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時分,這朝廷要打仗了,百姓們往往都會愁眉苦臉。


    因為誰也不知道自家會不會有人被征召去當民夫。


    但是今年的情況卻是有點讓人意外。


    雖然朝廷安排了多路大軍出征東突厥,但是卻幾乎沒有怎麽征兆民夫。


    哪怕是有需要人手,也都是以雇傭的方式,讓商家在後頭配合。


    這麽一來,對百姓們的影響,自然就會最小化了。


    “蘇我使臣,這東突厥汗國,聽說也是草原上一等一的強國,如今大唐突如其來的就安排了大軍要討伐他們。


    對於這個事情,你怎麽看?”


    倭國使臣府邸,近衛三郎跟蘇我人見在書房之中商量著事情。


    來到長安城的時間已經不短了。


    他們對於長安城乃至整個大唐,以及大唐周邊的情況,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倭國人一直都是誰強大,他們就抱著誰的大腿。


    之所以這一次會這麽積極的安排了那麽多的貴族子弟來到長安城,就是因為他們覺得大唐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存在。


    那些大唐商家的船隊以及運輸到難波津的貨物,都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但是到了長安城之後,他們才進一步的知道,原來大唐四周,也是有敵人的。


    原來大唐四周,也是有厲害的對手的。


    不管是曾經打敗了強大的隋朝軍隊進攻的高句麗,還是不可一世的突厥人。


    這些都是他們已經了解的不夠的地方。


    所以這段時間,他們的心思也是有了一點變化。


    甚至如果不是因為大唐突如其來的出兵,他們都已經在考慮是不是要安排一部分人去突厥和高句麗也走一趟。


    不管是去認識一下還是去學習,亦或是其他的目的,這些行程都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現在這個時候,情況又發生了一些變化。


    “還能怎麽看?你又不是不知道,在大唐現在的皇帝陛下剛剛掌握權利的時候,突厥的頡利可汗就帶著大軍入侵大唐。


    雖然最終被打敗了,但是大唐肯定還是記恨的。”


    蘇我人見的這個認識,顯然還是很有道理的。


    當然了,草原上的一些具體情報,他了解的並不是很多。


    ?他隻是單純的從曆史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將心比心,如果是他自己,一旦有機會滅掉對手,肯定是不會手軟的。


    “從《大唐報》上的新聞來看,東突厥內部一直都是存在一些混亂。


    估計最近應該是又有了新的情況,所以大唐才正式出兵。


    雖然之前突厥跟大唐之間的衝突不斷,但是這種大唐主動的排出大軍,全方位的進攻突厥。


    似乎是想要一戰滅掉東突厥汗國的情況,還是第一次碰到。


    不過根據我們這段時間了解的情況來看,大唐還真是有實力一次性滅掉東突厥的。


    不說其他的,單單大唐的鋼鐵產量,就是一個嚇人的存在。


    我聽說他們的不少建築裏頭,都有使用精鋼。


    這實在是太浪費了。”


    近衛三郎很是羨慕的說道。


    就目前的這個事情來說,對倭國人的影響是比較有限的。


    至少在短時間內來說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他們現在別看是那麽認真的在分析這件事情,其實心態是比較穩的。


    不管這一次大唐能不能順利的打敗東突厥汗國,對倭國人來說都不會有什麽大的影響。


    當然了,如果大唐反過來被東突厥給滅掉了,那就另當別論了。


    隻是這種情況,近衛三郎也很是清楚,不可能發生的。


    “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們的使臣隊伍裏頭,大家對於基本的佛經的讀寫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了。


    但是我隱約覺得大唐現在其實是在打壓佛教的,反倒是道教在大唐的發展要更加順利。


    大唐既然願意讓我們學習佛經,你說有沒有可能讓我們也去學習道家的本領呢?”


