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帝匆匆趕到鳳儀宮。雅*文*言*情*首*發
“嘉言,事情還未到此地步。”昭文帝如此勸宋嘉言,“太後年紀大了,老人家,難免脾氣古怪。”
宋嘉言反問,“陛下覺著太後是脾氣古怪麽?”
“我聽說,先時五皇子尚在時,太後與太子殿下關係平平。如今五皇子因故過身,麗妃撫育七皇子,太後讚七皇子似陛下少時。”宋嘉言一歎,“這也是人之常情,有些人,天生有這種權利欲。昔日漢景帝之母竇太後還曾妄圖兄位弟及,所為,亦不過權勢也。”
“太後喜歡與方家親近的皇子,太正常了。”宋嘉言道,“我與方家有隙,娘家不顯,太後這樣一樁樁的事做出來,所謀者,無非陛□後之位罷了。”
方太後這點小心思被宋嘉言赤\裸裸的點出來,饒是昭文帝心知肚明,臉上也有些掛不住,道,“你想的太多了。”
“陛下一清二楚。”宋嘉言揉揉眉心,眼中露出一絲倦意,“陛下不必勸我,也不必留我。我已經想好了,再這樣下去,不是長法。做婆婆的想拿捏兒媳婦,太容易了。先時永壽道長之事,我有沒有忍,有沒有讓,太後依舊如此。太後是陛下的母親,陛下以孝治天下,怎能忤逆太後呢?陛下顧念我們夫妻之情,讓兒女伴在我身邊,我就滿足了。”
昭文帝道,“朕是擔心你們。現在流言紛紛,你乍一出宮,若有意外,朕不能不防。”
宋嘉言眼睛微濕,歎道,“有陛下這句話,我也沒白跟陛下一場。”
宋榮去老梅庵探望宋嘉言,如今宋嘉言在宮外,別的不說,起碼見見娘家人再方便不過。
宋榮道,“太後娘娘需要一個教訓。”簡直欺人太甚,當他宋某人是死的不成。
宋嘉言道,“他們兄妹年紀尚小,倒是不急。”
“先拔掉她的爪子,以後也能少些是非。”宋榮道。
宋嘉言想了想,“太後是陛下生母,若言及太後不是,陛下定會惱怒。”
宋榮道,“找一個可說、敢說之人。”
宋嘉言沒有說話,宋榮溫聲道,“那些妄圖在娘娘身上獲取好處的人,會願意為娘娘所用的。”
“爹爹是說……”
“景惠長公主。”宋榮低聲道,“我來為娘娘安排。”
景惠長公主直接上書,言及,“皇後一國之母,陛下之妻,身份尊貴,無人能及,豈可聽信一術士小人之言便可令皇後離宮?去歲,太後娘娘聽信妖道之言,置嫡皇子於險境,今又以星象之故驅皇後於宮外。所言所行,令臣不解!”
景惠長公主一封上書,讓皇後出宮為太後祈福之事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
這話,也隻有景惠長公主能說,也隻有景惠長公主敢說了!
方太後氣個頭暈腦脹,憋著想給景惠長公主個難看,景惠長公主偏不進宮了,她去老梅庵給宋嘉言請安了。景惠長公主歎道,“如今皇子皇女尚小,娘娘在這裏,倒也安生。”
宋嘉言笑,“委屈皇姐為我出頭兒。”
景惠長公主將手一擺,無所畏,“不算什麽,我本也與慈寧宮不和。”
“隻是,娘娘心裏也要有數。可惜娘娘這一年多的心血,宮權又回到了慈寧宮手裏。”景惠長公主都替宋嘉言感到惋惜。
“皇姐放心,我能出來,便能再回去。”景惠長公主肯公然上書,得罪慈寧宮,便是將寶押在她的身上。很早之前,她就不再是她了。
景惠長公主正色道,“娘娘但有吩咐,不必客氣,這也不是客氣的時候。”
宋嘉言點頭,“我明白。”
有景惠長公主一本奏章打開局麵,朝中大臣們也不再客氣,畢竟有永壽道長之事在前,雖然事情都推在方家身上,但,畢竟是方太後借永壽道長的嘴抱養過嫡皇子。甭管宋嘉言怎樣費盡波折進的宮,嫡皇子就是嫡皇子。
你一個老太婆,管你是信佛還是信道,可是,你信妖道這就不對了。
非但信錯了人,你還置嫡皇子於險地。你還真以為嫡皇子是你家的啊!錯了!嫡皇子是國之根本,這屬於國家的財富!
