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力這種吸納天氣的方法,逐步演化成一係列的吐納術。


    這一點,在修行中是非常重要,比如在"閉氣法",吸滿氣後閉住,讓吸進來的"天氣"和自身的“陰氣“有充分的時間來結合,"化生精氣"自然越來越多。


    也有一些方法,比如靈寶畢法,特別強調呼吸要"多入少出",將氣留在體內,化生出精氣。簡中記載這是"氣液相生,聚氣生液"。這裏的液,應該就是精氣的意思。


    那麽精氣這個概念,應該就是陽氣濃縮後結合陰氣的一種狀態,是陰陽二氣的一個結合體。


    三、精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


    人常說,精氣就是百姓,那這個百姓就是陰陽二氣的結合體。


    這個精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沒有精氣,人就死掉了,人死的時候,就是沒有精氣了。


    那麽沒有精氣,常常是因為"陰不足"了,隻要陰還在,就可以結合陽氣,產生精氣。而陽氣是遍布整個空間的,自然界中陽氣什麽時候都不會虧。


    人隻要有真陰,就可以把陽氣吸納過來,轉化成自身的能量。


    比如,黑顏色的東西,能很快吸收太陽光,轉化為熱。


    黑色為陰,陽光為陽,隻要有黑色,那麽陽光就能被吸收。


    黑色就像一個黑洞,能吸收能量。


    又如在選衣袍的時候,為了顯瘦,很多人都會選黑色的衣袍,因為黑色的衣袍穿在身上,就是顯瘦。


    黑色本身是收斂的,看起來會比正常要小一點。而紅色的正好相反,紅色看上去就比正常的顯得大一點。


    同樣的人,紅色的看起來要比黑色的顯大。


    所以,什麽東西補陰最好呢?就是黑色的東西,熟地、黑芝麻、黑豆,這些黑色的東西,補陰是最好的。


    有一個例子,伏羲力的那個遠房親戚昏迷了很久,馬上就要死掉了,用金匱腎氣的藥物貼肚臍,恢複過來的那個例子,應該就能明白了。


    病人那個時候,是因為沒有陰,自然也沒有精氣了。


    但是他呼吸還沒有斷,陽氣還能吸進來,隻是存不住了。


    那麽趕緊補陰,讓這個陰把吸進來的陽氣給留住,轉化成精氣。


    精氣就是油啊,有精氣在,心髒就不會停跳,所以這就是續命,續將絕之命。


    一般情況下,老人到了生命的最後關頭,都是陰竭,而不是陽虛。


    年輕人不一樣,年輕人猝死可能有別的原因;而老年人,那基本都是陰竭了,沒有真陰了。


    四、如何增強自身的精氣?


    既然精氣對人體來講,是如此重要。那麽如何增強自身的精氣呢?也就是說通過什麽方法可以積累人體的精氣呢?


    修道人總結了三點:


    一是"行氣",單純的行氣之術,也就是練陽氣的方法,比如氣功,這屬於動功。


    動功就是在運動,那麽運動這種狀態,就和陽氣的狀態相應,那麽就能"感召陽氣"進入體內,都能很快增強自身的陽氣。


    所以,內經上講,動養陽。


    這裏就又提到一個修行中的道理,就是相應。


    相應,就是保持步調一致,你和什麽狀態相應,就可以感召什麽能量。同理,心正了,不會感召到邪氣,有些人感召到附體,那就是這些人的心理和那些附體相應。


    有些人經常問如何徹底除去附體,那就把心態調過來,去掉貪嗔癡,別和那些邪氣相雜。


    所謂的行氣,也就是養陽氣的方法。


    可是單獨這麽練,未必就能增強自身的精氣,因為這些方法沒有"養陰之術",即使獲得了很強的陽氣,未必就能貯存的住。


    針對這一點,就是第二條,就是說要服用地上長出來的屬於陰的食物,比如黑芝麻、熟地、天冬、何首烏之類的,來涵養住這個陽氣,道醫的九蒸九曬黑芝麻藥物就有很好的涵養陽氣的作用。


    否則,陽氣獨旺,沒有陰來收納貯藏,就會向上衝,造成頭部陽氣偏旺,而下半身陽氣不足。


    這樣頭部氣壓太高,容易出現腦部中風,而下肢容易痿軟無力,甚至出現偏癱,要坐臥一輩子床。


    有很多運動者和武術者到了老年,腿腳不好,可能就是忽視了這點服食,練的功夫很好,可是能量沒有貯存住。


    這種鍛煉,陽氣越旺,就更容易氣往上衝,越容易出問題。


    有些人練功,老出問題,到了最後,身體還不如普通人好,那就是沒有掌握好這個"服食"。


    以前,也有人來調理,說起來,練了好多年的柔拳,可是老感覺腰腿無力,而且腹脹,消化不好。


    診脈發現,腎脈很弱,直接用"滋補腎陰"的方子,吃下後立馬腹脹消失,腰腿也有勁多了。


    那這個腎脈弱,說明腎陰虛,陽氣不能貯存,練拳後陽氣旺了,上升發散的力量也增強了,氣往上衝,會頂這個胃,從而造成胃中的東西不能往下走,那麽就堵在胃中,慢慢發酵,產生氣體,就出現胃脹了。