    對於蘇我人見來說,他最在乎的還是倭國使臣隊伍裏頭的人員在長安城的學習問題。


    畢竟他們來長安城的目的就是來學習的。


    如果花費了大量的錢財,卻是什麽都沒有學習到。


    這顯然不是他希望看到的場景。


    “一般的道家經典,我們在書鋪裏頭也能學習到。但是更加深入的煉丹之類的法術,恐怕就沒有那麽簡單了。


    就以唐人對番邦屬國的鄙視態度,如果沒有大唐朝廷的支持,恐怕是沒有哪個道觀會主動的接納我們的。”


    近衛三郎倒是對倭國使臣人員現在麵臨的情況很是了解。


    什麽東西是自己有把握學習到的,什麽東西又是有難度的。


    他算是一清二楚了。


    “不管如何,我們終歸是要試一試的。除此之外,我們的商鋪也要盡快的開設起來,這才是我們在長安城長久立中的關鍵所在。”


    待在長安城,自己的地位雖然是沒有辦法跟難波津相比的。


    但是蘇我人見卻是非常喜歡。


    所以他一直都希望能長久的留下來。


    而這也是倭國使臣裏麵大部分人心中的想法。


    甚至如果大唐主動的招募這些倭國人的話,估計有一半的人都是願意加入到大唐的。


    “行,我盡快去安排。”


    ……


    “定方,這一次出征突厥,陛下是希望一勞永逸的解決草原問題,你有什麽好的建議?”


    雖然李靖才是行軍道大總管,不過他也很清楚,蘇定方深的李承宗信任。


    所以在行軍途中,也願意聽一聽蘇定方的意見。


    “大總管,這一次我們攜帶的六管女菩薩的數量比之前多了好幾倍。


    雖然分散在幾個方向上,但是不管是哪一路大軍碰到了突厥人,都能輕易的打敗他們。


    反觀突厥內部,頡利可汗和突利小可汗的人馬已經打的好幾場大戰了。


    如今正是突厥人最虛弱的時候,我們打敗他們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隻不過要一勞永逸的解決這些問題的話,我覺得還是需要一些創新性的方法。”


    蘇定方雖然隻是一個武將,但是他不是那種隻知道舞刀弄槍的人。


    他的抱負顯然也不隻是做一個衝鋒陷陣的將軍。


    “哦,你有什麽創新性的提議嗎?”


    “我有幾個初步的想法,其中一個是陛下已經在實施的,那就是在各個邊疆地區移民。


    這個措施雖然跟秦漢時期實施的軍屯有一些類似,但是又有很多改進。


    我覺得到時候可以在草原上推廣這一個措施。


    每隔一段距離,就設置一個移民點。


    在不同的移民點之間,盡量修建水泥道路,推廣土豆或者地瓜的種植,解決糧食問題。


    與此同時,大規模的養殖綿羊,為羊毛作坊提供充足的羊毛。


    這羊毛的用處是非常巨大的,大唐對於羊毛的需求更是旺盛無比。


    一旦這個方案得到實施之後,不僅可以解決移民點的百姓的吃飯問題,還可以解決他們的富裕問題。”


    行軍途中是比較枯燥的。


    蘇定方倒是很樂意跟李靖交流一下自己治理北方草原的想法。


    出征之前,李承宗曾經跟蘇定方單獨聊過。


    沒有什麽意外的話,大概率朝廷會在東突厥的故地成立鎮北道。


    到時候蘇定方就是鎮北道的負責人。


    雖然鎮北道的繁華程度跟大唐的其他道肯定是沒有辦法比較的。


    但是對於蘇定方來說,這卻已經是人生的一個巨大飛躍。


    鎮北道的負責人,不管是軍事上的還是行政上的,都算是封疆大吏了。


    特別是伴隨著朝廷新的道、州、縣的統治體製的建立,道一級的重要性就更高了。


    “除了移民之外,你還有什麽其他創新性的提議嗎?”


    李靖沒有急著發表自己的觀點,先聽完蘇定方的話再說。


    “第二就是盡可能多的將頭銜的突厥人移民到江南道去,讓他們遠遠的離開草原,這輩子再也不要跟草原有什麽交集。


    草原上如果沒有了人,那就什麽威脅都沒有了。


    當然了,對於那些被俘虜的突厥人,一部分可以分配給移民點當奴隸。


    總之,今後的大草原,應該是一個以唐人為主的新的統治區域。


    原本生活在這裏的胡人,全部都要移民到其他地方。


    哪怕是要搞養殖,也不要在北方大草原上搞。”