大臣們不好直接說方太後的不是,頂多說一句“太後娘娘篤信非人”,不過,方家明晃晃的擺在朝中。哪家沒點兒見不得人的事,方太後的三個兄弟連帶家中子孫,被禦史台參個遍。
對於方太後逼迫宋嘉言離宮之事,昭文帝也不是多痛快,令刑部、大理寺、禦史台接了方家的案子詳查。方太後開口求情,哭天抹淚一番,歎道,“哀家知曉,皇帝是因皇後之事怨著哀家呢。”
昭文帝溫聲道,“母後想的多了。方家實在不爭氣,連帶母後的名聲,也被他們連累了。母後慈恩天下,朕一想到他們拖累了母後,就很替母後傷心。若非方家舉薦妖道,何至於如今天下人都誤會了母後呢?”
昭文帝一提永壽道長,方太後終於閉嘴了。
當然,方太後也不是沒有還擊之力,小郡主在慈寧宮請安時,笑對方太後道,“皇祖母莫擔心,身正不怕影斜,隻要三司公正,定能還舅祖家一個清白。隻是,就怕三司被有心人利用,非但舅祖家清白被汙,就是皇祖母……”將話一頓,小郡主憂愁的歎了口氣。
方太後敏銳的問,“這話在理,你是聽到了什麽不成?”
小郡主臉上露出一抹猶豫,方太後道,“好孩子,哀家是你的親祖母,我知你是真心孝敬我,才來與我說這些的。”
小郡主本就是為此而來,就算拿捏,也不過是叫方太後知她的好處罷了。小郡主輕聲道,“孫女並不常出門,也聽說大理寺卿是宋家的姻親。承恩侯弟弟家的長子娶的就是大理寺卿弟弟家的嫡女。”
方太後以此問昭文帝,“哀家倒不是懷疑什麽,隻是,大理寺卿既與宋家有關聯,很該避嫌。”
昭文帝訝然,“這有什麽好避嫌的?又不是宋家狀告方家。”
方太後幽幽道,“當時皇後離宮時對哀家的誤會,難道皇帝忘了嗎?”
昭文帝不以為然,笑道,“母後多心了,皇後不是這樣的人。”
甭管方太後如何說,昭文帝也沒令大理寺卿去避嫌,還對方太後道,“待母後放下對嘉言的芥蒂,朕便接她回宮。這幾日未見五兒和小九兒,朕怪想他們的。”
方太後對兒子有幾分了解,道,“白龍魚服的,皇帝萬乘之尊,少出宮的好。若因著去探望皇後被逆黨有了可乘之機,皇後也會心下難安。”
昭文帝笑,“皇後為母後祈福而離宮,有功之人。朕去瞧自己的皇後,哪裏還用微服私行?光明正大的很。”
方太後心下別扭,又不知該如何阻了兒子去西山,一想到兒子要去山上看宋嘉言,連飯都吃著不香了。
宮裏老娘病體未愈,昭文帝浩浩蕩蕩的出宮看老婆孩子了。
宋嘉言笑著將昭文帝迎進屋內,又吩咐宮人將孩子們找回來,宋嘉言笑,“我也不知道陛下過來,五兒和小九兒出去玩兒了。”
昭文帝笑問,“若叫人來通傳,朕擔心你又不得安生,索性直接來了。他們去哪兒了?”
“梁嬤嬤帶他們去看庵裏的菜地了。”
昭文帝打量著宋嘉言住的屋子,歎道,“委屈你了。”
“姑母本是要將自己的院子讓給我住,姑母是修行之人,我本就擾了她老人家的清淨,哪好再叫老人家移動。而且,我在這院裏住慣了。”宋嘉言握著昭文帝的手,到院中指了吐綠的花枝給昭文帝看,“以往我就是住在這院裏,這些花都是我從山上移栽過來的。初時不得其法,栽了幾回才種活,沒想到如今還在。”
昭文帝一笑,也不再提老梅庵的事,指著一處空地道,“這一塊地翻新了,嘉言準備種什麽?”
