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帝師主政之後,政事處理的井井有條,眾人心中的不服之意,漸漸淡了。
皇帝起先還不放心,打起精神觀察幾日,便也放下心來,竟然開始全然不理朝政。
二人憑借往日“威名”,和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大人支持,很快在朝堂上站穩腳跟,楚國總算是有了主心骨。
可是帝師終究是臣子,朝中不可一直無主,私下裏也有人心中犯嘀咕,若是再不立儲,以後太子如何建立威信,那君主豈不是要比帝師這樣的臣子壓一頭了。
珺王那日回府之後,不眠不休,派出半數人手查探燁王之事,連許多隱秘之事也挖了出來,也沒找到其中兩件事燁王是被誣陷的證據。
除了收買禁軍副統領和城防軍是被誣陷之外,其它事,竟然沒有破綻。
而當日來陵王府
的那人,再次出現在了陵王書房。
陵王不屑的瞥了那人一眼,“你們的本事,還真是讓本王刮目相看啊,誣陷燁王,然後再舉報珺王以權謀私,不痛不癢,這就是你們說的除掉燁王的好計策。”
嘴上這樣不屑著,轉頭端起茶杯的眼中,卻閃過一絲算計。
那人笑道,“那哪兒能啊,這些不過是障眼法,殿下也知道,燁王這個人在表麵上,挑不出什麽毛病,但是他優柔寡斷,他最大的弱點就是元後和雲南王府的人,隻要從這些方麵下手,就能讓他再也爬不起來。”
提起對付燁王,陵王麵露猙獰之色,“元後都死了這麽多年了,還能做些什麽文章,你們最好不要讓我認定你們沒有足夠和我合作的能力。”
那人暗暗得意,看來是拿住了陵王的命脈,與燁王多年糾纏已經成為了他的心魔,“王爺放心,馬上就可以見成效了。”
陵王麵無表情的看著他。
“小人就不打擾殿下了,殿下馬上就可以看到我們的誠意。”
人離開後,青林端著吃食來,“殿下,青林給你送午膳來了。”
“進來吧。”
青林一進來,看到的就是陵王一臉的殺氣,作勢被嚇到。
陵王才把殺氣一收,隻是麵上還是沒有什麽表情,“這些事不要你做。”
“青林整日也沒什麽事做,能侍奉殿下,青林十分喜歡。”
瞥見他略帶羞怯的樣子,陵王心中冷笑,用過午膳之後,二人在房中亂來一陣,陵王在溫存之間,總有些溫柔小意的時候。
青林心中竟然泛起歡喜,隻好閉上眼睛,想要平複心中泛起的思緒,陵王卻不給他機會,完事之後,如往日一般,起身離去。
望著他毫不留戀離去的背影,青林隻覺得滿眼裏滿心裏都是這個背影。
在床上喘息片刻,青林開始告誡自己,可是整個人身上都是那個人的味道,如何能不在意,如何能穩住那顆躁動不安的心。
陵王出門之後,叫來心腹,“往元後舊人還有雲南王府這邊查,務必要把他們都挖出來。”
“是。”
望著陰沉沉的天色,陵王莫名的冷笑了片刻。
而燁王一案,陷入僵局。
珺王十分苦惱,幹脆讓人遞了帖子,當麵去問燁王一個清楚。
兄弟二人在書房密談,珺王也不刻意隱瞞,將自己的疑惑說了出來。
“雲南王府的舊奴說你指使他侵占田地,收受賄賂,另一個說你讓他廣開商鋪,暗中幫他逃稅,甚至幫他擺脫了兩件人名官司,我一直不相信這是皇兄所為,但是一直沒有查到其它證據,實在是想不通,所以來請皇兄解惑。”
燁王抬頭看著他的眼睛,的確是信任和不解,心中歎息。
也不隱瞞,便道,“你說的這些,倒也沒錯,隻是順序不對罷了。”
看到珺王臉上露出預料中的驚訝不解之色。
燁王淡笑道,“你說的那兩個的確是雲南王府的舊奴,是母後入宮前十分信任的人,她入宮時沒法把他們都帶進宮裏,不過母後那時已經許他們自由,他們沒有離開,而是守在雲南王府。”
“在母後仙去後,就離開了,一個用多年積蓄,在城外買了莊子田地,一個從商,過的都還不錯,我也就沒有再多關注,誰知在三年前,他們陸續找到府上,他們都惹上了官司,期間還假借雲南王府和燁王府的名頭做了許多錯事,但念在舊人的份上,我便徇私把事情壓了下去,後來一查才知,他們時常往王府送一些不輕不重的東西,可是日積月累下來,也不是小數目,這些事顛倒一下,就是你查到的了。”
珺王道,“皇兄為何要包庇他們,你明明就不是好徇私枉法的人,難道僅僅就是因為舊人兩個字,就將自己限於不義之地?”
