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侯爺不再與他糾纏,轉而向皇帝提議道,“陛下,看來七皇子是做不了什麽主了,不如發國書於商國,將商國所查的線索,每三日交往楚國一次,再由陛下派人,到各珺核查,商國太子殿下一個人,難免被人蒙逼,雙管齊下,那些陰暗小人,必定無處躲藏。”
這個主意自然是謝靈提出來的,謝靈不便大出風頭,引人注意,就讓連嶼在朝堂上得意幾日,今日才讓老侯爺站出來切中對方要害。
商國奸細一事,至始至終都是謝靈等人在負責,其中細節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當時雖然給連晉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是由於時間緊迫,還有許多細枝末節沒有管它,但這些早晚會成為楚國的弱點。
連晉在楚國的勢力並沒有被完全鏟除,而老侯爺提出的核查,正是針對這個,既然一時查不出來,那就一遍一遍的核對,總會找到漏洞。
上次剩下的那些,都是連晉最精銳,最得力的部下,隻要除了他們,楚國的內憂也就更小。
既然連晉把責任全部推到商國世家身上,恐怕他現在還在嘲笑楚國給了他一個借口。
那楚國就逼他拿出證據,這段日子他一直在對付商國各世家,至於世家作亂,覬覦楚國的證據,他並沒有準備好。
在謝靈意識到商國在拖時間的時候,就已經想到這點,你借我的東風,那我就斷你的臂膀。
這些日子,謝靈已經向皇帝調配了許多人手,在加上謝家自己在各地的人脈,已經熟門熟路的在各州郡布下一張大網,等著收網的一日,大魚小魚全部都不放過。
這就是陽謀,連晉既然‘光明正大’的把世家推出來當替死鬼,他也不能全身而退。
為了把謊言變成現實,不讓楚國拿到是他這個商國太子安插奸細,那他就必須要壯士斷腕,自己斷了還在楚國的人手的後路,甚至連商國內他自己的勢力也要清洗一遍,以免楚國拿到證據。
逼連晉幫著楚國,斬斷後路,這招不可謂不狠,況且還是用的和之前一樣的法子,甚至更為明目張膽,可是對方卻掙不脫。
當日皇帝也為謝靈統籌大局的信心所震動,雖然自己忌憚他,但不可否認,謝靈入京以來,做的都是利國利民之事,除了救謝運一事有些許私心之外,皆是為國考慮。
皇帝問謝靈道,“你怎麽確定連晉一定會接受這個條件?”
謝靈道,“除去世家的枷鎖,是商國皇室百年來最大的願望,他若想以後能隨心所欲的完成他的野心,就必須除掉這些隨時會反對他,除掉他的世家。”
這個的確是商國最痛苦的地方。
而楚國最為自豪的就是團結和在危難時刻大家的凝聚力,這是外敵最為害怕的東西,而細作往往就是破壞這些的利器,這個,楚帝心中也很清楚,就算是讓連晉占點兒便宜,這個憂患也不能不除。
“你說的有理,朕就給你人手,你去安排吧。”
謝靈謝恩。
心中有天下,才能統籌天下,太傅,你果然給朕教好了曠世之才。
最後,皇帝問道,“朕的幾個兒子各有千秋,你為何選擇輔佐珺王。”
這個問題很危險,不是問問題的人危險,而是回答的人很危險。
若是承認了輔佐珺王,那就是與皇子勾結,皇帝隨時可以治罪謝靈,若是不答,就是欺君,若是答不好,也是找死,因為皇帝在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在心中已經認定了什麽。
謝靈卻也不急不躁,隻說,“燁王雖然正直,卻優柔寡斷,隻能守成,陵王心術不正,非明君,若是他日楚國征戰天下,二人不可為君,珺王殿下穩紮穩打,有魄力,有才能,最重要的心中有百姓,所以臣願意追隨他。”
皇帝麵無表情,看不出喜怒,二人無言對峙片刻。
“若是未來的楚帝不是珺王,你是不是不願追隨未來楚帝。”
謝靈深深一揖,朗聲道,“在謝靈心中,楚國,淩駕於任何人之上,相信陛下的選擇,是會對楚國最好的選擇。”
“你下去準備吧,讓薑瑜也準備準備,這個重任,還是交給他負責,你們相互配合,一定要清除連晉的爪牙。”
“臣領旨。”
而今日朝廷上所發生的事,一切都如所料,老侯爺適時提出此事,連晉不得不接。