“五兒今天去瞧庵裏的菜地,那個話癆事兒包,定要嚷嚷著自己種的。”宋嘉言笑,“這塊留出來哄她完兒。”
昭文帝哈哈一笑,愈發想念一雙兒女。
五兒是個特會煽情的家夥,回來後,先是跑過去抱著父親的腿一通嚎哭,小孩子聲音的穿透力,不提也罷。宋嘉言直接兩團棉花塞住耳朵,九皇子也伸出小手跟母親要棉花堵耳朵。
五兒先一頓嚎,再抽咽著抹眼淚,委委屈屈的小模樣就不必提了,說,“我還以為再也見不到父皇了呢。”
宋嘉言道,“不是跟你說了過幾日你父皇就來看咱們了,你又說這樣的話。”
五兒眨巴眨巴水潤潤的大眼睛,粉兒有理的說,“誰知道母親是不是在哄我啊!”
宋嘉言給她噎死。
九皇子掏下耳朵裏的棉球,慢吞吞的喊了聲“父皇”,就沒話了。
昭文帝多是聽著五兒說著天真逗趣的話,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是模仿大人的時候,午間用飯時,五兒還會指著自己最喜歡的魚圓對侍女說,“把這個給父皇吃。”把個昭文帝感動的夠嗆。
吃過飯又說了會兒話,宋嘉言便打發宮人帶著兩個孩子午睡去了,五兒還不想去,生怕一會兒昭文帝會走。
昭文帝笑,“不如你跟朕回宮住幾日?”他是真喜歡這個女兒。
五兒搖搖小腦袋,奶聲奶氣地說,“父皇在宮裏有很多人陪,我要是跟父皇去了,母親身邊就一個小九,他又很笨,不會說話,母親多可憐哪。”
九皇子白妹妹一眼,“就你聰明,話癆。”
五兒小小年紀,已分好壞,她最討厭別人說她話癆了。宋嘉言說她話癆,五兒心下都不大樂意,何況小九兒。五兒氣的一搡小九,撅著嘴巴腆著肚子,還伸出胖胖手指戳小九的鼻子尖兒,挑釁地,“你再說!看我不揍死你!”
九皇子張嘴就咬了五兒的胖手指一下子,五兒哇哇叫痛,忙奪手回來,接著就給九皇子先下手為強的撲倒在地。
若不是宋嘉言眼疾手快的把兩人分開來,說不得就得打上一架。昭文帝訓斥九皇子,“你是做哥哥的,得讓著妹妹。”
九皇子不服,依舊是那幅慢吞吞的模樣,板著小臉兒,“她胖的跟球一樣,不先下手,哪裏打得過!”
守著兩個“成精”的孩子,宋嘉言的生活沒有半分寂寞。
倒是昭文帝走的時候有些難舍,無他,宋嘉言遞給昭文帝一份奏章,柔聲道,“我雖在山上,也不是聾子瞎子。景惠皇妹來過幾趟,她就是這個脾氣,我說了她幾句。朝中禦史明著不敢說太後娘娘的不是,肚子裏難免有些不敬。我是來給太後娘娘祈福,以祈太後娘娘鳳體安康,並不是太後逼我出宮。方家的事自有三司來辦,我不喜方家,與太後無礙。哪怕太後對我頗有微辭,我也不願看陛下為難。陛下拿了這份奏章去,自然能還太後一個慈名。”
昭文帝感歎,“嘉言……”
宋嘉言一笑,“陛下不必讚我,我未嚐沒有私心。若陛下不記掛著我們,不來看望我們,我也不會這樣大方。陛下視我為妻,我自然視陛下為夫。太後是陛下的親娘,我不會讓自己的丈夫難做。”
昭文帝笑著攬住宋嘉言的肩,低聲道,“過些天,朕親自接你回宮。”
宋嘉言笑,“我等著陛下。”方太後既把她弄出宮,就沒這麽容易鬆口讓她回去。不過,昭文帝把話說出來,她就應下。
九皇子還小,她不急。方太後卻是一日日老去,娘家日見式微,方太後沒有不急的。越急,越容易出錯。
倆人親昵了一番,趁著兩個孩子還在午睡,宋嘉言就讓昭文帝回宮了,“一會兒五兒醒了,見陛下要走,定要鬧的。”
“你好生哄哄孩子,過幾日我再來瞧你。”
宋嘉言故意笑,“不聽話就是一頓好打。”
