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5000本隻是對外宣傳的數字。暗地裏,其實北海國間諜一共印了1萬本。隻不過,除了有5000本會在薩克森選侯國和附近幾個諸侯國“半賣半送”外,其餘5000本,將會被北海國的間諜們帶往其他地區,暗中銷售。
同時,馬林還會讓北海國的間諜們化妝一番後,在各地的酒館裏幫馬丁路德揚名。畢竟,以後要推馬丁路德站出來當MT吸引火力的,不能沒有足夠的名望。
而且,馬林很雞賊,對於宣傳和悄悄賣書的地方,都是仔細挑選過的——全是打算以後吞並的諸侯國。也就是北德意誌地區和部分德意誌中部地區。
有了事先的宣傳,以後這些地區也更容易被鼓動起來搞宗教改革。然後,宗教戰爭一開始,馬林就有理由出兵占領了。
特別是一些主教國,馬林更是重點照顧。因為,主教國本就是教會的地盤。若是世俗諸侯國,吞並起來還比較麻煩。畢竟,人家可是有血脈傳承序列的。而且,貴族間世代通婚,關係錯綜複雜。吞並一個諸侯國,就意味著得罪幾家甚至十幾家諸侯。
而主教國不同,這本就是教會地盤,不屬於任何一家。若是主教國聽命於教廷,馬林自然不好動。可若是主教國背叛了教廷呢?這樣的諸侯國,占據下來,都不用引發繼承糾紛。因為,沒人有主教國的繼承權。
像北海國邊上的馬格德堡大主教國、明登主教國、帕德博恩主教國、希爾德斯海姆主教國、哈爾伯施塔特主教國,以及西邊的烏得勒支主教國,都在馬林的算計中。
甚至,連科隆大主教的轄區,馬林都派人去滲透和宣傳了。不過,這東西看運氣。按理說,主教國的主教們,作為既得利益者,應該用戶教廷才是。但是,這不好說。比如,曆史上馬格德堡大主教國和不萊梅大主教國,雖然都是教會大勢力,卻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新教的懷抱。當然,馬格德堡大主教國的大主教,是來自勃蘭登堡的霍亨索倫家族。所以,他們站隊新教也不奇怪。
不過,馬哥德堡為站隊新教付出了極為高昂的代價——在“三十年戰爭”中,馬格德堡這個宗教文化名城,被維護天主教的帝國軍隊屠城了……
這裏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勃蘭登堡選帝侯喬基姆一世的弟弟阿爾布雷希特。這貨是1490年生的,今年才27歲。但是,他幾年前就成為馬格德堡大主教了。而且,這貨未來還會成為七大選帝侯之一的美因茨大主教。
但這個人相當矛盾,因為來自勃蘭登堡,天然和薩克森選侯國親近。所以,他起初是很欣賞和支持馬丁路德的。或者說,他一直很欣賞馬丁路德。
但他成為美因茨大主教後,身份使得他天然站在了宗教改革派的對立麵。所以,後來這家夥以美因茨大主教和選帝侯的身份,充當了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調解員的身份。
這家夥是個聰明人,明明傾向於路德宗。但表麵上,卻又因為身份和利益,站隊教廷。結果就是,左右逢源,好處撈盡。而且,還順帶保護了新教。
若果新教和天主教之間沒有阿爾布雷希特大主教這個充當“潤滑劑”的調解員,雙方早就幹起來了。而新教和天主教之間,越遲動手越對新教有利。畢竟,新教的發展壯大需要一個過程。所以,阿爾布雷希特大主教的說和,其實是給了新教喘息和發展的時間。
而且,這家夥還有一個騷操作——這貨從富格爾家族借了一筆高達50萬古爾登金幣的巨款,用於競選美因茨大主教之位。等當選後,這貨貌似還不起這筆錢。然後,他就允許新教勢力幫他償還這50萬金幣。作為回報,阿爾布雷希特大主教允許路德宗在他治下傳教。先是馬格德堡大主教國(他同時兼任美因茨大主教和馬格德堡大主教),讓馬格德堡大主教國完全新教化。而美因茨大主教國,則有限允許。畢竟,他也是混天主教的。
所以,這哥們妥妥的路德宗的餘則成,打入了天主教內部高層,暗中保護新教。
當然,馬林並不知道這些詳情。若是知道,一定瘋狂點讚。然後,學這貨,培養幾個宗教人才,打入各個主教國,搞事情。
眼下,馬林采取的是底層滲透法。就是通過間諜在臨近的主教國民間進行宣傳,幫馬丁路德揚名,並鼓吹宗教改革。然後,影響到這些主教國的各個地方,最終完成轉化。
當然,馬林的做法也不能算錯。畢竟,走高層路線固然來得直接,可成本也不小。比如,阿爾布雷希特這貨為了當上美因茨大主教,竟然需要50萬金幣。要知道,查理五世競選皇帝也才花了85萬金幣。而皇帝,是比選帝侯更高級的位置。
