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p>


    果然,太後話音一落,忠勇侯祝玉龍與驚遠將軍楊易同時出列,不約而同道:“啟稟娘娘,微臣有話要講。”</p>


    祝玉龍是丞相之子,楊易則是吳明下屬兼弟子。若說除了丞相與吳總督,誰能代表兩派勢力,則非兩人莫屬。</p>


    眼見兩人爭搶話頭,太後心頭一樂,笑了笑道:“兩位將軍異口同聲,這倒讓本宮為難了……”</p>


    其實這也沒什麽為難,但隔岸觀火,是君主禦下的常用手段。如果中西軍方能和丞相交惡,那可真是美妙。這種舉手之勞的挑撥,太後自然不想放過。</p>


    可現實卻與她期望大相徑庭,下方兩人對望一眼,又同時道:“楊將軍請。”(“侯爺請。”)</p>


    太後自然有些不悅,皺了皺眉,正欲說點什麽。楊易已搶著道:“祝將軍國之棟梁,末將甚是心佩。小子以五品之身忝列此地,本屬僭越,安敢與你再爭先後?”說到這裏,他施了一禮:“候爺請!”</p>


    朝廷早朝,除特殊官職在身者,如殿前執筆,近衛營統領等,一般需三品以上方能列席。大朝會雖然特殊,但沒得宣召,三品以下官員仍不能隨意上殿麵聖。楊易代表的是中西總督,自然算特殊人員,但他如此自謙,卻也不無道理。祝玉龍雖然性格淳厚,但也知道現在謙讓不得,遂哈哈一笑道:“那就謝謝楊將軍了。”</p>


    沒得到預期效果,太後自然心頭不爽,冷著臉道:“祝卿家何事?”</p>


    祝玉龍稟道:“啟稟娘娘,南陽今年的收支表出來了,還請你過目。”他說著,雙手高舉過頂,手中赫然有本小冊子。</p>


    祝淮升任丞相後,江南總督之位仍由他兼著,昆州省省督則由其心腹郎子傲接任。南交獨立為南蠻帝國後,江南五省變為四省,麵積雖然小了些,但四個省督都是丞相心腹,每個季度都會回到南寧向丞相述職。所以朝廷對這四省的控製力,反而是最強的。如今到了年底,也到了省督向丞相匯報情況的時候,在朝堂上見到他,也就不足為怪了。</p>


    太後大為不解,祝玉龍是丞相之子,是他心腹中的心腹。丞相對地方的控製力極強,她曾多次想方設法,妄圖插手南陽事務,但均未成功。如今這麽好說話,把今年的收支表都呈了上來,這是何意?心下雖然疑惑,但既已如此,怎麽也得有所回應的,她努了努嘴:“小柱子,把收支表呈來本宮看看。”</p>


    小柱子答應一聲,下去從祝玉龍手裏接過小冊子,然後恭恭敬敬呈給太後。眼見太後開始翻閱,祝玉龍解釋道:“娘娘,今年南陽錢糧總共產量六百億斤,達到一時之盛。”</p>


    這時太後翻完了小冊子,合上了,抬頭對唐軒道:“唐愛卿,戶部一直是你在主政,六百億斤多嗎?”</p>


    六百億,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但也很抽象,如果不是專業人士,還真不清楚代表什麽。</p>


    唐軒一直主持戶部,自然清楚,聞言出列答道:“先朝景帝之時,予民修養。戰士歸馬放牛,百姓擊壤而歌,帝國糧食產量一度達到最盛,為四千億斤。”</p>


    有數字對比,自然形象起來,太後臉上露出笑容:“我記得不錯的話,以前的南陽省督為司馬尚,倒行逆施,把個南陽搞得烏煙瘴氣。加之三年前南蠻入侵,南陽迭遭兵災,更是雪上加霜。可幾年治理下來,糧食產量竟能達到我朝最盛時的七分之一,侯爺可說功不可沒。”</p>


    都說兵精糧足方有勝機。兩漢兵精方麵半斤八兩,但說到糧足,卻是南漢占優。不論南陽還是昆州,兩省都盛產稻米,是東漢最重要的糧食產地之一,向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南漢這幾年東征西討,連戰皆捷。固然有朝廷上下一心的緣由在內,但後勤補給給力,卻是不容忽視的一方麵。</p>


    太後示意唐軒退下,轉頭對祝玉龍笑著道:“說吧忠勇侯,想本宮如何賞你?”</p>


    在她看來,祝玉龍向自己表功,無非想換個虛名。對這些虛名她無所謂,別說是候,封祝玉龍為公都無不可,反正再大也不能大過丞相。如果真有鬥垮祝家那天,封再多的爵位都可以收回去。</p>


    祝玉龍搖了搖頭道:“太後,南陽能到如此規模,首先要嘉獎的,不是微臣,而是孫雲龍孫老將軍。”</p>


    </p>


    五年前,司馬尚反叛,切斷南征軍二十萬人退路。祝玉龍帶兵圍困南陽省府廣陽一年有餘,後來南蠻人北上支援司馬尚,夜襲南漢軍隊,祝玉龍一個不慎,被南蠻偷襲得手,吃了個大虧。朝廷震動,丞相不顧吳明新婚,連夜命他帶兵南下,以破廣陽困局。吳明卻也爭氣,不但大破南蠻海軍,並且順勢攻下廣陽。占領此城後,朝廷調孫雲龍為南陽省督,他身先士卒,一手把廣陽從廢墟上重建起來。朝廷西征廖氏時,又調孫雲龍為下路軍統帥,改任祝玉龍為南陽省督。祝玉龍擔任南陽省督也才一年出頭,他說南陽重建首功當屬孫雲龍,卻是實情。</p>