昭文帝那叫一個不放心,再三道,“女孩兒要嬌養,切莫太嚴厲。就是小九,年紀尚小,慢慢教,孩子就懂事了。”
宋嘉言眼睛彎彎,“都說嚴父慈母,咱們兩個倒是顛倒了。”
昭文帝笑著捏一捏宋嘉言的掌心,“那朕就走了。”
宋嘉言一路送昭文帝到山腳,自己方折返回老梅庵。
宋嘉言的表章保住了方太後的名聲。
宋嘉言這樣的大度,叫方太後好一個尷尬,昭文帝正要借此勸老娘開口接宋嘉言回宮。宋嘉言一道懿旨,險把方太後氣炸了肺。
宋嘉言以對皇後失儀之罪貶斥了景淑長公主、景賢長公主、仁德親王妃、小郡主、承恩公夫人等人,宋嘉言說的坦蕩至極,“本宮雖然出宮為太後祈福,照樣是中宮皇後。每逢初一、十五,朝中公主、貴女、命婦都該向本宮請安。本宮一無免爾等請安的懿旨,二也沒接到爾等的請假折子,無緣無故的,爾等視本宮於無物。本宮再寬厚下去,你們眼裏還能有誰?”
再訓斥兩位長公主,“多跟景惠皇妹學學規矩,才算明白。”
訓斥仁德親王妃,“再沒見誰家的女兒成親後長住娘家的,三從四德是你不會教,還是她不會學!若連女兒教教導不好,本宮看你這王妃做的不過虛有其表罷了!”
訓斥小郡主,“千辛萬苦謀來的親事,你既不願意去做人家兒媳婦,就讓賢罷!”
訓斥承恩公夫人,“教導出這些眼裏沒人倫王法的東西,難怪不敢到本宮麵前來!做人妻為人母到你這步田地,真是為難你了!”
“嘉言,事情還未到此地步。”昭文帝如此勸宋嘉言,“太後年紀大了,老人家,難免脾氣古怪。”
宋嘉言反問,“陛下覺著太後是脾氣古怪麽?”
“我聽說,先時五皇子尚在時,太後與太子殿下關係平平。如今五皇子因故過身,麗妃撫育七皇子,太後讚七皇子似陛下少時。”宋嘉言一歎,“這也是人之常情,有些人,天生有這種權利欲。昔日漢景帝之母竇太後還曾妄圖兄位弟及,所為,亦不過權勢也。”
“太後喜歡與方家親近的皇子,太正常了。”宋嘉言道,“我與方家有隙,娘家不顯,太後這樣一樁樁的事做出來,所謀者,無非陛□後之位罷了。”
方太後這點小心思被宋嘉言赤\裸裸的點出來,饒是昭文帝心知肚明,臉上也有些掛不住,道,“你想的太多了。”
“陛下一清二楚。”宋嘉言揉揉眉心,眼中露出一絲倦意,“陛下不必勸我,也不必留我。我已經想好了,再這樣下去,不是長法。做婆婆的想拿捏兒媳婦,太容易了。先時永壽道長之事,我有沒有忍,有沒有讓,太後依舊如此。太後是陛下的母親,陛下以孝治天下,怎能忤逆太後呢?陛下顧念我們夫妻之情,讓兒女伴在我身邊,我就滿足了。”
昭文帝道,“朕是擔心你們。現在流言紛紛,你乍一出宮,若有意外,朕不能不防。”
宋嘉言眼睛微濕,歎道,“有陛下這句話,我也沒白跟陛下一場。”
宋榮去老梅庵探望宋嘉言,如今宋嘉言在宮外,別的不說,起碼見見娘家人再方便不過。
宋榮道,“太後娘娘需要一個教訓。”簡直欺人太甚,當他宋某人是死的不成。
宋嘉言道,“他們兄妹年紀尚小,倒是不急。”
“先拔掉她的爪子,以後也能少些是非。”宋榮道。
宋嘉言想了想,“太後是陛下生母,若言及太後不是,陛下定會惱怒。”
宋榮道,“找一個可說、敢說之人。”
宋嘉言沒有說話,宋榮溫聲道,“那些妄圖在娘娘身上獲取好處的人,會願意為娘娘所用的。”
“爹爹是說……”
“景惠長公主。”宋榮低聲道,“我來為娘娘安排。”
景惠長公主直接上書,言及,“皇後一國之母,陛下之妻,身份尊貴,無人能及,豈可聽信一術士小人之言便可令皇後離宮?去歲,太後娘娘聽信妖道之言,置嫡皇子於險境,今又以星象之故驅皇後於宮外。所言所行,令臣不解!”
