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章 俠客行(84)
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 作者:金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八
盧生
如果你可以有兩個願望,那是什麽?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說:第一是長生不老,第二是用不完的錢。中國古時道士所修練的,號稱主要是這兩種法術,一是長生術,二是黃白術。黃是黃金,白是白銀。中國的方士一向相信,可以將水銀加藥料燒煉而成黃金。西方中世紀的術士長期來也在進行著相同的鑽研,“煉金術”便是近代化學的祖先。煉金雖然沒成功,但對物質和元素的性質與變化,知識卻越來越豐富,終於累積發展而成為近代的化學。
中國道士之中,高下有很大不同,最高尚的講究淡泊寧靜,修身養生,以求身心平和,以至延年益壽,甚或救人濟世,例如全真教或其他正一、太乙等派別,或武當山的道教修士。次一等的講究金丹大道,希望長生不老,煉成金丹之後點鐵成金,或燒汞成金,用以救貧濟世。下焉者則是希望大發橫財,金銀取用不絕,或者驅邪辟鬼,降魔捉妖,欺騙迷信人士。中國下乘道士的影響所以始終不衰,自和長生術、煉金術以及驅邪術的引人入勝有重大關係。
如果再有第三個願望,多半和“性”有關了。所以落於下乘的道士也有“房中術”。
其實這些下乘功夫和真正的道家、道教無關。所謂的“道家”,是哲學家,信從老子和莊子等人的學說,清靜淡泊,達觀順世;至於“道教”,則是創於中國的一種宗教,信奉道教的出家人稱為道士。
皇帝和大官對黃白術不感興趣,長生術卻是一等一的大事。毛澤東晚年常提到“吐故納新”四字,這典故源出《莊子》,是後世道士長生術的基本觀念之一,認為吐納(呼吸)得法,可以壽同彭祖,或升天成仙。道教派別中還有降妖、捉鬼、符咒、追魂、治病等的一類,那當是更加比較低的一種了。
古代不少高明之士見解卓越,但對金丹大道卻深信不疑,李白便是其中之一。他有許多詩篇都提到對燒丹修煉之術的向往。唐朝皇帝或崇佛教,或好道術,皇帝姓李,便和李耳拉上了關係,因此唐代道教特別盛行。
《酉陽雜俎》中記載了一個盧生的故事。
唐代元和年間,江淮有個姓唐的人,學問相當不錯而好道,到處遊覽名山,人家叫他唐山人。他自稱會“縮錫”之術。所謂縮錫,當是將錫變為銀子。錫和銀的顏色相像,當時人們相信兩者的性質有類似之處,將價錢便宜的錫凝縮而變為銀子,自是一個極大的財源。許多人大為羨慕,要跟著他學。
唐山人出外遊曆,在楚州的客棧之中,遇到一位姓盧的書生,言談之下,甚是投機。盧生也談到爐火修煉的方術,又說他媽媽姓唐,於是便叫唐山人為舅舅。兩人越談越高興,當真相見恨晚。唐山人要到南嶽山去,便邀盧生同行。盧生說有一門親戚在陽羨,正要去探親,和舅舅同行一程,路上有伴,那再好不過了。
中途錯過了宿頭,在一座僧廟中借宿。兩人說起平生經曆,甚是歡暢,談到半夜,兀自未睡。盧生道:“聽說舅舅善於縮錫之術,可以將此術的要點賜告嗎?”唐山人笑道:“我數十年到處尋師訪道,隻學得此術,豈能隨隨便便就傳給你?”盧生不斷懇求。唐山人推托說,真要傳授,也無不可,但須擇吉日拜師,同到南嶽拜師之後,便可傳你。
盧生突然臉上變色,厲聲道:“舅舅,非今晚傳授不可,否則的話,可莫怪我對你不起了。”唐山人也怒了,道:“閣下雖叫我舅舅,其實我二人風馬牛不相關,隻不過路上偶然相逢、結為遊伴而已。我敬重你是讀書人,大家客客氣氣,怎可對我耍這種無賴手段?”
