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珺王明白雲南王府是燁王的弱點,那雲南王府又何嚐不是他自己的弱點。
南妃出自雲南王府,是雲南王府的女兒,雖然因為有元後那個個天之嬌女在,南妃顯得不那麽有存在感,但是她終究與雲南王府脫不了幹係。
珺王幼時的自卑,又有多少是因為得不到雲南王府眾人的認可。
一時間沒人說話,這些日子燁王壞人珺王都陷入旁人的障眼法,不知不覺間鑽進了旁人設好的迷局中。
燁王道,“尚書大人紅口白牙為兒臣定下重罪,兒臣隻想知道他有什麽證據,讓父皇深信不疑。”
皇帝看著兩個兒子,雖然都跪在地上,腰杆卻依舊挺直,看來並不認罪,“你和雲南王之間的信件,可能證明?”
珺王道,“父皇就憑這些給皇兄和忠臣良將定罪,豈不是太過草率。”
“五弟,此事與你無關,我倒是要看看,我和舅舅通了什麽信,讓他們如此急不可待的要給我定罪。”
皇帝給徐公公使了個眼色,徐公公把案上放著的一遝信件捧了下來,遞給燁王。
燁王一一看過,麵色卻越來越冷靜,“這裏的信件,隻有一部分是真的,還有一部分兒臣從未見過。”
“殿下是說,這些證據是造假?”
珺王在一旁接過信件看了起來。
有一部分裏許多是舅甥之間的關懷問候,還有一些長輩對小輩的指導,其它部分的就是二人互相抱怨,待遇不公,有的言辭甚為激烈,言語間有不敬父皇之意,最近的有雲南王想要趁邊關將起戰事之際,聯合舊交,威逼父皇立皇兄為太子。
珺王也是雲南王的外甥,雖然不如燁王和他親近,二人也時常有些通信往來,自然是熟悉雲南王的字跡,上麵的字跡一時看不出破綻。
但是與雲南王接觸下來,他並不是一個好心中不平,喜歡怨懟的人,他雖然是將門世家,但是教養良好,可說是一位儒將,後麵提到的那一部分不符合他的性情,況且這兩類之間的心境完全不同,就算字跡沒錯,那還是有可疑之處。
正要開口說話,燁王轉頭向他微微搖頭,是啊,他剛剛說了,這裏麵有一部分是他從來沒見過的,那他應該知道是假的,皇兄應當還有力自辯。
這樣想著,珺王幹脆不再開口,在一旁默默觀察著其它人,包括父皇,父皇的態度最重要。
燁王道,“刑部尚書又是如何得到這些東西的。”
此事一看就有異常,就算這些東西是真的,燁王沒有毀掉而是保存下來就算了,而刑部尚書又是從哪兒得來的,又為何要得到這些,這都是值得深究的,而皇帝選擇不去糾察。
隻是他刻意忽略了這些,說明事情的真相在他心中並不重要,他在意的隻是可能有人想要反他,說他多疑也罷,說他看似有情其實無情也罷,他就是把自己的權利看的比任何事都要重要。
陵王,老十犯了大錯,他都能容忍,不過是因為他們對他沒有威脅。
而自己不過是有一點嫌疑,他就已經忌憚到想要當場定罪了。
要不是他還有最後一點顧忌,恐怕迎接自己的就是監牢了吧。
想到這裏,燁王不僅有些心寒,自己已經三十歲了,做了十多年的賢王,自小在他眼前長大,竟然敵不過破綻百出的一個局。
刑部尚書道,“是燁王府一個姬妾,無意間在書房看到了這些信件,心中害怕,找到了臣的府上。”
燁王冷笑,“看來尚書大人是聲名遠播啊,誰都去向大人舉報。”
刑部尚書卻不理他,隻道,“臣以為燁王殿下德行有失,不能勝任儲君之位,請陛下三思。”
這話看似與燁王的問話不搭邊,其實算是側麵回答了。
一切都是儲位之爭,私下裏用了一些手段,這些都不要緊,要緊的是燁王和雲南王有反叛之心,對皇帝不利,至少應該踢出儲君人選。
沒想到一向沒有出什麽好招的刑部尚書,突然來了這麽一招殺手。
而且雖然字字句句都沒有提到珺王,但是又和珺王脫不了幹係,再加上珺王替自己開脫,怎麽看自己兄弟二人也是狼狽為奸。
這一番話,又擺脫了他自己的嫌疑,既然自己所犯的“錯”更大,那他們耍的手段,也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可是,這真的是他們的手筆嗎?這麽高明縝密的辦法,不像是他們能做得出來的。
燁王隻覺得暗中還有眼睛在盯著自己。
皇帝神色不明,像是在思考應該如何處置自己的兒子。
燁王道,“父皇真的相信兒臣有那麽蠢,會將這樣的東西堂而皇之的留下,還輕易被一個姬妾發現,送到父皇案上,兒臣懇切父皇給兒臣證明清白的機會,盡管派人來查就是。”
隻要有喘息的機會就一定會有辦法,這個時候,父皇也要顧忌雲南王的勢力,如果雲南王遇害,那麽南疆也要大亂,影響整個戰局,自己雖然不想用這種法子與父皇對著幹,但是也不能任人宰割。
