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家門口先前聚集起來圍觀的人群早已散去,西坊現在又正是每天人來人往最匆忙的時間,扣著鬥笠的長寧斂去了氣息走出來時,竟是沒有引起任何人注意。
亂哄哄的這些天裏,即使是當下這種亂哄哄的街道也算得上是罕有的清靜。長寧放空了腦袋,索性什麽也不想,就像小時候被父親帶著趕集那樣,在街上混著人群隨波逐流。
叫賣與講價的聲音在任何一處集市裏都是絕對的主流,夾雜在其中的是各式各樣沒有營養含量的閑聊寒暄。或滿載或空跑的車輪碾壓過青石板路麵,連續不斷的聲響配著暖融融的日光令人昏昏欲睡。
有路邊小販忽然扯開喉嚨吆喝,嗓音清亮悅耳,聽著像是悠揚的山調。然後不甘示弱一般的吆喝一時間此起彼伏,像是平靜的水麵被突然刮過的一陣風吹皺,然後餘音再緩緩平複。
長寧聞到一股子熟悉的香味,循著味道望去,一個烙餅攤子正忙碌著。攤主人熟練地把和好的麵擀成四邊稍厚,中間薄的幾乎透明的長圓形,麵餅上麵厚厚抹上一層肥瘦肉調勻的肉醬,然後拎起麵餅啪一聲甩在火爐子裏燒熱的黃泥內壁沾住,不多時,便又是一陣香氣傳來,在這個街角格外勾人胃口。
長寧小時候經常吃這種炊餅,每逢趕集,他手裏一定會捏著這麽一大張,一邊哢擦哢擦嚼著,一邊亦步亦趨跟住父親。到現在踏入修行,逐漸辟穀,連吃飯都可以慢慢省了,更不用說這種煙火氣十足的炊餅。
但是此刻在這股子香氣的牽引下,長寧甚至自己都還沒有反應過來,便發現自己已經站在了那餅攤子前麵。
“喲,小兄弟,來張餅?三文錢一張,多擱肉再加一文,來不?”
“胡說,不是一直是兩文嗎?你看小兄弟是外鄉人,坑人家。”不等長寧答話,旁邊條凳上的一個人咋咋呼呼起哄。
“一直是三文,兩文的那是白餅!再瞎咋呼,你可別想著下次再賒賬!”攤主氣勢十足地又甩出一張餅,嘴裏不饒人,麵上笑得紅光一片。
一陣哄笑中,長寧的心情也大好,他摸出六枚銅子,說:“兩張,相互對著夾。”
“謔,內行。小夥子能吃是好事,稍等,馬上好!”
粗紙包的對夾著的餅很快遞到長寧手裏,攤主人還不忘加上一句“慢點,當心燙。”
口感還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酥脆,肉餡各家有各家的配方,泛著各家不同的回味。長寧吃得很慢,每一口都細細咀嚼許久才咽下。餅不是很大,長寧邊吃邊走,卻硬生生又走出去半條街來。
最後一口餅下肚,半條長街也走到了盡頭。美食給予在低穀中的人以力量與信心,這是自古顛撲不破的道理。長寧的手指尖上還殘留著炊餅溫熱的感覺,比身上均勻灑滿的陽光還要更暖一些。
抬起頭來,幾個孩童正從一間抄書局裏嬉鬧著跑出來,手裏像模像樣地筆畫著應該是從誌怪繪本裏看來的武功招數。
跨過矮矮的木頭門檻,一股子紙與墨混雜著一些灰塵的氣息撲麵而來。劍閣之內的典籍差不多全是記錄在玉板之內,罕有的紙本竹簡,也因著禁製的緣故纖塵不染,更不用說散發出現在的這種氣息。
抄書局裏隻有一個老書生伏案寫著什麽,長寧進來也絲毫沒有發覺。從地麵一直頂到房梁的書架上整齊碼滿了書卷,難不成全是這位老書生一字一字抄錄而出?
懷著著一種奇異的感覺,長寧從手邊抽出一本薄薄的冊子,翻開粗粗瀏覽。有誌怪,有詩文,有聖人言,也有看起來像是不得誌者無邊際的囈語。
長寧一本一本隨手翻著,卻不想那個老書生的聲音此時緩緩傳來:“那群小小子每次來都隻翻翻小人書,小人書全是畫,翻的快。你這個年輕人看起來也是讀過書的樣子,翻書怎麽也這麽沉不下心?你翻的那幾本書,老頭子我前前後後抄錄了大半年,你翻了有半刻沒有?你這麽翻翻,就知道裏麵寫什麽了?”
其實以長寧此時的腦力,翻過的這些書,隻要想記下,還真的能一字不落記下。隻是這老書生抄錄這麽多書,毅力與耐心著實令人敬佩。長寧隻是笑笑,也不辯解,反而問道:“這裏這麽多書,莫非老先生就全部記得?”