盧生卷起衣袖,向他怒目而視,似乎就要跳起來殺人,這樣看了良久,說道:“你當我是什麽人?我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刺客。你今晚若不將縮錫之術說了出來,那便死在這寺院之中。”說著從懷中取出一隻黑色皮囊,開囊取出一柄青光閃閃的匕首,形如新月,左手拿起火堆前的一隻鐵熨鬥,揮匕首削去,但聽得嗤嗤聲響,那鐵熨鬥便如是土木所製,一片片的隨手而落。
唐山人大驚,隻得將縮錫之術說了出來。
盧生這才笑道:“你倒不頑固,剛才險些誤殺了舅舅。”聽他說了良久,這才說道:“我師父是仙人,令我們師兄弟十人周遊天下查察,若見到有人妄自傳授黃白術的,便殺了他,有人傳授添金縮錫之術的也殺。我早通仙術,見你不肯隨便傳人,這才饒你。”說著行了一禮,出廟而去。
唐山人汗流浹背,以後遇到同道中人,常提到此事,鄭重告誡。(事見《酉陽雜俎》)據我猜想,盧生早聞唐山人之名,想騙他傳授發財秘訣,因此“舅舅、舅舅”的叫得十分親熱,待唐山人堅執不肯,便出匕首威脅,“師父是仙人”雲雲,隻嚇嚇唐山人而已。又或許唐山人的名氣大了,大家追住了要他傳法,事實上他根本不會,隻好造了個故事來推托。錫和銀都是金屬元素,原子量不同,根本不可能將錫變為銀子。
近代人科學知識普遍了,一般道教徒所注重的,大概隻在驅魔除妖、養生煉氣、求仙扶乩、符咒通靈等幾方麵。有些道教的教派和道士研習武術,武當派古代出了一位大名人張三豐,傳下不少高明武功,因而與少林派並稱,是中國武術的重要派別之一。
九
聶隱娘
聶隱娘故事出於裴鉶所作的《傳奇》。裴鉶是唐末大將高駢的從事。高駢好妖術,行為怪誕。裴鉶這篇傳奇小說中也有很豐富的想像。
唐貞元年間,藩鎮魏博的大將聶鋒有個女兒,閨名隱娘,十歲時,有個尼姑來聶家乞食,見到隱娘,求聶鋒將女兒給她攜去教導。聶大怒不許。當夜隱娘失蹤,聶鋒搜尋不到,夫婦思念女兒,相對哭泣。五年後,隱娘回家,說起師父教她劍術的經過。
尼姑教聶隱娘劍術的步驟,常為後世武俠小說所模仿:“遂令二女教某攀緣,漸覺身輕如風。一年後,刺猿狖百無一失;後刺虎豹,皆決其首而歸。三年後,能使刺鷹隼無不中。劍之刃漸減五寸,飛禽遇之,不知其來也。”學會刺鳥之後,尼姑帶她到都市之中,指一人給她看,先一一數明此人的罪過,然後叫她割這人的首級來,用的是羊角匕首,人頭能用藥化之為水。《鹿鼎記》中韋小寶能以藥將人屍化而為水,當從此出典。
五年後,尼姑師父說某大官害人甚多,吩咐她夜中去行刺。那時候聶隱娘任意殺人,早已毫不困難,但這次遇到了另一種心理上的障礙。她見到那大官在玩弄孩兒,那孩子甚是可愛,一時不忍下手,直到天黑才殺了他的頭。尼姑大加叱責,教她:“以後遇到這種人,必須先殺了他所愛之人,再殺他自己。”可以說是一種“忍的教育”。
聶隱娘自己選擇丈夫,選的是一個以磨鏡子做職業的少年。在唐代,那是一種十分奇特的行為,她父親是魏博鎮的大將聶鋒,卻不敢幹涉,隻好依從。
聶鋒死後,魏博節度使知道聶隱娘有異術,便派她丈夫做個小官。後來魏博節度使和陳許節度使劉悟有意見,派聶隱娘去行刺。
劉悟會神算,召了一名牙將來,對他說:“明天一早到城北,去等候一對夫妻,兩人一騎黑驢、一騎白驢。有一隻喜鵲鳴叫,男的用彈弓射之不中,女子奪過丈夫的彈弓,一丸即射死喜鵲,你就恭恭敬敬的上去行禮,說我邀請他們相見。”
第二天果然有這樣的事發生。聶隱娘大為佩服,就做了劉悟的侍從。魏博節度使再派人去行刺,兩次都得聶隱娘相救。
