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大軍,眼看就要翻過賀連山脈。
前鋒隊伍卻在老林中受到重創。
三萬人,活著的隻剩一萬。
剩下的人狼狽返回,和大軍匯合,所有人都不敢置信,到底是怎麽樣的敵人,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三萬前鋒大軍,就算遇到楚軍也可以有一戰之力。
可是他們隻是遇到了幾千人的隊伍,就如此慘烈。
派去查探的探子也被震撼,兩萬多商國將士的屍體堆積在山林之中,中間夾雜著數千衣著奇特的人都屍體。
屍體上有無名的蟲子啃咬著,各個慘烈,將士們身下的血,都成了黑色,臉上盡是痛苦之色。
探子回報之後,主將也覺得奇怪,可是這樣出師不利,還沒見到商國人,就折損了這麽多將士,怎麽和攝政王和皇後交代啊。
消息飛快傳回宮中。
崔月見信中描述,猜到這就是傳說中的蠱蟲,恐怕和那個救了自己的滇人有關。
旁人把蠱蟲當作傳說,自己可是親眼見過的,自己身體裏麵還有一隻,它還救了自己兩次。
想起當日那個老嫗說過的話,崔月不由得將他們聯係在一起。
這個奇特的族群現世,一定是和楚國達成了什麽協議。
當日之事,再次浮現在眼前,在自己奄奄一息之時,是那個老嫗用珍藏的蠱蟲救了自己,後來也是這蠱蟲讓自己能夠從死人堆裏爬回來。
當初自己似乎答應過,在必要的時候,保滇人一次。
正想著,侍女來報,攝政王求見。
崔月斂了心思,走到外間。
“娘娘已經收到消息了吧,大軍在賀連山脈受挫,折損兩萬。”
崔月抬手示意侍女上茶,“本宮已經知道了,攝政王怎麽看?”
“恐怕已經瞞不住了,不過事已至此,還是應該搏一搏,不然如今的局麵難以緩解。”
“本宮倒是認為應該撤軍。”
攝政王皺眉道,“這本來就是娘娘提出來的,如今還沒跨過賀連山,就要退回來?”
“這一戰難道還不能說明,楚國早有防備嗎?山中埋伏我大軍的,應該是傳說中的滇人,滇人隱居多年,如今敢出頭與我商國為敵,一定是投靠了楚國,誰也不知道他們一族如今有多少實力,本宮也不想用十萬大軍去試探他們的實力,此法不通,那我們就另尋他法。”
“滇人?聽說他們有無雙毒術,殺人於無形,的確棘手,不過這樣退回來,豈不是白白忙活一場。”
“總比把十萬大軍全部折進去的好,就算我們滅了滇人一族,翻過賀連山脈,那邊的楚軍,恐怕早就準備好了陷阱,等我們踏進去了。”
攝政王不是不懂這個道理,著本身就是冒險,隻是沒想到楚國早就做好了準備,這還有什麽意義?
崔月道,“我商國並不弱,隻是之前有些措手不及罷了,晉國趁火打劫,我們隻要逼退晉國,專心對付楚國,此戰也不是不能止住,隻要給我們喘息之機,一切都還有可能。”
“我們的人手每天都在不停折損,不知道能拖住楚軍多久,我們是拖不死他們。”
“別忘了,楚國和晉國沒有結盟,他們在裕陽關還分別屯有重兵,他們都不敢全力攻打我商國,更何況晉國還在與秦國交戰,更不敢放開手了。”
攝政王道,“那就照你說的做,先對付晉國,然後和楚國對峙。”
雖然有了目標,可是二人心中還是放鬆不起來,因為商國的情況也不好,因為放棄了不少百姓和城池,商國內部民怨四起。
戰事一起,糧草的需求更大,可是商國糧食儲備卻不夠,現在隻能增加稅收,這樣一來,就陷入了一個不好的循環。
可是戰亂時期,誰又能顧得了這些平民百姓。
謝淵知道楚軍的處境,多想去軍中看看孩子們,可是他知道,不可以,他們的帝師,是將軍,不能脆弱。
所以他隻能和錢通他們,暗中穩固商國市場。
