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講,人體和大地一樣,大地在外周有一圈大氣層,這個大氣層對大地有很強的保護作用。


    很多流星要撞擊大地,在大氣層中就燃燒分解了,這樣就傷害不到大地,否則的話,大地早就千瘡百孔了。


    同樣,人體外周也有一層氣,道醫上講,叫衛氣,保衛的衛。這層衛氣是人體之天。


    那麽當人的精氣充足了,體外的衛氣也越來越強大,衛氣強大了,可以保護自身,稍微的風吹草動,影響不了自身的健康,對風寒暑濕燥火的抵抗力,也會大大加強。


    當然,除了修行,伏羲力還必須懂草藥。


    一個修道的人之所以要懂草藥,並不是因為他學了什麽,而是因為萬物都不離開這個理,萬物運行都在五行之內,都在那個大道之內。


    一、把自己變成一個空杯


    真正入了道門之後,一切的一切就聽師父的了,切不可自作主張,真正要做的是把自己洗掉,把自己以往的知識,經驗包括世界觀,把它打碎,勇敢的打碎,這樣子才是一個空杯,一個學習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的誠心。


    要做的準備是這個,而不是塞得滿滿當當的,還想再塞一些。


    現在的人太貪了,把名、把利貪完了,又想貪經,萬事不離一個“貪”字。


    最終終歸是個吃苦的事,罪要自己受。


    能舍的大膽地去舍,人世間其實也沒什麽重要的事,日月輪轉,一百年以後,人在哪兒?有什麽值得較真的?


    多替自己的呼吸擔擔心,多替自己的性命擔擔心。


    正所謂“恐失於性命”。把自己洗幹淨之後,師父會把握徒兒的火候,該教規矩教規矩,該改毛病改毛病,改了之後器皿打掃幹淨了,就像人要給一個客人倒茶一樣,先得被杯子洗幹淨,杯子還要溫一溫才能倒茶,否則茶味就變了,影響人的品鑒。


    杯子好了之後才是倒茶的事,人們現在在這兒不打掃,隻是貪,殊不知打掃自己的器皿比什麽都重要。


    有了這個器皿之後,誰都想往裏麵倒真東西,好杯子配好茶。


    好茶倒在人身體裏的時候,師父會告訴徒兒。而且道門中傳經,要麽是剝蔥,要麽是魚頭、魚尾、魚肚子分開給。


    它跟別的宗教經不一樣,人看到的就是全部。


    道門繼承了長生不死、修真成仙,成為道教的主要思想和修煉目的,因此十分重視醫藥和養生之術。


    人在醫藥學方麵的成就,並從服食、辟穀、導引、行氣、房中五個方麵直接影響了道門的養生健身之術。


    學道之人必須通醫術、藥物,這樣有助於


    修行,但不能執著,以醫為業,甚至借醫藥來貪取財貨。


    因為這種不道德的行為,當然有損陰功,不可能修真成仙了。


    修道之所以重視醫藥的原因有二:


    其一,要想修煉成仙,必須服食煉丹,而醫藥則是服食煉丹的重要手段。


    其二,醫藥可以濟世活人,利用醫藥來治病救人,接近並度化民眾。


    二、不通藥,無以助道。


    道門強調一個修道之人對於草藥的通識性,如不通的話無以助道。


    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修道的人心性是通透的,很多得道的一些體會,他往往不是說和學出來的。


    不是像人們醫學怎麽看理論,怎麽背經典,按照經典再加上心得體會,辨症施治,而是道融匯於心之後,它自然對於萬物有一個體係,遇到問題就看出這個路子該怎麽辦,該怎麽去解決。


    修道是悟出來的,是修出來的!


    一位修道的人之所以懂草藥,並不是因為他學了什麽,而是因為萬物都不離開這個理。


    萬物運行都在五行之內,它都在那個大道之內。


    一位端正身心的人,他符合於大道,他自然一看這個事情,未來的危機就知道該怎麽辦。


    這個人走的路對不對?遇到的問題應該怎麽去處理,別人在局中分不清自己身在何處,迷茫、困頓。


    對於修道人而言清靜,他就告訴迷茫者該往哪兒走,該怎麽辦,什麽該舍,什麽該勇猛,什麽是你的問題,什麽是別人的問題,遇到這個問題該怎麽應對。


    這隻是因為他清靜而已,因為他簡單。


    君王將相治理國家,當束手無策的時候,就到山中去尋訪。


    廟宇、道觀是藏書閣,是知識的傳承者。


    道人不會看很多信息,甚至於很少走動,反而天下一動一靜,明明白白,為什麽呢?