    也有個人因為身體不好,一直練拳。


    可有時練拳就發燒,自己感覺莫名其妙,最後來看病,後來診脈也是陰虛。


    那麽練拳後,陽氣增強了,陽氣增強,心火的力量強了,但是腎水的力量不足,但是陰虛不能結合陽氣,陽氣偏旺,陰陽不平衡了,陽勝則熱,這就造成了發燒。


    高原,海拔比較高,這樣的地方,空氣相對稀薄,稀薄也就是不能凝聚,那這就是陰不足。


    在高原上,人體收斂貯存的力量也會不足,發散的力量反而偏強,就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表現,很可能和這個陰陽失調有關。


    那麽有人指出,平時身體越好的人,越容易有高原反應,而平素身體很差的人,高原反應反而很輕微。


    那麽這裏說的身體越好,應該就是陽氣很旺,平日裏活氣十足,那這種人到了高原上,陽氣上升發散的力量更旺,"陰"就收納不住這個陽氣,就出問題了。


    氣往上去,不能往下降,頭部壓力過高,就出現頭痛頭暈,收斂的力量不足了,往外的力量太強,那肯定心髒也使勁往外打這個血,但是收不回來,回收的力量不足,那這個血壓肯定升高。


    這個氣也會導致胃氣不能下降,胃氣上逆,那麽胃裏的東西都會嘔吐出來。


    平時身體不好,那陽氣就不足,本來就升發不起來,那到了高原上,不至於出現發散太過,這樣反應就不會那麽大。


    有一人以前去過一次高原,在那裏躺了幾天,根本無法活動,等別人回來的時候,他也跟著一起回來了。


    後來又去了,去了馬上又躺下了,又出現高原反應了。


    有道人建議他弄點養陰的藥來吃,他不聽,就又和上次一樣,在那裏躺著休息了,後來好沒好也不清楚。


    另一方麵,高原空氣稀薄,氧氣不足,發散的力量太強了,這個氧氣聚不到一起,密度不夠,身體也會出現氧氣不足,那這個時候可以吸吸氧氣,能緩解一下。


    但是如果自身"陰"還是不足,吸了氧氣也貯存不住,那一旦不吸氧了,馬上還是難受。


    這種情況,應該可以用點陰陽同補的東西,用黃芪或者人參補氣,再用金匱腎氣或者麥味地黃藥物之類的幫助收斂一下,應該能緩解。


    那麽第三點,增強自身"精氣",還有一點就是要注意節欲,要開源節流,不能無謂的損失精氣。


    道人講,行房事中這一點也要注意,房事太過,必然損失自身精氣。


    《內經》中講,這個精氣和骨髓是連著的,精氣虧的太嚴重,那麽骨髓都沒有能量,出現腰膝酸軟,這個酸軟是從骨頭裏出來的。


    腦髓也是骨髓,同樣會造成腦髓能量不足,所以也會出現精神萎靡不振,懨懨欲睡,恍恍惚惚的感覺。


    五、增強精氣的吐納術


    也有人提問,深吸淺呼是不是增強精氣的一種方法,這是一種方法,這是一種行氣的方法,屬於吐納術。


    這種方法改善疲勞非常好,如果很累了,那麽坐下來,按照這種方法,多吸少呼,盡量把這個氣留在體內。


    此時,肺部的氣壓,會比平時高,因為肺朝百脈,和全身的經脈都有聯係,那這個壓力就會把吸納進來的陽氣輸送到其它的經脈髒腑中去,結合自身的陰氣,就轉化為"精氣"了,所以很快損失的能量就會恢複過來了。


    這樣做上一刻鍾,再睜開眼睛,就會發現眼睛一下子明亮了很多,各種反應也靈敏了很多。


    這個吐納術的關鍵是能把氣存留住,而且這裏的精氣也是後天的精氣,隻能供人體生化所用,普通人的意識也指揮不動這個氣,隻有經過專門修煉,才能慢慢指揮這個精氣去做事情。


    還有一種吐納術,一直沒有引起重視,那就是"吸氣用鼻子,呼氣時用口。


    因為口就是地,鼻子是天,這個身體都是屬於地組成的,那麽口呼氣的時候,地中的氣壓降低。


    吸氣的時候用鼻子,氣從天這塊下來,遇到氣壓降低的地,自然就會進入地中,這是一種引天氣進入地氣的方法。


    天氣進入地氣,那就是地天泰卦,對身體的健康會非常有利,這種方法,古簡上有記載,但用這種方法修行的人比較少。


    所以很多的呼吸方法,如果按照這個天地陰陽的觀點來看,都是可以理解的。每種方法都反應了古人的智慧,都有其特殊的功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至尊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昭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昭之並收藏至尊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