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世界-地表大陸-烏龍王國
“站著尿,是為福;蹲著尿,惹了禍”,漁不依先是有些失魂落魄,緊接著又鬱鬱寡歡,絲毫沒有胃口,也沒有精神,夜間翻來覆去,是輾轉難眠,這事兒還不能對別人講,講了為免太過於“驚世駭俗”,也著實“丟人現眼”...
得了“心病”的老漁同誌,是“尿”也憋來“心”也憋,在第三天一大早兒,實在是不堪忍受這份痛苦與折磨,是以紅著眼珠子,頂著兩個烏眼圈兒,臨時起意,執意要起啟離寨...
離開山寨前,心情不爽的漁不依“霸占”了一輛馬車,隨坐在了車廂中,是一直悶悶不樂。澹台蚩世家的兩姐弟也騎有良駒,一直安置在山腳兒的樹林子裏,是以馬匹的數量倒也夠用,兩匹馬拉著車廂,由牟三春駕車,兩姐弟也各自乘騎有一匹,如此一來的話,路上四匹“鳳血寶馬”一齊奔騰的景象煞是壯觀,是頗為的醒目,“回頭兒率”可謂是百分之百。
一連過去了十幾天,原本沒精打采的漁不依,這才漸漸的好轉了起來,人也消瘦了一些,著實是憔悴了很多,不過氣質更勝往昔,顯得清麗而恬靜,當真文靜舒雅了不少,但也有令人氣惱與抓狂的事,那就是無論怎麽“折騰”,老漁胸(錢)的“雙-峰”與pi-股,始終都是挺翹而飽滿,絲毫也不見萎靡...
精神好轉之後的漁不依,走出了車廂,與牟三春並排而坐,一邊兒欣賞沿途的風景人文,一邊兒學習駕馭馬車,順便兒再與牟三春天南海北的“胡說海吹”,這一來二去的,老漁是恢複如初了,可牟三春卻產生了別樣兒的心思...
在這段兒時間裏,牟三春時不時的就會走神兒,漁不依剛開始並未多想,隻當是牟三春每個月的“姨媽-雨季”來臨了,是以狀態不佳,可隨後老漁就發現並不是這麽回事兒,在一番探尋打聽之後終於是弄明白了,原來是這小妞兒她想家了...
牟三春並非青鸞國子民,原本是烏龍國“牟山鎮”人士,家中有父母雙親及三個妹妹,隻靠著幾畝薄田為生。牟山鎮地處於地表大陸中原偏東的地帶,氣候條件一般,雖土地資源肥沃,可水利灌溉設施很差,因而農作物的出產率低,也就是畝產量並不高,是以,農民幾乎全靠著“老天爺”吃飯。
牟家四姐妹長相粗獷、個個不凡,都有一膀子的好力氣,可偏偏肚量頗大,平時一頓飯的量,就能頂常人食用個三兩天…
隨著四姐妹漸長,飯量也越發的巨大了起來,即使每天都餓著肚子,家中的幾畝地那也是養活不起的,可謂是生活貧苦、缺食少穿。四姐妹也曾想著去為地主老財“幫長工”,也就是做“打工仔”,但因長相怪異,且肚量太大,使得也沒有人敢於雇傭或收留,可謂是空有一身的好力氣,奈何卻無處施展,是以,牟家人過的是什麽樣的苦日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牟三春十六周歲那年,整個“牟山鎮”的大小媒婆,可謂是跑斷了腿、磨破了嘴,可不管媒婆們是何等的心思玲瓏,又是何種的伶牙俐齒,其結果都是慘敗而歸,就沒有一個能將牟三春給嫁出去的...
實在是走投無路、無法指望了,媒婆們可謂“傷心欲絕”、“痛哭流涕”,最終紛紛拜倒在了牟三春的“純爺們兒褲子”底下,是徹底的放棄絕望了,是以,牟三春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名人”,那就是沒有男人要的“孤女”或“剩女”...
“家窮、人醜,且力大無比、勇武過人”,類似這樣兒的標準,如果安放在男子身上的話,那也著實算不得什麽,完全可以憑著力氣吃飯,甚至走馬揚鞭、光宗耀祖也是說不準的,可如果是個女子的話,那結果與境況就大大的不同嘍,隻怕最終也難免會落得個像牟三春一般的處境與待遇,可謂是人人退避三舍、敬而遠之,就連瘸腿、斷胳膊、瞎眼、半傻子的光棍兒漢,那都是避之為恐不急,是以,這牟三春當真成為了整座牟山鎮的“笑餅”與“反麵典型”...
