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華夏龍脈,需要清楚兩個問題:一個是為什麽昆侖是所有龍脈之祖山?二是山形成的脈為什麽被叫做龍脈,而不是叫做鳳脈或其它什麽脈呢?
華夏的道門認為天地是個大人體,這個天地是盤古開辟的,而人體是個小宇宙,那八們在修煉的時候,有一種功能,叫內視功能,就是人可以看見自己體內的情況。
人會發現自己身體有細胞、分子、原子……等等有許多層;會看到天上、經絡的實際情況;會發現身體裏有山有水有人。
隨著自己的修煉,還會發現身體裏有各種各樣的生命體產生出來,所以天地就是大人體,人體就是小宇宙。
道門這個理論講的非常清楚的,人一進入修煉就什麽都看到了,就不用那麽囉嗦,這個就是修道的特色。
在修煉中,人會發現自己的五髒六腑有神元,會發現你的穴位上有神靈,人還有主元神、副元神等,那麽人的脈絡是不是也有元神呢?
是的,脈絡修成了也是元神的展現,有的人修煉中會發現自己身體裏修出了一條龍和逐漸越來越多的龍,看到那是身體裏某一條脈絡和其他脈絡修出來的,他們認為脈絡修出來的生命體展現就是龍形生命的展現。
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是條小龍,隨著人修煉層次的提升,能量的增強,會發現那條小龍也會變得越來越大,變成一條大龍,而且隨著人的經脈修出的越多,身體內的龍修出來的也越來越多,並且,還有顏色的劃分,有青龍、白龍、黃龍等等,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很好看。
修道者身體裏修出了龍形的脈,所以就把它叫做龍脈,而天地人三才合一,大地也是一個生命,也是類似一個人體的概念,上麵也有經絡穴位,所以大地上的脈絡也就叫做龍脈。
這就是龍脈的來源,沒有走入真正修道的人是不知道的。
哪昆侖為何是萬山之祖的祖山?是所有龍脈之祖山就容易多了。同樣的,宇宙是個大人體,那每個星係,每個星球是不是都是其中的小小一個粒子啊,大地也是這樣一個粒子。
如果宇宙是個大人體的話,那宇宙是不是也有周天啊?
是的,宇宙也有一個周天脈絡的運轉,而大地上的昆侖就是宇宙周天脈絡運轉的其中一個點。
宇宙的能量通過在宇宙周天脈絡上運轉,通過昆侖即把能量流通運轉到大地上的所有山脈和穴位上,所以昆侖是所有龍脈的祖山,是這麽來的。
昆侖是神靈仙人居住的地方,通過昆侖可以去到天上,的確是這樣的,不過不是人理解的那個概念。
昆侖對應的另外空間,不是一層,有許多層。昆侖山所對應的另外空間,有一層即是世人知道的天庭。
上古之人道德高,自然本能就展現的多,也就是說神通功能大,他們能自如的穿透空間屏障,來往於天上人間。
後來隨著道德的下滑,世人隻能通過修煉,返回自己先天之本性,才能出先天之本能,突破空間屏障,進入到另外的時空。
五、喝形
“喝形”是說風水師為誰家看了一個穴位,叫出這個穴位的名字,比如說什麽“雙獅奪寶”、“雙龍戲珠”、“犀牛望月”、“猛虎下山”等,而且有時會留詩句一首,民間流傳。
“喝形”本身就能反映風水師的功力深淺,如果喝形準確,在點穴、葬法、選期時都有助力。
有一個風水師叫“不過五”,他在各地留下了大量的“風水詩”,因為他的每句詩皆為五言句,所以人稱“不過五”。
由於他的詩通俗易懂,故在民間流傳極廣,其實他的詩就是對某一個風水格局的“喝形”。
風水師喝形一般喝出的是山川之形,有些“山形”象陸生動物,如獅子、老虎、熊等;有些是水生動物,如各種魚、蝦、螃蟹、蚌等;可以是飛禽,如鶴、鷹、鷂子等;也可以是植物,如桃花、梅花、荷花等還可以是日常用品,如鼓、刀劍等,還有“天書穴”。
有一些穴位不是人間的物種,比如龍形、鳳形和蓮花座形等等。
然而,地穴僅僅有一個外形是不夠的,要“形神兼備”,就必須有“地靈神”駐守,就像一個人搬到新家一樣。
地靈神是一種神位的統稱,不管該位神靈原先是在哪裏,隻要來到地穴駐守,就可稱為‘地靈神’,但是為了配合天地法則,‘地靈神’在最靠近人間的層次展現時一般就會化成地穴的‘形’所對應‘神’,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地穴被天地定為“獅子”形的時候,不論誰來作為“地靈神”,那他展現的就是獅子。
