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謹之又拿出一把鑰匙,打開了一扇門。這間應該是臥室,全套黃花梨木的家具,雕工精細,保養得當,看得出來,主人是非常愛惜的。陸謹之讓童妍把這些全都收進空間裏。童妍納悶,院子裏破壞的那麽厲害,這裏倒是保存的很完整。陸謹之告訴她:當時革委會人過來的時候,有人出麵保下了,所以外院被破壞了,內院基本完好。但是,這都是暫時的,過不了幾天,這些東西都保不住的。所以,今天晚上必須把這些東西都帶走。
花了整整一個小時,童妍把所有的家具、書籍、大件的日用品都收進了空間。暗想:怪不得上回讓我騰出個地方來,原來早有計劃。
忙完之後,回到梨花胡同的時候,兩人都覺得有些累了,童妍睡不著,和陸謹之打聽那家人家的情況。陸謹之的這個朋友出身書香門第之家,祖上還是個做官的,家族裏也算人丁興旺,幾代下來累積了不少財產。解放初,他們家有人是想要離開的,但是老人覺得故土難離,後來一部分人走了,他這一支就留了下來。現在有變化的時候,陸謹之給這位朋友透了消息,後來又協助他離開,那人感恩,就把這些帶不走的財產送給陸謹之作為謝禮。
童妍明白這些家具都是好東西,裏麵有一件是她喜歡的拔步床,就和陸謹之商量,以後那人回來,咱們還把東西還給人家,就要那個拔步床行不行?
陸謹之輕拍著童妍的背,笑話她:他們家對於這些個還不放在眼裏,既然說是送我的,那也是順水人情,我拿不走,那些東西就是爐子裏的柴火。聽了陸謹之的話,童妍想起了自己在學習這段曆史的時候,了解到了許多好東西都毀在了這場運動中,真心感到惋惜。
溫馨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眼看著陸謹之也到了離開的時候了,張蕎的情緒越發低落了,在人前強顏歡笑的給兒子收拾東西,背著大家偷偷的抹眼淚,童妍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安慰她,隻能按照她的指示,收拾行裝。
齊大夫開的藥已經吃的差不多了。在出發前,張蕎拉著童妍再去齊大夫那裏走一遭,看看需不需要換個方子,童妍心裏對齊大夫有點發怵,張蕎堅持要去,童妍隻得跟著。
還沒到院子門口,就看見紅小兵在齊大夫的院子裏進進出出的,還在往外搬東西,裏頭傳來了齊大夫的怒罵聲,童妍心道:不好。和張蕎兩人趕到小院門口,隻見齊大夫已經被幾個健壯的小青年人壓住了,小院子裏齊大夫精心嗬護的植物全都被鏟除了,有的已經被踩爛了。齊大夫的老伴跪在地上,哭求那些人放過齊大夫,可是那些人充耳不聞,還惡狠狠的警告齊老太,再鬧,就把你也抓進去。
張蕎攔住童妍,讓她在一旁等著上前,自己去打聽情況,童妍看得心焦,可不敢貿然上前,齊大夫雖然凶了點,醫術還是不錯的,自己吃了一個療程的藥,確實比之前感覺好。
張蕎和那些人交涉了幾句,那些人的態度略微好了點,拿著搜出來的一些“罪證”,把齊大夫押走了。
齊大夫的老伴,六十多歲的人了,被突如其來的變故驚的心慌意亂,在院子裏哭得肝腸寸斷。幾根白發散落下來,在風中微微飄蕩,臉上有些紅腫,估計吃了點苦頭。此刻她滿臉淚痕,拉著張蕎的手,一個勁的念叨:“這可怎麽辦?這可怎麽辦?”
童妍也跑了進去,扶著老太太坐在了椅子上,張蕎倒了杯水,送到老太太手上,老太太喝了水,緩了緩,和張蕎說:“那些人把老頭帶走,說要審查,我家老頭子就是看個病,能幹啥壞事?他就是嘴欠,我都說了他好幾回了,他就是不聽啊!”
