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裳木坦憤怒地說:‘如今君母身受重傷,你就是辭了官職,能彌補得回來嗎?’
“我勸解道:‘木坦將軍,事到如今,再責備首輔大人,也於事無補了,我們還是籌劃一下,明天回鸞的事吧。’
“剛說完,主帳中走出一名內侍官,來到我們跟前,宣道:‘君母請各位大人進帳議事。’
“內侍官轉頭又看到了燃裳木坦,說道:‘木坦將軍也在啊,君母特意交代讓我去給將軍去縛,並宣將軍到大帳,既然已經來了,也省我再跑一趟了,大家一起進去吧。’
“我們四人依序進了大帳。
“你奶奶躺在榻上,見我們進去,用微弱的聲音說道:‘你們都到近前來吧。’
“我們上前兩步,來到榻前。
“你奶奶說:‘都坐下吧。’
“旁邊侍從馬上搬了坐墩放在我們身後,我們都坐了。
“她先看了看燃裳木坦,說:‘木坦將軍,你受委屈了。今晚之事,責任都在我身,我受此大禍,乃是咎由自取。但還請將軍不要責怪首輔大人。’
“燃裳木坦側眼看了看燃裳荼,又看著你奶奶說:‘陛下如此說,讓我實實心裏不安。今晚之事,還是怪我沒有把情由說清楚。’
“燃裳荼忍不住說道:‘陛下,一切罪責都是因為我的驕縱和固執。如果當初聽了相士之言,也不會有今日之事。請陛下降罪於我。宰輔之位,我已難符其重,也請陛下另任賢能者居之。’
“你奶奶說:‘君臣本為一體,你身居眾臣之首,我更應對你加倍信任。此事你已在我麵前稟過,最後的決策也是我做的,你沒有罪。宰輔之位,憂心勞力,是個苦差事。你若覺得不堪勞苦,想去職釋心,頤養天年,我也不勉強,但若是因為此事而要引咎退身,就不要再提了。’
“燃裳荼站起身來,撲通一聲跪在榻前痛哭流涕。
“你奶奶見狀說道:‘你起來吧,過去的事情就到此為止,不要再談了。我找你們來,是想商量明天的事。’
“燃裳荼站起身來,重新坐回座位,說道:‘陛下,我們剛剛在帳外,也在說明天回鸞的事。’
“你奶奶驚訝地說:‘回鸞?為什麽要回鸞。’
“燃裳荼說:‘此次出行,天象已示不利,今晚又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如先回鸞,改日擇了吉時再往諸神廟祭祀。’
“你奶奶笑了笑說:‘天象所示的不利,是一個時辰前的,現在已經不作數了。’
“我們四人同聲問道:‘這是為何?’
“你奶奶說:‘我在年少之時,曾隨養母學過一些占筮之術。人間之事,有吉凶兩端。吉之大者,是為福;凶之大者,是為禍。占卜之用,乃是預知禍福。人之常理,知福則趨之,知禍則避之。可是世人都不知道一個道理,人生福禍,早由天定,福不趨之,也會自然降臨,禍雖避過,隻是一時,他日還會再來。所以,《相經》有雲:趨福不如修福,避禍不如禳禍。而禳禍之法,第一便是完禍。什麽是完禍呢,就是說災禍已經降臨過了,或者通過某種方式,造成災禍已經降臨過的效果。今天,我們已經遭遇了禍事,就是說,相士所卜的凶象,已經禳解掉了。一個時辰前,我們確是處在不利中,但現在,定然是大吉之象。’
“燃裳芹說:‘陛下,這是不是就是福禍相依的道理?’
“你奶奶微微點了點頭。
“燃裳荼卻還是愁眉不展,吞吞吐吐地說:‘陛下之論,老臣確實聞所未聞。即使如此,以陛下的身體,怎能經得起一路顛簸?’