比如民間常會有一些傳說,某某地方有個“犀牛大地”,經常有人在黃昏時看到三頭白犀牛從山中飛出,這就是“地靈神”展現到人間的形象。
對於“喝形”,風水各派都有經驗的積累,但是單靠經驗是做不到十分準確的。
一座山或一群山組成的外形是象獅子還是老虎,根本不太可能分辨的,因為很難這麽清晰;或者這些山組成的外形是飛禽外形,那是鳳凰還是白鶴呢?都是‘品’字形,前麵一座,後麵兩座,所以從群山組成的角度來說,很難分辨。
當然,也有能夠十分清晰的,很多的山形的確是十分形似,有些不但形似,還很神似。
一個風水先生,沒有那個神通飛到天上去,或者開天眼看到另外空間山脈的形象,根本就不可能知道。
如果一個地穴外表看著像獅子,但是它的“地靈神”是老虎,那它就隻能是老虎形,不管風水先生怎樣“喝”他是獅子,老虎也不可能變成獅子。
所以,從古到今,所謂風水先生來“喝形”都是不準確的,如果不能準確的看到“地靈神”,就不可能準確的點出形來。
有些時候,喝不出真正的‘形’來,別人還不一定賣帳呢,覺得你水平不夠。
就算找到穴位了,人家也不一定願意給你用。沒得到同意,即使強行使用這個穴位,沒有地靈神協助,空有其形而無神,也不起作用。
六、尋龍點穴
尋龍,即是尋找龍脈。而點穴,即是找到龍脈上的真穴。有所謂三年尋龍、十年點穴的說法。民間流傳的風水術中,基本上都是從外形上來講。
外形上的知識是風水的基礎知識,也是風水師要掌握的基本技術,可是在承傳過程中,外形上的這些基礎知識也被搞得越來越亂,規矩越來越多,細節越來越多,表麵上看好象風水術越來越豐富了,實際上是舍本逐末。
民間有許多所謂的尋龍秘要,但在實踐中用處不大。
比如民間有種說法,從太祖山到父母山,中間五行相生才是真龍,意思是中間有五座山分別是金、木、水、火、土五形,並且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生的順序排列。
可在實際中,很多龍脈綿延幾十裏,上百裏甚至更長,中間山頭綿延幾十座、上百座甚或更多,根據這些山頭的外形能找出相生的,也能找出相克的,根本無法用簡單的五行相生說法來確定。
尋龍和點穴都是需要有功能,根據功能開的大小,看的範圍也不一,功能開的好的,可以隨時入靜看到地形和穴位的大概,這種地形還並不僅僅是人這個空間山脈的外形,很多還會看到山脈所對應另外空間地靈神的形象。
有很高功夫的風水師,一眼看去,整條龍脈和上麵的穴位,什麽都看全了。
有的可以看很遠的地方,有的隻能看自己所在的方圓多少區域,有的人睜眼也能看,有的人則需要閉眼,其實睜眼閉眼並沒多大關係,隻是使用習慣而已,覺得閉眼入靜,更能集中精神。
有些人則是在打坐入靜時看到圖像,這就有一定的條件限製了,人必須要打坐,而且要定到一定程度才行,打坐狀態不好是看不到的。
還有的則是在睡覺時,通過夢的形式夢到,這種形式也分幾種,一種會直接告訴大概地點的,他根據地點去找就行;一種是不告訴大概地點,你隻有碰機會了,可能在某個時候他去到某個地方,一看,哦,這個地方自己夢到過,是什麽地形,穴位大概在哪裏,有什麽事情等等。
很多風水愛好者都有這方麵的體會和經曆,但往往隻是偶爾的被動的展現。
很多人們所說的夢,其實是人的元神離體,在另外空間的經曆,或者是天目開了,但由於各種原因,白天清醒時看不了,隻有晚上睡著後,讓自己看到些情況。
還有更方便的,就是直接溝通。修煉有道的風水師能直接和穴位上所對應的生命體溝通,他們會告訴自己穴位在哪兒,往哪個方向走,走多遠就到了等等。
高級生命層次越高,他們的語言越優美,說的話往往象詩一樣,所以很多時候,他們都是一首詩一首詩的,用詩一樣的語言與之溝通。
華夏的道門認為天地是個大人體,這個天地是盤古開辟的,而人體是個小宇宙,那八們在修煉的時候,有一種功能,叫內視功能,就是人可以看見自己體內的情況。
人會發現自己身體有細胞、分子、原子……等等有許多層;會看到天上、經絡的實際情況;會發現身體裏有山有水有人。
隨著自己的修煉,還會發現身體裏有各種各樣的生命體產生出來,所以天地就是大人體,人體就是小宇宙。
道門這個理論講的非常清楚的,人一進入修煉就什麽都看到了,就不用那麽囉嗦,這個就是修道的特色。
在修煉中,人會發現自己的五髒六腑有神元,會發現你的穴位上有神靈,人還有主元神、副元神等,那麽人的脈絡是不是也有元神呢?
