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劉禪目光,劉琰肅然說道:“先主征戰天下二十餘年,方有如此基業。曹丕僭逆,先帝為興複漢室,於成都繼帝位,傳位於陛下。”


    “孫權身為漢臣,占據三州之地, 不思報國,前有荊州之恨,又有夷陵之敗,我大漢與之交好便是屈辱。況且其先前又向曹丕稱臣,受封吳王,與曹魏皆是僭逆之輩, 我大漢不討伐於他便是大漢恩典。”


    言到此,劉琰跪在地上苦口婆心勸道:“國家, 唯器與名, 不可以假人。若允諾孫權稱帝,則天下之人如何看待我大漢,我大漢之正統也將付諸東流,為人笑談。請陛下三思而行!”


    劉禪望著跪在地上頭發花白的劉琰,心中幽幽一歎,雖然劉琰此人平時不幹正事,但對大漢卻是十分忠心。


    劉禪也不著急回答,而是環視眾人,緩緩問道:“諸位還有其他想法可一並說出。”


    眾人陷入寂寞,倒不是眾人沒有異議,而是大部分的人身份不夠,發言沒有分量,對於此事有資格發表明確異議的唯有諸葛亮、黃權、趙雲等少數人。


    而其餘荊州派係馬良、向朗、潘浚等人身份夠,但是其皆對諸葛亮馬首是瞻, 諸葛亮沒有發言,自然也是不會率先表態。


    吳懿、吳班算是劉禪舅舅,雖然對劉禪此議不滿, 但還是不準備反駁。


    劉禪深吸口氣,看向人群中的趙雲。趙雲雖然官職不高,但卻是目前僅存的元老,其意見令人不可忽視。


    趙雲似乎察覺到劉禪目光,而且自己也知道這件事上,自己必須發表言論。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app.com">xiaoshutingapp.com</a>


    於是趙雲起身出列,進諫說道:“國家此舉雲以為可以,孫權、曹叡皆是國賊,但唯有曹賊勢大。如孫權僭逆,曹魏實不能容,其後路絕也。而且若能令其舉兵,進犯曹魏,吸引曹魏兵力。則我大漢可早圖關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討凶逆。”


    諸葛亮思量後,正色拱手說道:“臣以為可也,孫權有僭逆之心久也,苦於威望與禮法不敢稱帝。若我大漢允諾,則禮法成, 但其迫於樹立威望,則必舉兵十餘萬,且要大敗曹魏方可,若能牽扯曹魏大軍,我大漢則下隴右易也。”


    言到此,諸葛亮露出戲謔,繼續說道:“是故,我等可遣使暗中謂孫權說大漢可允其禮法,共分天下,但需要其出兵曹魏,若能大敗曹魏則我大漢應諾。”


    見最重要的兩人出言相合,劉禪聞言微微點頭,隨即環視眾人,沉聲說道:“自董卓亂政以來,漢室傾頹,天下陷入亂世紛爭。紛爭之世,則必要有自知之明也。無德之人,即使稱帝亦不過敗亡,如同袁術。”


    “如今曹賊勢大,我大漢積蓄多年心血,畢其功於一役。若能奪取隴右,則我大漢方有機會興複漢室。是故朕才望以稱帝相誘孫權,令其為援。況且我等允諾孫權稱帝,其若隻舉羊兵而北伐,我大漢自可不認。”


    “還有請諸位謹記此乃大爭之世,唯有強力乃國家之本。難道我大漢不允孫權稱帝,諸位難道以為孫權不會稱帝否?”


    “否,孫權依然稱帝,為何?因大漢弱小。若我大漢有朝一日,覆滅曹魏,一統北方,孫權還敢自言帝乎。”


    劉禪發人深省的言語,在殿中回蕩,眾人俯首相聽。


    劉禪透過冕旒,一臉平靜地望著階下群臣,又繼續說道:“諸位皆乃我大漢忠臣,朕今日以肺腑之言告與諸卿,望諸卿自知也。吳國一事,便此定下,不用複議。”


    群臣聽聞劉禪言語後,越發地對大漢少年天子感到歎服。於是眾人齊聲稱諾。


    劉禪回到正題,望向眾人問道:“外聯東吳舉兵一事,朕以為此重任非鄧卿不可,不知鄧卿是否願往東吳一行。”


    鄧芝起身出列,拱手正色說道:“臣願出使東吳,以達國家之願。”


    劉禪叮囑道:“以通好為名,出使東吳,允其稱帝出兵,唯有獨見孫權,方可交談。”


    “臣謹記也。”鄧芝答道。


    劉禪望向諸葛亮,緩緩說道:“北伐之事,朕思慮前後,唯有丞相可為帥,不知相父願擔此重任否?”


    諸葛亮迎著劉禪的目光,起身出列,跪於階下,正色沉思聲答道:“臣願為北伐之帥,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北伐中原。”


    劉禪聞言,緩步下階,扶起諸葛亮,望著諸葛亮雙眸,動容說道:“大漢興複之望皆在相父之手,勿負朕重托也。”


    “臣必不負國家與先帝之托!”諸葛亮答道。


    黃權望此景,心中感歎,君臣情深也。


    劉禪緩步上階,跪坐榻上,對諸葛亮說道:“不知相父,以為何時出兵適宜?”


    諸葛亮思慮片刻,拱手答道:“國家,如今國家軍糧、器械、軍略未調度,而且子度、孫權外援未定。臣以為明年秋收後,可北伐中原。”


    劉禪微微點頭,於是緩緩問道:“可還需國中其他人員調度,在此可一並說出。”


    “稟陛下,漢鄉侯(黃權)籌畫有方,北伐還需漢鄉侯相助。”諸葛亮答道。


    劉禪見諸葛亮所思與自己相同,直接應允說道:“詔漢鄉侯由光祿勳升任衛將軍,即日起從永安調入成都,輔助上丞相商定北伐之事。”


    劉禪又看向一旁情緒低落的李嚴,笑道:“詔犍為太守李嚴繼任江州都督,相父以為如何?”


    諸葛亮見劉禪安排妥當,也不敢托大說道:“皆按國家之意。”


    黃權聞言心中大喜過望,自己終於可以大展拳腳,但還是麵色沉穩,出列拱手道:“諾!”


    李嚴更是內心雀躍,自己雖身為輔助大臣,名為廷尉,但身處犍為郡,根本無用。如今繼任剛病故的費觀,如何能讓他不為之喜悅。


    劉禪望著兩人,也是感慨,雖然兩人名為輔助大臣,但一直在外,並無掌權。如今將黃權升任衛將軍(注一),李嚴升任江州都督也是已安二人之心。


    -------------------


    一衛將軍在三公之下,在九卿之上。曆史上諸葛瞻、曹洪皆擔任過衛將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漢中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府並收藏三國:漢中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