“你奶奶說:‘我雖多處受傷,但按醫官所說,並未傷及筋骨,隻要調養一兩日,便無大礙。現在我已經覺得好多了。’
“說著就要坐起身來。旁邊侍從見狀,忙送上靠墊,扶著她斜靠著坐在榻上。
“你奶奶見榻邊四人全都一臉苦相,笑著說道:‘你們也不必難過了,我這不是好好的嗎?我本從外族而來,承襲了大位,本來族內就對此議論紛紛,大家都在看著我。這次要是臨陣退縮,我如何在全族百姓麵前心安理得當這個君母。再說了,祭祀之禮,乃是族內大事,一旦臨時變卦,也有欺神之嫌,於我旱魃全族,都將是非常不利之事。我就算拚了這幅身骨,能為全族謀得福祉,也算適得其所。’
“燃裳荼無言以對,低下頭默不作聲。
“燃裳芹問道:‘不知明日幾時啟程?’
“你奶奶說:‘還是按既定安排吧。’
“說完,看著燃裳荼。
“燃裳荼說:‘陛下身體剛受大創,還是明日休息一天,後天再走吧。’
“你奶奶搖了搖頭。
“燃裳荼又說:‘那就明天晚走兩個時辰,等日出山頭,光照到穀底時再走也不遲,那時可避過清晨風露之氣。’
“你奶奶又搖搖頭說:‘你們都回去休息吧,再過一個時辰就要起來準備了,能睡一會兒就睡一會兒吧,不然明天都沒精力。’
“我們四人站起身來行了禮,正要退出大帳。
“你奶奶又說:‘木坦將軍,你也一起隨隊而行吧,平時也幫著荼大人領領兵,出出主意。’
“燃裳木坦道了謝,我們四人便出了大帳。
“第二天一早,隊伍按原定時辰,準時出發,往前行進。
“一路上早拔營寨,晚埋鍋灶,平安無事。
“第四十天上,大隊走到了兩山所夾的大道盡頭,那裏一片密林,林中全是兩人合圍的蒼鬆,一棵棵筆直挺拔,樹尖刺向天際。
“蒼鬆下方,全是密密麻麻的荊棘叢。荊棘一簇連著一簇,向鬆林深處延伸而去,望不到邊際,將整個鬆林下方三丈高的空間,封鎖得密不透風,如同一堵有無限厚度的荊棘牆。
“隊伍行進到荊棘牆前麵,隊中的旱魃人紛紛將發著藍光的寒光槌拋向了荊棘叢,寒光槌在空中漸漸聚集,形成了一座泛著絢麗藍彩且晶瑩剔透的空中大道,空中大道的一頭,正好落在前隊腳下的地麵上,另一頭漸漸升高,越過荊棘叢最高處,並一直向密林深處延展而去。
“大隊人馬踩著泛著藍彩的大道,向秘林深處行進。
“大約行進了半個時辰,前方密林突然變得昏暗下來。
“不久,林中出現一麵絕壁,寒光槌組成的空中大道的另一頭,正好連在絕壁的半空中。隊伍靠近後,那裏呼啦開了個暗門。隊伍進了暗門。
“經過一段黑暗的山洞,前麵突然豁然開朗。
“等我們走出山洞,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那裏像是另外一個世界,美麗而奇幻。
“頭頂上是一片發著幽綠色光芒的‘天空’,那‘天空’如同一塊流動的碧玉,不停地搖曳蕩漾,發出一道道五彩而靈動的光芒。天空中沒有日月,也無星辰,隻有千萬條泛著銀光的魚蝦在其中遊動。
“我這才想起燃裳苴所說的,祖山有水覆於內壁頂端,形成山頂湖泊。原來頭頂上不是天空,而是一片懸浮在空中的湖泊。
“地麵上,長滿了色彩斑斕的草木,樹葉和草地都時時變幻著顏色,五彩紛呈。草地上開著的花朵,卻都隻有一個顏色——綠色。綠色的花朵也不斷由深綠變成淺綠,再由淺綠變為深綠,在五彩的草地映襯下,顯得姣美無比。
“地上的走獸和空中飛舞的鳥蟲,外形都是外界所沒有的,而且一個個都滿身發著熒光。
“沿著草地中央一條金光四射的道路,祭祀隊伍朝那片奇幻之地的深處進發。
“不久後,來到一所宏偉壯觀的建築物前。
“那座建築,高有百丈,通體如整塊巨大的白玉雕成,看不到磚石堆砌的痕跡。形如展翅欲飛的大鵬,主殿兩側,連著兩個側殿。
“建築物主殿正中,雕刻著一個巨大的太陽。我想,這應該就是諸神廟了吧。
“大隊人馬從長隊變為方隊,在諸神廟前的廣場上依次排開。
“你奶奶的車輦停在隊伍最前方,我和燃裳荼、燃裳芹、燃裳木坦等下了馬,站在車輦後方。
“這時,正中主殿中走出一隊人來。
“走近之後,我才發現這些人都是旱魃人,每個人都穿著白色的長袍,為首的一個,都帶一頂高帽,手中拿著一根三四尺長的拂塵樣的東西。
“我側身問燃裳荼:‘這些人是幹什麽的?’