牟三春性情耿直淳樸,但畢竟那時還年少懵懂,當真無法承受這“冷嘲熱諷”之重,加之為了給家裏節約糧食、減輕負擔,是以,在轉過年後,也就是十七歲那年,灑淚辭別了父母和妹妹,沒拿家裏一絲一毫,是獨自遠去、流落天涯,可以說這牟三春是被“殘酷的現實”給硬生生逼走的...
離家方知“父母恩”呐,離家方知“江湖險”啊,孤苦而淒涼的牟三春,可謂是曆盡了千辛萬苦,飽嚐了人情冷曖。出門兒在外最大的難題,就是解決“挨餓受凍”,富貴人家嫌棄她、不理她,貧苦人家“心有餘而力不足”,好在牟三春的長相也很是奇葩,最終經人指點,扮作成了“佛陀”裝扮,是四處化緣乞討,這才勉強嗟食度日、無為苟活...
一路跌跌撞撞、饑寒交迫,性情敦厚而淳樸的牟三春,既不會坑蒙拐騙,也不懂人情世故,沒有方向,也沒有目標,整整在外流浪了三年之久,最終無意中來到了青鸞女國,不曾想,人生從此得以改變,與以往相比,大是不同了起來。【零↑九△小↓說△網】
青鸞女國是一個特別而奇葩的國度,是以也適合於一些奇葩的人居住,隻因國內“以女子為尊”,男人的地位要遠低於女人,畢竟最高的統治者就是女皇嘛。在一百八十多年前,烏龍國統一天下,隨後止了兵戈,世間從此相對太平,而青鸞國因其獨特的曆史原因得以存留,國內也沒有太大的波動與戰亂,雖然隻是個附屬國,且武力很是低微,但依然如之前一般“任性”,毫無附屬國的自覺性,是既不稱臣,也不上貢,可謂是我行我素,簡直“傲嬌”的不得了...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女國就是天堂”,國內民風淳樸,百姓安居樂業,早已適應了“以女子為主”的生活,畢竟傳承的年頭兒實在是太久遠了一些,百姓的思想早已被同化,甚至以“女子當家”為榮為美,這已經成為了普遍的“國內信仰”,具有獨特的“思想文化與人文精神”。國外也有不少女子因“身份地位高”而接踵而來,國外的男子又因“美女眾多”而緊隨而來,是以,女國雖曆經大小風霜,但傳承一千五百多載卻始終不絕,這勢必會吸引著大量的“人才”湧來,國內繁華昌盛,當真是絕無僅有、舉世無雙。
青鸞國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且始終不受刀兵戰亂之苦,使得無數商家巨賈紛紛前來,加之國內土地肥沃,礦產資源豐富,人民的生活是富足安康,可謂寧靜而祥和、和諧而美好。千年的傳承不絕,人文曆史又積累渾厚,使得名人雅士如同那過江之鯽一般,前後出過無數的“社會名流”與“世俗精英”,且多是女子,有才的、能武的、賢惠的、漂亮的、有性格的、另類不合群的,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加之青鸞國內風景秀美、名勝古跡眾多,來往的人可謂絡繹不絕,旅遊的、經商的、考古的、調研的,更有無數前來“獵-豔”的,還有喜歡那種獨特調調兒的,比如喜歡受女人“約束”與“製約”、喜歡“唱征服”,說白了就是喜歡玩兒些皮鞭、蠟燭、枷鎖、“女王”、s-m之流的...
牟三春在剛到青鸞女國時,並沒有太大的造化,隻因如果不細看的話,單看外表兒上判斷,很難將牟同學視之為“女子”,丫簡直就是一粗豪的“大老爺們兒”嘛...
當牟三春的“女子身份”被曝光之後,那引發的反響是空前劇烈而轟動的,在女國,像牟三春這種情況兒的人,那就是“人才”,而且還是極其稀缺的那種“天才”...
