺不要,俺不要這帽子!不要!......“而娘卻把這帽子攥得更緊了,她的手在嗦嗦的發抖!


    回到家裏浚兒大病了一場,幸好私孰老師的周濟和幫助,從此,他變得沉默寡言了,世態的炎涼,殘酷的現實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每當浚兒不好好讀書時,娘便把那頂無頂的帽子放在桌子上,浚兒看著它說:“娘,你把它收起來吧!俺一定好好上學,以後考上官,讓你過上好日子,讓他們看看!“娘看著兒子堅決不屈的樣子,把他擁在懷裏哭起來。


    在學堂裏,浚兒總是第一個先到,一天私孰老師覺得納悶便問:“你吃得什麽飯,怎麽總是這麽快,來得總是這麽早?“浚兒答道:“俺吃了三個餅子。“一聽說他吃了三個餅子,老師非常高興,便又問:“你家有多少糧食?“浚兒不加思索的答道“十二鼻!“


    “十二鼻?“老師想十二鼻,這個“鼻“是什麽單位?他百思不得其解,又不好意思問,因為任浚是學堂裏最聰明的,他知道的知識比別人多也不足為怪。可這“鼻“是個什麽單位,一直困擾了老師很久。直到私孰老師到他家,看見他家的糧食在三個罐子乘著,而且每個罐子都有拴繩的四個鼻,他這才明白浚兒說他家有十二鼻糧食的意思了,隻不過是三罐糧食,老師看了不禁辛酸!當他向浚兒娘問起“三個餅子“時,她指著鍋裏沉湎後的糊糊,正如一個圓圓的餅子!老師明白了,以後便更加出心教導他了。


    村南有座雲行山,山上有座“關公廟“,老師經常領著孩子們去讀書,在幽美的大自然中,他們朗頌文章會比單單在學堂裏要愜意多了。每每到關公廟浚兒總是對著關公的雕塑深拜不已,因為老師在講《三國演義》,講到“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他最崇拜“關公“,下定決心,好好學習,練好功夫,長大要做一個象“關公“一樣重情重義的人!


    命運的殘酷在於他不會優待落難者,他唯恐弱者不倒下,足以證明他的存在的驕矜和傲然!而浚兒似乎能接受這命運給予他的苦難!他仿佛知道要想讓自己擺脫命運束縛的隻有知識,也隻有在擁有和融入的知識才讓自己有能力去辨析人間的是是非非,才能駕馭起人生的動力,好讓自己在堅強中改變自我。在那個時代唯有通過科考去攀登一個又一個向上的台階,他知道,為了死去的爹,為了憂鬱的娘,為了結束那無休無止的嘲弄和恥笑,他真的別無選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淚灑故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誠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誠然並收藏淚灑故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