故事中所說的那個陳許節度使劉悟能神算,豁達大度,魏博節度使遠為不及。其實劉悟這人在曆史上是個無賴。《唐書》說他少年時“從惡少年,殺人屠狗,豪橫犯法”。後來和主帥打馬球,劉悟將主帥撞下馬來。主帥要斬他,劉悟破口大罵,主帥佩服他的膽勇,反加重用。劉悟做了大將後,戰陣之際倒戈反叛,殺了上司李師道而做節度使。他晚年時,有巫師妄語李師道的鬼魂領兵出現。《唐書》記載:“悟惶恐,命禱祭,具千人膳,自往求哀,將易衣,嘔血數鬥卒。”可見他對殺害主帥一事心中自咎極深,是一個極佳的心理研究材料。
和他同時的魏博節度使先是田弘正,後是李愬,兩人均是唐代名臣,人品都比劉悟高得多了。裴鉶故意大捧劉悟而抑魏帥,當另有政治目的。
唐人入京考進士,常攜了文章先去拜謁名流,希望得到吹噓。普通文章讀來枯燥無味,往往給人拋在一旁,若是瑰麗清靈的傳奇小說,便有機會得到青睞賞識。先有了名聲,考進士就容易中得多了。唐朝的考試製度還沒有後世嚴格,主考官閱卷時可以知道考生的名字。除了在考進士之前作廣告宣傳、公共關係之外,唐人寫傳奇小說有時含有政治作用。例如《補江總白猿傳》的用意是攻擊政敵歐陽詢(大書法家),說他是妖猿之子。牛李黨爭之際,李黨人士寫傳奇小說影射攻擊牛僧儒,說他和女鬼私通,而女鬼則是頗有忌諱的前朝後妃。
劉悟明明是個粗魯的武人。《資治通鑒》中說:“悟多力,好手搏,得鄆州三日,則教軍中壯士手搏,與魏博使者庭觀之,自搖肩攘臂,離座以助其勢。”這情形倒和今日的摔角觀眾十分相似。朝廷當時要調他的職,怕他兵權在手,不肯奉命。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卻料他沒有什麽能為。果然“悟聞製下,手足失墜,明日,遂行。”(一接到朝廷的命令,不由得手足無措,第二日就乖乖的去了。)
裴鉶寫這篇傳奇,故意抬高劉悟的身分。據我猜想,裴鉶是以劉悟來影射他的上司高駢,是一種拍馬手法。劉悟和監軍劉承偕不睦,勢如水火。監軍是皇帝派在軍隊裏監視司令長官的親信太監,權力很大,相當於當代的黨代表或政委。劉承偕想將劉悟抓起來送到京城去,卻給劉悟先下手為強,將劉承偕手下的衛兵都殺了,將他關了起來,一直不放。皇帝無法可施。有大臣獻計,不如公然宣布劉承偕的罪狀,命劉悟將他殺了。但劉承偕是皇太後的幹兒子,皇帝不肯殺他,後來宣布將劉承偕充軍,劉悟這才放了他。
高駢是唐朝皇帝僖宗派去對抗黃巢的大將,僖宗避黃巢之亂,逃到四川,朝政大權都在太監田令孜的手裏。高駢和田令孜鬥爭得很劇烈,不奉朝廷的命令。裴鉶大捧劉悟,主要的著眼點當在讚揚他以辣手對付皇帝的親信太監,令朝廷毫無辦法,隻好屈服。
精精兒、空空兒去行刺劉悟一節,寫得生動之極,“妙手空空兒”一詞,已成為我們日常語言的一部分。小說中寫這段情節其實也有政治動機。
唐朝之亡,和高駢有很大關係。唐僖宗命他統率大軍,對抗黃巢,但他按兵不動,把局勢搞得糟不可言。此人本來很會打仗,到得晚年卻十分怕死,迷信神仙長生之說,任用妖人呂用之而疏遠舊將。呂用之又薦了個同黨張守一,一同裝神弄鬼,迷惑高駢。當時朝中的宰相鄭畋和高駢的關係很不好,雙方不斷文書來往,辯駁攻訐。《資治通鑒》中載有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