“母後和雲南王府在我心中的地位,遠超你們的想像,即使母後已經仙去十年,我也一刻不曾忘記她,我錯了,但是我不後悔。”
珺王皺眉看著他,還是不解,雲南王府對他們來說,都有著不可斬斷的聯係,可是二人也沒有多親近,自小珺王在燁王麵前,總是感到有些自卑,元後早逝之後,多了些慶幸,隨著年紀增長,那些自卑也漸漸褪去,自己也不比任何人差。
雖然自己想要得到那個位置,以完成自己的理想,但是也做不到借機汙蔑自己從小尊敬的長兄,珺王在心中做好了打算。
“走吧。”
珺王道,“去哪兒?”
“你的疑惑已經解了,你去向父皇複命,我去請罪。”
珺王也不知該說什麽,二人便同行入宮。
本以為父皇還在那位美人宮裏,二人已經做好了要等的準備,沒想到他正在正殿裏見刑部尚書。
進去的時候,感覺氣氛有些不對,刑部尚書竟然皮笑肉不笑的看著二人。
燁王瞥了他一眼,也不在意。
珺王先稟報了近來所獲,然後選擇相信燁王,將燁王所言,也一五一十交代了出來。
“父皇,以兒臣所見,皇兄拉攏禁軍和城防軍一事,純屬汙蔑,他們想要皇兄通融不成,就反咬一口,而舊奴犯事,都不是皇兄指使,而是被小人所惑,動了惻隱之心,請父皇念在元後早逝,皇兄思戀過度,以致被人利用,從輕處置皇兄。”
燁王看像父皇,見他一臉的無動於衷,正要跪下請罪。
刑部尚書在一旁冷言冷語道,“兩位殿下還真是兄友弟恭啊,一向秉公執法的珺王,竟然能為燁王殿下開脫到這個地步,老臣才知道,原來秉公執法是看人看事的。”
珺王側身看去,刑部尚書一行人,麵色陰鬱,又隱隱帶著一絲得意,心知他們不壞好意,不願跟他們爭一時之口舌。
燁王更是不理會他們,直接跪下道,“兒臣自知犯錯,五弟先前為我平日作風所迷惑,一心想要為我證明清白,做出錯誤的判斷,如今事情也算水落石出,一切都是兒臣有錯,請父皇責罰。”
“燁王殿下不僅包庇罪人,知情不報,知法犯法,還無視綱常,與雲南王府密謀犯上,陛下不可姑息啊。”
刑部尚書語出驚人。
珺王嗬斥道,“你在胡說什麽,什麽密謀犯上,尚書大人,汙蔑親王,你可知是什麽下場。”
“珺王殿下不用激動,有些事情你不清楚,還是不要隨意替人出頭。”
珺王隻覺得他每個字都充滿惡意,燁王就算犯了錯,也不會密謀犯上,若是如此的話,十年前元後還在的時候,他就應該已經是太子了。
燁王不理會他人,隻是跪在地上看著父皇,“尚書大人的話兒臣不懂,還請父皇解惑。”
一時間,皇帝也有些不懂他的意思,便沒有出言為他解釋發生了什麽。
這時刑部尚書還待要出聲,隻聽燁王抬高聲調,“請父皇解惑。”
即使聲調抬高,話語間帶著的嗚咽受傷,還是能聽得出來。
皇帝一時又有些心軟,給了刑部尚書說話的機會。