戰事起了,謝家眾人也都忙碌起來。
老太福年紀大了,隻能在府中看著孩子們匆匆忙忙的身影,看書也總是會睡著,時不時的總會咳嗽。
孩子們寄回到書信,總是看了又看,然後珍惜的放在匣子裏。
南疆的軍糧運往前線,楚軍還能再撐一段時間。
商國全力對抗晉軍,晉軍損失慘重,秦國趁火打劫,加重攻勢。
晉國後知後覺,想要與秦國和談。
可惜秦國不是傻子,怎麽可能撤兵,所以晉國隻能暫時後退,原離瘋狂的商軍。
十月中旬,楚國糧草送到,楚軍再次發起猛烈的攻勢。
晉國和楚國的談判也有了進展,裕陽關兩邊各自撤軍,裕陽關外的城池,晉國不再追究。
楚國撤軍裕陽關外百裏。
晉國一邊調兵往前線,再次攻打商國,另一邊也被打出火氣,派出大軍與秦國決戰。
秦國到底弱小,軍隊不強,軍費不夠,想要激進,卻實力不足,與晉國形成對峙之勢,晉國這才敢放開手腳攻打商國。
商國沒想到楚國竟然會對晉國妥協,如今才明白,楚國並不想單獨攻打商國,又不想與人結盟,所以引誘晉國攻打商國,所以在晉國退卻之時,南疆退兵。
大楚啟元十四年春,楚晉兩國各分戰場,夾擊商國。
楚國以騎兵為先鋒,順著東路,直逼商都。
商國國內因為種種原因,掀起內亂,當年的韓國遺民掀起反抗之戰,一時間商國自顧不暇。
謝靈和天沉在失蹤期間,除了聯係齊國皇叔,打探晉國和商國兵力部署以外,恰巧遇到了韓國遺民的組織,韓國被商晉兩國攻下後,韓國遺民就淪為奴隸的存在,所以有人心中不不服,就建立了反抗組織,隻是實力不夠,還不敢向商國朝堂公開叫板。
在謝靈的努力下,他們和楚國達成了合作,在合適的時候,推翻商國,讓韓國遺民不再說奴隸。
姊顏和天沉雖然都在軍中,但是各帶一路大軍,所以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還是謝茗召集各營主將集結的時候,才能見麵,每次說不了幾句話就分開了。
即便如此,二人都感情還是越來越深。
隻要有一絲空閑,兩人都會給對方寫信。
因為行軍打仗的原因,信也不能及時送到,但是這也成為二人最甜蜜的期盼。
啟元十六年夏,楚帝身體越來越差,在國師建議下,改年號為景運。
同年,老太傅一病不起,家書送到軍中,大家卻不能回去,隻能一遍一遍的祈禱爺爺能等著他們回去。
景運二年春,戰爭到了白熱化階段,楚國和晉國已經占領了商國大半山河,尤其是楚國,已經逼近了商國國都。
商國的反撲也越發瘋狂起來。
四月,姊顏帶著大軍已經攻到了商都外最後一道大關,燕山關。
出發之前,突然有人頭戴白巾,送來了一封家書。
姊顏看到那一抹白色,就知道有不好的消息。
“九小姐,家書到。”
謝家從來不輕易動用所謂的特權,就算是送家書,也是走正常途徑,如今謝家家仆出現在軍中,那信中一定是不得了的消息。
姊顏光是想想,雙眼中已經泛著淚光。
那人跪在姊顏麵前,從懷中掏出兩封家書並一塊孝布,“九小姐,老太爺去了,四爺命我前來送信,請九小姐節哀。”
四周寂靜下來。
老太爺?是老太傅去了?
大家看著姊顏,都說不出來話。
姊顏閉目站了許久,將眼淚咽下,拿下發冠,接過孝布,纏在發髻上,麵向蘇越的方向跪下,重重的磕了三個頭。
周圍的人,也緩緩跪下,不發一言。
那送信的人已經泣不成聲,十七跟在姊顏身後跪下磕頭,老太爺去了,對小姐是不小的打擊。
姊顏接過書信,隻見一封署名是爺爺,另一封署名是爹爹,明白這是爺爺留給她的信。
轉身進了大營,進去的那一刻,才淚如雨下。
總覺得爺爺一直會等著自己回家,他也總是讓孩子們忘記了他的蒼老,我答應您的事,都還沒有做的,您怎麽能棄我們兒去呢?