僖宗中和二年,即公元八八二年,“駢和鄭畋有隙。用之謂駢曰:‘宰相有遣刺客來刺公者,今夕至矣!’駢大懼,問計安出。用之曰:‘張先生嚐學斯術,可以禦之。’駢請於守一,守一許諾。乃使駢衣婦人之服,潛於他室,而守一代居駢寢榻中,夜擲銅器於階,令鏗然有聲,又密以囊盛彘血,潛於庭宇,如格鬥之狀。及旦,笑謂駢曰:‘幾落奴手!’駢泣謝曰:‘先生於駢,乃更生之惠也!’厚酬以金寶。”
在庭宇間投擲銅器,大灑豬血,裝作與刺客格鬥,居然騙得高駢深信不疑。但高駢是聰明人,時日久了,未必不會懷疑,然如讀了〈聶隱娘〉傳,就會疑心大去了。
精精兒先來行刺劉悟,格鬥良久,為聶隱娘所殺。後來妙手空空兒繼至,聶隱娘知道不是他敵手,要劉悟用玉器圍在頭頸周圍,到得半夜,“果聞項上鏗然聲甚厲”,“後視其玉,果有匕首劃處,痕逾數分。自此劉轉厚禮之。”行刺的情形,豈不與呂用之、張守一布置的騙局十分相像?現在我們讀這篇傳奇,當然知道其中所說的神怪之事都是無稽之談,但高駢深信神仙,一定會信以為真。
《通鑒》中記載:“用之每對駢嗬叱風雨,仰揖空際,雲有神仙過雲表,駢輒隨而拜之。然常賂駢左右,使伺駢動靜,共為欺罔,駢不之寤。左右小有異議者,輒為用之陷死不旋踵。”如果呂用之要裴鉶寫這樣一篇文章,證明這種事以前也發生過,看來裴鉶也不敢不寫;也許,裴鉶是受了呂用之豐富的“稿費”。
這猜測隻是我的一種推想,以前無人說過,也拿不出什麽證據。
我覺這篇傳奇中寫得最好的人物是妙手空空兒,聶隱娘說“空空兒之神術,人莫能窺其用,鬼莫得躡其蹤”。他出手隻是一招,一擊不中,便即飄然遠引,決不出第二招。自來武俠小說中,從未有過如此驕傲而飄逸的人物。
《太平廣記》第一百九十四卷〈聶隱娘〉條中,陳許節度使作劉昌裔,與史實較合。劉昌裔是策士、參謀一類人物,善於用兵。劉悟做的是義成節度使。兩人是同時代的人。
盧生
如果你可以有兩個願望,那是什麽?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說:第一是長生不老,第二是用不完的錢。中國古時道士所修練的,號稱主要是這兩種法術,一是長生術,二是黃白術。黃是黃金,白是白銀。中國的方士一向相信,可以將水銀加藥料燒煉而成黃金。西方中世紀的術士長期來也在進行著相同的鑽研,“煉金術”便是近代化學的祖先。煉金雖然沒成功,但對物質和元素的性質與變化,知識卻越來越豐富,終於累積發展而成為近代的化學。
中國道士之中,高下有很大不同,最高尚的講究淡泊寧靜,修身養生,以求身心平和,以至延年益壽,甚或救人濟世,例如全真教或其他正一、太乙等派別,或武當山的道教修士。次一等的講究金丹大道,希望長生不老,煉成金丹之後點鐵成金,或燒汞成金,用以救貧濟世。下焉者則是希望大發橫財,金銀取用不絕,或者驅邪辟鬼,降魔捉妖,欺騙迷信人士。中國下乘道士的影響所以始終不衰,自和長生術、煉金術以及驅邪術的引人入勝有重大關係。
如果再有第三個願望,多半和“性”有關了。所以落於下乘的道士也有“房中術”。
其實這些下乘功夫和真正的道家、道教無關。所謂的“道家”,是哲學家,信從老子和莊子等人的學說,清靜淡泊,達觀順世;至於“道教”,則是創於中國的一種宗教,信奉道教的出家人稱為道士。
皇帝和大官對黃白術不感興趣,長生術卻是一等一的大事。毛澤東晚年常提到“吐故納新”四字,這典故源出《莊子》,是後世道士長生術的基本觀念之一,認為吐納(呼吸)得法,可以壽同彭祖,或升天成仙。道教派別中還有降妖、捉鬼、符咒、追魂、治病等的一類,那當是更加比較低的一種了。
