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吏可升官,巡警局外
大明:我幫老婆做女帝 作者:靈靈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法院負責斷案,那縣老爺幹啥”
這是多數百姓心中的疑問。
因為大多數百姓一輩子都未必能跟縣官打交道,對於他們來講,縣老爺就像戲文裏一樣,是負責審案斷案的。
如陳邦彥這樣對官府機構有所了解的讀書人卻是明白,知縣最重要的責任其實是守土安民和保證一地的錢糧征收。
至於審案決獄,隻是知縣的一方麵工作,很多時候知縣都未必會親自過問,有交給縣丞、典史去辦的,也有直接讓刑房典吏處理的。
所以,陳邦彥聽周讚講了一遍就明白過來,朝廷這是將審案決獄的權利從縣衙、府衙剝離出來了。
因為在縣法院之上還有府法院,負責一府審案決獄之事。
府法院之上還有省法院,再往上又有最高法院,而最高法院則相當於以前的大理寺
至於對審判結果不服可以上告的事,卻是以前就有的,並不稀奇。
還有小部分讀書人對告示內容的關注點與大多數人不同——
“為他人訴訟者必須有訟師證”一名讀書人打扮的青年聽到最後不僅驚訝出聲。
周讚正好講完,便點頭道:“不錯。”
“訟師證需通過省法院組織的考試才能獲得”這青年看著告示眉頭緊皺,“若這省法院卡著不發放訟師證,豈不是意味著我等無法為冤屈者辯白”
這青年三十出頭,是南京城小有名氣的訟師,叫梁孟昌,人稱梁大狀。
周讚是認識他的,聞言笑道:“梁大狀不必擔心,今後凡有案子審判,被告、原告都需有訟師,若是哪一方沒有,法院還要負責安排。
法院新政要落實,本就需要不少訟師。所以,省法院組織的訟師考試應當不難。
梁大狀精通大明律,又有訴訟經驗,隻要去參加考試,肯定是能通過的。
當然,通過考試後隻能獲得見習訟師的證書,想要獲得更高級的訟師證還得達到其他條件才行。”
聽了周讚這話,梁孟昌頓時想到之前朝廷請賬房幫忙查賬並賜予會計證書的事。
如今看起來,怕是朝廷要將訟師也納入正規化管理了。
作為一個思維頗為敏捷的讀書人,梁孟昌很清楚,此事對訟師群體而言是有好處的。
一則意味著他們獲得了朝廷的認可,可以少受到一些正統讀書人的鄙視。
二則,訟師職業既然要規範化,還要考試,以後當訟師必然越來越難,那麽他們這些已進入這一行業的人無疑會獲得頗大優勢。
最後,既然朝廷新設的法院需要訟師,說不定他們還能通過這條路做官呢
沒見周讚一小小書吏都成了九品官嗎
須知,一般縣衙的刑房隻有典吏、攢點、書吏各一人,以典吏為一房吏員之首。
至於剩餘的書辦、幫差、貼書等人員,都屬於縣衙招收的編外人員,並不在朝廷官吏編製內。
而江寧作為南京附郭,六房事務更多,在編吏員也更多。
有典吏一名、攢點兩名,書吏二至四名。
據梁孟昌了解,周讚在江寧縣刑房書吏中屬於排名較靠後的。
如此都能成為九品官,他梁大狀隻要努力,肯定也有機會做官!
念及此處,梁孟昌趕緊問:“省法院在何處什麽時候組織訟師考試”
周讚道:“省法院就在國子監附近,也是今日開門。據說三日內便會組織一次訟師考試,具體時間鄙人也不清楚。”
“多謝!”