“燃裳荼輕聲說道:‘她們是守廟靈官,走在最前麵的是諸神廟奉祀官。’
“我又問:‘為什麽她們都是旱魃人,不是說諸神廟並非旱魃族專有祭所,而是天下人族共同的祭祀之地嗎?按理來說,應該各族之人都有才對啊。’
“燃裳荼說:‘我曾聽老人們講過,諸神之中,天神最大,而我族始祖女魃神女,乃是天神的次女,她下界為人,是天神流落世間的唯一一支血脈。當初諸神廟建成之時,各族一致推選天神後裔為神廟掌管者。而天神後裔,世間隻有我旱魃一族。因此才在我族中選拔了五十人,常駐在諸神廟中,每隔十年,輪換一次。’
“這時,那群守廟靈官在奉祀官的帶領下,已經到了你奶奶的車前。
“靈官們先脫去了長袍,在車前行了禮,複又穿上長袍,退後幾步。
“你奶奶才下了車輦,向靈官們行了禮,跟在她們身後,向神殿走去。”
“我勸解道:‘木坦將軍,事到如今,再責備首輔大人,也於事無補了,我們還是籌劃一下,明天回鸞的事吧。’
“剛說完,主帳中走出一名內侍官,來到我們跟前,宣道:‘君母請各位大人進帳議事。’
“內侍官轉頭又看到了燃裳木坦,說道:‘木坦將軍也在啊,君母特意交代讓我去給將軍去縛,並宣將軍到大帳,既然已經來了,也省我再跑一趟了,大家一起進去吧。’
“我們四人依序進了大帳。
“你奶奶躺在榻上,見我們進去,用微弱的聲音說道:‘你們都到近前來吧。’
“我們上前兩步,來到榻前。
“你奶奶說:‘都坐下吧。’
“旁邊侍從馬上搬了坐墩放在我們身後,我們都坐了。
“她先看了看燃裳木坦,說:‘木坦將軍,你受委屈了。今晚之事,責任都在我身,我受此大禍,乃是咎由自取。但還請將軍不要責怪首輔大人。’
“燃裳木坦側眼看了看燃裳荼,又看著你奶奶說:‘陛下如此說,讓我實實心裏不安。今晚之事,還是怪我沒有把情由說清楚。’
“燃裳荼忍不住說道:‘陛下,一切罪責都是因為我的驕縱和固執。如果當初聽了相士之言,也不會有今日之事。請陛下降罪於我。宰輔之位,我已難符其重,也請陛下另任賢能者居之。’
“你奶奶說:‘君臣本為一體,你身居眾臣之首,我更應對你加倍信任。此事你已在我麵前稟過,最後的決策也是我做的,你沒有罪。宰輔之位,憂心勞力,是個苦差事。你若覺得不堪勞苦,想去職釋心,頤養天年,我也不勉強,但若是因為此事而要引咎退身,就不要再提了。’
“燃裳荼站起身來,撲通一聲跪在榻前痛哭流涕。
“你奶奶見狀說道:‘你起來吧,過去的事情就到此為止,不要再談了。我找你們來,是想商量明天的事。’
“燃裳荼站起身來,重新坐回座位,說道:‘陛下,我們剛剛在帳外,也在說明天回鸞的事。’
“你奶奶驚訝地說:‘回鸞?為什麽要回鸞。’
“燃裳荼說:‘此次出行,天象已示不利,今晚又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如先回鸞,改日擇了吉時再往諸神廟祭祀。’
“你奶奶笑了笑說:‘天象所示的不利,是一個時辰前的,現在已經不作數了。’
“我們四人同聲問道:‘這是為何?’
