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安城的百姓們還在議論著北伐大軍的行軍路線的時候,渭水書院附近的土豆和地瓜迎來了一年之中豐收的時刻。
為了讓更多的人都能親眼見證這一刻,禮部專門跟民部一起聯合搞了一個盛大的秋收儀式。
為得就是讓大家知道土豆和地瓜的高產。
許多事情,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大家是很難相信的。
哪怕說這話的是李承宗這個天子。
“馬尚書,這個土豆和地瓜,你有安排人去試著挖掘一兩畝嗎?
今天的儀式搞得可是非常轟動,萬一到時候收成不好,那就有點沒有辦法收場了。”
眼看著儀式馬上就要開始了,岑文本的心反倒是提了起來。
作為禮部尚書,今天的儀式是他負責主持的。
但是對於土豆和地瓜的種植,他其實了解的很少。
隻知道這個東西是李承宗最早提出來的。
是諸葛布他們冒險從美洲那邊找到的。
然後再渭水書院附近的農田裏頭種植了。
至於收成如何,他是真的不知道。
之前雖然偶爾有些人會關心城外種植的幾萬畝土豆和地瓜,但是更多的人隻是把這兩個東西當成是一個新奇的普通莊稼。
哪怕是收成比粟米和稻穀要高一些,也高不到哪裏去。
“岑尚書,你就放心吧,陛下都如此有信心,我們需要擔心什麽?
當初諸葛布他們把土豆和地瓜蔥美洲帶回來的時候,也是親眼見證過這些東西在美洲那邊是非常高產的。
雖然不排除會有一些水土不服的情況存在,但是看這些苗的長相來看,土豆和地瓜應該都長得很不錯。
並且這一次是渭水書院農學院的學員親自在盯著,出不來什麽亂子的。”
馬周對於等會的秋收儀式充滿了信心。
在他看來,李承宗同意自己如此舉辦秋收儀式,其實就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
土豆和地瓜如此受到陛下信任,他沒有理由懷疑李承宗說過的話。
畢竟不管是什麽情況,很快大家就能親眼看到土豆和地瓜的收成了。
“希望如此,長安城中可是有不少人等著看我們的笑話呢。”
“別說這一次有信心達到畝產千斤,哪怕是沒有千斤,有個幾百斤,對大唐來說也是意義非凡了。
他們能夠看什麽笑話?”
馬周可是鐵杆的帝黨,心中隻有李承宗。
其他勳貴世家,他都沒有放在眼中。
“說的也是,隻要土豆和地瓜的產量比稻穀和粟米要高一些,今天就不至於收不了場。”
……
“蘇我使臣,您說這土豆和地瓜,真的有那麽神奇嗎?”
在渭水書院試驗田的盡頭,蘇我人間和近衛三郎也擠在人群之中,想要一睹土豆和地瓜挖掘的風采。
今天的這個活動,在《大唐報》上麵是有報道的。
這種情況下,各路人馬自然是紛紛的來到了試驗田附近。
幾萬畝的試驗田,足夠容納幾萬名吃瓜群眾了。
“聽說這一塊的試驗田都是渭水書院農學院的天之驕子們親自負責種植的,新軍還安排了一隊人馬護衛這一片試驗田。
這種情況下,可以充分的看出來大唐皇帝陛下對它們的重視。
聽那些出海回來的船員在報紙上發表的觀點,這些土豆和地瓜的產量雖然不見得有畝產萬斤那麽誇張,但是比一般的糧食要高不少,這基本上是確定的。
如果真的有畝產千斤,那就更加誇張了。
將來我們倭國要是也能讓百姓去種植土豆和地瓜,那麽普通百姓就不至於餓肚子了。”
蘇我人見倒也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紈絝子弟。