張蕎安慰了老太太好久,壓著聲音和老太太說:“我回去想想辦法,您可千萬別衝動,好好照顧自己。”老太太看聽說張蕎願意幫忙,用帶著希翼和祈求的眼神看著張蕎,拉著張蕎的手,一個勁的給張蕎道謝。
離開了齊家,張蕎和童妍都沒說話,大家心裏都明白,齊大夫這一關不好過。童妍的病沒看成,回到家,陸謹之還沒回來,最近陸謹之一直往外跑,也不知道在忙什麽。
今天陸昔年回來的略早一些,大家聚在一起吃晚飯,張蕎把齊大夫的事情和大家說了一下,陸昔年和陸謹之對望了一眼,陸昔年隻說了一句知道了。飯桌上的氣氛陷入了壓抑中,一直到晚餐結束,也沒人再說話。
晚上,洗漱後,童妍靠在床上想心事。陸謹之一邊擦頭發,一邊走了進來,看見童妍蔫蔫的神情,把毛巾遞給她,:“幫我擦個頭發。”童妍接過毛巾,在陸謹之頭上胡亂抹了幾下,陸謹之一把將毛巾拽了過來,故作生氣道:“存心的吧!”
童妍低著頭,不說話。陸謹之靠近童妍問:“擔心齊大夫?”童妍點點頭,陸謹之摸摸她的頭,“我爸會去打聽一下情況,盡量想想辦法。你不要多想了,齊老頭的醫術是出了名的,那些人總會顧忌一點的。”童妍也明白自己的擔心沒什麽用,可心裏的難受是真實的。
陸瑾之轉了話題,問:“東西收拾的怎麽樣了?”“差不多了。”
“明天去一次梨花胡同,把那裏的東西收到你空間裏去,家裏準備的東西必須放在明麵上,我們一路過去,說不定有人盯著,你的空間能不用,盡量不要用。明白嗎?”
童妍抬頭,看著陸謹之,有些疑惑:“會有人盯著咱們?”陸謹之拍拍她肩膀:“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謹慎點總沒錯的。”
終於,到了分別的時刻。陸昔年和張蕎親自將童妍和陸謹之送到了火車站,所有要囑咐的話已經說了很多遍了,可是總覺得還沒說完。此刻的分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聚,也許是一年,也許是三、五年,再相見時,你我還能否是舊日的模樣?
汽笛聲起,唯有揮手,互道珍重。童妍坐在車廂裏,一直默默垂淚。陸謹之心裏也不好受,很多次的離家,這次是最艱難的。在車廂裏,陸謹之不能多說什麽,隻是偷偷拉著童妍的手,以示安慰。等童妍情緒平穩了,陸謹之去洗了毛巾,給童妍擦臉。
童妍勉強笑了笑,陸謹之小聲嘀咕了一句:“真難看。”童妍聽見了,給了陸謹之一個白眼,隨即把頭轉過去,盯著窗外瞧。陸謹之也湊了過來,和童妍閑聊。
他們這次要去的z省,是一個不算富裕的省份。他們要去的地方比起林安鎮更差一些,是一個小村落,最關鍵的是交通不便,雖然和b市距離不太遠,但是路上花費的時間會更多。而且,第一年是不能回家的,所以,今年隻能兩個人過年了。童妍聽了,隻小聲對陸謹之說了一句:“陸謹之,從現在開始,我們每年都要一起過年。”
陸謹之聽了,心裏一暖,要不是在車廂裏,他一定狠狠的親她。現在,隻能握住她的手。兩人安靜的看著窗外一晃而過的風景,是的,無論前路多難,兩人都要風雨同舟。
下了火車,陸謹之和童妍換乘了兩輛汽車。下了車,兩人在一條土路邊等著人來接,童妍已經很疲憊了,索性坐在行李包上等。陸謹之看著童妍疲倦的樣子,有點心疼。“還能堅持嗎?”童妍看著陸謹之微微皺起的眉頭,給了一個笑臉:“沒事,這次是行李太多了,所以有點累。”陸謹之看了放置在地上的四個鼓鼓囊囊的旅行包,都是張蕎準備的,他也不好拒絕。這一路走來,他都有點累了。在半個多小時的等待後,童妍看見遠處來了一輛牛車,暗想:不會要坐這輛車吧!