梁孟昌拱手道了聲謝,立即離開,匆匆往國子監方向去了。
同時離去的還有好幾個讀書人,不是已經做了訟師的,便是有意做訟師的。
明末時,江南民間訴訟成風,以南直隸及浙江為最。再加上讀書人內卷嚴重,科舉道路難走,南京城中選擇做訟師的讀書人並不稀少。
陳邦彥也看出考取訟師證或可成為晉升官道之資,但他對刑名之事並不感興趣,對大明律雖有了解,卻並不精善,也就沒起做訟師的心思。
何況他怎麽說也是嶺南頗有名氣的儒生,若是做了訟師,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朝廷既然做出將司法權從縣衙、府衙分離的大動作,在其他方麵動作怕是也不會小。’
心裏如此想,陳邦彥振奮起來,準備回頭再托有人打聽一番,看是否有門路進入一些他屬意的衙門做官。
陳邦彥離開江寧縣法院往南走,又路過原來的南城兵馬司衙門。
赫然發現這個衙門的匾額也換了,如今成了“南城巡警局”。
這個衙門外麵既沒貼告示,也沒多少百姓圍觀,陳邦彥看了一眼就想走的,卻見一隊隊官兵從裏麵快步奔出,在大門前列隊。
南城兵馬司大門外原本就有一片不小的空地,專做聚集兵馬之用,此時竟然很快被站滿。
瞧見這真是陳邦彥就不想走了。
因此前一二十年大明戰亂不休,陳邦彥最感興趣的實務就是軍事。
這個巡警局看著似乎是個與軍事有關的衙門,他當然要好好看一看。
仔細觀察後,陳邦彥發現這些官兵因服飾差異分成了好幾種。
最左邊的穿著明軍布麵甲,頭戴飛碟帽,背負弓箭,手拿刀牌,就像以前的官軍。
然後便是身穿紅色戰袍的,沒有兵刃,卻和幾輛水龍車站在一起的官兵。
再就是身著類似以前衙役服裝的黑紅色公服、帽子的官兵,掛著腰刀,還帶著鎖鏈,胸前還打著“捕”字補子。
最後則是一種身穿藍白色衙役公服、帽子,手裏隻拿著一根水火棍,胸前打著“巡”字補子的官兵。
這些官兵分為四隊,每隊都有兩三百人。
隨著官兵們列隊而戰,來圍觀的百姓便越來越多,不少人甚至指點著議論起來。
這種情況在以前是很少發生的,尋常百姓對官兵、衙役避之不及。
但自從女帝掌控南京以來,極少發生官兵、衙役欺壓百姓的事,偶有一兩例,也都被嚴懲,百姓這才不再避之如蛇蠍。
“這裏以前是兵馬司嗎怎麽變成巡警局了”
“誰知道呢不過看樣子,現在似乎還管著衙役”
“不止是衙役,還有火兵。”
“不知道這新衙門的官兵會不會欺負百姓。”有人憂慮道。
“他們敢!自陛下來到南京,欺負百姓的官兵哪個沒被嚴懲”
“”
聽著周圍人的議論,陳邦彥不禁自語道:“這個巡警局不僅替代了以前的兵馬司,怕是還接過了衙役緝捕罪犯的差事呀。
若是這巡警局不受縣衙、府衙管轄,那縣衙府衙能管的事可就更少了。”
“兄台好見識!”旁邊一人似是聽見了陳邦彥的話,出聲讚了句。
陳邦彥扭頭,便瞧見一身高八尺有餘,麵色微黑而紅潤,留著一部長髯,活如關羽的大漢。
見此人樣貌氣勢偉異,陳邦彥下意識便生出結交知心,於是一拱手道:“在下廣東陳邦彥,字令斌,敢問兄台姓名”
大漢拱手還禮,“在下通州閻應元,字皕亨。”
原來,閻應元得知今日是陳明遇上任的南城巡警局開衙之日,便請了假,著便服前來觀禮、恭賀。