“雲南王對於元後去了之後,全家遷至南疆,而世子獨自留京一事,頗有不滿,數次向殿下訴苦,埋怨,話裏話外對於陛下不立燁王為太子十分不快,甚至有意聯合眾武將,脅迫陛下立燁王為儲,最近更是囂張,想要借楚商矛盾之機,發起兵變,擁立燁王為太子,殿下恐怕已經意動了吧。”
燁王轉頭,恨恨的看著他,“爾等小人,竟敢進讒言汙本王與雲南王一脈的清白。”
“殿下不必威脅臣,臣自然是有證據才敢上報陛下。”
珺王在一旁也聽得的明白,方才不過是一時情急,著了他們的道。
原來如此,他們並不是要從燁王身上下手,而是從雲南王府下手,燁王十分在意雲南王府,而自己與雲南王府也脫不了幹係。
隻要雲南王府有異動,自己和皇兄都會被父皇懷疑,失去父皇的信任。
而自己和燁王互相求情,在他們自認為得知內情之後,就不再是單純的兄弟之情,更像是互相包庇,互相掩護。
自己二人的辯白都沒有用,隻能看作是無謂的掙紮,如何處置,都是看父皇對自己的兒子,到底有多少信任。
一旦失去信任,自己一邊的人,也不再受到信任,唯一願意為自己查明實情,為自己證明清白的謝靈,也因為身上掛著珺王一派的名頭,不被父皇任用。
其它人也不一定有那個誠心和能力去查這件事。
那此事的轉機又在那裏,刑部尚書到底拿出的是什麽證據。
皇帝起先還不放心,打起精神觀察幾日,便也放下心來,竟然開始全然不理朝政。
二人憑借往日“威名”,和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大人支持,很快在朝堂上站穩腳跟,楚國總算是有了主心骨。
可是帝師終究是臣子,朝中不可一直無主,私下裏也有人心中犯嘀咕,若是再不立儲,以後太子如何建立威信,那君主豈不是要比帝師這樣的臣子壓一頭了。
珺王那日回府之後,不眠不休,派出半數人手查探燁王之事,連許多隱秘之事也挖了出來,也沒找到其中兩件事燁王是被誣陷的證據。
除了收買禁軍副統領和城防軍是被誣陷之外,其它事,竟然沒有破綻。
而當日來陵王府
的那人,再次出現在了陵王書房。
陵王不屑的瞥了那人一眼,“你們的本事,還真是讓本王刮目相看啊,誣陷燁王,然後再舉報珺王以權謀私,不痛不癢,這就是你們說的除掉燁王的好計策。”
嘴上這樣不屑著,轉頭端起茶杯的眼中,卻閃過一絲算計。
那人笑道,“那哪兒能啊,這些不過是障眼法,殿下也知道,燁王這個人在表麵上,挑不出什麽毛病,但是他優柔寡斷,他最大的弱點就是元後和雲南王府的人,隻要從這些方麵下手,就能讓他再也爬不起來。”
提起對付燁王,陵王麵露猙獰之色,“元後都死了這麽多年了,還能做些什麽文章,你們最好不要讓我認定你們沒有足夠和我合作的能力。”
那人暗暗得意,看來是拿住了陵王的命脈,與燁王多年糾纏已經成為了他的心魔,“王爺放心,馬上就可以見成效了。”
陵王麵無表情的看著他。
“小人就不打擾殿下了,殿下馬上就可以看到我們的誠意。”
人離開後,青林端著吃食來,“殿下,青林給你送午膳來了。”