古代不少高明之士見解卓越,但對金丹大道卻深信不疑,李白便是其中之一。他有許多詩篇都提到對燒丹修煉之術的向往。唐朝皇帝或崇佛教,或好道術,皇帝姓李,便和李耳拉上了關係,因此唐代道教特別盛行。
《酉陽雜俎》中記載了一個盧生的故事。
唐代元和年間,江淮有個姓唐的人,學問相當不錯而好道,到處遊覽名山,人家叫他唐山人。他自稱會“縮錫”之術。所謂縮錫,當是將錫變為銀子。錫和銀的顏色相像,當時人們相信兩者的性質有類似之處,將價錢便宜的錫凝縮而變為銀子,自是一個極大的財源。許多人大為羨慕,要跟著他學。
唐山人出外遊曆,在楚州的客棧之中,遇到一位姓盧的書生,言談之下,甚是投機。盧生也談到爐火修煉的方術,又說他媽媽姓唐,於是便叫唐山人為舅舅。兩人越談越高興,當真相見恨晚。唐山人要到南嶽山去,便邀盧生同行。盧生說有一門親戚在陽羨,正要去探親,和舅舅同行一程,路上有伴,那再好不過了。
中途錯過了宿頭,在一座僧廟中借宿。兩人說起平生經曆,甚是歡暢,談到半夜,兀自未睡。盧生道:“聽說舅舅善於縮錫之術,可以將此術的要點賜告嗎?”唐山人笑道:“我數十年到處尋師訪道,隻學得此術,豈能隨隨便便就傳給你?”盧生不斷懇求。唐山人推托說,真要傳授,也無不可,但須擇吉日拜師,同到南嶽拜師之後,便可傳你。
盧生突然臉上變色,厲聲道:“舅舅,非今晚傳授不可,否則的話,可莫怪我對你不起了。”唐山人也怒了,道:“閣下雖叫我舅舅,其實我二人風馬牛不相關,隻不過路上偶然相逢、結為遊伴而已。我敬重你是讀書人,大家客客氣氣,怎可對我耍這種無賴手段?”
盧生卷起衣袖,向他怒目而視,似乎就要跳起來殺人,這樣看了良久,說道:“你當我是什麽人?我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刺客。你今晚若不將縮錫之術說了出來,那便死在這寺院之中。”說著從懷中取出一隻黑色皮囊,開囊取出一柄青光閃閃的匕首,形如新月,左手拿起火堆前的一隻鐵熨鬥,揮匕首削去,但聽得嗤嗤聲響,那鐵熨鬥便如是土木所製,一片片的隨手而落。
唐山人大驚,隻得將縮錫之術說了出來。
盧生這才笑道:“你倒不頑固,剛才險些誤殺了舅舅。”聽他說了良久,這才說道:“我師父是仙人,令我們師兄弟十人周遊天下查察,若見到有人妄自傳授黃白術的,便殺了他,有人傳授添金縮錫之術的也殺。我早通仙術,見你不肯隨便傳人,這才饒你。”說著行了一禮,出廟而去。
唐山人汗流浹背,以後遇到同道中人,常提到此事,鄭重告誡。(事見《酉陽雜俎》)據我猜想,盧生早聞唐山人之名,想騙他傳授發財秘訣,因此“舅舅、舅舅”的叫得十分親熱,待唐山人堅執不肯,便出匕首威脅,“師父是仙人”雲雲,隻嚇嚇唐山人而已。又或許唐山人的名氣大了,大家追住了要他傳法,事實上他根本不會,隻好造了個故事來推托。錫和銀都是金屬元素,原子量不同,根本不可能將錫變為銀子。
近代人科學知識普遍了,一般道教徒所注重的,大概隻在驅魔除妖、養生煉氣、求仙扶乩、符咒通靈等幾方麵。有些道教的教派和道士研習武術,武當派古代出了一位大名人張三豐,傳下不少高明武功,因而與少林派並稱,是中國武術的重要派別之一。
九
聶隱娘
聶隱娘故事出於裴鉶所作的《傳奇》。裴鉶是唐末大將高駢的從事。高駢好妖術,行為怪誕。裴鉶這篇傳奇小說中也有很豐富的想像。
唐貞元年間,藩鎮魏博的大將聶鋒有個女兒,閨名隱娘,十歲時,有個尼姑來聶家乞食,見到隱娘,求聶鋒將女兒給她攜去教導。聶大怒不許。當夜隱娘失蹤,聶鋒搜尋不到,夫婦思念女兒,相對哭泣。五年後,隱娘回家,說起師父教她劍術的經過。