作為蘇我家族的佼佼者,蘇我人見的見識其實非常不凡的。
奈何有些東西,不是你的見識如何就能決定的。
你生在倭國了,那麽倭國很多的東西,就不是你立馬能夠改變的。
“這些土豆和地瓜的種子,就連唐人自己都是很難買到的。
甚至根本就沒有對外售賣的。
聽說這些土豆和地瓜,到時候要優先作為邊疆移民點的種植種子。
這要是真的產量那麽高,那麽大唐在邊疆屯民的方案,基本上就成功了。”
近衛三郎說到這話的時候,心情是有點複雜的。
一方麵,他是希望大唐能夠強大一點。
畢竟這是自己新認的老大,肯定是實力越是強大越好了。
但是另外一方麵,他又有點希望大唐還是不要那麽強大了。
要不然倭國那邊根本就頂不住。
單單難波津那邊一點點唐人,就已經讓倭國人見識到了厲害了。
各種借種的事情,層出不窮。
估計出成一本書都寫不下了。
“嗯,土豆和地瓜都是優先給到邊疆的移民點,我估計今年關中地區能夠擴大種植的麵積應該是非常有限的。”
“既然如此,那我們想要拿到種子就更加難了。
不過我們也要想好辦法,提前跟人家聯係上。
要不然到時候想要尋找下手機會都找不到。”
蘇我人見很快就有了決定。
跟他在一起的其他國家的使臣隊伍,抱著的心態也都差不多。
大唐需要高產的糧食,他們比大唐更加的需要。
……
“阿耶,看來這一次你沒有陪著太上皇周遊大唐,算是作對了選擇。
要不然就沒有辦法見識到土豆和地瓜秋收的盛大場景了。”
今天,蕭瑀跟蕭銳也是跟著過來了。
甚至可以說說長安城有頭有臉的人物,隻要還在長安城的,今天基本上都過來了。
“這個土豆和地瓜的產量,隻要突破畝產五百斤,陛下的皇位就算是徹底的穩固了。
哪怕是還有一些人不死心,也沒有辦法作亂了。”
蕭瑀看的很透。
對於土豆和地瓜的影響力,他也看的很清楚。
在封建時代,糧食就是一切。
糧食是最重要的。
不管是哪一個國家,情況都是差不多的,隻不過提現的形式會有所不同而已。
“聽說這土豆和地瓜不怎麽挑地方,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不僅僅意味著大唐多了兩種高產糧食了。
更多的意味著我們大唐可以耕地的麵積大大擴展了。
這兩個因子一聯合,爆發的影響絕對是巨大的。”
蕭銳的心情也很是複雜。
“如今陛下是越來越強勢了,當初太原郡王府的那些人馬也都成長起來,開始掌控朝廷的核心部門。
銳兒,今後你們做事,務必不要那麽的囂張。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阿耶我時不時的跟陛下頂嘴,不會怎麽樣。
甚至還能讓陛下更加重視我們蕭家。
但是你們這些後輩,務必對陛下恭恭敬敬,不要給家族惹禍。”
人老成精。
蕭瑀的政治敏感性還是非常高的。
對於朝中的情況,他也算是看的比較清楚。
這可不是大家逞能的時候。
要不然就當了殺雞儆猴的那隻雞了。
“阿耶,陛下如今才十幾歲,雖然雄才大略,但是應該還是需要依靠我等世家大族吧?”
蕭銳有點不以為然的說道。
“你知道什麽!正因為陛下還年輕,更加在意這些東西。”
蕭瑀狠狠的瞪了蕭銳一眼,顯然對他說的話很不滿。
“阿耶,陛下既然如此重視土豆和地瓜的種植,種植土豆和地瓜對我們家族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那我們是不是也在江南地區推動一下土豆和地瓜的種植?”