“進來吧。”
青林一進來,看到的就是陵王一臉的殺氣,作勢被嚇到。
陵王才把殺氣一收,隻是麵上還是沒有什麽表情,“這些事不要你做。”
“青林整日也沒什麽事做,能侍奉殿下,青林十分喜歡。”
瞥見他略帶羞怯的樣子,陵王心中冷笑,用過午膳之後,二人在房中亂來一陣,陵王在溫存之間,總有些溫柔小意的時候。
青林心中竟然泛起歡喜,隻好閉上眼睛,想要平複心中泛起的思緒,陵王卻不給他機會,完事之後,如往日一般,起身離去。
望著他毫不留戀離去的背影,青林隻覺得滿眼裏滿心裏都是這個背影。
在床上喘息片刻,青林開始告誡自己,可是整個人身上都是那個人的味道,如何能不在意,如何能穩住那顆躁動不安的心。
陵王出門之後,叫來心腹,“往元後舊人還有雲南王府這邊查,務必要把他們都挖出來。”
“是。”
望著陰沉沉的天色,陵王莫名的冷笑了片刻。
而燁王一案,陷入僵局。
珺王十分苦惱,幹脆讓人遞了帖子,當麵去問燁王一個清楚。
兄弟二人在書房密談,珺王也不刻意隱瞞,將自己的疑惑說了出來。
“雲南王府的舊奴說你指使他侵占田地,收受賄賂,另一個說你讓他廣開商鋪,暗中幫他逃稅,甚至幫他擺脫了兩件人名官司,我一直不相信這是皇兄所為,但是一直沒有查到其它證據,實在是想不通,所以來請皇兄解惑。”
燁王抬頭看著他的眼睛,的確是信任和不解,心中歎息。
也不隱瞞,便道,“你說的這些,倒也沒錯,隻是順序不對罷了。”
看到珺王臉上露出預料中的驚訝不解之色。
燁王淡笑道,“你說的那兩個的確是雲南王府的舊奴,是母後入宮前十分信任的人,她入宮時沒法把他們都帶進宮裏,不過母後那時已經許他們自由,他們沒有離開,而是守在雲南王府。”
“在母後仙去後,就離開了,一個用多年積蓄,在城外買了莊子田地,一個從商,過的都還不錯,我也就沒有再多關注,誰知在三年前,他們陸續找到府上,他們都惹上了官司,期間還假借雲南王府和燁王府的名頭做了許多錯事,但念在舊人的份上,我便徇私把事情壓了下去,後來一查才知,他們時常往王府送一些不輕不重的東西,可是日積月累下來,也不是小數目,這些事顛倒一下,就是你查到的了。”
珺王道,“皇兄為何要包庇他們,你明明就不是好徇私枉法的人,難道僅僅就是因為舊人兩個字,就將自己限於不義之地?”
“母後和雲南王府在我心中的地位,遠超你們的想像,即使母後已經仙去十年,我也一刻不曾忘記她,我錯了,但是我不後悔。”
珺王皺眉看著他,還是不解,雲南王府對他們來說,都有著不可斬斷的聯係,可是二人也沒有多親近,自小珺王在燁王麵前,總是感到有些自卑,元後早逝之後,多了些慶幸,隨著年紀增長,那些自卑也漸漸褪去,自己也不比任何人差。
雖然自己想要得到那個位置,以完成自己的理想,但是也做不到借機汙蔑自己從小尊敬的長兄,珺王在心中做好了打算。
“走吧。”
珺王道,“去哪兒?”