牟三春瞬間成為了“真正的名人”,一時間得到了朝廷與普通民眾的“特別關注”,其身價兒如同坐火箭一般,是“嗖嗖嗖”的往上直竄,甚至還吸引了很多當地的“追蜂浪蝶”,不過最終單純的牟三春還是推卻了各方麵的“美意”,走了被朝廷征用的老路子。像牟三春這麽雄武強健的女子,稍加訓練就可以“以一當百”,是有著“萬夫莫當之勇”的奇女子,甚至當個將軍那也是綽綽有餘的,而官方唯獨需要考慮的,就是其來曆與秉性如何了。
就這樣,牟三春被青鸞女國軍部收錄在冊,國家為了考察其為人以及能力,先讓牟三春做了一名“京城-城管”,用以維護社會治安,雖說是從底層開始做起,但牟三春終於是過上了能吃得飽、穿得暖的“優質小康生活”...
寒來暑往,又過去了一年有餘,牟三春似乎是被軍部給遺忘了一般,對其並無特殊的照顧或任命,但“牟大丫頭”對此卻並無任何的抱怨與想法,依舊是老實低調、本本分分,將本職工作做的是盡心盡力、井井有條,無論是麵對京城中的商販、平民,還是達官顯貴,牟三春都能不卑不亢、應對得體、有禮有度,是以頗為的有人緣兒,其聲名竟再度開始“顯赫”了起來...
這一年多的生活狀況,放在旁人的眼中,不過也就是“普通生活”罷了,但在牟三春的眼裏,這就是“優質生活”,就好比是在天堂享受一般讓人難忘,但凡經曆過苦難與困境的人,對於平淡安逸的日子,總是會有著與眾不同的想法與思考,比如“心懷感恩”或“豁達大度”,此時的牟三春就是這種情況與心態,可以說是樂得自在、逍遙其中。除了日常的吃喝用度外,在年底時分,牟三春還給家裏寄去了一些散碎銀兩,雖然不多,但足以解救家中之需之迫,這讓過慣了苦日子的牟三春怎能不感到由衷的滿足與感激?
常言道:“三十年河東轉河西”,若鴻運當頭的話,那是想擋也擋不住的,令牟三春做夢也想不到的是,自己有一天竟然還得到了女皇陛下的親切召見。女國軍部終究是沒有忘記這個人才,兵部侍郎每年都會提拔一些底層的士兵,這也算是新老交替吧,其履曆與業績也會專門兒呈報給上層的相關權貴們知曉,是以,這些新鮮的國家血液,最終都被用在了刀刃上,而牟三春則正好兒被女皇給看上了...
“不怕你有本事,就怕你沒本事”,這就是國家機構的能量與態度。女皇陛下並沒有將牟三春安置在軍隊中服役,而是給“私藏”了起來。女國有一個傳統而特殊的隊伍,那就是“女國儀仗隊”,這支隊伍以“美女”與“鳳血寶馬”而聞名於世,可謂是享譽全大陸,但凡從這支隊伍中退役的“人”和“馬”,那都是各國權貴們相爭的“好寶貝”,但“儀仗隊”畢竟不是“(雞)-院”呀,這乃是國家的臉麵與風采,是以,其中除了美女外,自然也少不了一些威武不凡的奇女子,而牟三春就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還是抗著最大最沉“旗杆”的那一個...
牟三春的日子過的更加的舒心了,如今可謂是徹底的安穩了下來,於是打算將父母和妹妹也接到女國中來享清福,奈何家中父母“落葉歸根”的思想十分嚴重,不想別離“故土”,是以,此事也隻能暫且作罷了。之後,長公主要出使烏龍國,牟三春因原本就是烏龍國人士,加之又有外出遊曆三年的經驗,對烏龍國可以說是相當的熟悉,因而,女皇陛下委派其護衛長公主的周全,也就是照顧那“西貝貨”——漁不依...
牟三春再次踏臨烏龍國的土地後,心中難免是感慨萬千,越發的思念起家中的父母與妹妹來,奈何有皇命在身,加之又不順路,是以這才長籲短歎,是鬱鬱寡歡、愁眉苦臉...
“覺悟”超級高的漁不依,那絕對是個“護短兒成性”的人,但凡修道之人,多數都是“護犢子”的性格,隻因“天地本不全,人也不全,手掌五指尚分長短大小呢”,是以,人怎能不區分遠近親疏?又焉能不在乎自己人的感受?於是乎,當老漁知道了“牟-小-妞-兒”的憂愁與煩惱後,立即下令改了道,欲前往“牟山鎮”探親,至於出使烏龍國皇室一事嘛,先讓丫-滾-犢-子去吧......