所以,走高層路線,成本不比在底層廣撒網低。因而,馬林選哪種都是無所謂的。
<a id="wzsy" href="http://m.beqege.cc">筆趣閣</a>
但民望這個東西,還是在普通百姓中宣揚效果更好。畢竟,光是出書,以這個年代的識字率,想要徹底傳開,太難了。而且,很多人就算讀了這本馬丁路德版的德語《聖經及注解》,注意力也未必會放在馬丁路德身上,沒準會把注意力放到《聖經》本身上麵了。
所以,想要成名立萬,還得有“有心人”站出來,指出這本書的“高明”之處。順帶,宣揚一下馬丁路德的“超凡之處”。然後,通過口口相傳,一傳十,十傳百。
之後,再通過“從眾效應”(這個時代的人沒啥文化,更容易從眾),就能引發更多人對馬丁路德的敬仰,盡管他們也許不知道為啥要敬仰馬丁路德……
舉個例子,學校裏兩個學渣女生熱火朝天地聊著簽哥,另一女生好奇——誰是簽哥?然後,她被之前兩個女生鄙視了——連我們好努力好優秀的簽哥都不知道,你外星來的?好嘍好土啊……
然後,被鄙視的女生抑鬱了,產生了自我懷疑——難道真是我太嘍太土?實際上,這和嘍和土沒有一丁點的關係。但因為媒體的無良轟炸,和一些易被影響的人的口口相傳,很多沒啥主見的人(占社會上的大部分)很輕鬆地被帶偏了。傻子鄙視正常人,在21世紀都經常發生呢。而且,隻要傻子人多勢眾,理直氣壯,正常人往往會被帶偏。當然,這裏說的是不太聰明的正常人。
馬林用的就是這種“從眾效應”——他讓北海國的間諜化妝後在各國各地的酒館裏高談闊論,讚美馬丁路德版的德語《聖經及注解》。這肯定能引起路人的好奇,若是有人問,這啥啊?就用帶著鄙視的眼神,充滿優越感地向其介紹馬丁路德和他的著作。不知道且不願意聽他們介紹的,直接扣上一個“孤陋寡聞”的大帽先……
就像《皇帝的新衣》裏那樣,人們都不肯承認自己蠢,所以假裝看見了皇帝的“新衣”。同樣地,在從眾效應的影響下,普通人肯定不肯承認自己“孤陋寡聞”,會想辦法了解馬丁路德和他的著作。即使沒看過書,也要知道點能吹的知識點。而這些知識點,北海國的間諜們,會很體貼地幫他們歸納好,供他們吹牛所需……
隻要北海國的間諜們跑遍目標諸侯國各地的酒館,選人多的時候高談闊論,利用從眾效應,肯定能快速地把馬丁路德的名聲給打響……
同時,馬林還會讓北海國的間諜們化妝一番後,在各地的酒館裏幫馬丁路德揚名。畢竟,以後要推馬丁路德站出來當MT吸引火力的,不能沒有足夠的名望。
而且,馬林很雞賊,對於宣傳和悄悄賣書的地方,都是仔細挑選過的——全是打算以後吞並的諸侯國。也就是北德意誌地區和部分德意誌中部地區。
有了事先的宣傳,以後這些地區也更容易被鼓動起來搞宗教改革。然後,宗教戰爭一開始,馬林就有理由出兵占領了。
特別是一些主教國,馬林更是重點照顧。因為,主教國本就是教會的地盤。若是世俗諸侯國,吞並起來還比較麻煩。畢竟,人家可是有血脈傳承序列的。而且,貴族間世代通婚,關係錯綜複雜。吞並一個諸侯國,就意味著得罪幾家甚至十幾家諸侯。
而主教國不同,這本就是教會地盤,不屬於任何一家。若是主教國聽命於教廷,馬林自然不好動。可若是主教國背叛了教廷呢?這樣的諸侯國,占據下來,都不用引發繼承糾紛。因為,沒人有主教國的繼承權。
像北海國邊上的馬格德堡大主教國、明登主教國、帕德博恩主教國、希爾德斯海姆主教國、哈爾伯施塔特主教國,以及西邊的烏得勒支主教國,都在馬林的算計中。
甚至,連科隆大主教的轄區,馬林都派人去滲透和宣傳了。不過,這東西看運氣。按理說,主教國的主教們,作為既得利益者,應該用戶教廷才是。但是,這不好說。比如,曆史上馬格德堡大主教國和不萊梅大主教國,雖然都是教會大勢力,卻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新教的懷抱。當然,馬格德堡大主教國的大主教,是來自勃蘭登堡的霍亨索倫家族。所以,他們站隊新教也不奇怪。
不過,馬哥德堡為站隊新教付出了極為高昂的代價——在“三十年戰爭”中,馬格德堡這個宗教文化名城,被維護天主教的帝國軍隊屠城了……
這裏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勃蘭登堡選帝侯喬基姆一世的弟弟阿爾布雷希特。這貨是1490年生的,今年才27歲。但是,他幾年前就成為馬格德堡大主教了。而且,這貨未來還會成為七大選帝侯之一的美因茨大主教。