尼姑教聶隱娘劍術的步驟,常為後世武俠小說所模仿:“遂令二女教某攀緣,漸覺身輕如風。一年後,刺猿狖百無一失;後刺虎豹,皆決其首而歸。三年後,能使刺鷹隼無不中。劍之刃漸減五寸,飛禽遇之,不知其來也。”學會刺鳥之後,尼姑帶她到都市之中,指一人給她看,先一一數明此人的罪過,然後叫她割這人的首級來,用的是羊角匕首,人頭能用藥化之為水。《鹿鼎記》中韋小寶能以藥將人屍化而為水,當從此出典。
五年後,尼姑師父說某大官害人甚多,吩咐她夜中去行刺。那時候聶隱娘任意殺人,早已毫不困難,但這次遇到了另一種心理上的障礙。她見到那大官在玩弄孩兒,那孩子甚是可愛,一時不忍下手,直到天黑才殺了他的頭。尼姑大加叱責,教她:“以後遇到這種人,必須先殺了他所愛之人,再殺他自己。”可以說是一種“忍的教育”。
聶隱娘自己選擇丈夫,選的是一個以磨鏡子做職業的少年。在唐代,那是一種十分奇特的行為,她父親是魏博鎮的大將聶鋒,卻不敢幹涉,隻好依從。
聶鋒死後,魏博節度使知道聶隱娘有異術,便派她丈夫做個小官。後來魏博節度使和陳許節度使劉悟有意見,派聶隱娘去行刺。
劉悟會神算,召了一名牙將來,對他說:“明天一早到城北,去等候一對夫妻,兩人一騎黑驢、一騎白驢。有一隻喜鵲鳴叫,男的用彈弓射之不中,女子奪過丈夫的彈弓,一丸即射死喜鵲,你就恭恭敬敬的上去行禮,說我邀請他們相見。”
第二天果然有這樣的事發生。聶隱娘大為佩服,就做了劉悟的侍從。魏博節度使再派人去行刺,兩次都得聶隱娘相救。
故事中所說的那個陳許節度使劉悟能神算,豁達大度,魏博節度使遠為不及。其實劉悟這人在曆史上是個無賴。《唐書》說他少年時“從惡少年,殺人屠狗,豪橫犯法”。後來和主帥打馬球,劉悟將主帥撞下馬來。主帥要斬他,劉悟破口大罵,主帥佩服他的膽勇,反加重用。劉悟做了大將後,戰陣之際倒戈反叛,殺了上司李師道而做節度使。他晚年時,有巫師妄語李師道的鬼魂領兵出現。《唐書》記載:“悟惶恐,命禱祭,具千人膳,自往求哀,將易衣,嘔血數鬥卒。”可見他對殺害主帥一事心中自咎極深,是一個極佳的心理研究材料。
和他同時的魏博節度使先是田弘正,後是李愬,兩人均是唐代名臣,人品都比劉悟高得多了。裴鉶故意大捧劉悟而抑魏帥,當另有政治目的。
唐人入京考進士,常攜了文章先去拜謁名流,希望得到吹噓。普通文章讀來枯燥無味,往往給人拋在一旁,若是瑰麗清靈的傳奇小說,便有機會得到青睞賞識。先有了名聲,考進士就容易中得多了。唐朝的考試製度還沒有後世嚴格,主考官閱卷時可以知道考生的名字。除了在考進士之前作廣告宣傳、公共關係之外,唐人寫傳奇小說有時含有政治作用。例如《補江總白猿傳》的用意是攻擊政敵歐陽詢(大書法家),說他是妖猿之子。牛李黨爭之際,李黨人士寫傳奇小說影射攻擊牛僧儒,說他和女鬼私通,而女鬼則是頗有忌諱的前朝後妃。
劉悟明明是個粗魯的武人。《資治通鑒》中說:“悟多力,好手搏,得鄆州三日,則教軍中壯士手搏,與魏博使者庭觀之,自搖肩攘臂,離座以助其勢。”這情形倒和今日的摔角觀眾十分相似。朝廷當時要調他的職,怕他兵權在手,不肯奉命。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卻料他沒有什麽能為。果然“悟聞製下,手足失墜,明日,遂行。”(一接到朝廷的命令,不由得手足無措,第二日就乖乖的去了。)