“你的疑惑已經解了,你去向父皇複命,我去請罪。”
珺王也不知該說什麽,二人便同行入宮。
本以為父皇還在那位美人宮裏,二人已經做好了要等的準備,沒想到他正在正殿裏見刑部尚書。
進去的時候,感覺氣氛有些不對,刑部尚書竟然皮笑肉不笑的看著二人。
燁王瞥了他一眼,也不在意。
珺王先稟報了近來所獲,然後選擇相信燁王,將燁王所言,也一五一十交代了出來。
“父皇,以兒臣所見,皇兄拉攏禁軍和城防軍一事,純屬汙蔑,他們想要皇兄通融不成,就反咬一口,而舊奴犯事,都不是皇兄指使,而是被小人所惑,動了惻隱之心,請父皇念在元後早逝,皇兄思戀過度,以致被人利用,從輕處置皇兄。”
燁王看像父皇,見他一臉的無動於衷,正要跪下請罪。
刑部尚書在一旁冷言冷語道,“兩位殿下還真是兄友弟恭啊,一向秉公執法的珺王,竟然能為燁王殿下開脫到這個地步,老臣才知道,原來秉公執法是看人看事的。”
珺王側身看去,刑部尚書一行人,麵色陰鬱,又隱隱帶著一絲得意,心知他們不壞好意,不願跟他們爭一時之口舌。
燁王更是不理會他們,直接跪下道,“兒臣自知犯錯,五弟先前為我平日作風所迷惑,一心想要為我證明清白,做出錯誤的判斷,如今事情也算水落石出,一切都是兒臣有錯,請父皇責罰。”
“燁王殿下不僅包庇罪人,知情不報,知法犯法,還無視綱常,與雲南王府密謀犯上,陛下不可姑息啊。”
刑部尚書語出驚人。
珺王嗬斥道,“你在胡說什麽,什麽密謀犯上,尚書大人,汙蔑親王,你可知是什麽下場。”
“珺王殿下不用激動,有些事情你不清楚,還是不要隨意替人出頭。”
珺王隻覺得他每個字都充滿惡意,燁王就算犯了錯,也不會密謀犯上,若是如此的話,十年前元後還在的時候,他就應該已經是太子了。
燁王不理會他人,隻是跪在地上看著父皇,“尚書大人的話兒臣不懂,還請父皇解惑。”
一時間,皇帝也有些不懂他的意思,便沒有出言為他解釋發生了什麽。
這時刑部尚書還待要出聲,隻聽燁王抬高聲調,“請父皇解惑。”
即使聲調抬高,話語間帶著的嗚咽受傷,還是能聽得出來。
皇帝一時又有些心軟,給了刑部尚書說話的機會。
“雲南王對於元後去了之後,全家遷至南疆,而世子獨自留京一事,頗有不滿,數次向殿下訴苦,埋怨,話裏話外對於陛下不立燁王為太子十分不快,甚至有意聯合眾武將,脅迫陛下立燁王為儲,最近更是囂張,想要借楚商矛盾之機,發起兵變,擁立燁王為太子,殿下恐怕已經意動了吧。”
燁王轉頭,恨恨的看著他,“爾等小人,竟敢進讒言汙本王與雲南王一脈的清白。”
“殿下不必威脅臣,臣自然是有證據才敢上報陛下。”
珺王在一旁也聽得的明白,方才不過是一時情急,著了他們的道。
原來如此,他們並不是要從燁王身上下手,而是從雲南王府下手,燁王十分在意雲南王府,而自己與雲南王府也脫不了幹係。
隻要雲南王府有異動,自己和皇兄都會被父皇懷疑,失去父皇的信任。
而自己和燁王互相求情,在他們自認為得知內情之後,就不再是單純的兄弟之情,更像是互相包庇,互相掩護。
自己二人的辯白都沒有用,隻能看作是無謂的掙紮,如何處置,都是看父皇對自己的兒子,到底有多少信任。
一旦失去信任,自己一邊的人,也不再受到信任,唯一願意為自己查明實情,為自己證明清白的謝靈,也因為身上掛著珺王一派的名頭,不被父皇任用。
其它人也不一定有那個誠心和能力去查這件事。
那此事的轉機又在那裏,刑部尚書到底拿出的是什麽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