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是患難關。


    人不可因患難而變其初誌,真金要在大火裏煉出,荷花須從淤泥中長成,非火不見金之明,非泥不見荷之淨,患難何病?


    一切大災大難、大困大厄、大危大險付之於天,皆以無心處之,日久自然化凶為吉,變禍為福,遇患難而怕患難,心神不定誌念移,無患難而自致患難,小患難而變大患難,妄想明道。


    十八、詭詐關


    學道貴乎真心實意,自卑自下,方能感動真師,取信良友,受其益惠,蓋我有真心,而師友即以真心待之,我有實意,而師友即以實意待之。


    反之以詭譎詐偽行事,麵是心非,自謂可以瞞哄高明,殊不知真師明鑒照遠,即識真假,或指東畫西,誘人露話,或看經文而略觀大義,一過即了。


    外雖學道,心中又圖謀別事,或既想修行,轉身又纏染俗情,不知換個至誠心腸,從實落處進步,萬不可存絲毫詭譎之心,欺人欺己,誤了前程,誠之一字,能動天地,通鬼神,感人物,稍有虛假詭詐之念,則心不誠,心不誠,不但不能求真,而且反昧其真。


    十九、猜議關


    道,有真有假,有真中之假,有假中之真,有真中之真,有假中之假,有有為,有無為,道之玄妙,有言之而言不出,論之而論不及者,況以有形喻無形,以有象指無象,似是而非,何能真知確見,不求真師,隻求於己,終身持守,牢不可破,須把生平自負才能伎倆除去,尋求真師,開明奧義。


    萬不可以自己假聰明,妄議猜量,自哄自也,否則,不證於人,隻求於己,不是在外搜尋,便是身內做作,妄想明道,難矣。


    二十、懸虛關


    三教聖人,皆以真心實用為貴,而不以懸虛作事也,修真之道,窮理、盡性、至命之學,道門有三乘之法:務上乘者乃上智之人,易於會悟,一了百當,生而知,安而行也,務中乘者乃中智之人,因象會意,聞一知二,學而知,利而行也,務下乘者下智之人,極力研究,功深方得,困而學,勉強而行也,三乘之法在人量力而行,然雖分三等。


    俱要從實地上用功,若懸虛不實,略不關心,不但中下之人終無進益,即上智之人亦落於空亡,或誦讀經書,走馬看花,絕不用心思搜,偶見明人,即欲順手取道,取之不得,即便退步,今日求龍,明日拜鳳,忽然學此,忽然學彼,主意不定,誌念不長,何嚐以修道為大事?


    往往在道門一世,終無所長,豈不可悲可歎,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何患大道不明,懸虛不實,行事荒唐,虛度年華,妄想明道。


    二十一、妄想關


    道必真知實行,非空空妄想而可得也,人為世情所迷,名利所惑,恩愛所牽,認假棄真,立不起誌氣,振不起精神,用不得功力,順其所欲,一任識神作殃,方要向前,即便退後,方欲為善,卻思作惡。


    自古成真仙,不知受盡多少苦楚,方遇真師,不知受盡多少磨煉,方能聞道,不知曆過多少艱險,方能成道,空空妄想,隻此一念便是不能明道的孽根,道且不能明,更何望其成。


    二十二、生死關


    不論學道修道,不可有貪生怕死之心。所謂“攝精神而長生,忘精神而無生。”


    長生之道,必忘生無生,不生不滅,天地能役有形,不能役無形,能役有氣,不能役無氣,能役有心,不能役無心,無心則無氣,無氣則無形,無心於生死。


    而生死不能累,既有求生之心,則形雖存而心先喪,生氣之苗已敗,死氣之根已栽,千邪百怪,紛紛擾擾,削磨精神,將生死二字置於度外,未死先學死,雖生不知生,隻有“道”之一字,常掛胸前,否則貪生怕死,寸步難移妄想明道。