是的,脈絡修成了也是元神的展現,有的人修煉中會發現自己身體裏修出了一條龍和逐漸越來越多的龍,看到那是身體裏某一條脈絡和其他脈絡修出來的,他們認為脈絡修出來的生命體展現就是龍形生命的展現。
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是條小龍,隨著人修煉層次的提升,能量的增強,會發現那條小龍也會變得越來越大,變成一條大龍,而且隨著人的經脈修出的越多,身體內的龍修出來的也越來越多,並且,還有顏色的劃分,有青龍、白龍、黃龍等等,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很好看。
修道者身體裏修出了龍形的脈,所以就把它叫做龍脈,而天地人三才合一,大地也是一個生命,也是類似一個人體的概念,上麵也有經絡穴位,所以大地上的脈絡也就叫做龍脈。
這就是龍脈的來源,沒有走入真正修道的人是不知道的。
哪昆侖為何是萬山之祖的祖山?是所有龍脈之祖山就容易多了。同樣的,宇宙是個大人體,那每個星係,每個星球是不是都是其中的小小一個粒子啊,大地也是這樣一個粒子。
如果宇宙是個大人體的話,那宇宙是不是也有周天啊?
是的,宇宙也有一個周天脈絡的運轉,而大地上的昆侖就是宇宙周天脈絡運轉的其中一個點。
宇宙的能量通過在宇宙周天脈絡上運轉,通過昆侖即把能量流通運轉到大地上的所有山脈和穴位上,所以昆侖是所有龍脈的祖山,是這麽來的。
昆侖是神靈仙人居住的地方,通過昆侖可以去到天上,的確是這樣的,不過不是人理解的那個概念。
昆侖對應的另外空間,不是一層,有許多層。昆侖山所對應的另外空間,有一層即是世人知道的天庭。
上古之人道德高,自然本能就展現的多,也就是說神通功能大,他們能自如的穿透空間屏障,來往於天上人間。
後來隨著道德的下滑,世人隻能通過修煉,返回自己先天之本性,才能出先天之本能,突破空間屏障,進入到另外的時空。
五、喝形
“喝形”是說風水師為誰家看了一個穴位,叫出這個穴位的名字,比如說什麽“雙獅奪寶”、“雙龍戲珠”、“犀牛望月”、“猛虎下山”等,而且有時會留詩句一首,民間流傳。
“喝形”本身就能反映風水師的功力深淺,如果喝形準確,在點穴、葬法、選期時都有助力。
有一個風水師叫“不過五”,他在各地留下了大量的“風水詩”,因為他的每句詩皆為五言句,所以人稱“不過五”。
由於他的詩通俗易懂,故在民間流傳極廣,其實他的詩就是對某一個風水格局的“喝形”。
風水師喝形一般喝出的是山川之形,有些“山形”象陸生動物,如獅子、老虎、熊等;有些是水生動物,如各種魚、蝦、螃蟹、蚌等;可以是飛禽,如鶴、鷹、鷂子等;也可以是植物,如桃花、梅花、荷花等還可以是日常用品,如鼓、刀劍等,還有“天書穴”。
有一些穴位不是人間的物種,比如龍形、鳳形和蓮花座形等等。
然而,地穴僅僅有一個外形是不夠的,要“形神兼備”,就必須有“地靈神”駐守,就像一個人搬到新家一樣。
地靈神是一種神位的統稱,不管該位神靈原先是在哪裏,隻要來到地穴駐守,就可稱為‘地靈神’,但是為了配合天地法則,‘地靈神’在最靠近人間的層次展現時一般就會化成地穴的‘形’所對應‘神’,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地穴被天地定為“獅子”形的時候,不論誰來作為“地靈神”,那他展現的就是獅子。
比如民間常會有一些傳說,某某地方有個“犀牛大地”,經常有人在黃昏時看到三頭白犀牛從山中飛出,這就是“地靈神”展現到人間的形象。
對於“喝形”,風水各派都有經驗的積累,但是單靠經驗是做不到十分準確的。