“站著尿,是為福;蹲著尿,惹了禍”,漁不依先是有些失魂落魄,緊接著又鬱鬱寡歡,絲毫沒有胃口,也沒有精神,夜間翻來覆去,是輾轉難眠,這事兒還不能對別人講,講了為免太過於“驚世駭俗”,也著實“丟人現眼”...
得了“心病”的老漁同誌,是“尿”也憋來“心”也憋,在第三天一大早兒,實在是不堪忍受這份痛苦與折磨,是以紅著眼珠子,頂著兩個烏眼圈兒,臨時起意,執意要起啟離寨...
離開山寨前,心情不爽的漁不依“霸占”了一輛馬車,隨坐在了車廂中,是一直悶悶不樂。澹台蚩世家的兩姐弟也騎有良駒,一直安置在山腳兒的樹林子裏,是以馬匹的數量倒也夠用,兩匹馬拉著車廂,由牟三春駕車,兩姐弟也各自乘騎有一匹,如此一來的話,路上四匹“鳳血寶馬”一齊奔騰的景象煞是壯觀,是頗為的醒目,“回頭兒率”可謂是百分之百。
一連過去了十幾天,原本沒精打采的漁不依,這才漸漸的好轉了起來,人也消瘦了一些,著實是憔悴了很多,不過氣質更勝往昔,顯得清麗而恬靜,當真文靜舒雅了不少,但也有令人氣惱與抓狂的事,那就是無論怎麽“折騰”,老漁胸(錢)的“雙-峰”與pi-股,始終都是挺翹而飽滿,絲毫也不見萎靡...
精神好轉之後的漁不依,走出了車廂,與牟三春並排而坐,一邊兒欣賞沿途的風景人文,一邊兒學習駕馭馬車,順便兒再與牟三春天南海北的“胡說海吹”,這一來二去的,老漁是恢複如初了,可牟三春卻產生了別樣兒的心思...
在這段兒時間裏,牟三春時不時的就會走神兒,漁不依剛開始並未多想,隻當是牟三春每個月的“姨媽-雨季”來臨了,是以狀態不佳,可隨後老漁就發現並不是這麽回事兒,在一番探尋打聽之後終於是弄明白了,原來是這小妞兒她想家了...
牟三春並非青鸞國子民,原本是烏龍國“牟山鎮”人士,家中有父母雙親及三個妹妹,隻靠著幾畝薄田為生。牟山鎮地處於地表大陸中原偏東的地帶,氣候條件一般,雖土地資源肥沃,可水利灌溉設施很差,因而農作物的出產率低,也就是畝產量並不高,是以,農民幾乎全靠著“老天爺”吃飯。
牟家四姐妹長相粗獷、個個不凡,都有一膀子的好力氣,可偏偏肚量頗大,平時一頓飯的量,就能頂常人食用個三兩天…
隨著四姐妹漸長,飯量也越發的巨大了起來,即使每天都餓著肚子,家中的幾畝地那也是養活不起的,可謂是生活貧苦、缺食少穿。四姐妹也曾想著去為地主老財“幫長工”,也就是做“打工仔”,但因長相怪異,且肚量太大,使得也沒有人敢於雇傭或收留,可謂是空有一身的好力氣,奈何卻無處施展,是以,牟家人過的是什麽樣的苦日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牟三春十六周歲那年,整個“牟山鎮”的大小媒婆,可謂是跑斷了腿、磨破了嘴,可不管媒婆們是何等的心思玲瓏,又是何種的伶牙俐齒,其結果都是慘敗而歸,就沒有一個能將牟三春給嫁出去的...
實在是走投無路、無法指望了,媒婆們可謂“傷心欲絕”、“痛哭流涕”,最終紛紛拜倒在了牟三春的“純爺們兒褲子”底下,是徹底的放棄絕望了,是以,牟三春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名人”,那就是沒有男人要的“孤女”或“剩女”...
“家窮、人醜,且力大無比、勇武過人”,類似這樣兒的標準,如果安放在男子身上的話,那也著實算不得什麽,完全可以憑著力氣吃飯,甚至走馬揚鞭、光宗耀祖也是說不準的,可如果是個女子的話,那結果與境況就大大的不同嘍,隻怕最終也難免會落得個像牟三春一般的處境與待遇,可謂是人人退避三舍、敬而遠之,就連瘸腿、斷胳膊、瞎眼、半傻子的光棍兒漢,那都是避之為恐不急,是以,這牟三春當真成為了整座牟山鎮的“笑餅”與“反麵典型”...