趕牛車的是一個男人,標準的農民裝扮,一身粗布衣裳,衣服上打著好幾個補丁,褲腿卷起,腳上一雙布鞋,已經看不出顏色了。老頭看見童妍和陸謹之,把車停在他們麵前,問:“是陸同誌嗎,去石灣村的?”
陸謹之上前一步,熱情的打招呼:“是的,我是陸謹之,這位是童妍,我的愛人。我們要去石灣村。”
那人跳下了車,介紹自己:“我姓周,叫我周叔就行。”
周叔幫著童妍把行李包放在車上,讓兩人坐在鋪著稻草的木板上,一揚鞭子,牛車晃晃悠悠的出發了。周叔就是個話癆,和陸謹之一路走,一路聊。童妍累得不想說話,聽著陸謹之和周叔聊天。陸謹之在閑聊中,把石灣村的事情了解了七七八八。
牛車走了半個多小時,路越走越窄,幾乎見不到什麽人,眼前出現了一座座小山坡,周叔很高興的和陸謹之說:“快要到了,咱們沿著山路一直走,就是石灣村了。”山路七扭八拐的,隨著牛車的前進,童妍看見路兩邊稀稀落落的田地,周叔感歎道:“咱們這就是地貧,種不出好東西來。”一個拐彎,一條大河出現在童妍麵前,周叔又說:“我們這裏的人,都靠著這條河過日子。不過這裏隔上幾年就會發一次大水,一發大水,莊稼就被淹了,日子就更難熬了。”
童妍忽然想起來了,發大水、石灣村。自己剛剛穿過來的時候,遇見了好心的周嬸子一家,就是石灣村的,怪不得自己覺得這個地方耳熟。
花了整整一個小時,童妍把所有的家具、書籍、大件的日用品都收進了空間。暗想:怪不得上回讓我騰出個地方來,原來早有計劃。
忙完之後,回到梨花胡同的時候,兩人都覺得有些累了,童妍睡不著,和陸謹之打聽那家人家的情況。陸謹之的這個朋友出身書香門第之家,祖上還是個做官的,家族裏也算人丁興旺,幾代下來累積了不少財產。解放初,他們家有人是想要離開的,但是老人覺得故土難離,後來一部分人走了,他這一支就留了下來。現在有變化的時候,陸謹之給這位朋友透了消息,後來又協助他離開,那人感恩,就把這些帶不走的財產送給陸謹之作為謝禮。
童妍明白這些家具都是好東西,裏麵有一件是她喜歡的拔步床,就和陸謹之商量,以後那人回來,咱們還把東西還給人家,就要那個拔步床行不行?