    二十三、自滿關


    一人知識有限,眾人意見無窮,非能下於人者不能學,非能屈於人者不能知,非能示己之無者不能進,非能尊人之有者不能得,能下於人者,方能上於人,能屈於人者,方能高於人,能示己之無者,方能受人之有,能尊人之有者,方能濟己之無。


    聖賢皆從虛心而成大道,若恃自己聰明博學,自滿而不求人,或得些旁門小事,不辨是非,自負而不印證,須知人人是我師,處處可以學。


    二十四、畏難關


    天下難事也怕有心人,修道必須誌念堅固,天下至難之事,必是至大之事,至大之事,必須下至大之功而方成,若至容至易、一作即成,則事必小而不大矣。


    二十五、輕慢關


    道之為道,廣大無際,高深莫測,豈可輕褻慢視,慢視乎道,則必以行道為不足為,而不能苦力前進,或遇高人不肯低頭,反以高人自居,懈怠為事,妄想明道。


    二十六、懦弱關


    道不盛行,待人而行,此言修道必須勇猛精進,而不可懦弱懈怠也,有誌,則柔弱者可變為剛強,無誌,則剛強者亦變為柔弱,所謂誌者,乃剛決果斷,發勇猛誌,堅長久心,舉步向前,時時刻刻在性命上留心,行行步步在道理上窮究,不知則必強求知,不明則必苦力求明,以受人之所不能受,方能得人之所不能得,苦人之所不能苦,方能知人之所不能知。


    二十七、不久關


    修道立德,非一朝一夕之功,必要立長久之誌,分邪正,辨是非,如果妄想速得,急欲見效,無長久之心,少堅固之念,忽進忽退,忽行忽止,怎能見堂奧。速立長久誌念,下永遠工夫,莫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廢,終有得意之時。


    二十八、暴棄關


    常人曰性命長短,乃有定數,非人所能勝,或曰仙聖是天生,非凡人所能學,或曰大道至深至奧,非等閑所能知,須知人可以為聖賢,人人可以成仙,但要至誠進步、屈己求人,由近達遠、經久不怠,人不能成道,豈乃獸之不如?


    不知者必欲學而知,不能者必欲學而能,自暴自棄,打混過日,醉生夢死,空空一世,一失人身,萬劫難矣。


    二十九、累債關


    人須素位而行,素富貴,行富貴,素貧賤,行貧賤,故行持有安勉之分,難易之別,此教人量力行之。


    十方血汗,非可輕易空受,須隨緣淡泊,一絲一線,當思來處不易,一飲一食,須知成就惟艱,如能修持到道成德備之時,不但消化十方債賬,即無始劫以來宿孽,皆一筆勾銷,隻知累債,不知消債,隻知挪債,不知還債,無功無行,罪積如山,妄想成道。


    三十、高大關


    不自高者,終必至於高,不自大者,終必至於大,不自高者能卑於人,不自大者能小於人,藏其所能,以之應世而世人皆喜,以之學道則師友皆悅,若外恭而內不敬,或恃才能學問,自負抱道,誰肯以高大之事來說,速把一切自滿自足、傲氣雄心,一筆勾銷,才能明道。


    三十一、妝飾關


    世人所重者在外,所輕者在內,認其假而棄其真,或怕人笑話,而衣巾華美;或耀人耳目,哄人供養,隻在假事中做工夫,何嚐在修道上用心思,速速斂華就實,本本分分,淡淡泊泊,以道德為貴,事事落實,方有進益。


    三十二、假知關


    道必須要真知灼見,而不可以不知為知,有誤大事也,似是而非,再當求人開明,心地豁亮,疑惑盡釋,方謂是知,須把自作聰明心腸掃去,未知者急求其知,已知者更求深知,若假裝高明,未知者終不知,稍知者難深知矣。


    三十三、陰惡關


    持身應世,須要性情如平,不可暗藏陰惡,有妨於道也,如同堂學事,善惡賢愚不一,一人一性,百人百性,怎合我意,或言語有傷,或行事有偽,耳聞如不聞,眼見如不見,皆當隨人應過而不記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至尊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昭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昭之並收藏至尊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