    雖然把人搞走,對於鎮北道早期的發展來說是很不利的。


    但是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卻是讓草原徹底的納入到統治之中的根本。


    千百年來,大草原之所以一直都沒有辦法完全的納入到中原王朝的統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那裏生活的都是胡人。


    對於胡人來說,你強大的時候,我可以臣服。


    但是一旦你變弱了,那麽不好意思,我就要翻臉了。


    “嗯,反過來移民,這倒是一個別出心裁的措施,隻不過到時候估計實施起來頗為周折。”


    李靖點了點頭,基本上認可了蘇定方的說法。


    “第三,就是要在草原上推廣教化。不管是我們自己移民過去的百姓,還是其他的奴隸,都要讓他們心向大唐。


    番邦蠻夷之人,如果完全認可我大唐的文化的話,那麽也不是沒有教化的空間。


    最後,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點,那就是要多修路。


    隻要草原大地跟我中原精密的聯係在一起,就不容易出事。”


    蘇定方把自己想到的幾點都說了出來。


    “修路是個好主意,但是太費錢了,特別是水泥道路。


    草原那麽大,要全部都修通各個移民點的道路,需要的資金可就多了去了。”


    李靖顯然有點不相信修路這個措施可以落實下去。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但是如果將來渭水書院那邊的火車能夠研究成果的話,那麽隻需要有幾條主要的鐵路通往草原,應該也可以解決修路的問題。


    畢竟修路的目的,本質上就是要讓關中地區的軍事力量能夠在短時間內投放到大草原,確保大草原的穩定。”


    蘇定方跟一般的軍人不一樣。


    除了在大唐皇家軍事學院裏頭學習之外,很多時候他會去到渭水書院去旁聽一些課程。


    對於這些大唐勳貴高官來說,渭水書院那邊,隻要他們願意去,都是隨時可以過去上課、聽課的。


    “你是說蒸汽機研究所裏頭正在研究的東西?前幾個月不是都出事了嗎?


    那麽大一坨的鐵疙瘩,效果還沒有水車來的大。


    基於這種情況下修建的鐵路,除了勞民傷財之外,沒有太大的意義吧?”


    很顯然,李靖也是聽說過蒸汽機研究所那裏的事情的。


    並且他不是很看好火車的前途。


    實在是按照《大唐報》上吹噓的內容,一輛火車運輸的貨物就要頂的上幾百輛四輪馬車運輸的貨物。


    這怎麽可能?


    真要是那麽厲害,那麽將會徹底的改變大唐的情況。


    “陛下親自籌劃,並且安排了兩位親王進入到渭水書院學習,為的就是研究這些新的東西。


    雖然現在我也想不通這些火車到時候會是那麽一個樣子。


    但是我相信陛下一定是有辦法實現的。”


    蘇定方這麽“無腦”的話,讓李靖有點無語。


    也許這就是嫡係跟非嫡係的差異吧。


    好在雙方都沒有再就這個問題爭執,而是不斷的結合斥候匯報的一些消息,開始調整行軍的一些安排。


    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準備。


    ……


    在大興宮之中,有一個巨大的沙盤地圖。


    李承宗每天都要對著這個沙盤地圖發呆好一會。


    結合情報調查局匯報上來的各種消息,沙盤地圖上的一席東西也會不斷的調整。


    這讓李承宗雖然沒有禦駕親征,但是對於征伐突厥的大軍的行程,卻是心中有數。


    把突厥人解決了,再把高句麗人給解決了。


    之後就是把吐蕃人給滅了,再掃平西域,大唐四周就沒有誰能威脅自己了。


    那個時候,蒸汽機技術應該也已經成熟,大唐可以徹底的開始推進工業革命。


    雖然這個工業革命的速度不一定會非常的快。


    但是已經足夠了。


    到時候不管是麵對不斷崛起的大食帝國,還是西方的其他王國,大唐都不需要有任何的擔憂。


    隻要自己發展好了,一切問題都好解決。


    甚至許多問題在告訴發展的過程之中,都可以得到掩蓋。


    讓大唐可以積蓄更多的實力去發展。


    將來內部的矛盾爆發之後,完全可以通過對外發動戰爭的方式來不斷的轉移內部的矛盾。


    按照這個發展節奏,五十年後,大唐必定是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存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皇長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山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山堂並收藏大唐皇長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