景惠長公主一封上書,讓皇後出宮為太後祈福之事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
這話,也隻有景惠長公主能說,也隻有景惠長公主敢說了!
方太後氣個頭暈腦脹,憋著想給景惠長公主個難看,景惠長公主偏不進宮了,她去老梅庵給宋嘉言請安了。景惠長公主歎道,“如今皇子皇女尚小,娘娘在這裏,倒也安生。”
宋嘉言笑,“委屈皇姐為我出頭兒。”
景惠長公主將手一擺,無所畏,“不算什麽,我本也與慈寧宮不和。”
“隻是,娘娘心裏也要有數。可惜娘娘這一年多的心血,宮權又回到了慈寧宮手裏。”景惠長公主都替宋嘉言感到惋惜。
“皇姐放心,我能出來,便能再回去。”景惠長公主肯公然上書,得罪慈寧宮,便是將寶押在她的身上。很早之前,她就不再是她了。
景惠長公主正色道,“娘娘但有吩咐,不必客氣,這也不是客氣的時候。”
宋嘉言點頭,“我明白。”
有景惠長公主一本奏章打開局麵,朝中大臣們也不再客氣,畢竟有永壽道長之事在前,雖然事情都推在方家身上,但,畢竟是方太後借永壽道長的嘴抱養過嫡皇子。甭管宋嘉言怎樣費盡波折進的宮,嫡皇子就是嫡皇子。
你一個老太婆,管你是信佛還是信道,可是,你信妖道這就不對了。
非但信錯了人,你還置嫡皇子於險地。你還真以為嫡皇子是你家的啊!錯了!嫡皇子是國之根本,這屬於國家的財富!
大臣們不好直接說方太後的不是,頂多說一句“太後娘娘篤信非人”,不過,方家明晃晃的擺在朝中。哪家沒點兒見不得人的事,方太後的三個兄弟連帶家中子孫,被禦史台參個遍。
對於方太後逼迫宋嘉言離宮之事,昭文帝也不是多痛快,令刑部、大理寺、禦史台接了方家的案子詳查。方太後開口求情,哭天抹淚一番,歎道,“哀家知曉,皇帝是因皇後之事怨著哀家呢。”
昭文帝溫聲道,“母後想的多了。方家實在不爭氣,連帶母後的名聲,也被他們連累了。母後慈恩天下,朕一想到他們拖累了母後,就很替母後傷心。若非方家舉薦妖道,何至於如今天下人都誤會了母後呢?”
昭文帝一提永壽道長,方太後終於閉嘴了。
當然,方太後也不是沒有還擊之力,小郡主在慈寧宮請安時,笑對方太後道,“皇祖母莫擔心,身正不怕影斜,隻要三司公正,定能還舅祖家一個清白。隻是,就怕三司被有心人利用,非但舅祖家清白被汙,就是皇祖母……”將話一頓,小郡主憂愁的歎了口氣。
方太後敏銳的問,“這話在理,你是聽到了什麽不成?”
小郡主臉上露出一抹猶豫,方太後道,“好孩子,哀家是你的親祖母,我知你是真心孝敬我,才來與我說這些的。”
小郡主本就是為此而來,就算拿捏,也不過是叫方太後知她的好處罷了。小郡主輕聲道,“孫女並不常出門,也聽說大理寺卿是宋家的姻親。承恩侯弟弟家的長子娶的就是大理寺卿弟弟家的嫡女。”
方太後以此問昭文帝,“哀家倒不是懷疑什麽,隻是,大理寺卿既與宋家有關聯,很該避嫌。”
昭文帝訝然,“這有什麽好避嫌的?又不是宋家狀告方家。”
方太後幽幽道,“當時皇後離宮時對哀家的誤會,難道皇帝忘了嗎?”