皇帝聽了他的話,理智漸漸回籠,方才因為剛剛聽了刑部尚書的稟告,看了證據,正是怒火中燒時,二人來了,所以有些失控,將懷疑都表現了出來。
平靜下來想一想,的確有很多不合理之處,可是自己不想再經曆一次謀逆了,朕的長子,還能相信嗎。
見皇帝麵帶糾結,刑部尚書立刻道,“陛下,燁王殿下支持者無數,自然會有人替他洗罪,臣願意領命查明此事,絕不冤枉了任何一人。”
良久,皇帝才道,“此事有疑,自然不能輕易定罪,那就查吧。”
可是說到此處,又沒了合適的人選,刑部的立場如此明顯,自然是不行的,大理寺有與謝靈關係不淺,謝靈與珺王交好,自然免不了要偏向燁王和珺王。
在想一想平日裏得用的幾個會查案的,竟然沒有合適的。
一想之下,隻覺心累,“小徐子,你去向帝師說明,讓帝師親自查此案,此事不得走露風聲。”
這話也是對殿中的其它人所說,此事事關重大,不能傳揚出去。
姊顏和天沉雖然和謝靈脫不了幹係,但是二人身上背負著帝師的職責,事關皇位,皇子,異姓王,他們知道輕重,不會包庇誰的。
“燁王既然身負嫌疑,這段日子就待在府裏不要出去了,等著帝師問話就是,珺王辦事感情用事,耗時太久,回去之後好好反省,刑部尚書不得再管此事,此事由帝師一手經辦,你將證人證據移交帝師府。”
一番話禁足的燁王,警告了珺王和刑部尚書,大家也不敢反駁。
“是――”
一行人都出宮去,珺王先前入宮時的輕鬆,此刻已經無影無蹤,此事看似有了轉機,但是讓人很是不安,好像更大的危機還在後麵。
燁王一言不發,顯然是失望至極。
倒是刑部尚書,沒有達到他想要的目的,看著卻不怎麽著急。
讓一直留心他的珺王十分的懷疑。
出了宮門,刑部尚書當先道,“兩位殿下好自為之,臣先行告退了。”
一旁不明就裏的燁王珺王下屬隻覺此人太過無禮,出言嗬斥。
他也不理會,直接坐上馬車走了。
燁王還有些沉浸在方才的事中沒有回神,沒有發現異常。
“皇兄,有沒有覺得刑部尚書很奇怪?”
“嗯?”
“方才在殿中我一直在觀察他,發現他並不著急置我們於死地,反而有幾分氣定神閑的意思,方才還露出那種不屑的神情,看來他很有信心可以將我們幹掉,我認為今日這招還不是他們的絕招,定然還有後招,皇兄你一定要小心。”
燁王皺著眉頭回想了一下,的確有這個感覺,“此番是皇兄連累你了,此事你一定不要再插手,不然更加麻煩。”
“這些我懂,他們想把我們三方綁在一起除掉,如果我非要插手,那麽就坐實了我們三家聯手,有不軌之心了,此事我回去會認真想法子,皇兄也不要著急,一定要記住,不論什麽情況,一定要保持理智。”
燁王沒想到他這時還在為自己這個皇兄著想,而不是隻想著自保,可是兩人明明是競爭者,這樣算什麽呢?
“我知道了,你小心。”
說著準備離開,兩人交談太久,會被人誤會在密謀什麽,此事不能再牽連旁人了。
“皇兄,此事應該是王府內部出了問題,你回去之後一定要想法子查一查,不能坐以待斃,謝――帝師會秉公辦理的。”
“嗯,你也回去吧。”
珺王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要幫他,可能是方才在殿中看見他那麽落寞,失望,受傷的神色,就算皇兄做過錯事,也不應該承受這樣的汙蔑。
舅舅為人正直,在南疆抵禦外敵這麽久,居然被人潑了這麽一盆髒水,要不要寫信告訴他一聲。
不行,此時一定不能寫這封信,要時時防著他們的後手。
再想一想,珺王竟然出了一身冷汗,他們能模仿皇兄和舅舅的字跡,那麽自己的字跡也不是不能模仿,到時候他們再捏造事實,豈不是很簡單。
更重要的是,自己和皇兄知道有人造假,可是舅舅還不知道。
一向冷靜的珺王,竟然在馬車中心跳如雷。
自己又不能寫信通知舅舅,旁人的話,舅舅也不會輕易相信。
南妃出自雲南王府,是雲南王府的女兒,雖然因為有元後那個個天之嬌女在,南妃顯得不那麽有存在感,但是她終究與雲南王府脫不了幹係。
珺王幼時的自卑,又有多少是因為得不到雲南王府眾人的認可。
一時間沒人說話,這些日子燁王壞人珺王都陷入旁人的障眼法,不知不覺間鑽進了旁人設好的迷局中。
燁王道,“尚書大人紅口白牙為兒臣定下重罪,兒臣隻想知道他有什麽證據,讓父皇深信不疑。”
皇帝看著兩個兒子,雖然都跪在地上,腰杆卻依舊挺直,看來並不認罪,“你和雲南王之間的信件,可能證明?”