“你想的倒是美!不管等會土豆和地瓜的產量如何,這些東西都是要優先供應給邊疆地區的移民點的。
你現在跟陛下提出要在江南地區推廣,這不是在幫助陛下。
陛下反過來會覺得我們想要占便宜。”
蕭瑀這麽一說,蕭銳張了張口,居然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沒辦法,現在的土豆和地瓜種子就是那麽的受歡迎。
……
“大郎,今天的儀式搞的那麽大,可千萬不能搞砸了。”
鄭觀音平時深居簡出,很少出現在大臣麵前。
不過今天這個很重要的活動,李承宗還是把她一起帶上了。
“阿娘,今天的活動看起來聲勢浩大,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看看土豆和地瓜的產量而已。
雖然我們沒有單獨提前挖掘幾畝地確認產量,但是根據渭水書院農學院的研究,這些東西的產量低不了。”
作為負責土豆和地瓜種植的渭水書院農學院,自然不可能什麽都沒有做。
他們雖然沒有提前開挖,但是研究過程之中,需要不斷的確認一些土豆和地瓜的生長情況。
所以其實他們是已經對每一株土豆和地瓜的產量有一個測算。
一畝地大概有多少株地瓜和土豆,這是不挖開來也能看出來的東西。
再結合每一株的產量,一畝地的大概產量,自然也就測算出來了。
雖然這個測算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偏差,但是不管如何偏,大體的數量級是不會錯的。
很顯然,目前李承宗收到的結果還是比較理想的。
要不然他也不會讓禮部和民部把儀式搞的那麽大。
隻要成功了,到時候可以節約大量的推廣費用。
曆史上,土豆和地瓜進入到華夏之後,過來很長時間才得到大規模的推廣。
不是它們不好,而是大家對它們不理解。
普通百姓的信息是非常落後的。
哪怕是道聽途說了一些消息,他們也不敢輕易的種植。
畢竟土地就那麽一點點,如果拿出來種植了土豆和地瓜,就沒有辦法種植其他糧食。
而對於一年到頭就指望著地裏麵的那點收成生活的農戶來說,這要是糧食沒有了,希望就沒有了。
這麽一來,任何新式莊稼想要讓他們接受,都是非常困難的。
無形之中,這大大的加大了土豆和地瓜普及的速度。
這一世,李承宗自然是不希望再出現這樣子的情況了。
可有些東西,單靠宣傳是沒有用的。
最關鍵的還是要讓大家自己主動的提出來,自己主動的去找種子。
這麽一來,效果肯定會更好。
初期的時候,李承宗也沒有指望著普通百姓能夠加入到這個種植之中。
讓勳貴世家以及移民點的百姓們去種植,然後再進一步的吸引其他人種植,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你有信心就好,可千萬別把好事搞成壞事了。”
鄭觀音再次叮囑了一下,便沒有再說什麽了。
對於自己的這個兒子,她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
儀式感這個東西,說重要很很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
不過身在大唐,儀式感肯定是什麽時候都不缺的。
岑文本在臨時搭建的一個小舞台上聲情並茂的表演了一番之後,李承宗便正式的宣布開挖了。
種植地瓜和土豆的地麵已經被分成了一小塊一小塊,每一塊都是一畝地。
為了讓大家充分的見識到每一畝地的實際產量,避免大家產生疑問,覺得這些地是不是專門選出來的。
所以民部同時安排了上百波人去同時挖掘。
那場麵,頗為壯觀。
不過,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大郎,這一株土豆下麵就有六七個雞蛋大小的土豆,算起來怎麽也有一斤多了吧?”
開始挖掘之後,鄭觀音也坐不住了。
隻見她跟著李承宗來到了田壟邊,親自下地挖了一株土豆。
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那一顆顆土豆出現在自己麵前,到時候各種產量統計上來,她心中就再也沒有什麽疑問了。
“阿娘,估計不止呢!這一株土豆下麵,多的有兩斤多。哪怕是一些長得不是那麽好的,也有一斤。
一畝地下來,畝產千斤根本就不是什麽問題。”
雖然這個年代的土豆產量跟後世的沒有辦法相比。
甚至連後世一半的產量都達不到。
但是對於習慣了畝產一兩百斤的大唐百姓來說,這已經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數字了。
“大郎,有土豆和地瓜,我大唐可就真的可以超越曆朝曆代,成為徹底解決百姓吃飯問題的朝代了。
你阿耶在天之靈,也能瞑目了。”
鄭觀音對李建成還是頗有感情的。
雖然他們是政治婚姻,但是李建成這個人對待自己的媳婦,還是比較不錯的。
小書亭
畢竟鄭觀音也是滎陽鄭氏的嫡女,不僅身份高貴,長得更是不差。
“阿娘,這隻是一個開始,您就拭目以待,我大唐的變化,會越來越大的。
有朝一日,我要讓所有的百姓都有飯吃,有肉吃,有衣穿。”
借著這個機會,李承宗也算是立下了一個g。
為了讓更多的人都能親眼見證這一刻,禮部專門跟民部一起聯合搞了一個盛大的秋收儀式。
為得就是讓大家知道土豆和地瓜的高產。
許多事情,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大家是很難相信的。
哪怕說這話的是李承宗這個天子。
“馬尚書,這個土豆和地瓜,你有安排人去試著挖掘一兩畝嗎?
