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邦德的遭遇,馬林是早有預料的。就像後世,善於包裝自己的明星,就比更偉大的科學家們更受歡迎。無他,大部分普通人都是感官動物罷了。


    對於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他們其實沒有堅定的意誌和成熟穩定的世界觀,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或者說,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蠱惑。


    用三德子宣傳部長戈培爾的話說——謊話重複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同樣的道理,明星利用媒體平台,不住轟炸普通人的視覺和聽覺。即使他很爛,可重複轟炸你的聽覺和視覺一千遍以上後,你也不得不承認他名氣很大了。


    為啥資本那麽強悍?因為他們買下了媒體渠道,不住地轟炸你的視覺和聽覺,像強行喂shi般地逼著你接受他們的奇葩言論。


    對於一個心智成熟且受教育程度較高的成年人來說,也許還有點抵抗力(甚至很多人抵抗力都不足),對於未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未成年人而言,這簡直就是災難。


    二戰前的德國,已經普及了義務教育,隻是大學升學率偏高而已。就是這樣一個人口素質較高的國家,一樣被納翠掌控的媒體用反複宣傳的方式給忽悠瘸了,一個國家都瘸了。其中,不乏很多高級知識分子。


    就連到了21世紀,都有人被網絡給忽悠瘸了,還堅持自己知道的假消息是真理的呢。傳銷什麽的,也總是能忽悠到不少人。


    所以,總結下來,大部分人都是可忽悠的。這在教育非常發達的21世紀適用,在16世紀,則可以改為——絕大部分人都是可忽悠的!


    因為,這個年代的人識字率極低,而文盲們,又特別迷信,更加好忽悠。即便是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們,因為還對宗教篤信不疑,所以也好忽悠。


    所以,邦德隻是簡單地利用了黃銅鏡搞個燈光效果,再用兒童唱詩班加一點BGM,就讓他成為最受歡迎的神學教授,遠超真正的學霸馬丁路德。


    ……


    當然,邦德沒忘記自己的任務。一有機會,他就會宣傳馬丁路德的學識淵博和偉大。之所以如此,是希望以後馬丁路德帶頭搞事情呢。而搞事情,是需要威望的。


    所以,邦德每次講經,都會強調,自己是在和馬丁路德教授交流時,獲得的啟發……


    也因此,馬丁路德絲毫不介意邦德抄他的講義。畢竟,邦德每次都強調是受到他的啟發,沒有貪墨功勞。馬丁路德就是想指責,都找不到指責的點。


    而且,邦德是真的想為馬丁路德揚名啊。畢竟,他又不可能帶頭搞宗教改革,還指望馬丁路德出頭當帶頭大哥呢。


    可是,眼看著自己的威望遠超正主馬丁路德了,所以,邦德有些慌。特別是,馬丁路德最近正在撰寫反對教廷大肆兜售贖罪券的條陳。要是威望不夠,搞事的時候豈不是會扔進水裏不響?


    邦德很發愁,於是通過秘密渠道請示馬林——如何解決馬丁路德威望被他蓋過的問題……


    ……


    馬林接到邦德求助信,滿臉的無語——尼瑪,這不就是傳說中的“臥底混成了黑老大”的案例嗎?


    按照“臥底混成黑老大”案例的處理手法,是直接收網,一網打盡。可邦德的這個問題更複雜,因為,馬丁路德不是罪犯,無法收網。


    唯一的問題,就是馬丁路德威望被“配角”邦德給蓋過了……


    怎麽辦呢?當然是想辦法給馬丁路德增加聲望啊!


    而如何增加聲望呢?馬林想來想去,想到了一個辦法——出書!


    在後世,出書是一種提升逼格的法寶。很多素質不高的明星,也會通過出書,來刷聲望,立學霸人設。當然,除了少部分人是自己執筆,找人校對的外。大部分明星,其實是自己提供大概思路和經曆,然後找槍手完成的。


    這個手段,在2010年後比較少了。主要是,已經進入網絡時代,明星的戰場轉向了微薄等網絡平台,在那裏動不動就發長文什麽的。


    而在網絡平台出現並成熟以前,紙質媒體也是重要的宣傳陣地。同時,出書也是重要的提升逼格的手段。這個手段,在90年代和21世紀初的幾年,非常流行。因為,那是一個文藝時代。你要不裝點文藝範,會顯得特別嘍……


    至於更早的80年代……抱歉,那時候內地沒有娛樂圈,隻有文藝圈……


    ……


    當然,後世和16世紀不能比。後世文化如此發達,寫書不算難事,某點上就有無數撲街天天寫書討票討訂閱,跟乞丐似的。用至尊寶的話說,那個撲街寫手好像一條狗哦……


    但在16世紀,別說寫書了,讀書都是很困難的事。誰能寫一本沒有語法錯誤,能說出一點道理的書,就能被冠以“學者”的稱號了,收獲名望無數!