“你奶奶說:‘我在年少之時,曾隨養母學過一些占筮之術。人間之事,有吉凶兩端。吉之大者,是為福;凶之大者,是為禍。占卜之用,乃是預知禍福。人之常理,知福則趨之,知禍則避之。可是世人都不知道一個道理,人生福禍,早由天定,福不趨之,也會自然降臨,禍雖避過,隻是一時,他日還會再來。所以,《相經》有雲:趨福不如修福,避禍不如禳禍。而禳禍之法,第一便是完禍。什麽是完禍呢,就是說災禍已經降臨過了,或者通過某種方式,造成災禍已經降臨過的效果。今天,我們已經遭遇了禍事,就是說,相士所卜的凶象,已經禳解掉了。一個時辰前,我們確是處在不利中,但現在,定然是大吉之象。’
“燃裳芹說:‘陛下,這是不是就是福禍相依的道理?’
“你奶奶微微點了點頭。
“燃裳荼卻還是愁眉不展,吞吞吐吐地說:‘陛下之論,老臣確實聞所未聞。即使如此,以陛下的身體,怎能經得起一路顛簸?’
“你奶奶說:‘我雖多處受傷,但按醫官所說,並未傷及筋骨,隻要調養一兩日,便無大礙。現在我已經覺得好多了。’
“說著就要坐起身來。旁邊侍從見狀,忙送上靠墊,扶著她斜靠著坐在榻上。
“你奶奶見榻邊四人全都一臉苦相,笑著說道:‘你們也不必難過了,我這不是好好的嗎?我本從外族而來,承襲了大位,本來族內就對此議論紛紛,大家都在看著我。這次要是臨陣退縮,我如何在全族百姓麵前心安理得當這個君母。再說了,祭祀之禮,乃是族內大事,一旦臨時變卦,也有欺神之嫌,於我旱魃全族,都將是非常不利之事。我就算拚了這幅身骨,能為全族謀得福祉,也算適得其所。’
“燃裳荼無言以對,低下頭默不作聲。
“燃裳芹問道:‘不知明日幾時啟程?’
“你奶奶說:‘還是按既定安排吧。’
“說完,看著燃裳荼。
“燃裳荼說:‘陛下身體剛受大創,還是明日休息一天,後天再走吧。’
“你奶奶搖了搖頭。
“燃裳荼又說:‘那就明天晚走兩個時辰,等日出山頭,光照到穀底時再走也不遲,那時可避過清晨風露之氣。’
“你奶奶又搖搖頭說:‘你們都回去休息吧,再過一個時辰就要起來準備了,能睡一會兒就睡一會兒吧,不然明天都沒精力。’
“我們四人站起身來行了禮,正要退出大帳。
“你奶奶又說:‘木坦將軍,你也一起隨隊而行吧,平時也幫著荼大人領領兵,出出主意。’
“燃裳木坦道了謝,我們四人便出了大帳。
“第二天一早,隊伍按原定時辰,準時出發,往前行進。
“一路上早拔營寨,晚埋鍋灶,平安無事。
“第四十天上,大隊走到了兩山所夾的大道盡頭,那裏一片密林,林中全是兩人合圍的蒼鬆,一棵棵筆直挺拔,樹尖刺向天際。
“蒼鬆下方,全是密密麻麻的荊棘叢。荊棘一簇連著一簇,向鬆林深處延伸而去,望不到邊際,將整個鬆林下方三丈高的空間,封鎖得密不透風,如同一堵有無限厚度的荊棘牆。
“隊伍行進到荊棘牆前麵,隊中的旱魃人紛紛將發著藍光的寒光槌拋向了荊棘叢,寒光槌在空中漸漸聚集,形成了一座泛著絢麗藍彩且晶瑩剔透的空中大道,空中大道的一頭,正好落在前隊腳下的地麵上,另一頭漸漸升高,越過荊棘叢最高處,並一直向密林深處延展而去。