    因為他觀察細微的東西,同時又能抓住根本,抓住大道。


    所以對於修道人看天下眾生,有時候很難融入,原因就在於,大眾之間玩的一些手段,有時候自我蒙蔽,有時候大眾是裝糊塗,可是對於修道者而言,世間民眾都是他一目就張了然的透明人。


    三、“濟世利人”是“十道九醫”的本質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修行人最大的一個修行的板塊就是外行。


    除了自我了性、了命之後,還要做很多利於人類、利於萬物的事情,而所有的善業之中,救命是最大的。


    而救命莫過於醫術,所以不懂草藥很難成大道,這是“十道九醫”的一個本質原因。


    “道醫相同”隻是“十道九醫”的一個原因,但不是本質原因。本質原因還是源於修行這件事本事,“濟世利人”是“十道九醫”的本質原因,因此,很多祖師都選了這個法門。


    但修道者又不能執著於醫藥,一執著就不是借假修真了。


    本來是隨緣,治病救人,不取財物。因為執著花費心血太多,或者花費精力太多,就消耗自己的神氣,另外也會貪外物。


    浪費了自己的精氣神,是世間最大的惡。


    萬般大惡莫過於耗神,萬般大善莫過於養神。


    修道者如果功德大的話,如此這般倒還可以,倘若功德不大,常給別人治個病還收一點錢財,說“今生招愆,切忌來生再報”,不但與修行無益,無以助道,反而還欠了眾生的債,來世要還,生生世世在六道之中打轉,又何苦來哉?


    除此之外,伏羲力還懂風水天機。


    他從流傳和古簡中知曉了一些風水理論,經過多年的苦苦追尋和驗證,發現風水的確能為修道起到一定的作用。


    民間有種說法: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


    前三種是天定,後兩種是人為。


    風水的作用被劃為天定,遠遠超過讀書改變命運的說法。


    在華夏曆史中,風水已經溶入人們生活,成了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君王將相到平民百姓,從王宮大院到街頭巷裏,幾乎人人都和風水打過交道。


    不管是王城的選址布局、城市的設計建造,還是陰宅陽宅的定位取向,家具擺設等等,都要找人看看風水,算算運程,以便天人合一,趨吉避凶。


    一、淺談風水


    談起風水,肯定很多人有很多疑問,比如風水到底是什麽、風水為什麽能起作用、以及風水來源等等。


    這些基礎問題不講清楚,會障礙很多人認識風水,特別是一些人,會簡單的把其歸納為迷信從而排斥。


    “風水”來源於“葬者,藏也,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氣”的概念,很簡潔的抽取了風與水這兩種元素外形之展現,認識其所說“氣”之來與止聚。


    古人為“胥宇”時而“陟岡”、時而“降原”、時而“逝水”、時而“觀京”,其過程與風水者們的相地四部曲——覓龍、察砂、觀水、點穴頗有相通之處。


    風水又叫堪輿,那堪輿這種說法其含義為天地運行的道理。


    風水還有叫地理的,地理一詞最早出現於《易》的《係辭》,有“易於天地準,故能弭綸天地之道。仰以關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之說。


    風水,即“問卜天意,勘天測地”。


    不管是氣功,還是風水,都講到了“氣”,很多人把它理解為氣流,其實不然。


    這裏的“氣”理解為“炁”(無火)更為準確一點,這是來源於華夏古老的道門文化,代表的是能量。


    自民眾廣泛了解“風水”並普及以來,在世間小道上流傳出來的皮毛的東西,成為了一種術類的流傳,有“玄空”、“六爻”、“理氣”等眾多風水之別。


    人們能看到的風水主要有兩大類別,一為形法,一為理氣。


    形法主要是指巒頭,龍、穴、砂、水、向五要訣;理氣類則是在此基礎上又加入了九宮八卦、陰陽五行等易學理論。


    其實它們不過是曆代風水師們總結了自己的一些經驗,如果沒有得到真傳,隻是憑這些經驗的推斷,那些經驗的總結,就隻知“形”而不知“神”,在“外形”上繞圈子,甚至鬧出風水派別之爭。


    如同一個地方,“玄空”派說有地,可以葬,“理氣”派說不行,但葬後確實有發;另一個地方”理氣”派說可以,“玄空”說不行,但葬後同樣能發。究竟是”玄空”對還是“理氣”對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至尊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昭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昭之並收藏至尊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