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節</p>
吳明拉了拉馬,止住坐騎悲鳴,心下已有些不悅:“高督,你這是何意?”</p>
中西軍隊雖僅兩萬,但俱是精銳,吳明親衛更是不弱,隻一小會就控住了馬,並未引起多大的搗亂。高遠笑了笑,語氣中仍是客氣:“常聞候爺將兵之術天下無雙,今日一見果然不凡,遠佩服之極。”</p>
這家夥雖然滿麵於思,但性子卻有些滑,話也說得滴水不漏。吳明有些不喜,卻也不想過分開罪於他,便道:“高督客氣,我們這就離開方閩,不用勞煩相送。”</p>
高遠仍是笑眯眯的:“侯爺,下官不是來送你的,而是和你隨行的。”</p>
“隨行的?”吳明大訝。</p>
“是啊。”高遠笑了笑:“丞相不但對候爺讚不絕口,更對中西軍推崇備至。前段時間,北漢又向漢水增兵,丞相就令靈獸兵增援南寧,正與侯爺順路。欣聞中西兄弟路過敝地,遠這幾天夜不能寐。如此一來,盡可觀摩中西健兒英姿,可說一舉兩得。”</p>
前線吃緊,剛好順路之類的都是虛言,真實目的,是監視自己一舉一動吧。吳明看了高遠一眼,知道推脫不得:“高督客氣,走吧。”</p>
四千靈獸兵,數量雖較中西軍不如,但氣勢卻不輸人,兩萬多大軍在驛站上行過,意氣風發,不可一世。身後,偶爾傳來老虎低沉的咆哮聲,吳明聽著,心頭卻是苦笑。還未至南寧,這盯梢的就來了,丞相防範之心,可說眾目昭彰。也不知太後打的什麽算盤,竟調自己回南寧。隊伍有這麽個尾巴跟著,要想有所異動,那是絕無可能。</p>
好在吳明本就沒打算要如何如何,倒不是很在意。</p>
雖然兩支隊伍不相統屬,但一路行來,卻相安無事。四千靈獸兵後加入後,人數一下激增,但都是騎兵,行軍速度卻無絲毫影響,眾人緊趕慢趕,正月初十這天,南寧城遙遙在望。</p>
</p>
遠方,白雲如歌,在和煦的冬風中,舒緩的從上方滑過。吳明看著,心頭卻是一緊。他在南寧定居四年有餘,比在京都的時間還長,除了地球,南寧可謂是第二故鄉。可當再次看到這座城市時,心下卻無喜悅,隻餘沉重。</p>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天天都在這個城市上演,卻從未如此緊迫。想到城裏那些破事,他都有種心灰意懶的沮喪。在中西,雖也與波斯人,南蠻人,甚至鄧格朱磊玩心計,但好歹還在他控製範圍內,可南寧局勢,卻完全不以他意誌為轉移。</p>
回首再望,兩萬多士兵行進在寬闊的驛道上,仍拉出一條望不到邊的長線。</p>
自己力量雖微,但總得盡力阻止這場內亂,否則於心何安?正想得入神,陸匯拍馬衝了過來,大聲道:“侯爺,有大隊人馬前來迎接。”</p>
有人迎接?這倒在預料之中,吳明道:“知道是誰麽?”</p>
“有吏部陶大人,丞相長吏左大人,還有驚遠將軍等其他官員。”</p>
陸匯跟了吳明幾年,人也精明了許多,知道三人才是三派勢力代表,所以盡揀重要的說。吳明點了點頭道:“叫弟兄們以小隊為單位,整裝進城。陸匯,你帶幾個弟兄,隨我去見陶大人他們。”</p>
陸匯應道:“是。”隻一小會,就點齊了親衛什幾個弟兄,吳明招呼一聲,眾人快馬上前,脫離大部隊,當先而行。</p>
西門已是人山人海。兩萬人馬不少,一路東行,聲勢駭人,就算想瞞也不可能。幾年來,吳明連戰皆捷,百姓早把中西總督視為戰神。而朝廷與北漢隔江對峙,時有軍隊進出南寧。所以對普通百姓來說,中西軍的到來,他們不見恐慌,反有些歡欣鼓舞。既然中西軍入駐南寧了,那朝廷早晚得打過大江,光複故土。</p>