連嶼也明白其中關節,也能猜到此舉的用意,也不再說話,等著楚帝開口決斷。
一些大臣突然明白自己被人牽著鼻子走了,心中羞愧,還是暗暗欽佩老侯爺一出手就是殺招。
這事本來就是個尷尬的事,不好太重,會引起戰事,也不能太輕,引起天下人不滿。
都以為連嶼無計可施,卻不知他心中湧起的,是喜悅。
皇帝聽了半天,終於開口了,“如鎮南候所言,太傅,相國,準備擬國書,即刻發往商國。”
在旨意下達的那一刻,一直觀察著連嶼的謝靈,發現連嶼在那一刻出現了放鬆的神態,而下一刻又被挫敗所掩蓋。
心道,連晉,看來你的敵人,不止商國世家啊。
此事敲定,連嶼自然是自動退場,朝堂之上,還在商議調動兵馬一事,萬一談崩了,兩國難免會有兩軍對壘的局麵,楚國不能沒有準備。
謝靈雖然從小由謝老太傅教導,又在國子監,皇宮內,甚至學宮學習過,但是要學的太多,到底是經驗不足。
這次一些常年歇在家裏的老將,也被叫到朝堂上來,聽他們分析局勢,安排軍隊,大有益處。
那些文臣隻能插嘴一些軍馬糧草之事,大多被罵的狗血淋頭,這些將軍們,可是痛快不已。
對這些事感興趣的,都是些年輕人,珺王對軍務雖有了解,但是並不係統,謝靈也是差不多,二人兵書讀的多,但還沒親自上過戰場。
小侯爺看的眼熱,但是一湊過來,就被人拍了出去,一時間朝堂上熱鬧的很。
早朝剛剛散場,義寧公主已經出宮,邀請長公主入宮賞花。
老侯爺和小侯爺一起出宮,一路上小侯爺都沒說話,老侯爺也不管他。
回到府中,小侯爺卻跟著老侯爺一起到了書房。
老侯爺先自顧自坐下,“說吧,你有什麽事。”
“爺爺,和連晉交接的事,一定需要一個人去管理所有事宜,我想去。”
“陛下已經有人選了。”
“左不過是謝靈或者是薑瑜,他們都是文職,這事又不是打仗,我想去曆練曆練,讓我和他們一起去,我會好好配合他們的,況且我小侯爺的身份,還能鎮得住場麵。”
老侯爺道,“你拿什麽鎮場麵,用你後院那隻狼狗,你忘了你父親的期許嗎?我們肖家上下,隻希望你能平平安安,如今我和管家傳你真本事,隻是不想讓這些東西失傳,也是讓你自保,但不是讓你衝鋒陷陣。”
小侯爺苦笑一聲,“原來是我想多了,我還以為爺爺想通了。”
老侯爺道,“需要想通的是你,多少人想要安穩而不得。”
本以為能讓他打消這些念頭。
隻聽年輕人倔強道,“當初候府,一門雙候,征戰四方,平定南疆,得先帝禦賜鎮南二字,甚至與謝家齊輝,如今我候府,還是一門雙候,隻是一個身體不好,再也不能上戰場,一個年輕力壯,卻是個隻能躲在你身後,享受安穩的廢物。”
老侯爺背過身去,忍了忍眼中的淚光,硬著心腸道,“肖家男丁死傷無數,隻有你我還活著,你是所有人的希望所以,你不能出事,不許出事。”
小侯爺卻一摔袍子,實實在在的跪了下去,“你總是這樣說,可是你們還記得我肖戈鉞,隻是肖戈鉞,不是任何人的希望,我不想做英雄,我隻是不想做個廢物,渾渾噩噩的過一輩子。”
老侯爺心中一震,“你以前就做的很好,為什麽現在不行了,好好的不好嗎?”
“爺爺看懂局勢了,天下即將大變,我不想隻做一個旁觀者,您還記得小時候教我的那句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老侯爺心中默念,這句話,在兒子們小的時候,也曾教過他們。
後來他們死於沙場。
如今,自己唯一的孫子,亦不甘命運。
小侯爺見他意動,又道,“這次又不是上戰場,隻是辦事而已,連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都不懼,我又有什麽好怕的,您就放我去吧。”
老侯爺閉目好一會兒,才道,“你隻能做副手,凡事聽從指令,不許胡鬧。”
小侯爺大喜過望,“多謝爺爺,我知道輕重,不會亂來的。”
“你先回去準備吧,我這給陛下寫折子。”
“是。”
門外的老管家目送小侯爺離開,推門進來,就聽到老侯爺一聲接一聲的咳嗽。
老侯爺撐在桌子上,整個背佝僂著,上氣不接下氣,老管家心痛不已,忙給他倒了溫水,還沒送到嘴邊,又是一陣咳嗽。
好不容易好些了。
老管家道,“您真的要放小侯爺出去?”