仿佛是長寧這一句“老先生”讓人極其受用,那老書生抬起頭來,帶著一點傲然答到:“那是自然。你最開始翻的那本北漠誌,合三千七百六十三言。那本西郊集,圖四十七幅,注一千九百零三言。廣成漫談八千六百言,話嘮一個,盡是廢話,但是也有人愛看。你手上的易學雜講,雖隻二千零四十八言,談內涵論艱澀,算得上這屋中絕頂。”
長寧略一回想,發現竟是絲毫不差,麵上自然流露出訝異神色。老書生見他這樣,更是心情大好,“哈哈哈”連笑三聲,又道:“年輕人,做什麽都慢一點,莫焦躁。這易學雜講,你可得慢慢看,這麽粗翻可不成,老頭子關抄這一本,便足足用去了三個月光陰。”
話罷,將半幹的筆又蘸飽墨,低頭繼續抄寫。
長寧覺得有趣,反正也是無事,索性依從了這老書生的話,一字一句又慢慢讀起了手中的易學雜講。
待得他通讀完,再抬頭日頭早已西斜,心知時間不早,又看到那老書生還在伏案疾書,便放下書,在心中默默道了告辭,走出抄書局。
街上的人已經變得稀少,再晚一些便會進了宵禁。回味著中午那炊餅的熟悉味道,想著給鹿鳴也帶一個回去嚐嚐,長寧決定再碰碰運氣,就轉回了那炊餅攤前。
攤主人還記得長寧,嘿嘿笑著說:“咱們的餅好吃吧,吃了還想吃!也幸虧你來的早,再晚點,我可就收拾回家咯。”說著遞過來相對夾好的餅,邊遞邊說:“最後倆,肉餡沒白天的多,你給一個的錢就成。”末了還順嘴問一句:“小兄弟是來玩的?咋樣,這三天都逛了什麽地方?”
長寧遞出銅板的手停在半空:“三天?”
“對啊,三天啊,三天前小兄弟吃了我的餅,我可是記著的。今天又來吃,哈哈,說明咱們的餅夠味道。不過咱們商河城更夠味道,小兄弟可別玩迷了眼咯?我和你說,西坊晚上是宵禁的,東坊可不禁,東坊那邊入夜了之後啊,可熱鬧了。可惜咱們去不起。看你也是有身份的人,嘿嘿,多少銀子,就能找多少樂子。去了東坊,那就不是一晃三五天這麽簡單咯。”
攤主人說話間早已收拾好了攤子,架在挑子兩頭,哼著小調兀自走遠了。
亂哄哄的這些天裏,即使是當下這種亂哄哄的街道也算得上是罕有的清靜。長寧放空了腦袋,索性什麽也不想,就像小時候被父親帶著趕集那樣,在街上混著人群隨波逐流。
叫賣與講價的聲音在任何一處集市裏都是絕對的主流,夾雜在其中的是各式各樣沒有營養含量的閑聊寒暄。或滿載或空跑的車輪碾壓過青石板路麵,連續不斷的聲響配著暖融融的日光令人昏昏欲睡。
有路邊小販忽然扯開喉嚨吆喝,嗓音清亮悅耳,聽著像是悠揚的山調。然後不甘示弱一般的吆喝一時間此起彼伏,像是平靜的水麵被突然刮過的一陣風吹皺,然後餘音再緩緩平複。
長寧聞到一股子熟悉的香味,循著味道望去,一個烙餅攤子正忙碌著。攤主人熟練地把和好的麵擀成四邊稍厚,中間薄的幾乎透明的長圓形,麵餅上麵厚厚抹上一層肥瘦肉調勻的肉醬,然後拎起麵餅啪一聲甩在火爐子裏燒熱的黃泥內壁沾住,不多時,便又是一陣香氣傳來,在這個街角格外勾人胃口。
長寧小時候經常吃這種炊餅,每逢趕集,他手裏一定會捏著這麽一大張,一邊哢擦哢擦嚼著,一邊亦步亦趨跟住父親。到現在踏入修行,逐漸辟穀,連吃飯都可以慢慢省了,更不用說這種煙火氣十足的炊餅。
但是此刻在這股子香氣的牽引下,長寧甚至自己都還沒有反應過來,便發現自己已經站在了那餅攤子前麵。
“喲,小兄弟,來張餅?三文錢一張,多擱肉再加一文,來不?”
“胡說,不是一直是兩文嗎?你看小兄弟是外鄉人,坑人家。”不等長寧答話,旁邊條凳上的一個人咋咋呼呼起哄。
“一直是三文,兩文的那是白餅!再瞎咋呼,你可別想著下次再賒賬!”攤主氣勢十足地又甩出一張餅,嘴裏不饒人,麵上笑得紅光一片。
一陣哄笑中,長寧的心情也大好,他摸出六枚銅子,說:“兩張,相互對著夾。”
“謔,內行。小夥子能吃是好事,稍等,馬上好!”