顫著手打開信封,眼前卻總是模糊的,到了最後,信都被打濕。
哪怕在最後,爺爺也沒有要求孩子們什麽,他隻是在可惜,那局棋沒能下完,還沒能看到自己的孫女婿,沒能幫自己最喜歡的孫女把關。
哪怕在戰場上見慣了生死,此刻還是心如刀絞,從小爺爺就偏疼自己,可是自己卻讓他總是等待。
如今卻連到他靈前盡孝都做不到。
無論多麽悲痛,姊顏還是得強打精神,因為楚軍最重要的一戰就要開始了。
攻打燕山關勢在必行。
姊顏帶著一身傷痛,依舊帶兵前往。
謝茗同樣收到了消息,他離家數年,先是守衛邊境,後來為國出征,算算已經有十四年沒有見過爺爺了,可是小時候,爺爺的耐心教導,已經刻在記憶中,怎麽都抹不掉。
總想著,等楚軍攻破商國,自己榮歸故裏,讓爺爺看看自己沒有辜負他的教導,可惜,太晚了。
前鋒隊伍卻在老林中受到重創。
三萬人,活著的隻剩一萬。
剩下的人狼狽返回,和大軍匯合,所有人都不敢置信,到底是怎麽樣的敵人,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三萬前鋒大軍,就算遇到楚軍也可以有一戰之力。
可是他們隻是遇到了幾千人的隊伍,就如此慘烈。
派去查探的探子也被震撼,兩萬多商國將士的屍體堆積在山林之中,中間夾雜著數千衣著奇特的人都屍體。
屍體上有無名的蟲子啃咬著,各個慘烈,將士們身下的血,都成了黑色,臉上盡是痛苦之色。
探子回報之後,主將也覺得奇怪,可是這樣出師不利,還沒見到商國人,就折損了這麽多將士,怎麽和攝政王和皇後交代啊。
消息飛快傳回宮中。
崔月見信中描述,猜到這就是傳說中的蠱蟲,恐怕和那個救了自己的滇人有關。
旁人把蠱蟲當作傳說,自己可是親眼見過的,自己身體裏麵還有一隻,它還救了自己兩次。
想起當日那個老嫗說過的話,崔月不由得將他們聯係在一起。
這個奇特的族群現世,一定是和楚國達成了什麽協議。
當日之事,再次浮現在眼前,在自己奄奄一息之時,是那個老嫗用珍藏的蠱蟲救了自己,後來也是這蠱蟲讓自己能夠從死人堆裏爬回來。
當初自己似乎答應過,在必要的時候,保滇人一次。
正想著,侍女來報,攝政王求見。
崔月斂了心思,走到外間。
“娘娘已經收到消息了吧,大軍在賀連山脈受挫,折損兩萬。”
崔月抬手示意侍女上茶,“本宮已經知道了,攝政王怎麽看?”
“恐怕已經瞞不住了,不過事已至此,還是應該搏一搏,不然如今的局麵難以緩解。”
“本宮倒是認為應該撤軍。”
攝政王皺眉道,“這本來就是娘娘提出來的,如今還沒跨過賀連山,就要退回來?”
“這一戰難道還不能說明,楚國早有防備嗎?山中埋伏我大軍的,應該是傳說中的滇人,滇人隱居多年,如今敢出頭與我商國為敵,一定是投靠了楚國,誰也不知道他們一族如今有多少實力,本宮也不想用十萬大軍去試探他們的實力,此法不通,那我們就另尋他法。”
“滇人?聽說他們有無雙毒術,殺人於無形,的確棘手,不過這樣退回來,豈不是白白忙活一場。”
“總比把十萬大軍全部折進去的好,就算我們滅了滇人一族,翻過賀連山脈,那邊的楚軍,恐怕早就準備好了陷阱,等我們踏進去了。”
攝政王不是不懂這個道理,著本身就是冒險,隻是沒想到楚國早就做好了準備,這還有什麽意義?
崔月道,“我商國並不弱,隻是之前有些措手不及罷了,晉國趁火打劫,我們隻要逼退晉國,專心對付楚國,此戰也不是不能止住,隻要給我們喘息之機,一切都還有可能。”
“我們的人手每天都在不停折損,不知道能拖住楚軍多久,我們是拖不死他們。”
“別忘了,楚國和晉國沒有結盟,他們在裕陽關還分別屯有重兵,他們都不敢全力攻打我商國,更何況晉國還在與秦國交戰,更不敢放開手了。”
攝政王道,“那就照你說的做,先對付晉國,然後和楚國對峙。”
雖然有了目標,可是二人心中還是放鬆不起來,因為商國的情況也不好,因為放棄了不少百姓和城池,商國內部民怨四起。
戰事一起,糧草的需求更大,可是商國糧食儲備卻不夠,現在隻能增加稅收,這樣一來,就陷入了一個不好的循環。
可是戰亂時期,誰又能顧得了這些平民百姓。
謝淵知道楚軍的處境,多想去軍中看看孩子們,可是他知道,不可以,他們的帝師,是將軍,不能脆弱。
所以他隻能和錢通他們,暗中穩固商國市場。
戰事起了,謝家眾人也都忙碌起來。
老太福年紀大了,隻能在府中看著孩子們匆匆忙忙的身影,看書也總是會睡著,時不時的總會咳嗽。