隔得老遠,就見一大群衣著鮮麗的官員在路邊張望。左影,陶子謙以及楊易等人赫然在列。六年前,軒轅竟奉旨南征,那時陶子謙乃從軍倉曹,而左影僅是個近衛營什長,而六年後,兩人一個升遷至戶部侍郎,另一個卻已官至丞相長吏,且成了兩派勢力代表人物,世事變遷,殊為可歎。大概曾經同甘共苦過,兩人談笑風生,不見生分。而楊易本就恭謹有禮,在此場麵下,更不會做出大煞風景之事,時不時湊趣幾句。三人站在一起,竟是難得的和諧。隻看表麵,誰會想到朝廷內部已是風雲激蕩,暗潮洶湧?</p>
吳明打馬疾行,陸匯帶著親衛什緊隨其後。幾人連忙停了交談,一齊迎了上來。雙方相隔十幾米遠,吳明等人同時控馬,穩穩當當的提韁而立,動作整齊劃一。陶子謙率先拍起了馬屁:“哎呀呀,經年不見,侯爺越發英武,其屬下兒郎更是不凡,娘娘每每提及中西軍,都是讚不絕口,今兒個終算見識了。”</p>
去年吳明回過南寧,但他心憂祝玉清身體,隻呆了幾天,參加完楊易婚事後,就匆匆忙忙趕往格汗。當時陶子謙正代理成州政事,兩人並未見麵,所以才有經年不見之說。吳明翻身下了馬,半開玩笑的道:“陶大人客氣,別老是候爺候爺的叫,那樣顯得多生分。”他上下打量陶子謙一眼,笑道:“所謂心寬才能體胖,看來陶兄過得不錯,比以前胖了許多。”</p>
陶子謙以前甚是清瘦,人也顯得陰柔。現在卻白白胖胖的,有繼續橫向發展的趨勢。他摸了摸微突的小肚子,略顯尷尬的清咳一聲:“這個麽,人到中年,發體是很正常的事,吳兄就別取笑了。”</p>
兩個仆從推著輪椅,扶著左影從後麵趕了上來。見吳明與陶子謙寒暄完了,左影施了一禮道:“侯爺在上,下官有禮了。欣聞中西健兒入駐南寧,丞相大為高興,特命下官前來恭迎。”</p>
他幹巴巴的打著官腔,嘴上說著恭迎之詞,語氣裏卻無絲毫歡迎之意。因為何藝之事,左影對吳明頗有看法,兩人一直有著疙瘩,後來由於成州梅姬之事,兩人鬧得幾成寇仇。對他的陰陽怪氣,吳明並不在意,點了點頭道:“左長吏氣色不錯,看來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p>
這隻是隨口客氣之言,一旁的陶子謙卻接口笑道:“侯爺有所不知,左大人不但結婚了,連孩子都有了呢。都要當父親了,自然是人逢喜事了。”</p>
“是麽?”吳明吃了一驚:“左長吏結婚了?我怎麽沒得到一點風聲。”</p>
左影淡淡的道:“侯爺常年爭戰,貴人事忙,下官官小職微,結婚些許小事,怎入候爺法眼,豈敢驚擾。”</p>
他左一句侯爺,右一句侯爺,怪腔怪調的不說,人也冷冰冰的,吳明已有些不悅,正打算對他不理不睬,陶子謙繼續道:“哈,吳兄有所不知,他娶了吏部尚書楚義權之女呢。嘖嘖,那楚義權貌不出眾,生個女兒楚生秀,卻是人如其名,極是端莊秀麗。對了,和吳兄兩位夫人頗有幾分神似。”</p>
吳明心頭一突,和兩位夫人相像?看來左影對小藝,仍是念念不忘。左影冷著臉道:“陶侍郎,開玩笑可別太過。”</p>
見他有些惱羞成怒,陶子謙仰天打了個哈哈:“是是是,這種玩笑確實開不得,左長吏莫怪。”</p>
任誰被人惦記著妻子,也會不舒服,吳明自也如此,可卻不好多說什麽。正有些尷尬,這時楊易道:“屬下見過大人。”說完深施一禮。</p>
