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下米爾海姆這塊地之後,那麽,最後剩下的目標,就隻有克裏弗公國的這塊地了。
但是,這塊地很不好拿。為啥?因為這塊地是克裏弗公國的核心區域啊……
克裏弗公國麵積不大,大概隻有2200平方公裏左右,比東弗裏斯蘭伯國都小不少。但是,其領土,都在萊茵河兩岸,屬於富庶的農業區。而且,沒什麽沼澤地區,土地利用率較高。
而馬林謀求的萊茵河以東、利珀河以南和魯爾河以北的地區,大約有四五百平方公裏,都快占到克裏弗公國的四分之一的領土了。領土上,封建封臣也比較多,處理起來很麻煩。
之前,馬林雖然用下格德司地區交換了馬克伯國,那也是情況特殊。為何?因為馬克伯國的土地,富庶程度,遠不及下格德司地區。當然,這裏指的是農業。不過,這個年代,也沒啥工業啊,自然是農業為王。
下格德司地區,早在幾十年前勃艮第公爵大膽的查理滅亡格德司公國的時候,當地的封建貴族就被屠戮了大部分。因此,即使查理二世在1492年複國,國內的封建貴族,也剩不下多少了。
沒什麽封建貴族,會出現什麽樣的情況?自然是下格德司地區的大部分耕地和莊園,都歸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所有了。
而王室領地多的後果是什麽?自然是查理二世十分有錢了。畢竟,這個年代沒有普及稅收。衡量諸侯是否富裕的標準,除了封地內城市數量的多少外,就是名下土地的多少了。
名下的土地越多,收益自然就越大。查理二世借著被大膽的查理滅國洗牌的機會,把格德司公國大部分土地掌握到自己手中。如此一來,查理二世自然就成了非常富有的諸侯。不然,他也沒那麽多錢去養活大量的軍隊和薩克森公國爭奪西弗裏斯蘭。
<a href="http://m.xiashuba.com" id="wzsy">xiashuba.com</a>
在這裏需要說明的是,諸侯雖然名義上是諸侯國所有土地的所有者,但實際上,很多土地都是被分封了出去的。畢竟,那些公爵、伯爵麾下,還有很多的男爵和騎士。諸侯國傳承的年代越久,諸侯名下的土地就越少。因為,每代諸侯都會分封一些土地出去。而土地的回收很難,除非治下的封臣絕嗣,才能趁機收回土地……
因此,傳承越久的諸侯國,諸侯本身的土地就越少。而像馬林這樣打天下的諸侯,名下的土地是最多的。因為,他才是第一代諸侯,沒分封多少土地出去呢。至於打下來的土地原本的封臣,多半被他清理或驅趕走了。因此,他的土地才那麽多。
約翰二世之所以願意用馬克伯國去交換下格德司地區,也是因為下格德司地區直屬格德司公爵的耕地非常多,比約翰二世再馬克伯國的名下土地多很多。
而馬林交換來馬克伯國,如果不計算煤炭價值的話,是很虧的。因為,這是交換領土,不是滅國。所以,馬林不能隨意動那些原本的小封建貴族。因此,除了那些願意跟著約翰二世去下格德司地區混的封建貴族留下的莊園馬林可以接收外,那些願意留下的小封建貴族,馬林不能動他們。當然,那些小封建貴族也必須向馬林效忠。
所以,從農業角度上講,馬林用土地所有權集中在諸侯本身手裏的下格德司地區去交換土地所有權較為分散的馬克伯國,是很吃虧的。
但馬林本身的目標也不是那些耕地,而是煤炭。所以,他其實並不覺得怎麽吃虧。等到工業時代來臨,馬林會大賺特賺。因為,境內的那些礦產資源,都是諸侯所有的。
(注:封建時代,歐洲國家的礦產,歸王室所有。當然,分裂的德意誌,諸侯國礦產資源歸諸侯所有。所有采礦者必須獲得許可,並繳納重稅。比如西班牙開發美洲的金銀礦,就規定,金銀礦5分之1的收益歸西班牙王室。這裏說的是收益,不是利潤。)
……
和馬克伯國不同,約翰二世是常駐克裏弗公國的。馬克伯爵隻是他兼領的頭銜,克裏弗公爵才是他的主要頭銜。拉馬克家族的根基,也是在克裏弗公國。