今天的儀式搞得可是非常轟動,萬一到時候收成不好,那就有點沒有辦法收場了。”
眼看著儀式馬上就要開始了,岑文本的心反倒是提了起來。
作為禮部尚書,今天的儀式是他負責主持的。
但是對於土豆和地瓜的種植,他其實了解的很少。
隻知道這個東西是李承宗最早提出來的。
是諸葛布他們冒險從美洲那邊找到的。
然後再渭水書院附近的農田裏頭種植了。
至於收成如何,他是真的不知道。
之前雖然偶爾有些人會關心城外種植的幾萬畝土豆和地瓜,但是更多的人隻是把這兩個東西當成是一個新奇的普通莊稼。
哪怕是收成比粟米和稻穀要高一些,也高不到哪裏去。
“岑尚書,你就放心吧,陛下都如此有信心,我們需要擔心什麽?
當初諸葛布他們把土豆和地瓜蔥美洲帶回來的時候,也是親眼見證過這些東西在美洲那邊是非常高產的。
雖然不排除會有一些水土不服的情況存在,但是看這些苗的長相來看,土豆和地瓜應該都長得很不錯。
並且這一次是渭水書院農學院的學員親自在盯著,出不來什麽亂子的。”
馬周對於等會的秋收儀式充滿了信心。
在他看來,李承宗同意自己如此舉辦秋收儀式,其實就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
土豆和地瓜如此受到陛下信任,他沒有理由懷疑李承宗說過的話。
畢竟不管是什麽情況,很快大家就能親眼看到土豆和地瓜的收成了。
“希望如此,長安城中可是有不少人等著看我們的笑話呢。”
“別說這一次有信心達到畝產千斤,哪怕是沒有千斤,有個幾百斤,對大唐來說也是意義非凡了。
他們能夠看什麽笑話?”
馬周可是鐵杆的帝黨,心中隻有李承宗。
其他勳貴世家,他都沒有放在眼中。
“說的也是,隻要土豆和地瓜的產量比稻穀和粟米要高一些,今天就不至於收不了場。”
……
“蘇我使臣,您說這土豆和地瓜,真的有那麽神奇嗎?”
在渭水書院試驗田的盡頭,蘇我人間和近衛三郎也擠在人群之中,想要一睹土豆和地瓜挖掘的風采。
今天的這個活動,在《大唐報》上麵是有報道的。
這種情況下,各路人馬自然是紛紛的來到了試驗田附近。
幾萬畝的試驗田,足夠容納幾萬名吃瓜群眾了。
“聽說這一塊的試驗田都是渭水書院農學院的天之驕子們親自負責種植的,新軍還安排了一隊人馬護衛這一片試驗田。
這種情況下,可以充分的看出來大唐皇帝陛下對它們的重視。
聽那些出海回來的船員在報紙上發表的觀點,這些土豆和地瓜的產量雖然不見得有畝產萬斤那麽誇張,但是比一般的糧食要高不少,這基本上是確定的。
如果真的有畝產千斤,那就更加誇張了。
將來我們倭國要是也能讓百姓去種植土豆和地瓜,那麽普通百姓就不至於餓肚子了。”
蘇我人見倒也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紈絝子弟。
作為蘇我家族的佼佼者,蘇我人見的見識其實非常不凡的。
奈何有些東西,不是你的見識如何就能決定的。
你生在倭國了,那麽倭國很多的東西,就不是你立馬能夠改變的。
“這些土豆和地瓜的種子,就連唐人自己都是很難買到的。
甚至根本就沒有對外售賣的。