    聽他如此說,太後有些迷糊,不由道:“那祝卿家的意思是,要本宮讓孫老將軍官複原職?”</p>


    西征廖氏時,孫雲龍作為主帥,對吳明與廖剛之事放任不管,在他一味縱容下,這才多了個中西總督,丞相大怒,把其賦閑在家,所以太後才有如此一說。</p>


    祝玉龍還是搖頭,有些沉重的道:“臣今日所求,非是為賞,而是為戶部撥款而來。”</p>


    “撥款?”太後疑惑。</p>


    “對,就是撥款。南陽申請戶部撥款”祝玉龍點了點頭道:“娘娘可以看看,冊子上記的,除了南陽的曆年糧食產量外,還有兩個弊端,一為損耗嚴重,二為運輸困難。”</p>


    “有麽?”太後一怔,因著對祝家不滿,她還真沒用心看這小冊子,不免重新翻了翻。這一翻不打緊,她臉色變得極為難看,重新合上冊子道:“南陽今年的糧食產量為六百億斤,但卻有近百億斤成了空耗糧,祝卿,這個數字是不是大了點?”</p>


    她剛才還笑意吟吟,現在卻疾言厲色,其變臉之快,令人歎為觀止。百官驚懼,俱不敢言,隻餘祝玉龍的聲音在大殿上回蕩:“稟娘娘,非是微臣懈怠,而是南陽環境使然,首因就是,南陽倉儲設施簡陋。我朝四大糧倉,分別是興業,安洛、當陽以及豐台。這四大糧倉中,隻有豐台是景帝爺所建,其餘三倉,都是我朝立國之初就有了。其中安洛糧倉為第一大倉,坐落與龍望與北原省交界處,不但京都近在咫尺,離北原城也不太遠。從全國各地運來的稅糧大多集中於此,經戶部統一調配,供給京都日常所需。安洛倉的戰略地位無人能及,平時可以抑製物價,到了戰時,則能源源不斷的向雙山關輸糧,抵擋北蒙入侵。所以這個天下第一倉,它當之無愧。</p>


    太後仍是冷著臉,一聲不吭。群臣更是不敢多言,朝堂上落針可聞。</p>


    祝玉龍歇了歇,接著道:“在東北四省中,若論產糧最豐,當屬樂浪與北幽兩省,小麥,大豆、高粱等等,種類齊全,應有盡有。兩省不但產量甚豐,其品種之齊,也是我朝之冠,而當陽糧倉,就座落在北幽與樂浪兩省交界處。排名第四的豐台糧倉,則不是立國時所建,而是景帝爺籌建的。當年西北大旱,災情之嚴重,為曆年之最。整個西北餓殍遍地,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何家無力抵擋,其家主何飛鵬向朝廷申請救濟。景帝爺仁慈,不忍生靈塗炭,自無不允之理,於是答應從安洛倉調糧。可西北地勢複雜,運輸上成本太高,中途連個落腳之處都沒,一來二去損耗極大。這次東糧西調,幾乎掏空了大半個安洛倉,可效果卻差強人意。經此事後,朝廷與何家都意識到,在中原與西北間,建立一個中轉糧倉的重要性,豐台糧倉這才應運而生。”</p>


    他站在朝堂上侃侃而談,引經據典,顯然在此事上花過極大功夫。太後雖有剛烈的風評,但卻不是不學無術之輩,見他說得麵麵俱到,且是實情,玉顏稍霽,點了點頭道:“祝卿,說下去。”</p>


    一見太後的麵色轉緩,祝玉龍暗自鬆了口氣。太後權利雖較父親不及,但因著唐軒的關係,卻掌著戶部,朝廷上的錢糧之事,自然是她說了算。而要申請戶部大規模撥款,她就是一道繞不過的坎。</p>


    朝廷這幾年頻曆刀兵,倉稟不實,要讓太後撥款南陽,肯定千難萬難。但祝玉龍仍要一試,因為他心懷坦蕩,並無絲毫私心。而太後雖一介女流,這幾年表現卻可圈可點,頗顧大局。看來隻要陳述其中利害,以她的見識,定不不允之理。他心下忻悅,口裏卻繼續道:“綜上所述,當陽豐台兩大糧倉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可他們較之興業,仍是略有不及,分列第三第四。當年惠帝爺曾說過‘江南豐,則天下豐。興業足,則天下足。’這是為何?那是因為昆州南陽都盛產稻米,兩省氣候溫潤,與東北的一季稻不同,這裏水稻都是兩季稻,甚至三季。相比之下,兩省糧食產量要比北幽樂浪高得多。而江南地帶潮濕多雨,要想儲藏如此多糧食,花費卻也不小。李賊未篡權前,戶部每年都會撥付大量銀錢,以做糧倉的修繕維護之用,其中泰半是花在興業糧倉上。”</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指南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思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思語並收藏指南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