“大隊人馬踩著泛著藍彩的大道,向秘林深處行進。
“大約行進了半個時辰,前方密林突然變得昏暗下來。
“不久,林中出現一麵絕壁,寒光槌組成的空中大道的另一頭,正好連在絕壁的半空中。隊伍靠近後,那裏呼啦開了個暗門。隊伍進了暗門。
“經過一段黑暗的山洞,前麵突然豁然開朗。
“等我們走出山洞,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那裏像是另外一個世界,美麗而奇幻。
“頭頂上是一片發著幽綠色光芒的‘天空’,那‘天空’如同一塊流動的碧玉,不停地搖曳蕩漾,發出一道道五彩而靈動的光芒。天空中沒有日月,也無星辰,隻有千萬條泛著銀光的魚蝦在其中遊動。
“我這才想起燃裳苴所說的,祖山有水覆於內壁頂端,形成山頂湖泊。原來頭頂上不是天空,而是一片懸浮在空中的湖泊。
“地麵上,長滿了色彩斑斕的草木,樹葉和草地都時時變幻著顏色,五彩紛呈。草地上開著的花朵,卻都隻有一個顏色——綠色。綠色的花朵也不斷由深綠變成淺綠,再由淺綠變為深綠,在五彩的草地映襯下,顯得姣美無比。
“地上的走獸和空中飛舞的鳥蟲,外形都是外界所沒有的,而且一個個都滿身發著熒光。
“沿著草地中央一條金光四射的道路,祭祀隊伍朝那片奇幻之地的深處進發。
“不久後,來到一所宏偉壯觀的建築物前。
“那座建築,高有百丈,通體如整塊巨大的白玉雕成,看不到磚石堆砌的痕跡。形如展翅欲飛的大鵬,主殿兩側,連著兩個側殿。
“建築物主殿正中,雕刻著一個巨大的太陽。我想,這應該就是諸神廟了吧。
“大隊人馬從長隊變為方隊,在諸神廟前的廣場上依次排開。
“你奶奶的車輦停在隊伍最前方,我和燃裳荼、燃裳芹、燃裳木坦等下了馬,站在車輦後方。
“這時,正中主殿中走出一隊人來。
“走近之後,我才發現這些人都是旱魃人,每個人都穿著白色的長袍,為首的一個,都帶一頂高帽,手中拿著一根三四尺長的拂塵樣的東西。
“我側身問燃裳荼:‘這些人是幹什麽的?’
“燃裳荼輕聲說道:‘她們是守廟靈官,走在最前麵的是諸神廟奉祀官。’
“我又問:‘為什麽她們都是旱魃人,不是說諸神廟並非旱魃族專有祭所,而是天下人族共同的祭祀之地嗎?按理來說,應該各族之人都有才對啊。’
“燃裳荼說:‘我曾聽老人們講過,諸神之中,天神最大,而我族始祖女魃神女,乃是天神的次女,她下界為人,是天神流落世間的唯一一支血脈。當初諸神廟建成之時,各族一致推選天神後裔為神廟掌管者。而天神後裔,世間隻有我旱魃一族。因此才在我族中選拔了五十人,常駐在諸神廟中,每隔十年,輪換一次。’
“這時,那群守廟靈官在奉祀官的帶領下,已經到了你奶奶的車前。
“靈官們先脫去了長袍,在車前行了禮,複又穿上長袍,退後幾步。
“你奶奶才下了車輦,向靈官們行了禮,跟在她們身後,向神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