牟三春性情耿直淳樸,但畢竟那時還年少懵懂,當真無法承受這“冷嘲熱諷”之重,加之為了給家裏節約糧食、減輕負擔,是以,在轉過年後,也就是十七歲那年,灑淚辭別了父母和妹妹,沒拿家裏一絲一毫,是獨自遠去、流落天涯,可以說這牟三春是被“殘酷的現實”給硬生生逼走的...
離家方知“父母恩”呐,離家方知“江湖險”啊,孤苦而淒涼的牟三春,可謂是曆盡了千辛萬苦,飽嚐了人情冷曖。出門兒在外最大的難題,就是解決“挨餓受凍”,富貴人家嫌棄她、不理她,貧苦人家“心有餘而力不足”,好在牟三春的長相也很是奇葩,最終經人指點,扮作成了“佛陀”裝扮,是四處化緣乞討,這才勉強嗟食度日、無為苟活...
一路跌跌撞撞、饑寒交迫,性情敦厚而淳樸的牟三春,既不會坑蒙拐騙,也不懂人情世故,沒有方向,也沒有目標,整整在外流浪了三年之久,最終無意中來到了青鸞女國,不曾想,人生從此得以改變,與以往相比,大是不同了起來。【零↑九△小↓說△網】
青鸞女國是一個特別而奇葩的國度,是以也適合於一些奇葩的人居住,隻因國內“以女子為尊”,男人的地位要遠低於女人,畢竟最高的統治者就是女皇嘛。在一百八十多年前,烏龍國統一天下,隨後止了兵戈,世間從此相對太平,而青鸞國因其獨特的曆史原因得以存留,國內也沒有太大的波動與戰亂,雖然隻是個附屬國,且武力很是低微,但依然如之前一般“任性”,毫無附屬國的自覺性,是既不稱臣,也不上貢,可謂是我行我素,簡直“傲嬌”的不得了...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女國就是天堂”,國內民風淳樸,百姓安居樂業,早已適應了“以女子為主”的生活,畢竟傳承的年頭兒實在是太久遠了一些,百姓的思想早已被同化,甚至以“女子當家”為榮為美,這已經成為了普遍的“國內信仰”,具有獨特的“思想文化與人文精神”。國外也有不少女子因“身份地位高”而接踵而來,國外的男子又因“美女眾多”而緊隨而來,是以,女國雖曆經大小風霜,但傳承一千五百多載卻始終不絕,這勢必會吸引著大量的“人才”湧來,國內繁華昌盛,當真是絕無僅有、舉世無雙。
青鸞國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且始終不受刀兵戰亂之苦,使得無數商家巨賈紛紛前來,加之國內土地肥沃,礦產資源豐富,人民的生活是富足安康,可謂寧靜而祥和、和諧而美好。千年的傳承不絕,人文曆史又積累渾厚,使得名人雅士如同那過江之鯽一般,前後出過無數的“社會名流”與“世俗精英”,且多是女子,有才的、能武的、賢惠的、漂亮的、有性格的、另類不合群的,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加之青鸞國內風景秀美、名勝古跡眾多,來往的人可謂絡繹不絕,旅遊的、經商的、考古的、調研的,更有無數前來“獵-豔”的,還有喜歡那種獨特調調兒的,比如喜歡受女人“約束”與“製約”、喜歡“唱征服”,說白了就是喜歡玩兒些皮鞭、蠟燭、枷鎖、“女王”、s-m之流的...
牟三春在剛到青鸞女國時,並沒有太大的造化,隻因如果不細看的話,單看外表兒上判斷,很難將牟同學視之為“女子”,丫簡直就是一粗豪的“大老爺們兒”嘛...
當牟三春的“女子身份”被曝光之後,那引發的反響是空前劇烈而轟動的,在女國,像牟三春這種情況兒的人,那就是“人才”,而且還是極其稀缺的那種“天才”...