老侯爺道,“真是跟他父親一樣啊,寧肯站著死,不肯苟活於世,不愧是我肖家的種,既然他選擇了這條路,那我這老骨頭就不再阻攔了。”
老管家歎息一聲,卻沒有阻止。
“老夥計,幫我磨墨吧。”
折子寫好,交給老管家,讓他派人送到宮中去。
這個主意自然是謝靈提出來的,謝靈不便大出風頭,引人注意,就讓連嶼在朝堂上得意幾日,今日才讓老侯爺站出來切中對方要害。
商國奸細一事,至始至終都是謝靈等人在負責,其中細節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當時雖然給連晉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是由於時間緊迫,還有許多細枝末節沒有管它,但這些早晚會成為楚國的弱點。
連晉在楚國的勢力並沒有被完全鏟除,而老侯爺提出的核查,正是針對這個,既然一時查不出來,那就一遍一遍的核對,總會找到漏洞。
上次剩下的那些,都是連晉最精銳,最得力的部下,隻要除了他們,楚國的內憂也就更小。
既然連晉把責任全部推到商國世家身上,恐怕他現在還在嘲笑楚國給了他一個借口。
那楚國就逼他拿出證據,這段日子他一直在對付商國各世家,至於世家作亂,覬覦楚國的證據,他並沒有準備好。
在謝靈意識到商國在拖時間的時候,就已經想到這點,你借我的東風,那我就斷你的臂膀。
這些日子,謝靈已經向皇帝調配了許多人手,在加上謝家自己在各地的人脈,已經熟門熟路的在各州郡布下一張大網,等著收網的一日,大魚小魚全部都不放過。
這就是陽謀,連晉既然‘光明正大’的把世家推出來當替死鬼,他也不能全身而退。
為了把謊言變成現實,不讓楚國拿到是他這個商國太子安插奸細,那他就必須要壯士斷腕,自己斷了還在楚國的人手的後路,甚至連商國內他自己的勢力也要清洗一遍,以免楚國拿到證據。
逼連晉幫著楚國,斬斷後路,這招不可謂不狠,況且還是用的和之前一樣的法子,甚至更為明目張膽,可是對方卻掙不脫。
當日皇帝也為謝靈統籌大局的信心所震動,雖然自己忌憚他,但不可否認,謝靈入京以來,做的都是利國利民之事,除了救謝運一事有些許私心之外,皆是為國考慮。
皇帝問謝靈道,“你怎麽確定連晉一定會接受這個條件?”
謝靈道,“除去世家的枷鎖,是商國皇室百年來最大的願望,他若想以後能隨心所欲的完成他的野心,就必須除掉這些隨時會反對他,除掉他的世家。”
這個的確是商國最痛苦的地方。
而楚國最為自豪的就是團結和在危難時刻大家的凝聚力,這是外敵最為害怕的東西,而細作往往就是破壞這些的利器,這個,楚帝心中也很清楚,就算是讓連晉占點兒便宜,這個憂患也不能不除。
“你說的有理,朕就給你人手,你去安排吧。”
謝靈謝恩。
心中有天下,才能統籌天下,太傅,你果然給朕教好了曠世之才。
最後,皇帝問道,“朕的幾個兒子各有千秋,你為何選擇輔佐珺王。”
這個問題很危險,不是問問題的人危險,而是回答的人很危險。
若是承認了輔佐珺王,那就是與皇子勾結,皇帝隨時可以治罪謝靈,若是不答,就是欺君,若是答不好,也是找死,因為皇帝在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在心中已經認定了什麽。
謝靈卻也不急不躁,隻說,“燁王雖然正直,卻優柔寡斷,隻能守成,陵王心術不正,非明君,若是他日楚國征戰天下,二人不可為君,珺王殿下穩紮穩打,有魄力,有才能,最重要的心中有百姓,所以臣願意追隨他。”
皇帝麵無表情,看不出喜怒,二人無言對峙片刻。
“若是未來的楚帝不是珺王,你是不是不願追隨未來楚帝。”
謝靈深深一揖,朗聲道,“在謝靈心中,楚國,淩駕於任何人之上,相信陛下的選擇,是會對楚國最好的選擇。”
“你下去準備吧,讓薑瑜也準備準備,這個重任,還是交給他負責,你們相互配合,一定要清除連晉的爪牙。”
“臣領旨。”
而今日朝廷上所發生的事,一切都如所料,老侯爺適時提出此事,連晉不得不接。
連嶼也明白其中關節,也能猜到此舉的用意,也不再說話,等著楚帝開口決斷。
一些大臣突然明白自己被人牽著鼻子走了,心中羞愧,還是暗暗欽佩老侯爺一出手就是殺招。
這事本來就是個尷尬的事,不好太重,會引起戰事,也不能太輕,引起天下人不滿。