昭文帝不以為然,笑道,“母後多心了,皇後不是這樣的人。”
甭管方太後如何說,昭文帝也沒令大理寺卿去避嫌,還對方太後道,“待母後放下對嘉言的芥蒂,朕便接她回宮。這幾日未見五兒和小九兒,朕怪想他們的。”
方太後對兒子有幾分了解,道,“白龍魚服的,皇帝萬乘之尊,少出宮的好。若因著去探望皇後被逆黨有了可乘之機,皇後也會心下難安。”
昭文帝笑,“皇後為母後祈福而離宮,有功之人。朕去瞧自己的皇後,哪裏還用微服私行?光明正大的很。”
方太後心下別扭,又不知該如何阻了兒子去西山,一想到兒子要去山上看宋嘉言,連飯都吃著不香了。
宮裏老娘病體未愈,昭文帝浩浩蕩蕩的出宮看老婆孩子了。
宋嘉言笑著將昭文帝迎進屋內,又吩咐宮人將孩子們找回來,宋嘉言笑,“我也不知道陛下過來,五兒和小九兒出去玩兒了。”
昭文帝笑問,“若叫人來通傳,朕擔心你又不得安生,索性直接來了。他們去哪兒了?”
“梁嬤嬤帶他們去看庵裏的菜地了。”
昭文帝打量著宋嘉言住的屋子,歎道,“委屈你了。”
“姑母本是要將自己的院子讓給我住,姑母是修行之人,我本就擾了她老人家的清淨,哪好再叫老人家移動。而且,我在這院裏住慣了。”宋嘉言握著昭文帝的手,到院中指了吐綠的花枝給昭文帝看,“以往我就是住在這院裏,這些花都是我從山上移栽過來的。初時不得其法,栽了幾回才種活,沒想到如今還在。”
昭文帝一笑,也不再提老梅庵的事,指著一處空地道,“這一塊地翻新了,嘉言準備種什麽?”
“五兒今天去瞧庵裏的菜地,那個話癆事兒包,定要嚷嚷著自己種的。”宋嘉言笑,“這塊留出來哄她完兒。”
昭文帝哈哈一笑,愈發想念一雙兒女。
五兒是個特會煽情的家夥,回來後,先是跑過去抱著父親的腿一通嚎哭,小孩子聲音的穿透力,不提也罷。宋嘉言直接兩團棉花塞住耳朵,九皇子也伸出小手跟母親要棉花堵耳朵。
五兒先一頓嚎,再抽咽著抹眼淚,委委屈屈的小模樣就不必提了,說,“我還以為再也見不到父皇了呢。”
宋嘉言道,“不是跟你說了過幾日你父皇就來看咱們了,你又說這樣的話。”
五兒眨巴眨巴水潤潤的大眼睛,粉兒有理的說,“誰知道母親是不是在哄我啊!”
宋嘉言給她噎死。
九皇子掏下耳朵裏的棉球,慢吞吞的喊了聲“父皇”,就沒話了。
昭文帝多是聽著五兒說著天真逗趣的話,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是模仿大人的時候,午間用飯時,五兒還會指著自己最喜歡的魚圓對侍女說,“把這個給父皇吃。”把個昭文帝感動的夠嗆。
吃過飯又說了會兒話,宋嘉言便打發宮人帶著兩個孩子午睡去了,五兒還不想去,生怕一會兒昭文帝會走。
昭文帝笑,“不如你跟朕回宮住幾日?”他是真喜歡這個女兒。
五兒搖搖小腦袋,奶聲奶氣地說,“父皇在宮裏有很多人陪,我要是跟父皇去了,母親身邊就一個小九,他又很笨,不會說話,母親多可憐哪。”
九皇子白妹妹一眼,“就你聰明,話癆。”
五兒小小年紀,已分好壞,她最討厭別人說她話癆了。宋嘉言說她話癆,五兒心下都不大樂意,何況小九兒。五兒氣的一搡小九,撅著嘴巴腆著肚子,還伸出胖胖手指戳小九的鼻子尖兒,挑釁地,“你再說!看我不揍死你!”
