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豆花不是豆腐腦,而是讓雞脯肉散開成豆花狀。


    不少菜是把麵食或豆製品這些素的東西做出葷味來,如“素雞”,又什麽全素宴,但看上去甚至吃起來感覺雞魚鴨肉都有。而雞豆花這道菜,則是反其道而行之,讓葷菜,做出素的形、素的味。


    從邏輯推演的角度來說這當然算不上高明,既然有“以素代葷”,那當然就有人會想到“以葷代素”。


    稀奇嗎?


    不稀奇!


    但當初如何會想到從雞脯肉入手,那就稀奇了。


    然而,這道菜的關鍵,其實並不是“雞脯呈豆花”,知道怎麽做之後,任何一個家庭主婦,都可以輕鬆勝任這個工作。


    其關鍵,是製湯。


    這也正是雞豆花這道菜,會出現在那份禦廚食譜中的原因。


    肉類含有蛋白質,蛋白質水解則得到氨基酸,呈味的以及不呈味的,兩者共同組成“鮮、美”這個詞。


    用豬、雞、鴨等不同位置的肉,共同熬湯,中小火慢熬幾個小時以上,得到“原湯”,這是製湯的第一步。其關鍵,就是原料的使用,各家有各家的絕技,通常而言,“秘不相傳”。


    反正,怎麽鮮美怎麽來。


    原湯製好之後,是混濁的,其中夾雜大量的油脂及各種大小顆粒類雜質,先用紗布簡單過濾之後,再加入肉茸,以分散的肉茸吸附原湯中的雜質,謂之“掃”。


    掃後麵還有“吊”,對原湯進一步增味。


    章老先生給許廣陵的那份食譜中,使用了三掃三吊,“三掃三吊,鹽如鬼,湯如水。”


    這樣的記錄,許廣陵以前肯定是看不懂的,一點點都看不懂。


    但當他通過大佬的渠道,看了兩千多份古今食譜之後,又及最近,看了多達十多位禦廚各展絕技,做著各式菜品之後,以大宗師的綜合能力,許廣陵不僅完全破解了其中之秘,更是再上層樓,達到了一個普通的大廚所不可能達到的層次。


    這道菜給許廣陵帶來的啟悟不僅是製湯,更在於製藥,或者說,“合藥”。


    而夢中,曾經的“十菌清湯”,許廣陵正在籌備著。


    有那個夢打底,有雞豆花的繁複高絕的製湯手段打底,許廣陵可謂是一通百通,這兩個月間,挾著神農訣及屬於大宗師的其它能力,涉足橫斷山脈的多處山野。


    向南,向北,向東,向西,可謂是踏了個遍。


    然後,廣采菌類。


    再然後,製作各種複合的“雜菌湯”。


    兩位老人及大佬鄭琴等可謂是大飽口腹,單獨以大佬而論,其人自控力不可謂不強,但在這邊蹭食了一段時間之後,還是小肚腩鼓起。


    這其中,雜菌湯功不可沒。


    而伴隨著許廣陵一次又一次的烹製、實驗,他對各種菌類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直至深入到,他感覺,火候差不多了。


    是可以試製夢中的那“十菌清湯”的時候了。


    但許廣陵還是沒有遽然動手,他隻是收集齊了那十種菌類,當然還有很多其它的,然後視其生長要求,分種在了無名山中,直到最近,他又將之移植。


    二十二個風眼,四個備用。


    其餘的十八個,全被許廣陵用來種植。


    那個產了嫩芽茶的碧螺春茶樹,占了其中之一,而還有一個風眼,則直接被許廣陵用來形成了“百草園”。


    章老先生需要的一些藥草。


    陳老先生需要的一些藥草。


    然後就是很多的日常雜蔬及調料類,如蔥薑蒜孜然茴香八角花椒還有各種辣椒等,再然後,就是各種菌類混雜其中。


    這個日用的百草園,讓許廣陵煞費心思了。


    不止是“小而全”的各種小環境營造,如沙土、紅土、濕地、山洞岩壁等,最要命的地方在於,沒要幾天,這個地方,就成了各種蟲蟻爭相競奪之地。


    什麽蜈蚣蠍子百腳蟲,什麽大螞蟻小螞蟻飛螞蟻等等,各種地上走的、地下走的、半空飛的昆蟲類,都過來了!


    說得誇張點,仿佛周圍幾百公裏的所有這些東西,都聚集到這裏來一樣。


    那可真是讓許廣陵忙壞了。


    還好,這個風眼是位於山腳,否則,許廣陵不確定,整座山,是不是都會被它們給掏空。


    油炸蠍子,成為最近那些尖刀們幾乎天天都吃的菜,材料數之不盡,製作極其簡單,然後,受到了幾乎所有尖刀們的歡迎。


    許廣陵專門挖了一個蠍子池。


    橫寬都三十米然後深度足足三米的池子,幾乎放滿了蠍子,你敢信?


    別說普通人,就是那些精英中又精英中挑出來的尖刀們,當初剛看到這樣的蠍子池,也是頭皮發麻,甚至不排除其中一部分毛骨悚然的。


    當然兩天過去,他們就不這樣了。


    而是個個兩眼狂熱。


    因為這些蠍子,油炸起來,太太太太好吃了,比尋常蠍子好吃十倍不止,嗯,錢紹友的評價。


    但其實,尋常又怎麽可能有這麽多的蠍子,供他們吃?


    蠍子隻是其中一類。


    還有很多其它各種類別的蟲子,別說許廣陵了,就是章老先生加陳老先生,特別是陳老先生,三個“博識廣聞”的人加一起,也沒能把那些蟲子認識過半。


    很多根本就是現有的認識資料中所沒有的!


    如果是這方麵的研究專家到這裏來,絕對會欣喜若狂,甚至喜暈過去了都說不定,因為每天都必然會有很多新發現,“填補了人類認識的一塊空白”。


    然後一天填補幾十個空白。


    許廣陵當前階段是沒有任何心思研究這個的,他隻是順便作著資料的采集,然後就是一股腦地,通過大宗師級別的感應及操控,不停地攝、攝、攝。


    把所有地上、空中看得見的以及地下看不見的這些東西,攝出來,扔出去。


    扔到哪裏?


    扔給隨著他走動以及盤旋飛著的動物類、鳥類。


    那些在無名山中住了已經有一段時間,已經開始初步了解或者說懂得遵守山中規則的動物們。


    特別是這種時候,它們簡直都像是成了畜養的動物了,然後一個個地,吃得不亦樂乎,其間的過程中,甚至不止一隻、一種鳥,圍著許廣陵而旋飛,那種明顯的表示高興及感激之意。


    許廣陵隻是為了維護百草園而已。


    如果他不維護,如果他不每天都積極地清理這些蟲子,要不了幾天,不,完全連一天都要不了,那些幾乎所有的種植,可能都被毀了。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這個洞天福地,如此這般地,第一次迎來了蟲災。


    好在,這些蟲子終究不是無窮無盡,在許廣陵始終毫不手軟地攝、攝、攝之下,經過十多天之後,終於,蟲蟻絕跡,洞天清寧。


    ==


    感謝“老書蟲”的推薦票支持。


    感謝“2424牛牛”的月票捧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知全能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仲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仲道並收藏全知全能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