孩子們寄回到書信,總是看了又看,然後珍惜的放在匣子裏。
南疆的軍糧運往前線,楚軍還能再撐一段時間。
商國全力對抗晉軍,晉軍損失慘重,秦國趁火打劫,加重攻勢。
晉國後知後覺,想要與秦國和談。
可惜秦國不是傻子,怎麽可能撤兵,所以晉國隻能暫時後退,原離瘋狂的商軍。
十月中旬,楚國糧草送到,楚軍再次發起猛烈的攻勢。
晉國和楚國的談判也有了進展,裕陽關兩邊各自撤軍,裕陽關外的城池,晉國不再追究。
楚國撤軍裕陽關外百裏。
晉國一邊調兵往前線,再次攻打商國,另一邊也被打出火氣,派出大軍與秦國決戰。
秦國到底弱小,軍隊不強,軍費不夠,想要激進,卻實力不足,與晉國形成對峙之勢,晉國這才敢放開手腳攻打商國。
商國沒想到楚國竟然會對晉國妥協,如今才明白,楚國並不想單獨攻打商國,又不想與人結盟,所以引誘晉國攻打商國,所以在晉國退卻之時,南疆退兵。
大楚啟元十四年春,楚晉兩國各分戰場,夾擊商國。
楚國以騎兵為先鋒,順著東路,直逼商都。
商國國內因為種種原因,掀起內亂,當年的韓國遺民掀起反抗之戰,一時間商國自顧不暇。
謝靈和天沉在失蹤期間,除了聯係齊國皇叔,打探晉國和商國兵力部署以外,恰巧遇到了韓國遺民的組織,韓國被商晉兩國攻下後,韓國遺民就淪為奴隸的存在,所以有人心中不不服,就建立了反抗組織,隻是實力不夠,還不敢向商國朝堂公開叫板。
在謝靈的努力下,他們和楚國達成了合作,在合適的時候,推翻商國,讓韓國遺民不再說奴隸。
姊顏和天沉雖然都在軍中,但是各帶一路大軍,所以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還是謝茗召集各營主將集結的時候,才能見麵,每次說不了幾句話就分開了。
即便如此,二人都感情還是越來越深。
隻要有一絲空閑,兩人都會給對方寫信。
因為行軍打仗的原因,信也不能及時送到,但是這也成為二人最甜蜜的期盼。
啟元十六年夏,楚帝身體越來越差,在國師建議下,改年號為景運。
同年,老太傅一病不起,家書送到軍中,大家卻不能回去,隻能一遍一遍的祈禱爺爺能等著他們回去。
景運二年春,戰爭到了白熱化階段,楚國和晉國已經占領了商國大半山河,尤其是楚國,已經逼近了商國國都。
商國的反撲也越發瘋狂起來。
四月,姊顏帶著大軍已經攻到了商都外最後一道大關,燕山關。
出發之前,突然有人頭戴白巾,送來了一封家書。
姊顏看到那一抹白色,就知道有不好的消息。
“九小姐,家書到。”
謝家從來不輕易動用所謂的特權,就算是送家書,也是走正常途徑,如今謝家家仆出現在軍中,那信中一定是不得了的消息。
姊顏光是想想,雙眼中已經泛著淚光。
那人跪在姊顏麵前,從懷中掏出兩封家書並一塊孝布,“九小姐,老太爺去了,四爺命我前來送信,請九小姐節哀。”
四周寂靜下來。
老太爺?是老太傅去了?
大家看著姊顏,都說不出來話。
姊顏閉目站了許久,將眼淚咽下,拿下發冠,接過孝布,纏在發髻上,麵向蘇越的方向跪下,重重的磕了三個頭。
周圍的人,也緩緩跪下,不發一言。
那送信的人已經泣不成聲,十七跟在姊顏身後跪下磕頭,老太爺去了,對小姐是不小的打擊。
姊顏接過書信,隻見一封署名是爺爺,另一封署名是爹爹,明白這是爺爺留給她的信。
轉身進了大營,進去的那一刻,才淚如雨下。
總覺得爺爺一直會等著自己回家,他也總是讓孩子們忘記了他的蒼老,我答應您的事,都還沒有做的,您怎麽能棄我們兒去呢?
顫著手打開信封,眼前卻總是模糊的,到了最後,信都被打濕。
哪怕在最後,爺爺也沒有要求孩子們什麽,他隻是在可惜,那局棋沒能下完,還沒能看到自己的孫女婿,沒能幫自己最喜歡的孫女把關。
哪怕在戰場上見慣了生死,此刻還是心如刀絞,從小爺爺就偏疼自己,可是自己卻讓他總是等待。
如今卻連到他靈前盡孝都做不到。
無論多麽悲痛,姊顏還是得強打精神,因為楚軍最重要的一戰就要開始了。
攻打燕山關勢在必行。
姊顏帶著一身傷痛,依舊帶兵前往。
謝茗同樣收到了消息,他離家數年,先是守衛邊境,後來為國出征,算算已經有十四年沒有見過爺爺了,可是小時候,爺爺的耐心教導,已經刻在記憶中,怎麽都抹不掉。
總想著,等楚軍攻破商國,自己榮歸故裏,讓爺爺看看自己沒有辜負他的教導,可惜,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