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神秘的大球


    “大球”這個名稱很快就成了普通民眾熟悉的稱呼。自從小行星降落在地球上以來,就吸引了無數好奇的探索者,試圖偷偷的進入這個有史以來最大的球體探險。


    不過在半年多的時間裏,大球一直在向外釋放儲存在他內部的熱量,周圍充滿致命的毒氣。


    海洋的自淨化能量很強,過了大約2個月的時間,大球的溫度慢慢降到了和周圍溫度一樣的水平,又經過一個月,周圍的海水基本上和以前差不多了。


    遍布新西蘭的大洪水已經退去,新西蘭人可以回去重建家園了。在全球的幫助下,新西蘭人回到了曾將被海水吞沒的兩個島上。


    島上大部分人工建築都被摧毀了,島上的大部分植物都因為海水的作用死光了,綠色再也看不到,到處是枯死的各種植物。


    大量的動物死亡,天上還能看到海鳥在飛翔,動物幸存的隻有在高山棲息的部分還在,到處是世界末日般的光景。


    還好,星際聯邦最高決策委員會承諾幫助新西蘭人民重建家園,並且將重建的費用和物資分攤到各個國家。


    為了安全起見,最高決策委員會派出軍艦在距離大球周圍100公裏拉起警戒帶,防止有人偷偷進入。


    安德森從小就癡迷登山運動,自從18歲那年登上了珠穆朗瑪峰以來,他迄今為止他已經登上了世界上所有在8000米以上的山峰,他的口號是生命不息登山不止。


    大球墜落地球以來,當他知道這個大球的高度遠遠超過珠穆朗瑪峰時,就動心了。第一個登頂大球就成了他心中唯一的目標,他要做有史以來爬的最高的人。在登山的圈子裏開始流傳誰先登上大球,誰就是當代最偉大的登山家,很多人都在躍躍欲試。


    安德森也被大球所蠱惑,陷入一種類似宗教的亢奮中。早在2個月前他就開始準備了,登山用的物品,他不用過多準備,各種專業級登山裝備他是應有盡有。


    唯一需要準備的是氧氣,他登上珠穆朗瑪峰時沒有使用氧氣瓶,成為少數幾個不用氧氣就能登山的人。但是大球不行,海拔太高,不用氧氣瓶根本無法生存,必須準備。


    這已經是大球落在地球上的第6個月了,熱量已經釋放的差不多了,周圍的有害氣體也被海風吹散,正值南半球的夏季,是最好的登山時節。


    安德森和他的夥伴三個人組隊一起攀爬,他們首要任務是躲開在大洋上巡邏的護衛艦,這裏被劃定為軍事禁區,任何人不得擅自進入。


    這片海域的麵積很大,星際聯邦最高決策委員會劃出了直徑100公裏範圍區域作為禁區,但是派出軍艦的隻有20艘,要控製這麽大的氛圍還是很不容易的。


    為了有效可控製該區域,護衛艦一般放飛自帶的無人機進行長航時飛行,監控目標海域,必要時還可以派出艦載直升機進行查證、驅離等工作。


    想要突破封鎖就要找到監控的盲區,護衛艦上用艦載雷達,不斷掃描相關海域,對大型船隻的發現距離為100公裏,使用艦載直升機能發現200公裏外的目標,每艘艦的控製範圍400公裏。


    加上輔助的無人機,理論上是完全能夠覆蓋目標海域,但是艦上的人員還要休息,軍艦也需要必要的維護,所以想找到監控的盲區不是太難的事。一般說來,晚上12點到次日淩晨4點之間是監控最薄弱的時間。


    安德森他們乘坐一艘大船在距離禁區外10公裏左右的地方換成高速摩托艇,在淩晨2點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衝破封鎖,衝進了禁區。


    迎著午夜的海浪,沒有月亮,天空中繁星無數,灑下微微的星芒,安德森得意站在小艇的船頭,嗅著鋪麵而來的腥鹹的海水,已經能看到露出海平麵如小山一樣的大球了。


    登上近50公裏高的大球,這是人類前所未有的壯舉,站在大球的頂端一定有君臨天下的感覺,想到這裏,安德森不禁微微的笑了起來。


    遠在萬裏之外的淩默宇正在籌備新的實驗方案,他要做的第一步是解決中微子作用機理的問題。


    雖然這次在他的努力下拯救了人類和地球,但是對中微子如何起作用影響原子內部的機理還沒有搞明白。


    原理沒有搞明白就無法進行更多應用,出了問題也不知道怎麽辦,就比如上次準備核爆小行星沒有成功,到現在也不知道哪裏出了問題。


    淩默宇準備將控製中心現有的儀器進行研究,試圖通過逆向工程的方法找到這些儀器的作用原理。


    不過研究的進展緩慢,很多儀器設備根本不知道是做什麽,而且內部含有大量集成類似芯片的裝置,內部結構根本無從得知。


    不過他在研究中也發現,使用中微子改變物質結構的時候,會出現物質和能量不匹配的現象發生。


    轉化原子蘊含的能量和轉化前原子蘊含的能量之間有很大一部分不自知去向,這就違反了能量守恒的基本原理。


    能量和物質守恒是宇宙最基本的原理,物質和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那麽就是說,消失的能量一定有一個去處。


    或者轉化為其他能量,或者變成其他物質,但是現有已知的任何能量和物質都不足以解釋這種現象的發生。


    能量去了哪裏?縱觀物理學發展的曆史,曾將出現過很多能量和物質不守恒的情況,每一次都是讓物理學有了新的飛躍。


    中微子就是其中之一!


    中微子的發現來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對放射性的研究。研究者發現,在量子世界中,能量的吸收和發射是不連續的。不僅原子的光譜是不連續的,而且原子核中放出的阿爾法射線和伽馬射線也是不連續的。


    這是由於原子核在不同能級間躍遷時釋放的,是符合量子世界的規律的。奇怪的是,物質在β衰變過程中釋放出的由電子組成的β射線的能譜卻是連續的,而且電子隻帶走了總能量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能量失蹤了。


    1930年,奧地利物理學家泡利提出了一個假說,認為在β衰變過程中,除了電子之外,同時還有一種靜止質量為零、電中性、與光子有所不同的新粒子放射出去,帶走了另一部分能量,因此出現了能量虧損。


    這種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極弱,以至儀器很難探測得到。未知粒子、電子和反衝核的能量總和是一個確定值,能量守恒仍然成立,隻是這種未知粒子與電子之間能量分配比例可以變化而已。


    1932年意大利物理學家費米將泡利預言的“中子”正名為“中微子”。1956年,雍國萊因斯和柯萬在實驗中直接觀測到中微子。


    現在又有一部分能量失蹤了,這將又是開啟新理論的鑰匙,新的發現也許會顛覆目前已有的理論,開辟一個更加宏偉理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時空無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河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河洛並收藏時空無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