粗紙包的對夾著的餅很快遞到長寧手裏,攤主人還不忘加上一句“慢點,當心燙。”
口感還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酥脆,肉餡各家有各家的配方,泛著各家不同的回味。長寧吃得很慢,每一口都細細咀嚼許久才咽下。餅不是很大,長寧邊吃邊走,卻硬生生又走出去半條街來。
最後一口餅下肚,半條長街也走到了盡頭。美食給予在低穀中的人以力量與信心,這是自古顛撲不破的道理。長寧的手指尖上還殘留著炊餅溫熱的感覺,比身上均勻灑滿的陽光還要更暖一些。
抬起頭來,幾個孩童正從一間抄書局裏嬉鬧著跑出來,手裏像模像樣地筆畫著應該是從誌怪繪本裏看來的武功招數。
跨過矮矮的木頭門檻,一股子紙與墨混雜著一些灰塵的氣息撲麵而來。劍閣之內的典籍差不多全是記錄在玉板之內,罕有的紙本竹簡,也因著禁製的緣故纖塵不染,更不用說散發出現在的這種氣息。
抄書局裏隻有一個老書生伏案寫著什麽,長寧進來也絲毫沒有發覺。從地麵一直頂到房梁的書架上整齊碼滿了書卷,難不成全是這位老書生一字一字抄錄而出?
懷著著一種奇異的感覺,長寧從手邊抽出一本薄薄的冊子,翻開粗粗瀏覽。有誌怪,有詩文,有聖人言,也有看起來像是不得誌者無邊際的囈語。
長寧一本一本隨手翻著,卻不想那個老書生的聲音此時緩緩傳來:“那群小小子每次來都隻翻翻小人書,小人書全是畫,翻的快。你這個年輕人看起來也是讀過書的樣子,翻書怎麽也這麽沉不下心?你翻的那幾本書,老頭子我前前後後抄錄了大半年,你翻了有半刻沒有?你這麽翻翻,就知道裏麵寫什麽了?”
其實以長寧此時的腦力,翻過的這些書,隻要想記下,還真的能一字不落記下。隻是這老書生抄錄這麽多書,毅力與耐心著實令人敬佩。長寧隻是笑笑,也不辯解,反而問道:“這裏這麽多書,莫非老先生就全部記得?”
仿佛是長寧這一句“老先生”讓人極其受用,那老書生抬起頭來,帶著一點傲然答到:“那是自然。你最開始翻的那本北漠誌,合三千七百六十三言。那本西郊集,圖四十七幅,注一千九百零三言。廣成漫談八千六百言,話嘮一個,盡是廢話,但是也有人愛看。你手上的易學雜講,雖隻二千零四十八言,談內涵論艱澀,算得上這屋中絕頂。”
長寧略一回想,發現竟是絲毫不差,麵上自然流露出訝異神色。老書生見他這樣,更是心情大好,“哈哈哈”連笑三聲,又道:“年輕人,做什麽都慢一點,莫焦躁。這易學雜講,你可得慢慢看,這麽粗翻可不成,老頭子關抄這一本,便足足用去了三個月光陰。”
話罷,將半幹的筆又蘸飽墨,低頭繼續抄寫。
長寧覺得有趣,反正也是無事,索性依從了這老書生的話,一字一句又慢慢讀起了手中的易學雜講。
待得他通讀完,再抬頭日頭早已西斜,心知時間不早,又看到那老書生還在伏案疾書,便放下書,在心中默默道了告辭,走出抄書局。
街上的人已經變得稀少,再晚一些便會進了宵禁。回味著中午那炊餅的熟悉味道,想著給鹿鳴也帶一個回去嚐嚐,長寧決定再碰碰運氣,就轉回了那炊餅攤前。
攤主人還記得長寧,嘿嘿笑著說:“咱們的餅好吃吧,吃了還想吃!也幸虧你來的早,再晚點,我可就收拾回家咯。”說著遞過來相對夾好的餅,邊遞邊說:“最後倆,肉餡沒白天的多,你給一個的錢就成。”末了還順嘴問一句:“小兄弟是來玩的?咋樣,這三天都逛了什麽地方?”
長寧遞出銅板的手停在半空:“三天?”
“對啊,三天啊,三天前小兄弟吃了我的餅,我可是記著的。今天又來吃,哈哈,說明咱們的餅夠味道。不過咱們商河城更夠味道,小兄弟可別玩迷了眼咯?我和你說,西坊晚上是宵禁的,東坊可不禁,東坊那邊入夜了之後啊,可熱鬧了。可惜咱們去不起。看你也是有身份的人,嘿嘿,多少銀子,就能找多少樂子。去了東坊,那就不是一晃三五天這麽簡單咯。”
攤主人說話間早已收拾好了攤子,架在挑子兩頭,哼著小調兀自走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