所以說,克裏弗公國的領土變動,對拉馬克家族的影響很大。因此,對於馬林而言,交換萊茵河河東那塊地的難度,比交換馬克伯國都要難。而且,馬林現在手裏也沒有類似下格德司地區那樣土地所有權集中在諸侯手裏的優質地塊可以拿來交換了。
目前,馬林手裏能拿來交換的,主要是馬克伯國魯爾河以南的地區,以及南明斯特地區的西部地區。
但是,不管是馬克伯國魯爾河以南的地區,還是南明斯特地區西部地區,土地都不如克裏弗公國萊茵河以東的那塊地肥沃。而且,交通便利程度也遠不及。
不但如此,兩塊地上的土地所有權也比較複雜。馬克伯國魯爾河以南的地區,本就是約翰二世名下封地,那裏的情況,約翰二世豈能不知?反正,是趕不上克裏弗公國萊茵河東岸的那塊地的。而且,那邊和克裏弗公國也不交界,管理比較麻煩。
至於南明斯特地區西部的那塊地,倒是和克裏弗公國交界。但是,那邊的土地沒有萊茵河東岸那塊地肥沃不說,土地所有權也很麻煩。因為,南明斯特地區的土地所有權,主要在教會手裏……
即使克裏弗公爵約翰二世願意交換土地,他也不敢問教會要土地啊……
這年頭,新教尚未出來造反,天主教在歐洲,是比後世老美都要強橫的存在。即使馬林把土地換給約翰二世,約翰二世也不敢搶當地教會手裏的土地啊……
所以,想要換到萊茵河東岸那塊地,困難非常大……
但不管怎麽說,馬林都不願放棄那塊地。因為,那塊地不但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還有著無與倫比的水上運輸的優勢。
所以,馬林還是決定試一試。沒試過,怎麽知道成與不成呢?就像後世的一句話說的那樣——理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而且,馬林可不是抱著僥幸的心理去的。他對萊茵河東岸那塊地,可是抱著誌在必得的心理去的。為了獲得那塊地,他願意付出巨大的代價……
但是,這塊地很不好拿。為啥?因為這塊地是克裏弗公國的核心區域啊……
克裏弗公國麵積不大,大概隻有2200平方公裏左右,比東弗裏斯蘭伯國都小不少。但是,其領土,都在萊茵河兩岸,屬於富庶的農業區。而且,沒什麽沼澤地區,土地利用率較高。
而馬林謀求的萊茵河以東、利珀河以南和魯爾河以北的地區,大約有四五百平方公裏,都快占到克裏弗公國的四分之一的領土了。領土上,封建封臣也比較多,處理起來很麻煩。
之前,馬林雖然用下格德司地區交換了馬克伯國,那也是情況特殊。為何?因為馬克伯國的土地,富庶程度,遠不及下格德司地區。當然,這裏指的是農業。不過,這個年代,也沒啥工業啊,自然是農業為王。
下格德司地區,早在幾十年前勃艮第公爵大膽的查理滅亡格德司公國的時候,當地的封建貴族就被屠戮了大部分。因此,即使查理二世在1492年複國,國內的封建貴族,也剩不下多少了。
沒什麽封建貴族,會出現什麽樣的情況?自然是下格德司地區的大部分耕地和莊園,都歸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所有了。
而王室領地多的後果是什麽?自然是查理二世十分有錢了。畢竟,這個年代沒有普及稅收。衡量諸侯是否富裕的標準,除了封地內城市數量的多少外,就是名下土地的多少了。
名下的土地越多,收益自然就越大。查理二世借著被大膽的查理滅國洗牌的機會,把格德司公國大部分土地掌握到自己手中。如此一來,查理二世自然就成了非常富有的諸侯。不然,他也沒那麽多錢去養活大量的軍隊和薩克森公國爭奪西弗裏斯蘭。
<a href="http://m.xiashuba.com" id="wzsy">xiashuba.com</a>