牟三春瞬間成為了“真正的名人”,一時間得到了朝廷與普通民眾的“特別關注”,其身價兒如同坐火箭一般,是“嗖嗖嗖”的往上直竄,甚至還吸引了很多當地的“追蜂浪蝶”,不過最終單純的牟三春還是推卻了各方麵的“美意”,走了被朝廷征用的老路子。像牟三春這麽雄武強健的女子,稍加訓練就可以“以一當百”,是有著“萬夫莫當之勇”的奇女子,甚至當個將軍那也是綽綽有餘的,而官方唯獨需要考慮的,就是其來曆與秉性如何了。
就這樣,牟三春被青鸞女國軍部收錄在冊,國家為了考察其為人以及能力,先讓牟三春做了一名“京城-城管”,用以維護社會治安,雖說是從底層開始做起,但牟三春終於是過上了能吃得飽、穿得暖的“優質小康生活”...
寒來暑往,又過去了一年有餘,牟三春似乎是被軍部給遺忘了一般,對其並無特殊的照顧或任命,但“牟大丫頭”對此卻並無任何的抱怨與想法,依舊是老實低調、本本分分,將本職工作做的是盡心盡力、井井有條,無論是麵對京城中的商販、平民,還是達官顯貴,牟三春都能不卑不亢、應對得體、有禮有度,是以頗為的有人緣兒,其聲名竟再度開始“顯赫”了起來...
這一年多的生活狀況,放在旁人的眼中,不過也就是“普通生活”罷了,但在牟三春的眼裏,這就是“優質生活”,就好比是在天堂享受一般讓人難忘,但凡經曆過苦難與困境的人,對於平淡安逸的日子,總是會有著與眾不同的想法與思考,比如“心懷感恩”或“豁達大度”,此時的牟三春就是這種情況與心態,可以說是樂得自在、逍遙其中。除了日常的吃喝用度外,在年底時分,牟三春還給家裏寄去了一些散碎銀兩,雖然不多,但足以解救家中之需之迫,這讓過慣了苦日子的牟三春怎能不感到由衷的滿足與感激?
常言道:“三十年河東轉河西”,若鴻運當頭的話,那是想擋也擋不住的,令牟三春做夢也想不到的是,自己有一天竟然還得到了女皇陛下的親切召見。女國軍部終究是沒有忘記這個人才,兵部侍郎每年都會提拔一些底層的士兵,這也算是新老交替吧,其履曆與業績也會專門兒呈報給上層的相關權貴們知曉,是以,這些新鮮的國家血液,最終都被用在了刀刃上,而牟三春則正好兒被女皇給看上了...
“不怕你有本事,就怕你沒本事”,這就是國家機構的能量與態度。女皇陛下並沒有將牟三春安置在軍隊中服役,而是給“私藏”了起來。女國有一個傳統而特殊的隊伍,那就是“女國儀仗隊”,這支隊伍以“美女”與“鳳血寶馬”而聞名於世,可謂是享譽全大陸,但凡從這支隊伍中退役的“人”和“馬”,那都是各國權貴們相爭的“好寶貝”,但“儀仗隊”畢竟不是“(雞)-院”呀,這乃是國家的臉麵與風采,是以,其中除了美女外,自然也少不了一些威武不凡的奇女子,而牟三春就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還是抗著最大最沉“旗杆”的那一個...
牟三春的日子過的更加的舒心了,如今可謂是徹底的安穩了下來,於是打算將父母和妹妹也接到女國中來享清福,奈何家中父母“落葉歸根”的思想十分嚴重,不想別離“故土”,是以,此事也隻能暫且作罷了。之後,長公主要出使烏龍國,牟三春因原本就是烏龍國人士,加之又有外出遊曆三年的經驗,對烏龍國可以說是相當的熟悉,因而,女皇陛下委派其護衛長公主的周全,也就是照顧那“西貝貨”——漁不依...
牟三春再次踏臨烏龍國的土地後,心中難免是感慨萬千,越發的思念起家中的父母與妹妹來,奈何有皇命在身,加之又不順路,是以這才長籲短歎,是鬱鬱寡歡、愁眉苦臉...
“覺悟”超級高的漁不依,那絕對是個“護短兒成性”的人,但凡修道之人,多數都是“護犢子”的性格,隻因“天地本不全,人也不全,手掌五指尚分長短大小呢”,是以,人怎能不區分遠近親疏?又焉能不在乎自己人的感受?於是乎,當老漁知道了“牟-小-妞-兒”的憂愁與煩惱後,立即下令改了道,欲前往“牟山鎮”探親,至於出使烏龍國皇室一事嘛,先讓丫-滾-犢-子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