珺王道,“父皇就憑這些給皇兄和忠臣良將定罪,豈不是太過草率。”
“五弟,此事與你無關,我倒是要看看,我和舅舅通了什麽信,讓他們如此急不可待的要給我定罪。”
皇帝給徐公公使了個眼色,徐公公把案上放著的一遝信件捧了下來,遞給燁王。
燁王一一看過,麵色卻越來越冷靜,“這裏的信件,隻有一部分是真的,還有一部分兒臣從未見過。”
“殿下是說,這些證據是造假?”
珺王在一旁接過信件看了起來。
有一部分裏許多是舅甥之間的關懷問候,還有一些長輩對小輩的指導,其它部分的就是二人互相抱怨,待遇不公,有的言辭甚為激烈,言語間有不敬父皇之意,最近的有雲南王想要趁邊關將起戰事之際,聯合舊交,威逼父皇立皇兄為太子。
珺王也是雲南王的外甥,雖然不如燁王和他親近,二人也時常有些通信往來,自然是熟悉雲南王的字跡,上麵的字跡一時看不出破綻。
但是與雲南王接觸下來,他並不是一個好心中不平,喜歡怨懟的人,他雖然是將門世家,但是教養良好,可說是一位儒將,後麵提到的那一部分不符合他的性情,況且這兩類之間的心境完全不同,就算字跡沒錯,那還是有可疑之處。
正要開口說話,燁王轉頭向他微微搖頭,是啊,他剛剛說了,這裏麵有一部分是他從來沒見過的,那他應該知道是假的,皇兄應當還有力自辯。
這樣想著,珺王幹脆不再開口,在一旁默默觀察著其它人,包括父皇,父皇的態度最重要。
燁王道,“刑部尚書又是如何得到這些東西的。”
此事一看就有異常,就算這些東西是真的,燁王沒有毀掉而是保存下來就算了,而刑部尚書又是從哪兒得來的,又為何要得到這些,這都是值得深究的,而皇帝選擇不去糾察。
隻是他刻意忽略了這些,說明事情的真相在他心中並不重要,他在意的隻是可能有人想要反他,說他多疑也罷,說他看似有情其實無情也罷,他就是把自己的權利看的比任何事都要重要。
陵王,老十犯了大錯,他都能容忍,不過是因為他們對他沒有威脅。
而自己不過是有一點嫌疑,他就已經忌憚到想要當場定罪了。
要不是他還有最後一點顧忌,恐怕迎接自己的就是監牢了吧。
想到這裏,燁王不僅有些心寒,自己已經三十歲了,做了十多年的賢王,自小在他眼前長大,竟然敵不過破綻百出的一個局。
刑部尚書道,“是燁王府一個姬妾,無意間在書房看到了這些信件,心中害怕,找到了臣的府上。”
燁王冷笑,“看來尚書大人是聲名遠播啊,誰都去向大人舉報。”
刑部尚書卻不理他,隻道,“臣以為燁王殿下德行有失,不能勝任儲君之位,請陛下三思。”
這話看似與燁王的問話不搭邊,其實算是側麵回答了。
一切都是儲位之爭,私下裏用了一些手段,這些都不要緊,要緊的是燁王和雲南王有反叛之心,對皇帝不利,至少應該踢出儲君人選。
沒想到一向沒有出什麽好招的刑部尚書,突然來了這麽一招殺手。
而且雖然字字句句都沒有提到珺王,但是又和珺王脫不了幹係,再加上珺王替自己開脫,怎麽看自己兄弟二人也是狼狽為奸。
這一番話,又擺脫了他自己的嫌疑,既然自己所犯的“錯”更大,那他們耍的手段,也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可是,這真的是他們的手筆嗎?這麽高明縝密的辦法,不像是他們能做得出來的。
燁王隻覺得暗中還有眼睛在盯著自己。
皇帝神色不明,像是在思考應該如何處置自己的兒子。
燁王道,“父皇真的相信兒臣有那麽蠢,會將這樣的東西堂而皇之的留下,還輕易被一個姬妾發現,送到父皇案上,兒臣懇切父皇給兒臣證明清白的機會,盡管派人來查就是。”
隻要有喘息的機會就一定會有辦法,這個時候,父皇也要顧忌雲南王的勢力,如果雲南王遇害,那麽南疆也要大亂,影響整個戰局,自己雖然不想用這種法子與父皇對著幹,但是也不能任人宰割。