都以為連嶼無計可施,卻不知他心中湧起的,是喜悅。
皇帝聽了半天,終於開口了,“如鎮南候所言,太傅,相國,準備擬國書,即刻發往商國。”
在旨意下達的那一刻,一直觀察著連嶼的謝靈,發現連嶼在那一刻出現了放鬆的神態,而下一刻又被挫敗所掩蓋。
心道,連晉,看來你的敵人,不止商國世家啊。
此事敲定,連嶼自然是自動退場,朝堂之上,還在商議調動兵馬一事,萬一談崩了,兩國難免會有兩軍對壘的局麵,楚國不能沒有準備。
謝靈雖然從小由謝老太傅教導,又在國子監,皇宮內,甚至學宮學習過,但是要學的太多,到底是經驗不足。
這次一些常年歇在家裏的老將,也被叫到朝堂上來,聽他們分析局勢,安排軍隊,大有益處。
那些文臣隻能插嘴一些軍馬糧草之事,大多被罵的狗血淋頭,這些將軍們,可是痛快不已。
對這些事感興趣的,都是些年輕人,珺王對軍務雖有了解,但是並不係統,謝靈也是差不多,二人兵書讀的多,但還沒親自上過戰場。
小侯爺看的眼熱,但是一湊過來,就被人拍了出去,一時間朝堂上熱鬧的很。
早朝剛剛散場,義寧公主已經出宮,邀請長公主入宮賞花。
老侯爺和小侯爺一起出宮,一路上小侯爺都沒說話,老侯爺也不管他。
回到府中,小侯爺卻跟著老侯爺一起到了書房。
老侯爺先自顧自坐下,“說吧,你有什麽事。”
“爺爺,和連晉交接的事,一定需要一個人去管理所有事宜,我想去。”
“陛下已經有人選了。”
“左不過是謝靈或者是薑瑜,他們都是文職,這事又不是打仗,我想去曆練曆練,讓我和他們一起去,我會好好配合他們的,況且我小侯爺的身份,還能鎮得住場麵。”
老侯爺道,“你拿什麽鎮場麵,用你後院那隻狼狗,你忘了你父親的期許嗎?我們肖家上下,隻希望你能平平安安,如今我和管家傳你真本事,隻是不想讓這些東西失傳,也是讓你自保,但不是讓你衝鋒陷陣。”
小侯爺苦笑一聲,“原來是我想多了,我還以為爺爺想通了。”
老侯爺道,“需要想通的是你,多少人想要安穩而不得。”
本以為能讓他打消這些念頭。
隻聽年輕人倔強道,“當初候府,一門雙候,征戰四方,平定南疆,得先帝禦賜鎮南二字,甚至與謝家齊輝,如今我候府,還是一門雙候,隻是一個身體不好,再也不能上戰場,一個年輕力壯,卻是個隻能躲在你身後,享受安穩的廢物。”
老侯爺背過身去,忍了忍眼中的淚光,硬著心腸道,“肖家男丁死傷無數,隻有你我還活著,你是所有人的希望所以,你不能出事,不許出事。”
小侯爺卻一摔袍子,實實在在的跪了下去,“你總是這樣說,可是你們還記得我肖戈鉞,隻是肖戈鉞,不是任何人的希望,我不想做英雄,我隻是不想做個廢物,渾渾噩噩的過一輩子。”
老侯爺心中一震,“你以前就做的很好,為什麽現在不行了,好好的不好嗎?”
“爺爺看懂局勢了,天下即將大變,我不想隻做一個旁觀者,您還記得小時候教我的那句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老侯爺心中默念,這句話,在兒子們小的時候,也曾教過他們。
後來他們死於沙場。
如今,自己唯一的孫子,亦不甘命運。
小侯爺見他意動,又道,“這次又不是上戰場,隻是辦事而已,連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都不懼,我又有什麽好怕的,您就放我去吧。”
老侯爺閉目好一會兒,才道,“你隻能做副手,凡事聽從指令,不許胡鬧。”
小侯爺大喜過望,“多謝爺爺,我知道輕重,不會亂來的。”
“你先回去準備吧,我這給陛下寫折子。”
“是。”
門外的老管家目送小侯爺離開,推門進來,就聽到老侯爺一聲接一聲的咳嗽。
老侯爺撐在桌子上,整個背佝僂著,上氣不接下氣,老管家心痛不已,忙給他倒了溫水,還沒送到嘴邊,又是一陣咳嗽。
好不容易好些了。
老管家道,“您真的要放小侯爺出去?”
老侯爺道,“真是跟他父親一樣啊,寧肯站著死,不肯苟活於世,不愧是我肖家的種,既然他選擇了這條路,那我這老骨頭就不再阻攔了。”
老管家歎息一聲,卻沒有阻止。
“老夥計,幫我磨墨吧。”
折子寫好,交給老管家,讓他派人送到宮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