聽說這些土豆和地瓜,到時候要優先作為邊疆移民點的種植種子。
這要是真的產量那麽高,那麽大唐在邊疆屯民的方案,基本上就成功了。”
近衛三郎說到這話的時候,心情是有點複雜的。
一方麵,他是希望大唐能夠強大一點。
畢竟這是自己新認的老大,肯定是實力越是強大越好了。
但是另外一方麵,他又有點希望大唐還是不要那麽強大了。
要不然倭國那邊根本就頂不住。
單單難波津那邊一點點唐人,就已經讓倭國人見識到了厲害了。
各種借種的事情,層出不窮。
估計出成一本書都寫不下了。
“嗯,土豆和地瓜都是優先給到邊疆的移民點,我估計今年關中地區能夠擴大種植的麵積應該是非常有限的。”
“既然如此,那我們想要拿到種子就更加難了。
不過我們也要想好辦法,提前跟人家聯係上。
要不然到時候想要尋找下手機會都找不到。”
蘇我人見很快就有了決定。
跟他在一起的其他國家的使臣隊伍,抱著的心態也都差不多。
大唐需要高產的糧食,他們比大唐更加的需要。
……
“阿耶,看來這一次你沒有陪著太上皇周遊大唐,算是作對了選擇。
要不然就沒有辦法見識到土豆和地瓜秋收的盛大場景了。”
今天,蕭瑀跟蕭銳也是跟著過來了。
甚至可以說說長安城有頭有臉的人物,隻要還在長安城的,今天基本上都過來了。
“這個土豆和地瓜的產量,隻要突破畝產五百斤,陛下的皇位就算是徹底的穩固了。
哪怕是還有一些人不死心,也沒有辦法作亂了。”
蕭瑀看的很透。
對於土豆和地瓜的影響力,他也看的很清楚。
在封建時代,糧食就是一切。
糧食是最重要的。
不管是哪一個國家,情況都是差不多的,隻不過提現的形式會有所不同而已。
“聽說這土豆和地瓜不怎麽挑地方,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不僅僅意味著大唐多了兩種高產糧食了。
更多的意味著我們大唐可以耕地的麵積大大擴展了。
這兩個因子一聯合,爆發的影響絕對是巨大的。”
蕭銳的心情也很是複雜。
“如今陛下是越來越強勢了,當初太原郡王府的那些人馬也都成長起來,開始掌控朝廷的核心部門。
銳兒,今後你們做事,務必不要那麽的囂張。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阿耶我時不時的跟陛下頂嘴,不會怎麽樣。
甚至還能讓陛下更加重視我們蕭家。
但是你們這些後輩,務必對陛下恭恭敬敬,不要給家族惹禍。”
人老成精。
蕭瑀的政治敏感性還是非常高的。
對於朝中的情況,他也算是看的比較清楚。
這可不是大家逞能的時候。
要不然就當了殺雞儆猴的那隻雞了。
“阿耶,陛下如今才十幾歲,雖然雄才大略,但是應該還是需要依靠我等世家大族吧?”
蕭銳有點不以為然的說道。
“你知道什麽!正因為陛下還年輕,更加在意這些東西。”
蕭瑀狠狠的瞪了蕭銳一眼,顯然對他說的話很不滿。
“阿耶,陛下既然如此重視土豆和地瓜的種植,種植土豆和地瓜對我們家族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那我們是不是也在江南地區推動一下土豆和地瓜的種植?”