裴鉶寫這篇傳奇,故意抬高劉悟的身分。據我猜想,裴鉶是以劉悟來影射他的上司高駢,是一種拍馬手法。劉悟和監軍劉承偕不睦,勢如水火。監軍是皇帝派在軍隊裏監視司令長官的親信太監,權力很大,相當於當代的黨代表或政委。劉承偕想將劉悟抓起來送到京城去,卻給劉悟先下手為強,將劉承偕手下的衛兵都殺了,將他關了起來,一直不放。皇帝無法可施。有大臣獻計,不如公然宣布劉承偕的罪狀,命劉悟將他殺了。但劉承偕是皇太後的幹兒子,皇帝不肯殺他,後來宣布將劉承偕充軍,劉悟這才放了他。
高駢是唐朝皇帝僖宗派去對抗黃巢的大將,僖宗避黃巢之亂,逃到四川,朝政大權都在太監田令孜的手裏。高駢和田令孜鬥爭得很劇烈,不奉朝廷的命令。裴鉶大捧劉悟,主要的著眼點當在讚揚他以辣手對付皇帝的親信太監,令朝廷毫無辦法,隻好屈服。
精精兒、空空兒去行刺劉悟一節,寫得生動之極,“妙手空空兒”一詞,已成為我們日常語言的一部分。小說中寫這段情節其實也有政治動機。
唐朝之亡,和高駢有很大關係。唐僖宗命他統率大軍,對抗黃巢,但他按兵不動,把局勢搞得糟不可言。此人本來很會打仗,到得晚年卻十分怕死,迷信神仙長生之說,任用妖人呂用之而疏遠舊將。呂用之又薦了個同黨張守一,一同裝神弄鬼,迷惑高駢。當時朝中的宰相鄭畋和高駢的關係很不好,雙方不斷文書來往,辯駁攻訐。《資治通鑒》中載有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
僖宗中和二年,即公元八八二年,“駢和鄭畋有隙。用之謂駢曰:‘宰相有遣刺客來刺公者,今夕至矣!’駢大懼,問計安出。用之曰:‘張先生嚐學斯術,可以禦之。’駢請於守一,守一許諾。乃使駢衣婦人之服,潛於他室,而守一代居駢寢榻中,夜擲銅器於階,令鏗然有聲,又密以囊盛彘血,潛於庭宇,如格鬥之狀。及旦,笑謂駢曰:‘幾落奴手!’駢泣謝曰:‘先生於駢,乃更生之惠也!’厚酬以金寶。”
在庭宇間投擲銅器,大灑豬血,裝作與刺客格鬥,居然騙得高駢深信不疑。但高駢是聰明人,時日久了,未必不會懷疑,然如讀了〈聶隱娘〉傳,就會疑心大去了。
精精兒先來行刺劉悟,格鬥良久,為聶隱娘所殺。後來妙手空空兒繼至,聶隱娘知道不是他敵手,要劉悟用玉器圍在頭頸周圍,到得半夜,“果聞項上鏗然聲甚厲”,“後視其玉,果有匕首劃處,痕逾數分。自此劉轉厚禮之。”行刺的情形,豈不與呂用之、張守一布置的騙局十分相像?現在我們讀這篇傳奇,當然知道其中所說的神怪之事都是無稽之談,但高駢深信神仙,一定會信以為真。
《通鑒》中記載:“用之每對駢嗬叱風雨,仰揖空際,雲有神仙過雲表,駢輒隨而拜之。然常賂駢左右,使伺駢動靜,共為欺罔,駢不之寤。左右小有異議者,輒為用之陷死不旋踵。”如果呂用之要裴鉶寫這樣一篇文章,證明這種事以前也發生過,看來裴鉶也不敢不寫;也許,裴鉶是受了呂用之豐富的“稿費”。
這猜測隻是我的一種推想,以前無人說過,也拿不出什麽證據。
我覺這篇傳奇中寫得最好的人物是妙手空空兒,聶隱娘說“空空兒之神術,人莫能窺其用,鬼莫得躡其蹤”。他出手隻是一招,一擊不中,便即飄然遠引,決不出第二招。自來武俠小說中,從未有過如此驕傲而飄逸的人物。
《太平廣記》第一百九十四卷〈聶隱娘〉條中,陳許節度使作劉昌裔,與史實較合。劉昌裔是策士、參謀一類人物,善於用兵。劉悟做的是義成節度使。兩人是同時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