    馬林給了邦德指示,可邦德發現——貌似馬丁路德還沒寫過書……


    也是,馬丁路德1512年才取得神學博士學位,教書才5年不到呢,相當於後世大學普通教員的級別。除了學曆最高外,還沒取得啥成果。


    這幾年,因為忙於教書,馬丁路德也沒啥時間寫書。而且,這貨今年才34歲不到,這個年紀不上不下的。屬於脫離了菜鳥階段,但還沒達到高手級別的年紀。


    所以,讓馬丁路德出書,貌似很難啊……


    信息反饋到馬林這裏,馬林就讓間諜拿了一份馬丁路德教案的抄錄版過來。結果,馬林發現了亮點——雖然《聖經》是拉丁文版本的。但是,馬丁路德的教案,都將《聖經》翻譯成了德文,並做了注解。


    而且,其注解中,也隱隱有了反教廷搞改革的傾向……


    比如,他的教案裏麵,隱隱透露出反對神化教皇的意思,而且,根據《舊約》內容,反對羅馬教廷搞的神像雕刻和宗教繪畫,認為這屬於《舊約》立明確反對的偶像崇拜。


    另外,馬丁路德還認為,懺悔不必經過神父,而是直接對上帝懺悔即可。因為,他認為上帝無處不在,可以直接溝通,而不必通過神父。而且,神父通過懺悔,探聽了太多別人的陰私,不是什麽好事。因為,出現過神父利用別人陰私,勒索錢財的惡劣事情。當然,神父不會自己出麵,而是把陰私告訴代理人,讓代理人去勒索。


    “嗯?這個教案很好嘛。來,派人編輯下,直接就可以出版德文版的《聖經》了!”


    馬林為了幫馬丁路德揚名,直接派人歸納他的教案,得到了馬丁路德翻譯版的德語《聖經》。而且,還弄了個常常的附錄,增加了馬丁路德的很多見解。


    <a id="wzsy" href="http://m.2kxiaoshuo.com">2k小說</a>


    當然,為了不觸怒教會。馬林特地讓人把一些反天主教會教皇的言論都刪除了。


    然後,得到了一本馬丁路德版的德語《聖經及注解》。


    隨後,馬林派人把書送到維騰堡,交給邦德。接著,又派遣一個間諜假扮成大商人,表示願意主動出資,幫忙出版印刷。


    馬丁路德得到消息的時候,一臉懵逼——啥?我寫過書?


    但翻開德語版的《聖經及注解》,馬丁路德發現,這些的確都是自己翻譯和說過的話。而且,其中一些反教廷的言論被隱藏了。而他平時的教案隻有邦德經常借閱,所以,誰幫忙總結出書的,自然不言而喻了。


    “謝謝你了,加爾文!”馬丁路德滿是感激。畢竟,他這樣的學者型的人,不在乎錢財,但在乎名聲。不然,也不會跳出來搞宗教改革了。


    就這樣,在馬林的暗中支持下,馬丁路德版的德語《聖經及注解》很快被印刷出版了。而且,為了避免教會的敵視,這本書的封麵上特別注明了——這是維騰堡大學神學院的神學教材。


    而且,印刷使用的是北海過布雷頓角島上的造紙廠生產的泛黃的沒添加增白劑的土紙。這種紙張,原本是用來製造油紙的,所以不添加增白劑。畢竟,增白劑有可能會影響食品安全。畢竟,油紙大多是用來包裝食物的,安全第一。


    馬林之所以用這種泛黃的土紙也是無奈——北海過的白紙太顯眼,一看就知道來源。隻有沒增白的泛黃土紙,才和歐洲麻紙看起來像一點。


    而北海國土紙成本很低,印刷一本幾百張紙的《聖經》,成本也就20個芬尼左右,也就是三分之一個金幣。而在這個年代,一本羊皮紙《聖經》,四五百張羊皮紙製成的,可以換一個價值幾十金幣的葡萄園。麻紙《聖經》便宜點,但價格絕對超過10個金幣……


    所以,這個年代,要是家裏有一本《聖經》,就屬於有錢人家了。要是有一本羊皮紙《聖經》,可稱土豪……


    但馬林是為了幫馬丁路德揚名的,所以,他讓給那個假冒富商的間諜,象征性地收點“工錢”——2個金幣一本!


    事實上,對於北海國的印刷廠而言,利潤還很大。但相比這個年代其他家的成本,這個價格,絕對算血虧倒貼了……


    所以,馬林這次不但幫馬丁路德出書揚名,順便還靠著價格差,小賺了一筆。印出來的5000本馬丁路德版的德語《聖經及注解》,能給他帶來兩千多金幣的利潤。


    倒不是不想印刷更多,而是,這年頭識字率太低。你印幾萬本出來,不說人家能不能買得起,就算買得起,也不識字看不懂啊……所以,5000本已經算很大的規模了,足夠揚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歐皇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上老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上老牛並收藏歐皇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