來了後,發現陳明遇正在聚集麾下各隊巡警,他便沒有上前去打擾,而是跟著百姓圍觀。
恰好聽見陳邦彥感慨的話,覺得此人見識不俗,便讚歎了一句。
相互通報姓名後,陳邦彥也想了解下閻應元的見識,於是問:“皕亨對這巡警局可有所了解”
閻應元聽了一笑,道:“令斌兄這可問對人了。”
這是多數百姓心中的疑問。
因為大多數百姓一輩子都未必能跟縣官打交道,對於他們來講,縣老爺就像戲文裏一樣,是負責審案斷案的。
如陳邦彥這樣對官府機構有所了解的讀書人卻是明白,知縣最重要的責任其實是守土安民和保證一地的錢糧征收。
至於審案決獄,隻是知縣的一方麵工作,很多時候知縣都未必會親自過問,有交給縣丞、典史去辦的,也有直接讓刑房典吏處理的。
所以,陳邦彥聽周讚講了一遍就明白過來,朝廷這是將審案決獄的權利從縣衙、府衙剝離出來了。
因為在縣法院之上還有府法院,負責一府審案決獄之事。
府法院之上還有省法院,再往上又有最高法院,而最高法院則相當於以前的大理寺
至於對審判結果不服可以上告的事,卻是以前就有的,並不稀奇。
還有小部分讀書人對告示內容的關注點與大多數人不同——
“為他人訴訟者必須有訟師證”一名讀書人打扮的青年聽到最後不僅驚訝出聲。
周讚正好講完,便點頭道:“不錯。”
“訟師證需通過省法院組織的考試才能獲得”這青年看著告示眉頭緊皺,“若這省法院卡著不發放訟師證,豈不是意味著我等無法為冤屈者辯白”
這青年三十出頭,是南京城小有名氣的訟師,叫梁孟昌,人稱梁大狀。
周讚是認識他的,聞言笑道:“梁大狀不必擔心,今後凡有案子審判,被告、原告都需有訟師,若是哪一方沒有,法院還要負責安排。
法院新政要落實,本就需要不少訟師。所以,省法院組織的訟師考試應當不難。
梁大狀精通大明律,又有訴訟經驗,隻要去參加考試,肯定是能通過的。
當然,通過考試後隻能獲得見習訟師的證書,想要獲得更高級的訟師證還得達到其他條件才行。”
聽了周讚這話,梁孟昌頓時想到之前朝廷請賬房幫忙查賬並賜予會計證書的事。
如今看起來,怕是朝廷要將訟師也納入正規化管理了。
作為一個思維頗為敏捷的讀書人,梁孟昌很清楚,此事對訟師群體而言是有好處的。
一則意味著他們獲得了朝廷的認可,可以少受到一些正統讀書人的鄙視。
二則,訟師職業既然要規範化,還要考試,以後當訟師必然越來越難,那麽他們這些已進入這一行業的人無疑會獲得頗大優勢。
最後,既然朝廷新設的法院需要訟師,說不定他們還能通過這條路做官呢
沒見周讚一小小書吏都成了九品官嗎
須知,一般縣衙的刑房隻有典吏、攢點、書吏各一人,以典吏為一房吏員之首。
至於剩餘的書辦、幫差、貼書等人員,都屬於縣衙招收的編外人員,並不在朝廷官吏編製內。
而江寧作為南京附郭,六房事務更多,在編吏員也更多。
有典吏一名、攢點兩名,書吏二至四名。
據梁孟昌了解,周讚在江寧縣刑房書吏中屬於排名較靠後的。
如此都能成為九品官,他梁大狀隻要努力,肯定也有機會做官!
念及此處,梁孟昌趕緊問:“省法院在何處什麽時候組織訟師考試”
周讚道:“省法院就在國子監附近,也是今日開門。據說三日內便會組織一次訟師考試,具體時間鄙人也不清楚。”
“多謝!”