他語氣裏大見欣喜, 聽在耳中,自比陶子謙的假惺惺,左影的冷冰冰要舒服得多。吳明也是心頭一暖,扶起他道:“辛苦了,小易。”</p>
大朝會上發生的事,吳明老早知道了。因著小慧小雲的關係,丞相大怒之下,楊易受了池魚之殃,被他連貶帶損,臭罵了一通。對丞相說過的話,楊易不置可否,僅在信中平平道來。但吳明卻清楚,楊易雖未表態,但肯定使心憋氣,委屈之極。這一切的源頭,都是因為那張誥命鳳錦。</p>
楊易被吳明扶起,搖了搖頭道:“苦倒是不苦,就是沒完成大人交代的任務,唉……”</p>
吳明拍了拍他肩膀,輕聲道:“對不起,是我考慮得不周。” 他是人非神,那能考慮得麵麵俱到,楊易被羞辱,這也是吳明始料不及的。事後思及,每每嗟悔無及,至今仍感愧疚。</p>
楊易笑了笑道:“大人客氣,不過啊,你可終於來了。”語氣中,竟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p>
吳明也笑了笑,正準備讓眾人回城,這時有個人老遠在喊:“姑父,姑父,你可終於來了。”其語氣,竟和楊易難得的相似。</p>
吳明轉頭一望,就見祝小龍一騎絕塵,從城內衝了出來。那馬跑得甚急,揚起的塵土也是老高,邊上百姓士兵紛紛回避。祝小龍衝到近前,還未下馬,就已哭道:“好師傅,好姑父。你快想想辦法,救救父親啊。”</p>
丞相的偷梁換柱之策,祝小龍自不知情。他今年十八歲,才從南寧學院畢業,常年受書院熏陶,君為臣綱,忠君之心根深蒂固。在其心中,就算祝家勢大,也不能承擔毆打天子的重責。父親沒了,這就是天塌下來的大事,這幾天,他一直在惶惑中度過。聽說吳明要來,祝小龍喜出望外。在他認知中,吳明一向強悍,幾乎無所不能,所以隊伍還未進城,他就急急忙忙的跑來搬救兵了。</p>
吳明拉了拉馬,止住坐騎悲鳴,心下已有些不悅:“高督,你這是何意?”</p>
中西軍隊雖僅兩萬,但俱是精銳,吳明親衛更是不弱,隻一小會就控住了馬,並未引起多大的搗亂。高遠笑了笑,語氣中仍是客氣:“常聞候爺將兵之術天下無雙,今日一見果然不凡,遠佩服之極。”</p>
這家夥雖然滿麵於思,但性子卻有些滑,話也說得滴水不漏。吳明有些不喜,卻也不想過分開罪於他,便道:“高督客氣,我們這就離開方閩,不用勞煩相送。”</p>
高遠仍是笑眯眯的:“侯爺,下官不是來送你的,而是和你隨行的。”</p>
“隨行的?”吳明大訝。</p>
“是啊。”高遠笑了笑:“丞相不但對候爺讚不絕口,更對中西軍推崇備至。前段時間,北漢又向漢水增兵,丞相就令靈獸兵增援南寧,正與侯爺順路。欣聞中西兄弟路過敝地,遠這幾天夜不能寐。如此一來,盡可觀摩中西健兒英姿,可說一舉兩得。”</p>
前線吃緊,剛好順路之類的都是虛言,真實目的,是監視自己一舉一動吧。吳明看了高遠一眼,知道推脫不得:“高督客氣,走吧。”</p>
四千靈獸兵,數量雖較中西軍不如,但氣勢卻不輸人,兩萬多大軍在驛站上行過,意氣風發,不可一世。身後,偶爾傳來老虎低沉的咆哮聲,吳明聽著,心頭卻是苦笑。還未至南寧,這盯梢的就來了,丞相防範之心,可說眾目昭彰。也不知太後打的什麽算盤,竟調自己回南寧。隊伍有這麽個尾巴跟著,要想有所異動,那是絕無可能。</p>
好在吳明本就沒打算要如何如何,倒不是很在意。</p>
雖然兩支隊伍不相統屬,但一路行來,卻相安無事。四千靈獸兵後加入後,人數一下激增,但都是騎兵,行軍速度卻無絲毫影響,眾人緊趕慢趕,正月初十這天,南寧城遙遙在望。</p>