但這個人相當矛盾,因為來自勃蘭登堡,天然和薩克森選侯國親近。所以,他起初是很欣賞和支持馬丁路德的。或者說,他一直很欣賞馬丁路德。
但他成為美因茨大主教後,身份使得他天然站在了宗教改革派的對立麵。所以,後來這家夥以美因茨大主教和選帝侯的身份,充當了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調解員的身份。
這家夥是個聰明人,明明傾向於路德宗。但表麵上,卻又因為身份和利益,站隊教廷。結果就是,左右逢源,好處撈盡。而且,還順帶保護了新教。
若果新教和天主教之間沒有阿爾布雷希特大主教這個充當“潤滑劑”的調解員,雙方早就幹起來了。而新教和天主教之間,越遲動手越對新教有利。畢竟,新教的發展壯大需要一個過程。所以,阿爾布雷希特大主教的說和,其實是給了新教喘息和發展的時間。
而且,這家夥還有一個騷操作——這貨從富格爾家族借了一筆高達50萬古爾登金幣的巨款,用於競選美因茨大主教之位。等當選後,這貨貌似還不起這筆錢。然後,他就允許新教勢力幫他償還這50萬金幣。作為回報,阿爾布雷希特大主教允許路德宗在他治下傳教。先是馬格德堡大主教國(他同時兼任美因茨大主教和馬格德堡大主教),讓馬格德堡大主教國完全新教化。而美因茨大主教國,則有限允許。畢竟,他也是混天主教的。
所以,這哥們妥妥的路德宗的餘則成,打入了天主教內部高層,暗中保護新教。
當然,馬林並不知道這些詳情。若是知道,一定瘋狂點讚。然後,學這貨,培養幾個宗教人才,打入各個主教國,搞事情。
眼下,馬林采取的是底層滲透法。就是通過間諜在臨近的主教國民間進行宣傳,幫馬丁路德揚名,並鼓吹宗教改革。然後,影響到這些主教國的各個地方,最終完成轉化。
當然,馬林的做法也不能算錯。畢竟,走高層路線固然來得直接,可成本也不小。比如,阿爾布雷希特這貨為了當上美因茨大主教,竟然需要50萬金幣。要知道,查理五世競選皇帝也才花了85萬金幣。而皇帝,是比選帝侯更高級的位置。
所以,走高層路線,成本不比在底層廣撒網低。因而,馬林選哪種都是無所謂的。
<a id="wzsy" href="http://m.beqege.cc">筆趣閣</a>
但民望這個東西,還是在普通百姓中宣揚效果更好。畢竟,光是出書,以這個年代的識字率,想要徹底傳開,太難了。而且,很多人就算讀了這本馬丁路德版的德語《聖經及注解》,注意力也未必會放在馬丁路德身上,沒準會把注意力放到《聖經》本身上麵了。
所以,想要成名立萬,還得有“有心人”站出來,指出這本書的“高明”之處。順帶,宣揚一下馬丁路德的“超凡之處”。然後,通過口口相傳,一傳十,十傳百。
之後,再通過“從眾效應”(這個時代的人沒啥文化,更容易從眾),就能引發更多人對馬丁路德的敬仰,盡管他們也許不知道為啥要敬仰馬丁路德……
舉個例子,學校裏兩個學渣女生熱火朝天地聊著簽哥,另一女生好奇——誰是簽哥?然後,她被之前兩個女生鄙視了——連我們好努力好優秀的簽哥都不知道,你外星來的?好嘍好土啊……
然後,被鄙視的女生抑鬱了,產生了自我懷疑——難道真是我太嘍太土?實際上,這和嘍和土沒有一丁點的關係。但因為媒體的無良轟炸,和一些易被影響的人的口口相傳,很多沒啥主見的人(占社會上的大部分)很輕鬆地被帶偏了。傻子鄙視正常人,在21世紀都經常發生呢。而且,隻要傻子人多勢眾,理直氣壯,正常人往往會被帶偏。當然,這裏說的是不太聰明的正常人。
馬林用的就是這種“從眾效應”——他讓北海國的間諜化妝後在各國各地的酒館裏高談闊論,讚美馬丁路德版的德語《聖經及注解》。這肯定能引起路人的好奇,若是有人問,這啥啊?就用帶著鄙視的眼神,充滿優越感地向其介紹馬丁路德和他的著作。不知道且不願意聽他們介紹的,直接扣上一個“孤陋寡聞”的大帽先……
就像《皇帝的新衣》裏那樣,人們都不肯承認自己蠢,所以假裝看見了皇帝的“新衣”。同樣地,在從眾效應的影響下,普通人肯定不肯承認自己“孤陋寡聞”,會想辦法了解馬丁路德和他的著作。即使沒看過書,也要知道點能吹的知識點。而這些知識點,北海國的間諜們,會很體貼地幫他們歸納好,供他們吹牛所需……
隻要北海國的間諜們跑遍目標諸侯國各地的酒館,選人多的時候高談闊論,利用從眾效應,肯定能快速地把馬丁路德的名聲給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