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寧先到永安宮去先皇後請安,聽她提起此事,皇後眉頭緊鎖。


    “母後,怎麽了?”


    “若是你父皇真的打算讓南祺與雲媚長公主聯姻,那就麻煩了。”


    義寧十分不解。


    “楚國和秦國雖然不是如商晉兩國的鐵盟,但也是唇亡齒寒,現在商晉兩國虎視眈眈,楚秦聯合,是勢在必行,南祺是燁王一派,若是他與雲媚長公主聯姻,那燁王在你父皇心中的地位,勢必會水漲船高。”


    義寧道,“聯姻之事也不是父皇說了算的,也許父皇隻是順口一提,過後就忘了,他們也並不是兩情相悅啊。”


    皇後好笑道,“身為公主,為國家利益犧牲,哪能那麽任性,說什麽喜歡不喜歡,幸好你父皇沒有打算讓你去他國聯姻,不然母後和你哥哥都不知道如何阻攔了。”


    同為公主,義寧難免有兔死狐悲之感,“長公主在秦國地位超然,也不能免了這種命運嗎?”


    “再超然她也隻是一個女人,有時候是反抗不了自己的命運的,秦國還有攝政王和諸多權臣,為了秦國的利益,如果楚國要聯姻,長公主也反抗不了。”


    義無言以對,隻希望這是父皇隨口一說,希望長公主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京中傳言,說哥哥想娶謝姊顏,母後知道嗎?”


    “知道是知道,隻是你哥哥近日沒空入宮,等他進宮,母後會好好跟他說的。”


    義寧問道,“那您是不喜歡謝姊顏?”


    “她不合適。”


    義寧倒是沒想那麽多,“也對,想想日後若是要我叫她嫂子,多難受。”


    而內侍已經匆匆出宮,傳太傅,相國,禮部尚書,謝靈入宮。


    皇帝覺得聯姻的主意不錯,便想讓他們來商議商議。


    “朕想與秦國長公主聯姻,諸卿以為如何?”


    旁人顯然沒想到陛下會突然提起這個,不過都在腦海裏權衡利弊,隻謝靈眉頭緊皺,此事看似有百利,卻有一個致命的害處。


    太傅王勃當先開口道,“如今形勢,聯姻的確是一個好選擇,不過長公主身份尊貴,不知陛下屬意誰與其聯姻。”


    皇帝道,“雲南王世子南祺,身份尊貴,素有才學,堪與之相配。”


    幾人心中泛起嘀咕,這幾日到處傳言說要為皇子選妃,這事怎麽突然落到南祺一個實則被扣押在京的世子,雖然身份尊貴,卻沒有絲毫實權,難道陛下還是屬意燁王為儲君?


    既然陛下不提,大家也就不問,皇子們關係緊張,或許陛下不知道讓誰聯姻。


    謝靈倒是聽姊顏他們說了,南祺這些日子陪著長公主四處遊玩,想必陛下是臨時起意,又看到聯姻的好處,所以打了長公主的主意。


    可是雲媚長公主可不是楚國皇宮中的那些柔弱的公主,她可是讓攝政王都頭疼不已的對手,怎麽可能聯姻。


    相國道,“臣以為和秦國聯盟勢在必行,聯姻也無不可,隻是此事還要從長計議,那長公主不是簡單人物。”


    太傅道,“就因如此,長公主才更應該識大體,我們隻要和攝政王交涉,攝政王同意便可。”


    謝靈心中冷笑,想牽製秦國幼帝,控製長公主討好攝政王,當人家是傻子嗎?沒有誠意還談什麽聯盟。


    皇帝聽他們七嘴八舌的說了許多,隻有禮部的老尚書和謝靈沒有說話。


    “二位卿家有何想法?”


    老尚書大人道,“老臣以為,禮尚往來二字,在很多時候都很適用,既然要結盟,那就不能隻考慮自己的利益,長公主親自出使,便是以禮相待,我們卻在背後算計,已經是失禮,兩位大人已經將長公主當做囊中之物,卻沒有考慮過長公主的想法。”


    太傅不悅道,“為國為民,長公主都不應該拒絕,老尚書考慮太多了。”


    皇帝見太傅如此浮躁,心中不悅,哪有當年的老太福一分的風範。


    “謝靈,你說,此事當如何?”


    謝靈上前答道,“臣以為不妥,秦國內部攝政王與幼帝長公主之爭已久,如今也算分庭抗禮,我們此時提出要長公主聯姻,就打破了秦國內部的平衡,短時間內矛盾難以調和,那我們不是害了我們未來的盟友?所以臣以為不可。”


    老尚書點點頭,表示讚同。


    太傅道,“秦國政權分散,此番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替攝政王解決了麻煩,他自當與我們歃血為盟。”


    “我楚國還沒有資格對秦國之事指手畫腳,不知太傅哪來的自信,可以玩弄別人於股掌,秦國皇室凋零,此代隻長公主與幼帝二人,攝政王奉先秦帝之命監國,扶持幼帝,這些年從未越矩,隻是長公主急於收權而已,攝政王若是知道太傅如此看待他,還有可能與楚國結盟嗎?”