</p>
遠方,白雲如歌,在和煦的冬風中,舒緩的從上方滑過。吳明看著,心頭卻是一緊。他在南寧定居四年有餘,比在京都的時間還長,除了地球,南寧可謂是第二故鄉。可當再次看到這座城市時,心下卻無喜悅,隻餘沉重。</p>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天天都在這個城市上演,卻從未如此緊迫。想到城裏那些破事,他都有種心灰意懶的沮喪。在中西,雖也與波斯人,南蠻人,甚至鄧格朱磊玩心計,但好歹還在他控製範圍內,可南寧局勢,卻完全不以他意誌為轉移。</p>
回首再望,兩萬多士兵行進在寬闊的驛道上,仍拉出一條望不到邊的長線。</p>
自己力量雖微,但總得盡力阻止這場內亂,否則於心何安?正想得入神,陸匯拍馬衝了過來,大聲道:“侯爺,有大隊人馬前來迎接。”</p>
有人迎接?這倒在預料之中,吳明道:“知道是誰麽?”</p>
“有吏部陶大人,丞相長吏左大人,還有驚遠將軍等其他官員。”</p>
陸匯跟了吳明幾年,人也精明了許多,知道三人才是三派勢力代表,所以盡揀重要的說。吳明點了點頭道:“叫弟兄們以小隊為單位,整裝進城。陸匯,你帶幾個弟兄,隨我去見陶大人他們。”</p>
陸匯應道:“是。”隻一小會,就點齊了親衛什幾個弟兄,吳明招呼一聲,眾人快馬上前,脫離大部隊,當先而行。</p>
西門已是人山人海。兩萬人馬不少,一路東行,聲勢駭人,就算想瞞也不可能。幾年來,吳明連戰皆捷,百姓早把中西總督視為戰神。而朝廷與北漢隔江對峙,時有軍隊進出南寧。所以對普通百姓來說,中西軍的到來,他們不見恐慌,反有些歡欣鼓舞。既然中西軍入駐南寧了,那朝廷早晚得打過大江,光複故土。</p>
隔得老遠,就見一大群衣著鮮麗的官員在路邊張望。左影,陶子謙以及楊易等人赫然在列。六年前,軒轅竟奉旨南征,那時陶子謙乃從軍倉曹,而左影僅是個近衛營什長,而六年後,兩人一個升遷至戶部侍郎,另一個卻已官至丞相長吏,且成了兩派勢力代表人物,世事變遷,殊為可歎。大概曾經同甘共苦過,兩人談笑風生,不見生分。而楊易本就恭謹有禮,在此場麵下,更不會做出大煞風景之事,時不時湊趣幾句。三人站在一起,竟是難得的和諧。隻看表麵,誰會想到朝廷內部已是風雲激蕩,暗潮洶湧?</p>
吳明打馬疾行,陸匯帶著親衛什緊隨其後。幾人連忙停了交談,一齊迎了上來。雙方相隔十幾米遠,吳明等人同時控馬,穩穩當當的提韁而立,動作整齊劃一。陶子謙率先拍起了馬屁:“哎呀呀,經年不見,侯爺越發英武,其屬下兒郎更是不凡,娘娘每每提及中西軍,都是讚不絕口,今兒個終算見識了。”</p>
去年吳明回過南寧,但他心憂祝玉清身體,隻呆了幾天,參加完楊易婚事後,就匆匆忙忙趕往格汗。當時陶子謙正代理成州政事,兩人並未見麵,所以才有經年不見之說。吳明翻身下了馬,半開玩笑的道:“陶大人客氣,別老是候爺候爺的叫,那樣顯得多生分。”他上下打量陶子謙一眼,笑道:“所謂心寬才能體胖,看來陶兄過得不錯,比以前胖了許多。”</p>
陶子謙以前甚是清瘦,人也顯得陰柔。現在卻白白胖胖的,有繼續橫向發展的趨勢。他摸了摸微突的小肚子,略顯尷尬的清咳一聲:“這個麽,人到中年,發體是很正常的事,吳兄就別取笑了。”</p>
兩個仆從推著輪椅,扶著左影從後麵趕了上來。見吳明與陶子謙寒暄完了,左影施了一禮道:“侯爺在上,下官有禮了。欣聞中西健兒入駐南寧,丞相大為高興,特命下官前來恭迎。”</p>