“你想的倒是美!不管等會土豆和地瓜的產量如何,這些東西都是要優先供應給邊疆地區的移民點的。
你現在跟陛下提出要在江南地區推廣,這不是在幫助陛下。
陛下反過來會覺得我們想要占便宜。”
蕭瑀這麽一說,蕭銳張了張口,居然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沒辦法,現在的土豆和地瓜種子就是那麽的受歡迎。
……
“大郎,今天的儀式搞的那麽大,可千萬不能搞砸了。”
鄭觀音平時深居簡出,很少出現在大臣麵前。
不過今天這個很重要的活動,李承宗還是把她一起帶上了。
“阿娘,今天的活動看起來聲勢浩大,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看看土豆和地瓜的產量而已。
雖然我們沒有單獨提前挖掘幾畝地確認產量,但是根據渭水書院農學院的研究,這些東西的產量低不了。”
作為負責土豆和地瓜種植的渭水書院農學院,自然不可能什麽都沒有做。
他們雖然沒有提前開挖,但是研究過程之中,需要不斷的確認一些土豆和地瓜的生長情況。
所以其實他們是已經對每一株土豆和地瓜的產量有一個測算。
一畝地大概有多少株地瓜和土豆,這是不挖開來也能看出來的東西。
再結合每一株的產量,一畝地的大概產量,自然也就測算出來了。
雖然這個測算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偏差,但是不管如何偏,大體的數量級是不會錯的。
很顯然,目前李承宗收到的結果還是比較理想的。
要不然他也不會讓禮部和民部把儀式搞的那麽大。
隻要成功了,到時候可以節約大量的推廣費用。
曆史上,土豆和地瓜進入到華夏之後,過來很長時間才得到大規模的推廣。
不是它們不好,而是大家對它們不理解。
普通百姓的信息是非常落後的。
哪怕是道聽途說了一些消息,他們也不敢輕易的種植。
畢竟土地就那麽一點點,如果拿出來種植了土豆和地瓜,就沒有辦法種植其他糧食。
而對於一年到頭就指望著地裏麵的那點收成生活的農戶來說,這要是糧食沒有了,希望就沒有了。
這麽一來,任何新式莊稼想要讓他們接受,都是非常困難的。
無形之中,這大大的加大了土豆和地瓜普及的速度。
這一世,李承宗自然是不希望再出現這樣子的情況了。
可有些東西,單靠宣傳是沒有用的。
最關鍵的還是要讓大家自己主動的提出來,自己主動的去找種子。
這麽一來,效果肯定會更好。
初期的時候,李承宗也沒有指望著普通百姓能夠加入到這個種植之中。
讓勳貴世家以及移民點的百姓們去種植,然後再進一步的吸引其他人種植,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你有信心就好,可千萬別把好事搞成壞事了。”
鄭觀音再次叮囑了一下,便沒有再說什麽了。
對於自己的這個兒子,她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
儀式感這個東西,說重要很很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
不過身在大唐,儀式感肯定是什麽時候都不缺的。
岑文本在臨時搭建的一個小舞台上聲情並茂的表演了一番之後,李承宗便正式的宣布開挖了。
種植地瓜和土豆的地麵已經被分成了一小塊一小塊,每一塊都是一畝地。
為了讓大家充分的見識到每一畝地的實際產量,避免大家產生疑問,覺得這些地是不是專門選出來的。
所以民部同時安排了上百波人去同時挖掘。
那場麵,頗為壯觀。
不過,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大郎,這一株土豆下麵就有六七個雞蛋大小的土豆,算起來怎麽也有一斤多了吧?”
開始挖掘之後,鄭觀音也坐不住了。
隻見她跟著李承宗來到了田壟邊,親自下地挖了一株土豆。
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那一顆顆土豆出現在自己麵前,到時候各種產量統計上來,她心中就再也沒有什麽疑問了。
“阿娘,估計不止呢!這一株土豆下麵,多的有兩斤多。哪怕是一些長得不是那麽好的,也有一斤。
一畝地下來,畝產千斤根本就不是什麽問題。”
雖然這個年代的土豆產量跟後世的沒有辦法相比。
甚至連後世一半的產量都達不到。
但是對於習慣了畝產一兩百斤的大唐百姓來說,這已經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數字了。
“大郎,有土豆和地瓜,我大唐可就真的可以超越曆朝曆代,成為徹底解決百姓吃飯問題的朝代了。
你阿耶在天之靈,也能瞑目了。”
鄭觀音對李建成還是頗有感情的。
雖然他們是政治婚姻,但是李建成這個人對待自己的媳婦,還是比較不錯的。
小書亭
畢竟鄭觀音也是滎陽鄭氏的嫡女,不僅身份高貴,長得更是不差。
“阿娘,這隻是一個開始,您就拭目以待,我大唐的變化,會越來越大的。
有朝一日,我要讓所有的百姓都有飯吃,有肉吃,有衣穿。”
借著這個機會,李承宗也算是立下了一個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