皇帝聽了他的話,理智漸漸回籠,方才因為剛剛聽了刑部尚書的稟告,看了證據,正是怒火中燒時,二人來了,所以有些失控,將懷疑都表現了出來。
平靜下來想一想,的確有很多不合理之處,可是自己不想再經曆一次謀逆了,朕的長子,還能相信嗎。
見皇帝麵帶糾結,刑部尚書立刻道,“陛下,燁王殿下支持者無數,自然會有人替他洗罪,臣願意領命查明此事,絕不冤枉了任何一人。”
良久,皇帝才道,“此事有疑,自然不能輕易定罪,那就查吧。”
可是說到此處,又沒了合適的人選,刑部的立場如此明顯,自然是不行的,大理寺有與謝靈關係不淺,謝靈與珺王交好,自然免不了要偏向燁王和珺王。
在想一想平日裏得用的幾個會查案的,竟然沒有合適的。
一想之下,隻覺心累,“小徐子,你去向帝師說明,讓帝師親自查此案,此事不得走露風聲。”
這話也是對殿中的其它人所說,此事事關重大,不能傳揚出去。
姊顏和天沉雖然和謝靈脫不了幹係,但是二人身上背負著帝師的職責,事關皇位,皇子,異姓王,他們知道輕重,不會包庇誰的。
“燁王既然身負嫌疑,這段日子就待在府裏不要出去了,等著帝師問話就是,珺王辦事感情用事,耗時太久,回去之後好好反省,刑部尚書不得再管此事,此事由帝師一手經辦,你將證人證據移交帝師府。”
一番話禁足的燁王,警告了珺王和刑部尚書,大家也不敢反駁。
“是――”
一行人都出宮去,珺王先前入宮時的輕鬆,此刻已經無影無蹤,此事看似有了轉機,但是讓人很是不安,好像更大的危機還在後麵。
燁王一言不發,顯然是失望至極。
倒是刑部尚書,沒有達到他想要的目的,看著卻不怎麽著急。
讓一直留心他的珺王十分的懷疑。
出了宮門,刑部尚書當先道,“兩位殿下好自為之,臣先行告退了。”
一旁不明就裏的燁王珺王下屬隻覺此人太過無禮,出言嗬斥。
他也不理會,直接坐上馬車走了。
燁王還有些沉浸在方才的事中沒有回神,沒有發現異常。
“皇兄,有沒有覺得刑部尚書很奇怪?”
“嗯?”
“方才在殿中我一直在觀察他,發現他並不著急置我們於死地,反而有幾分氣定神閑的意思,方才還露出那種不屑的神情,看來他很有信心可以將我們幹掉,我認為今日這招還不是他們的絕招,定然還有後招,皇兄你一定要小心。”
燁王皺著眉頭回想了一下,的確有這個感覺,“此番是皇兄連累你了,此事你一定不要再插手,不然更加麻煩。”
“這些我懂,他們想把我們三方綁在一起除掉,如果我非要插手,那麽就坐實了我們三家聯手,有不軌之心了,此事我回去會認真想法子,皇兄也不要著急,一定要記住,不論什麽情況,一定要保持理智。”
燁王沒想到他這時還在為自己這個皇兄著想,而不是隻想著自保,可是兩人明明是競爭者,這樣算什麽呢?
“我知道了,你小心。”
說著準備離開,兩人交談太久,會被人誤會在密謀什麽,此事不能再牽連旁人了。
“皇兄,此事應該是王府內部出了問題,你回去之後一定要想法子查一查,不能坐以待斃,謝――帝師會秉公辦理的。”
“嗯,你也回去吧。”
珺王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要幫他,可能是方才在殿中看見他那麽落寞,失望,受傷的神色,就算皇兄做過錯事,也不應該承受這樣的汙蔑。
舅舅為人正直,在南疆抵禦外敵這麽久,居然被人潑了這麽一盆髒水,要不要寫信告訴他一聲。
不行,此時一定不能寫這封信,要時時防著他們的後手。
再想一想,珺王竟然出了一身冷汗,他們能模仿皇兄和舅舅的字跡,那麽自己的字跡也不是不能模仿,到時候他們再捏造事實,豈不是很簡單。
更重要的是,自己和皇兄知道有人造假,可是舅舅還不知道。
一向冷靜的珺王,竟然在馬車中心跳如雷。
自己又不能寫信通知舅舅,旁人的話,舅舅也不會輕易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