他幹巴巴的打著官腔,嘴上說著恭迎之詞,語氣裏卻無絲毫歡迎之意。因為何藝之事,左影對吳明頗有看法,兩人一直有著疙瘩,後來由於成州梅姬之事,兩人鬧得幾成寇仇。對他的陰陽怪氣,吳明並不在意,點了點頭道:“左長吏氣色不錯,看來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p>
這隻是隨口客氣之言,一旁的陶子謙卻接口笑道:“侯爺有所不知,左大人不但結婚了,連孩子都有了呢。都要當父親了,自然是人逢喜事了。”</p>
“是麽?”吳明吃了一驚:“左長吏結婚了?我怎麽沒得到一點風聲。”</p>
左影淡淡的道:“侯爺常年爭戰,貴人事忙,下官官小職微,結婚些許小事,怎入候爺法眼,豈敢驚擾。”</p>
他左一句侯爺,右一句侯爺,怪腔怪調的不說,人也冷冰冰的,吳明已有些不悅,正打算對他不理不睬,陶子謙繼續道:“哈,吳兄有所不知,他娶了吏部尚書楚義權之女呢。嘖嘖,那楚義權貌不出眾,生個女兒楚生秀,卻是人如其名,極是端莊秀麗。對了,和吳兄兩位夫人頗有幾分神似。”</p>
吳明心頭一突,和兩位夫人相像?看來左影對小藝,仍是念念不忘。左影冷著臉道:“陶侍郎,開玩笑可別太過。”</p>
見他有些惱羞成怒,陶子謙仰天打了個哈哈:“是是是,這種玩笑確實開不得,左長吏莫怪。”</p>
任誰被人惦記著妻子,也會不舒服,吳明自也如此,可卻不好多說什麽。正有些尷尬,這時楊易道:“屬下見過大人。”說完深施一禮。</p>
他語氣裏大見欣喜, 聽在耳中,自比陶子謙的假惺惺,左影的冷冰冰要舒服得多。吳明也是心頭一暖,扶起他道:“辛苦了,小易。”</p>
大朝會上發生的事,吳明老早知道了。因著小慧小雲的關係,丞相大怒之下,楊易受了池魚之殃,被他連貶帶損,臭罵了一通。對丞相說過的話,楊易不置可否,僅在信中平平道來。但吳明卻清楚,楊易雖未表態,但肯定使心憋氣,委屈之極。這一切的源頭,都是因為那張誥命鳳錦。</p>
楊易被吳明扶起,搖了搖頭道:“苦倒是不苦,就是沒完成大人交代的任務,唉……”</p>
吳明拍了拍他肩膀,輕聲道:“對不起,是我考慮得不周。” 他是人非神,那能考慮得麵麵俱到,楊易被羞辱,這也是吳明始料不及的。事後思及,每每嗟悔無及,至今仍感愧疚。</p>
楊易笑了笑道:“大人客氣,不過啊,你可終於來了。”語氣中,竟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p>
吳明也笑了笑,正準備讓眾人回城,這時有個人老遠在喊:“姑父,姑父,你可終於來了。”其語氣,竟和楊易難得的相似。</p>
吳明轉頭一望,就見祝小龍一騎絕塵,從城內衝了出來。那馬跑得甚急,揚起的塵土也是老高,邊上百姓士兵紛紛回避。祝小龍衝到近前,還未下馬,就已哭道:“好師傅,好姑父。你快想想辦法,救救父親啊。”</p>
丞相的偷梁換柱之策,祝小龍自不知情。他今年十八歲,才從南寧學院畢業,常年受書院熏陶,君為臣綱,忠君之心根深蒂固。在其心中,就算祝家勢大,也不能承擔毆打天子的重責。父親沒了,這就是天塌下來的大事,這幾天,他一直在惶惑中度過。聽說吳明要來,祝小龍喜出望外。在他認知中,吳明一向強悍,幾乎無所不能,所以隊伍還未進城,他就急急忙忙的跑來搬救兵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