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五行之數,循環相生。


    五行是華夏的一種物質觀,多用於哲學、醫學和占卜方麵。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


    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


    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老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係統論。


    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五行相勝(克)相生,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模式,自發的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係及其整體把握的思想。


    五行賦予道德含義,木為仁,火為智,土為信,金為義,水為禮。


    六合:六爻之數,發展變化。


    六合乃東、南、西、北、天和地,意指天下。六合是指地支相合,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爻是華夏預測方法的一種,往往和八字等同論。


    六爻基本是民間普及的叫法,它的別名還有“火珠林預測”“納甲預測”等。


    六爻所以叫六爻基本上是從形上叫來的。卦成後,它有六個爻位,由於動靜不同的原因,變化也就很多了。


    易有六十四卦,一卦有六爻。卦因為爻動又分主和變等,所以六爻的演化的繁複是不遜於八字的。


    六爻成卦的方法也交多,在高手處更是隨意而為。


    如:金錢起卦,以蓍草起卦,聲音起卦,名字起卦,方位起卦等等,凡成有數,盡皆可為,依照成卦的顯示,從象理數占上入手,依爻與爻間的生克製化就能推算天地人間任何事物了。


    七星:七政之數,吉星照耀。


    古人分別把它們稱作: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道門稱北鬥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鬥七宮,即: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璿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玉衡宮廉貞星君、開陽宮武曲星君、搖光宮破軍星君,天樞、天璿、天璣、天權四星為魁,組成北鬥七星的“鬥”,柄狀三星分別使——玉衡、開陽、瑤光。


    季節不同,北鬥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盡相同。


    因此,華夏人民就根據它的位置變化來確定季節:“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


    八卦:八卦之數,無窮無盡。


    八卦,亦稱“經卦”。《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用“一”和“--”符號,每卦由三爻組成;以“一”為陽,以“--”為陰,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


    八卦起源於原始宗教的占卜。《易》中認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每封又象征多種事物,並認為“乾”、“坤”兩卦在“八卦”中占特別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最初根源。


    八卦圖有“先天”、“後天”之分,一般先天八卦圖為體,後天八卦圖為用。諸如天幹、地支、五行生克等配置,均以後天八卦圖作為背景參考。


    先天八卦圖又稱伏羲八卦圖,以乾坤代表天地定位,形成中軸經線;以坎離代表水火為界,作為橫軸緯線,相對二卦陰陽爻相反,互成錯卦。


    先天八卦數: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後天八卦圖即震卦為起始點,位列正東。


    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巽卦,東南;離卦,正南;坤卦,西南;兌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東北。


    如象征節氣,則震為春分,巽為立夏,離為夏至,坤為立秋,兌為秋分,乾為立冬,坎為冬至,艮為立春。


    後天八卦數: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離九。


    九宮:大成之數,蘊涵凶險。


    九宮者,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奇門遁甲以之為地盤也。


    縱橫十五以布勢,二至還鄉之所依,九宮乃奇門式盤之根本也。


    上承八門九星,環繞八詐神君,列布三奇六儀,故九宮為後天奇門格局之承載體,為形為基,地承萬物而載天也。


    九宮算,五行參數,猶如循環。


    九宮者,即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九宮之法用之多端,有“九宮占”、“九宮術”、“九宮算”、“九宮八風”、“太一下行九宮”、“太一壇”等,是於占、術、算、醫、緯、建等方麵的應用。


    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於八卦日辰之間。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遊,息於紫宮之內外。其星因以為名焉。故《星經》曰‘天一’、‘太一’。


    主氣之神,行猶待也。四正四維,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宮。天一下行,猶君王出巡狩,省方嶽之事。每卒則複。太一下行八卦之宮,每四乃還於中宮。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謂之九宮。九宮之道,通天徹地,變化始終,凡性命之道、天人之理,無不盡涵其中。


    能識奇門九宮神韻,則知奇門之奇,實不離九宮之正;而奇門之神,亦於九宮尋常之形中而藏也。


    遁甲之隱顯、奇儀之進退、星神之出沒、八門之開闔,無不本九宮而定也。昔大禹治水,布九宮以攝鬥,衍九疇之文,大水由是而治。


    三皇五帝治世,無不本乎九宮之法則,此奇門九宮之大用也。運籌帷幄,決勝千裏,莫非九宮之對弈?


    千軍萬馬,須入九宮疆場,而後乃可高奏凱歌也。欲入奇門而識遁甲,豈有不從九宮立定根基之理?


    修煉點竅,打坐練功中的諸多要點。


    夫道者,其層次須知三候三關。大抵不外四言:“無為之後,繼以有為;有為之後,複返無為”而已。


    內丹工夫亦有小三候:"積精累氣"為初候,"開關展竅"為中候,"築基煉"己為三候。下手於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欲,先閉外三寶,養其內三寶而已。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即是道門層次,一步趕一步工夫。何謂窮理?


    讀真函,訪真訣,觀造化,參河洛,趁清閑而保氣,守精神以築基。


    一麵窮理,一麵盡性,乃有不壞之形軀,以圖不死之妙藥。性者內也,命者外也,以內接外,合而為一,則大道成矣。


    “以至於”三字明明有將性立命,後天返先天口訣在內,特無誠心人,再求訣中訣以了之也。


    “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八個字,就是下手工夫,須一片做去,分層次而不斷乃可。


    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亂閉,先要自勸自勉,勸得回來,清涼恬淡,始行收入氣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後如坐高山而視眾山眾水,如燃天燈而照九幽九昧,所謂凝神於虛者,此也。


    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息自然,我隻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調息也。調息者,調度陰蹺之息,與吾心中之氣,相會氣穴中也。


    心止於臍下曰凝神,氣歸於臍下曰調息,神息相依,守其清淨自然曰勿忘,順其清淨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潑而心自在,即用鑽字訣。


    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氣融合,不覺恍然陽生,而人如醉矣。


    真消息,玄關發現時也。凡丹旨中有“先天”字、“真”字、“元”字,皆是陰陽鼎中生出來的,皆是杳冥昏默後產出來的,就如混沌初開諸聖真一般,以後看丹經可類推矣。


    學道甚難,而傳道亦不易。傳道者甚勤,學道者可懶乎?傳道者耐煩,而學道者可不耐煩乎?


    學不精,功不勤,心不清,神不真,以此入道,萬無一成知幾其神乎?


    不曰其念其意,而曰其神,可見微動之息,非神不知也。今為分之曰:微動者幾,大動者直。欲知其幾,使心使意使念終不得見也。神乎!神乎!


    神要真神,方算先天。真神者,真念是他,真心是他,真意是他。如何辨得真?


    訣曰:玄光火發,杳冥衝醒,一靈獨覺者是也。


    丹家雲:“一念從歸中起”,即真神真念也。


    又雲:“微茫之中,心光發現”,即真神,即真心也。


    再雲:“定中生慧,一念斡旋”,即真神,即真意也。真神從不神中煉出,學者知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至尊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昭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昭之並收藏至尊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