    太傅道,“你又怎知攝政王沒有壞心?如今形勢攝政王強於幼帝,我們自當與攝政王聯盟。”


    “太傅如此草率,謝靈不得不懷疑太傅的動機了。”


    皇帝聽的頭疼,也明白了謝靈的意思,現在削弱秦國的實力,就是削弱了己方的實力,得不償失,此事隻能暫時擱下。


    “你們不要吵了,此事暫時擱置吧,讓公主與世子多相處一些時日,再看後事。”


    “是。”


    “今日之事,不得外傳,南祺也不能知道。”


    謝靈知道此話是特意囑咐自己的,便也應了。


    突發奇想不可怕,可怕的是坐在至尊之位上麵的人,突發奇想,南祺近日心情很不錯,隻是沒想到已經被人算計上了。


    皇帝召見幾位重臣的事,也瞞不住皇後,皇後隻覺得所有的事,一下子緊迫了起來。


    七月二十五,就是皇帝的壽誕。


    使臣都已經到了,各國的除了壽禮,還帶來許多特產,希望這次五國會晤,可以尋求一些互通有無的機會。


    宮裏三日一宴,使臣們倒都沒有找事。


    商國後續使團,是連晉特意讓人趕來負責細作之事,與楚國交涉的,帶隊的是商國七皇子連嶼,看著是個端方君子。


    連嶼出身不高,但因其品性,被商帝和連晉喜歡,所以雖然比不上連晉在商國的光芒,也不至於完全淹沒在連晉背後。


    楚國咬定商國不肯放鬆,連嶼不慌不忙,就化解諸多難題,楚國一眾老臣絞盡腦汁想要討些便宜。


    而謝靈已經發現問題所在,原本楚國應當立刻向商國問責,偏偏商國使團就要入京,緩了幾日之後,寧明一行人入楚京,卻又借口無權幹涉,不聲不響的待著。


    又讓楚國等了這些時日,連嶼才趕到楚京處理此事,而楚國眾人,早已沒有了當日的勢頭,憤怒也沉澱的差不多了。


    這些人也被商國人代入誤區,忘記了本來要追究的事,反而在這裏與他爭辯。


    隻是謝靈也不說破,因為還有事情,要在地方心中得意的時候,去完成。


    論了幾日沒有結果,商帝頭疼病越來越重,連嶼趁勢提出等陛下壽誕過了,再行商議,順便讓太子準備好應當賠償的方案。


    一些人被饒的雲裏霧裏,竟然也覺得可行,還覺得商國的行為是自覺的,就想答應。


    多日未有發言的老侯爺,卻站出來表示不同意。


    “壽誕之事,自有人去籌備,商國派人打入我楚國,令人日夜難寐,衣食不安,還是早日解決為好,不然陛下這壽誕也過的不安心。”


    老侯爺乃是軍武之人,比起朝廷上養尊處優的那些朝臣,更能體會戰事之苦,以及武器裝備還有消息對一國的重要,商國竊取的資源和情報,若是不追究出來,恐怕會遺害無窮啊。


    連嶼心道薑還是老的辣,這幾天楚國朝臣已經被自己忽悠的快忘了正事,這位老大人雖然看著年事已高,說話卻中氣十足,目光如炬,難纏的很。


    想想這幾日,楚國朝堂上有好幾名大臣,至始至終沒有發言,甚至一直在冷眼旁觀。


    方才自己差點就要達到目的的時候,這位老大人才出言點破。


    出了老臣,還有幾位青年,也是眼神清明,絲毫沒有受自己的影響,看來還是小看了楚國,這些雕蟲小技,瞞不過某些人的眼睛。


    想了一想,連嶼突然耷拉下眉眼,一臉挫敗的樣子,“老大人說的是,隻是來之前,皇兄就說他已經在懲治奸臣,並且著人準備賠償事宜,我本來就是混吃混喝,就靠一個皇子身份撐撐場麵,皇兄說此事是商國的錯,讓兩國生了嫌隙,希望兩邊的先冷靜冷靜,商國一定會給楚國一個合理的交代。”


    老侯爺心中暗自讚歎,能屈能伸,戲演的好,這位商國七皇子,不是簡單角色,雖然左一個皇兄,右一個皇兄,伏低做小,但是他眼中驕傲仍在。


    此人絕對不是他表現的如此窩囊。


    老侯爺故作不悅的了冷哼道,“什麽叫冷靜冷靜,什麽又叫合理的交代?”


    連嶼忙彎腰作了個揖,“不是不是,是楚國滿意的交代,不想冷靜也行,大家不防先打、罰連嶼出氣,連嶼絕對躲都不躲。”


    “皇子不要再胡鬧了,兩國要事,不是開玩笑的。”


    “老大人說的是,連嶼等會兒立馬寫信催皇兄快點解決此事。”


    老侯爺既然開口了,自然不會讓他再混過去,“此事不是商國太子殿下一個人能決定的,我楚國不會再放縱。”


    連嶼忙道,“老大人說的對,此事我皇兄一個人也沒辦法解決,我父皇也被驚動,親自監督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臣夫婦奮鬥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晨疏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晨疏影並收藏權臣夫婦奮鬥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