陸謹之輕拍著童妍的背,笑話她:他們家對於這些個還不放在眼裏,既然說是送我的,那也是順水人情,我拿不走,那些東西就是爐子裏的柴火。聽了陸謹之的話,童妍想起了自己在學習這段曆史的時候,了解到了許多好東西都毀在了這場運動中,真心感到惋惜。
溫馨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眼看著陸謹之也到了離開的時候了,張蕎的情緒越發低落了,在人前強顏歡笑的給兒子收拾東西,背著大家偷偷的抹眼淚,童妍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安慰她,隻能按照她的指示,收拾行裝。
齊大夫開的藥已經吃的差不多了。在出發前,張蕎拉著童妍再去齊大夫那裏走一遭,看看需不需要換個方子,童妍心裏對齊大夫有點發怵,張蕎堅持要去,童妍隻得跟著。
還沒到院子門口,就看見紅小兵在齊大夫的院子裏進進出出的,還在往外搬東西,裏頭傳來了齊大夫的怒罵聲,童妍心道:不好。和張蕎兩人趕到小院門口,隻見齊大夫已經被幾個健壯的小青年人壓住了,小院子裏齊大夫精心嗬護的植物全都被鏟除了,有的已經被踩爛了。齊大夫的老伴跪在地上,哭求那些人放過齊大夫,可是那些人充耳不聞,還惡狠狠的警告齊老太,再鬧,就把你也抓進去。
張蕎攔住童妍,讓她在一旁等著上前,自己去打聽情況,童妍看得心焦,可不敢貿然上前,齊大夫雖然凶了點,醫術還是不錯的,自己吃了一個療程的藥,確實比之前感覺好。
張蕎和那些人交涉了幾句,那些人的態度略微好了點,拿著搜出來的一些“罪證”,把齊大夫押走了。
齊大夫的老伴,六十多歲的人了,被突如其來的變故驚的心慌意亂,在院子裏哭得肝腸寸斷。幾根白發散落下來,在風中微微飄蕩,臉上有些紅腫,估計吃了點苦頭。此刻她滿臉淚痕,拉著張蕎的手,一個勁的念叨:“這可怎麽辦?這可怎麽辦?”
童妍也跑了進去,扶著老太太坐在了椅子上,張蕎倒了杯水,送到老太太手上,老太太喝了水,緩了緩,和張蕎說:“那些人把老頭帶走,說要審查,我家老頭子就是看個病,能幹啥壞事?他就是嘴欠,我都說了他好幾回了,他就是不聽啊!”
張蕎安慰了老太太好久,壓著聲音和老太太說:“我回去想想辦法,您可千萬別衝動,好好照顧自己。”老太太看聽說張蕎願意幫忙,用帶著希翼和祈求的眼神看著張蕎,拉著張蕎的手,一個勁的給張蕎道謝。
離開了齊家,張蕎和童妍都沒說話,大家心裏都明白,齊大夫這一關不好過。童妍的病沒看成,回到家,陸謹之還沒回來,最近陸謹之一直往外跑,也不知道在忙什麽。
今天陸昔年回來的略早一些,大家聚在一起吃晚飯,張蕎把齊大夫的事情和大家說了一下,陸昔年和陸謹之對望了一眼,陸昔年隻說了一句知道了。飯桌上的氣氛陷入了壓抑中,一直到晚餐結束,也沒人再說話。
晚上,洗漱後,童妍靠在床上想心事。陸謹之一邊擦頭發,一邊走了進來,看見童妍蔫蔫的神情,把毛巾遞給她,:“幫我擦個頭發。”童妍接過毛巾,在陸謹之頭上胡亂抹了幾下,陸謹之一把將毛巾拽了過來,故作生氣道:“存心的吧!”
童妍低著頭,不說話。陸謹之靠近童妍問:“擔心齊大夫?”童妍點點頭,陸謹之摸摸她的頭,“我爸會去打聽一下情況,盡量想想辦法。你不要多想了,齊老頭的醫術是出了名的,那些人總會顧忌一點的。”童妍也明白自己的擔心沒什麽用,可心裏的難受是真實的。
陸瑾之轉了話題,問:“東西收拾的怎麽樣了?”“差不多了。”
“明天去一次梨花胡同,把那裏的東西收到你空間裏去,家裏準備的東西必須放在明麵上,我們一路過去,說不定有人盯著,你的空間能不用,盡量不要用。明白嗎?”