梁孟昌拱手道了聲謝,立即離開,匆匆往國子監方向去了。
同時離去的還有好幾個讀書人,不是已經做了訟師的,便是有意做訟師的。
明末時,江南民間訴訟成風,以南直隸及浙江為最。再加上讀書人內卷嚴重,科舉道路難走,南京城中選擇做訟師的讀書人並不稀少。
陳邦彥也看出考取訟師證或可成為晉升官道之資,但他對刑名之事並不感興趣,對大明律雖有了解,卻並不精善,也就沒起做訟師的心思。
何況他怎麽說也是嶺南頗有名氣的儒生,若是做了訟師,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朝廷既然做出將司法權從縣衙、府衙分離的大動作,在其他方麵動作怕是也不會小。’
心裏如此想,陳邦彥振奮起來,準備回頭再托有人打聽一番,看是否有門路進入一些他屬意的衙門做官。
陳邦彥離開江寧縣法院往南走,又路過原來的南城兵馬司衙門。
赫然發現這個衙門的匾額也換了,如今成了“南城巡警局”。
這個衙門外麵既沒貼告示,也沒多少百姓圍觀,陳邦彥看了一眼就想走的,卻見一隊隊官兵從裏麵快步奔出,在大門前列隊。
南城兵馬司大門外原本就有一片不小的空地,專做聚集兵馬之用,此時竟然很快被站滿。
瞧見這真是陳邦彥就不想走了。
因此前一二十年大明戰亂不休,陳邦彥最感興趣的實務就是軍事。
這個巡警局看著似乎是個與軍事有關的衙門,他當然要好好看一看。
仔細觀察後,陳邦彥發現這些官兵因服飾差異分成了好幾種。
最左邊的穿著明軍布麵甲,頭戴飛碟帽,背負弓箭,手拿刀牌,就像以前的官軍。
然後便是身穿紅色戰袍的,沒有兵刃,卻和幾輛水龍車站在一起的官兵。
再就是身著類似以前衙役服裝的黑紅色公服、帽子的官兵,掛著腰刀,還帶著鎖鏈,胸前還打著“捕”字補子。
最後則是一種身穿藍白色衙役公服、帽子,手裏隻拿著一根水火棍,胸前打著“巡”字補子的官兵。
這些官兵分為四隊,每隊都有兩三百人。
隨著官兵們列隊而戰,來圍觀的百姓便越來越多,不少人甚至指點著議論起來。
這種情況在以前是很少發生的,尋常百姓對官兵、衙役避之不及。
但自從女帝掌控南京以來,極少發生官兵、衙役欺壓百姓的事,偶有一兩例,也都被嚴懲,百姓這才不再避之如蛇蠍。
“這裏以前是兵馬司嗎怎麽變成巡警局了”
“誰知道呢不過看樣子,現在似乎還管著衙役”
“不止是衙役,還有火兵。”
“不知道這新衙門的官兵會不會欺負百姓。”有人憂慮道。
“他們敢!自陛下來到南京,欺負百姓的官兵哪個沒被嚴懲”
“”
聽著周圍人的議論,陳邦彥不禁自語道:“這個巡警局不僅替代了以前的兵馬司,怕是還接過了衙役緝捕罪犯的差事呀。
若是這巡警局不受縣衙、府衙管轄,那縣衙府衙能管的事可就更少了。”
“兄台好見識!”旁邊一人似是聽見了陳邦彥的話,出聲讚了句。
陳邦彥扭頭,便瞧見一身高八尺有餘,麵色微黑而紅潤,留著一部長髯,活如關羽的大漢。
見此人樣貌氣勢偉異,陳邦彥下意識便生出結交知心,於是一拱手道:“在下廣東陳邦彥,字令斌,敢問兄台姓名”
大漢拱手還禮,“在下通州閻應元,字皕亨。”
原來,閻應元得知今日是陳明遇上任的南城巡警局開衙之日,便請了假,著便服前來觀禮、恭賀。
來了後,發現陳明遇正在聚集麾下各隊巡警,他便沒有上前去打擾,而是跟著百姓圍觀。
恰好聽見陳邦彥感慨的話,覺得此人見識不俗,便讚歎了一句。
相互通報姓名後,陳邦彥也想了解下閻應元的見識,於是問:“皕亨對這巡警局可有所了解”
閻應元聽了一笑,道:“令斌兄這可問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