一座山或一群山組成的外形是象獅子還是老虎,根本不太可能分辨的,因為很難這麽清晰;或者這些山組成的外形是飛禽外形,那是鳳凰還是白鶴呢?都是‘品’字形,前麵一座,後麵兩座,所以從群山組成的角度來說,很難分辨。
當然,也有能夠十分清晰的,很多的山形的確是十分形似,有些不但形似,還很神似。
一個風水先生,沒有那個神通飛到天上去,或者開天眼看到另外空間山脈的形象,根本就不可能知道。
如果一個地穴外表看著像獅子,但是它的“地靈神”是老虎,那它就隻能是老虎形,不管風水先生怎樣“喝”他是獅子,老虎也不可能變成獅子。
所以,從古到今,所謂風水先生來“喝形”都是不準確的,如果不能準確的看到“地靈神”,就不可能準確的點出形來。
有些時候,喝不出真正的‘形’來,別人還不一定賣帳呢,覺得你水平不夠。
就算找到穴位了,人家也不一定願意給你用。沒得到同意,即使強行使用這個穴位,沒有地靈神協助,空有其形而無神,也不起作用。
六、尋龍點穴
尋龍,即是尋找龍脈。而點穴,即是找到龍脈上的真穴。有所謂三年尋龍、十年點穴的說法。民間流傳的風水術中,基本上都是從外形上來講。
外形上的知識是風水的基礎知識,也是風水師要掌握的基本技術,可是在承傳過程中,外形上的這些基礎知識也被搞得越來越亂,規矩越來越多,細節越來越多,表麵上看好象風水術越來越豐富了,實際上是舍本逐末。
民間有許多所謂的尋龍秘要,但在實踐中用處不大。
比如民間有種說法,從太祖山到父母山,中間五行相生才是真龍,意思是中間有五座山分別是金、木、水、火、土五形,並且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生的順序排列。
可在實際中,很多龍脈綿延幾十裏,上百裏甚至更長,中間山頭綿延幾十座、上百座甚或更多,根據這些山頭的外形能找出相生的,也能找出相克的,根本無法用簡單的五行相生說法來確定。
尋龍和點穴都是需要有功能,根據功能開的大小,看的範圍也不一,功能開的好的,可以隨時入靜看到地形和穴位的大概,這種地形還並不僅僅是人這個空間山脈的外形,很多還會看到山脈所對應另外空間地靈神的形象。
有很高功夫的風水師,一眼看去,整條龍脈和上麵的穴位,什麽都看全了。
有的可以看很遠的地方,有的隻能看自己所在的方圓多少區域,有的人睜眼也能看,有的人則需要閉眼,其實睜眼閉眼並沒多大關係,隻是使用習慣而已,覺得閉眼入靜,更能集中精神。
有些人則是在打坐入靜時看到圖像,這就有一定的條件限製了,人必須要打坐,而且要定到一定程度才行,打坐狀態不好是看不到的。
還有的則是在睡覺時,通過夢的形式夢到,這種形式也分幾種,一種會直接告訴大概地點的,他根據地點去找就行;一種是不告訴大概地點,你隻有碰機會了,可能在某個時候他去到某個地方,一看,哦,這個地方自己夢到過,是什麽地形,穴位大概在哪裏,有什麽事情等等。
很多風水愛好者都有這方麵的體會和經曆,但往往隻是偶爾的被動的展現。
很多人們所說的夢,其實是人的元神離體,在另外空間的經曆,或者是天目開了,但由於各種原因,白天清醒時看不了,隻有晚上睡著後,讓自己看到些情況。
還有更方便的,就是直接溝通。修煉有道的風水師能直接和穴位上所對應的生命體溝通,他們會告訴自己穴位在哪兒,往哪個方向走,走多遠就到了等等。
高級生命層次越高,他們的語言越優美,說的話往往象詩一樣,所以很多時候,他們都是一首詩一首詩的,用詩一樣的語言與之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