童妍抬頭,看著陸謹之,有些疑惑:“會有人盯著咱們?”陸謹之拍拍她肩膀:“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謹慎點總沒錯的。”
終於,到了分別的時刻。陸昔年和張蕎親自將童妍和陸謹之送到了火車站,所有要囑咐的話已經說了很多遍了,可是總覺得還沒說完。此刻的分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聚,也許是一年,也許是三、五年,再相見時,你我還能否是舊日的模樣?
汽笛聲起,唯有揮手,互道珍重。童妍坐在車廂裏,一直默默垂淚。陸謹之心裏也不好受,很多次的離家,這次是最艱難的。在車廂裏,陸謹之不能多說什麽,隻是偷偷拉著童妍的手,以示安慰。等童妍情緒平穩了,陸謹之去洗了毛巾,給童妍擦臉。
童妍勉強笑了笑,陸謹之小聲嘀咕了一句:“真難看。”童妍聽見了,給了陸謹之一個白眼,隨即把頭轉過去,盯著窗外瞧。陸謹之也湊了過來,和童妍閑聊。
他們這次要去的z省,是一個不算富裕的省份。他們要去的地方比起林安鎮更差一些,是一個小村落,最關鍵的是交通不便,雖然和b市距離不太遠,但是路上花費的時間會更多。而且,第一年是不能回家的,所以,今年隻能兩個人過年了。童妍聽了,隻小聲對陸謹之說了一句:“陸謹之,從現在開始,我們每年都要一起過年。”
陸謹之聽了,心裏一暖,要不是在車廂裏,他一定狠狠的親她。現在,隻能握住她的手。兩人安靜的看著窗外一晃而過的風景,是的,無論前路多難,兩人都要風雨同舟。
下了火車,陸謹之和童妍換乘了兩輛汽車。下了車,兩人在一條土路邊等著人來接,童妍已經很疲憊了,索性坐在行李包上等。陸謹之看著童妍疲倦的樣子,有點心疼。“還能堅持嗎?”童妍看著陸謹之微微皺起的眉頭,給了一個笑臉:“沒事,這次是行李太多了,所以有點累。”陸謹之看了放置在地上的四個鼓鼓囊囊的旅行包,都是張蕎準備的,他也不好拒絕。這一路走來,他都有點累了。在半個多小時的等待後,童妍看見遠處來了一輛牛車,暗想:不會要坐這輛車吧!
趕牛車的是一個男人,標準的農民裝扮,一身粗布衣裳,衣服上打著好幾個補丁,褲腿卷起,腳上一雙布鞋,已經看不出顏色了。老頭看見童妍和陸謹之,把車停在他們麵前,問:“是陸同誌嗎,去石灣村的?”
陸謹之上前一步,熱情的打招呼:“是的,我是陸謹之,這位是童妍,我的愛人。我們要去石灣村。”
那人跳下了車,介紹自己:“我姓周,叫我周叔就行。”
周叔幫著童妍把行李包放在車上,讓兩人坐在鋪著稻草的木板上,一揚鞭子,牛車晃晃悠悠的出發了。周叔就是個話癆,和陸謹之一路走,一路聊。童妍累得不想說話,聽著陸謹之和周叔聊天。陸謹之在閑聊中,把石灣村的事情了解了七七八八。
牛車走了半個多小時,路越走越窄,幾乎見不到什麽人,眼前出現了一座座小山坡,周叔很高興的和陸謹之說:“快要到了,咱們沿著山路一直走,就是石灣村了。”山路七扭八拐的,隨著牛車的前進,童妍看見路兩邊稀稀落落的田地,周叔感歎道:“咱們這就是地貧,種不出好東西來。”一個拐彎,一條大河出現在童妍麵前,周叔又說:“我們這裏的人,都靠著這條河過日子。不過這裏隔上幾年就會發一次大水,一發大水,莊稼就被淹了,日子就更難熬了。”
童妍忽然想起來了,發大水、石灣村。自己剛剛穿過來的時候,遇見了好心的周嬸子一家,就是石灣村的,怪不得自己覺得這個地方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