在這裏需要說明的是,諸侯雖然名義上是諸侯國所有土地的所有者,但實際上,很多土地都是被分封了出去的。畢竟,那些公爵、伯爵麾下,還有很多的男爵和騎士。諸侯國傳承的年代越久,諸侯名下的土地就越少。因為,每代諸侯都會分封一些土地出去。而土地的回收很難,除非治下的封臣絕嗣,才能趁機收回土地……
因此,傳承越久的諸侯國,諸侯本身的土地就越少。而像馬林這樣打天下的諸侯,名下的土地是最多的。因為,他才是第一代諸侯,沒分封多少土地出去呢。至於打下來的土地原本的封臣,多半被他清理或驅趕走了。因此,他的土地才那麽多。
約翰二世之所以願意用馬克伯國去交換下格德司地區,也是因為下格德司地區直屬格德司公爵的耕地非常多,比約翰二世再馬克伯國的名下土地多很多。
而馬林交換來馬克伯國,如果不計算煤炭價值的話,是很虧的。因為,這是交換領土,不是滅國。所以,馬林不能隨意動那些原本的小封建貴族。因此,除了那些願意跟著約翰二世去下格德司地區混的封建貴族留下的莊園馬林可以接收外,那些願意留下的小封建貴族,馬林不能動他們。當然,那些小封建貴族也必須向馬林效忠。
所以,從農業角度上講,馬林用土地所有權集中在諸侯本身手裏的下格德司地區去交換土地所有權較為分散的馬克伯國,是很吃虧的。
但馬林本身的目標也不是那些耕地,而是煤炭。所以,他其實並不覺得怎麽吃虧。等到工業時代來臨,馬林會大賺特賺。因為,境內的那些礦產資源,都是諸侯所有的。
(注:封建時代,歐洲國家的礦產,歸王室所有。當然,分裂的德意誌,諸侯國礦產資源歸諸侯所有。所有采礦者必須獲得許可,並繳納重稅。比如西班牙開發美洲的金銀礦,就規定,金銀礦5分之1的收益歸西班牙王室。這裏說的是收益,不是利潤。)
……
和馬克伯國不同,約翰二世是常駐克裏弗公國的。馬克伯爵隻是他兼領的頭銜,克裏弗公爵才是他的主要頭銜。拉馬克家族的根基,也是在克裏弗公國。
所以說,克裏弗公國的領土變動,對拉馬克家族的影響很大。因此,對於馬林而言,交換萊茵河河東那塊地的難度,比交換馬克伯國都要難。而且,馬林現在手裏也沒有類似下格德司地區那樣土地所有權集中在諸侯手裏的優質地塊可以拿來交換了。
目前,馬林手裏能拿來交換的,主要是馬克伯國魯爾河以南的地區,以及南明斯特地區的西部地區。
但是,不管是馬克伯國魯爾河以南的地區,還是南明斯特地區西部地區,土地都不如克裏弗公國萊茵河以東的那塊地肥沃。而且,交通便利程度也遠不及。
不但如此,兩塊地上的土地所有權也比較複雜。馬克伯國魯爾河以南的地區,本就是約翰二世名下封地,那裏的情況,約翰二世豈能不知?反正,是趕不上克裏弗公國萊茵河東岸的那塊地的。而且,那邊和克裏弗公國也不交界,管理比較麻煩。
至於南明斯特地區西部的那塊地,倒是和克裏弗公國交界。但是,那邊的土地沒有萊茵河東岸那塊地肥沃不說,土地所有權也很麻煩。因為,南明斯特地區的土地所有權,主要在教會手裏……
即使克裏弗公爵約翰二世願意交換土地,他也不敢問教會要土地啊……
這年頭,新教尚未出來造反,天主教在歐洲,是比後世老美都要強橫的存在。即使馬林把土地換給約翰二世,約翰二世也不敢搶當地教會手裏的土地啊……
所以,想要換到萊茵河東岸那塊地,困難非常大……
但不管怎麽說,馬林都不願放棄那塊地。因為,那塊地不但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還有著無與倫比的水上運輸的優勢。
所以,馬林還是決定試一試。沒試過,怎麽知道成與不成呢?就像後世的一句話說的那樣——理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而且,馬林可不是抱著僥幸的心理去的。他對萊茵河東岸那塊地,可是抱著誌在必得的心理去的。為了獲得那塊地,他願意付出巨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