九皇子張嘴就咬了五兒的胖手指一下子,五兒哇哇叫痛,忙奪手回來,接著就給九皇子先下手為強的撲倒在地。
若不是宋嘉言眼疾手快的把兩人分開來,說不得就得打上一架。昭文帝訓斥九皇子,“你是做哥哥的,得讓著妹妹。”
九皇子不服,依舊是那幅慢吞吞的模樣,板著小臉兒,“她胖的跟球一樣,不先下手,哪裏打得過!”
守著兩個“成精”的孩子,宋嘉言的生活沒有半分寂寞。
倒是昭文帝走的時候有些難舍,無他,宋嘉言遞給昭文帝一份奏章,柔聲道,“我雖在山上,也不是聾子瞎子。景惠皇妹來過幾趟,她就是這個脾氣,我說了她幾句。朝中禦史明著不敢說太後娘娘的不是,肚子裏難免有些不敬。我是來給太後娘娘祈福,以祈太後娘娘鳳體安康,並不是太後逼我出宮。方家的事自有三司來辦,我不喜方家,與太後無礙。哪怕太後對我頗有微辭,我也不願看陛下為難。陛下拿了這份奏章去,自然能還太後一個慈名。”
昭文帝感歎,“嘉言……”
宋嘉言一笑,“陛下不必讚我,我未嚐沒有私心。若陛下不記掛著我們,不來看望我們,我也不會這樣大方。陛下視我為妻,我自然視陛下為夫。太後是陛下的親娘,我不會讓自己的丈夫難做。”
昭文帝笑著攬住宋嘉言的肩,低聲道,“過些天,朕親自接你回宮。”
宋嘉言笑,“我等著陛下。”方太後既把她弄出宮,就沒這麽容易鬆口讓她回去。不過,昭文帝把話說出來,她就應下。
九皇子還小,她不急。方太後卻是一日日老去,娘家日見式微,方太後沒有不急的。越急,越容易出錯。
倆人親昵了一番,趁著兩個孩子還在午睡,宋嘉言就讓昭文帝回宮了,“一會兒五兒醒了,見陛下要走,定要鬧的。”
“你好生哄哄孩子,過幾日我再來瞧你。”
宋嘉言故意笑,“不聽話就是一頓好打。”
昭文帝那叫一個不放心,再三道,“女孩兒要嬌養,切莫太嚴厲。就是小九,年紀尚小,慢慢教,孩子就懂事了。”
宋嘉言眼睛彎彎,“都說嚴父慈母,咱們兩個倒是顛倒了。”
昭文帝笑著捏一捏宋嘉言的掌心,“那朕就走了。”
宋嘉言一路送昭文帝到山腳,自己方折返回老梅庵。
宋嘉言的表章保住了方太後的名聲。
宋嘉言這樣的大度,叫方太後好一個尷尬,昭文帝正要借此勸老娘開口接宋嘉言回宮。宋嘉言一道懿旨,險把方太後氣炸了肺。
宋嘉言以對皇後失儀之罪貶斥了景淑長公主、景賢長公主、仁德親王妃、小郡主、承恩公夫人等人,宋嘉言說的坦蕩至極,“本宮雖然出宮為太後祈福,照樣是中宮皇後。每逢初一、十五,朝中公主、貴女、命婦都該向本宮請安。本宮一無免爾等請安的懿旨,二也沒接到爾等的請假折子,無緣無故的,爾等視本宮於無物。本宮再寬厚下去,你們眼裏還能有誰?”
再訓斥兩位長公主,“多跟景惠皇妹學學規矩,才算明白。”
訓斥仁德親王妃,“再沒見誰家的女兒成親後長住娘家的,三從四德是你不會教,還是她不會學!若連女兒教教導不好,本宮看你這王妃做的不過虛有其表罷了!”
訓斥小郡主,“千辛萬苦謀來的親事,你既不願意去做人家兒媳婦,就讓賢罷!”
訓斥承恩公夫人,“教導出這些眼裏沒人倫王法的東西,難怪不敢到本宮麵前來!做人妻為人母到你這步田地,真是為難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