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找到了研發方向,研究就可以開始了。


    王浩並沒有急著去悶頭做研究,他還是很照顧學生們的,因為想著和學生們一起做研究,最少讓他們理解楊-米爾斯理論,他特別留出了半個月的‘作業’。


    作業內容就是一些有難度的基礎知識,還包括一篇相關研究的小論文。


    “你們試著理解這些資料,量子力學包含的範圍很廣泛,但是,我們隻是從數學的角度去研究,而不是物理。”


    “這很重要。”


    “數學才是基礎。你們不需要去深入理解量子力學,或者是更複雜的粒子標準模型,而是要理解其中的的數學基礎……”


    王浩很耐心的做出了解釋,他還特別誇獎了一句丁誌強,“做研究,靈感很重要,丁誌強在這方麵做的就很好,有很多想法是突然的,但是很重要。”


    “未來你們單獨做研究的時候,也要注重每一個想法,也許偶然的想法,就能夠讓你的研究有突破性的進展。”


    “這方麵要有發現思維,不要被你的知識所局限,尤其不要被那些‘正確的知識’所局限,要敢於去質疑。”


    王浩又說了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隨後才結束了課程。


    學生們拿著資料離開了。


    丁誌強走在最後麵,他看著手裏的資料感覺很鬱悶。


    年前,他完成了代數幾何的學習內容,生活就隻是和其他研一的學生一樣,正常的上課學習。


    或許在其他學生看來,弄懂課堂上的知識就已經很不容易,占用一天大部分時間。


    丁誌強則感到非常輕鬆。


    這是近三年來最輕鬆的一段時間了。


    每到晚上的時候,他還能有兩、三個小時的空閑,周末就更加輕鬆了,上個周末,他甚至早上睡到了十點半。


    這簡直就是夢幻一般的生活。


    他找到了曾經的輕鬆感,可現在輕鬆又結束了,隻是手裏的一大堆資料,就足夠占用大部分空閑時間了。


    “生活,好難啊!”丁誌強鬱悶的想著。


    每天都學習還不是最難受的,最難受的是其他人總是督促他學習。


    寒假回家的時候,他進門聽到老媽的第一句話是,“你怎麽回來了?不是說很忙嗎?我還以為今年你不回來了。”


    接下來就是,“我和你爸可都知道了,你的導師是王浩,小強啊,有這麽好的機會,你可一定要給咱家爭口氣,以後也當個大科學家!”


    丁誌強聽著滿心都是淚,他真沒想當什麽大科學家!


    ……


    王浩開始認真做研究了。


    楊-米爾斯方程是個非線性偏微分方程,但非線性偏微分方程,每一個種類都可以說是一個新的研究項目,原來的研究並不能照搬硬套。


    他對於ns方程的研究很深入,但也隻能利用相關的方法對於楊-米爾斯方程進行近似求解。


    “近似求解有什麽意義呢?”王浩思考的搖了搖頭。


    如果是無限近似於某一組精確解,求解還是有意義的,但因為終究是近似解,後續對於物理性質進行分析很困難。


    “但是,任何一組解,進行物理性質的分析都很困難。”


    王浩還是覺得自己被量子物理的內容影響了,他要做的是以純數學方式去研究,就不要被物理方向的內容所影響。


    他一直思考著。


    這次不是悶頭在辦公室裏,像是閉關一樣做研究,生活還是正常的。


    林伯涵找了過來。


    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項目資金也已經撥付,林伯涵還拿到了獎金,自然對研究很積極,他花了很多時間去想下一步的研究,就來找王浩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林伯涵進了辦公室,坐在沙發上說道,“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入手,比如,兩個不同原子組成的最簡單的化合物。”


    “這樣塑造出的微觀形態,比單原子肯定要複雜的多,但也可以慢慢的進行完善。”


    “我們做半拓撲的定義,也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就像我們所研究出的新型幾何。”


    “一步步的來討論……”


    這是林伯涵想到的辦法。


    王浩發表的新型幾何內容,針對的隻是單元素物質,就比如鋁、金、銅等。


    因為針對的隻是單元素物質,新型幾何並不適用於複雜一些的化合物。


    他們的研究方向是建立半拓撲體係,來覆蓋複雜材料的微觀形態構造,但是研究卻遇到了問題,想不到下一步該怎麽進行。


    如果隻是把難度擴大一點,隻討論兩個不同原子組成的最簡單的化合物,複雜度肯定會提升很多,但也沒有到不能解決的程度。


    林伯涵的提議還是很有價值的。


    王浩搖頭道,“如果隻是拓展到兩個不同的原子組成,確實會變得容易一些,但我們現在碰到的問題,並不是難或者簡單。”


    他繼續道,“微觀形態,也可以理解為凝態物理中的拓撲磁性磁性鏈,這種拓撲形態的節點並不一定是以分子為單位的。”


    “也就是說,在組成拓撲磁性鏈時,也可能同一個分子,和其他分子鏈接的點位不同。”


    “這才是複雜的最主要原因。”


    其實解釋起來也很簡單,比如‘a’、‘b’組成的分子ab,微觀形態的構成,並不一定是ab-ab-ab-ab……,也有可能是aba-bba-abb-baa……。


    正因為單獨的分子,很可能不在微觀形態一個節點上,才會讓微觀形態的塑造變得非常複雜。


    哪怕隻有兩個元素組成的微觀形態,也可能會存在數不清的變化。


    王浩繼續道,“不管是兩個素,還是三個元素,又或者是更多的元素,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


    “正因為如此,我才說隻從數學的方向做研究。”


    “現在我更確定這一點。”


    王浩站起來踱步說道,“我有個學生,叫丁誌強,你應該見過吧?”


    “他給我提了醒,讓我意識到,有時候,數學和物理是要分開的。”


    “如果把數學和物理結合在一起,那我們應該找一個物理學家加入到項目中,而不是我們幾個進行研究,同時問題也會變得非常非常複雜。”


    “所以針對這個研究,我們不再去考慮物理問題,隻考慮塑造新的拓撲定義,隻考慮以代數幾何為基礎,去塑造一套全新的拓撲體係。”


    “如果是後續要轉到微觀形態的研究,我們再利用定義好的框架,來對其進行特定的研究。”


    “數學理論,才是最重要。”


    “隻要我們打好了理論的基礎,微觀形態再複雜,也隻是一種應用而已……”


    王浩解釋了自己的想法。


    這個說法肯定會得到數學界的認同,很多數學家都是這樣想的,尤其是做純數學研究的數學家。


    純數學,就是數學基礎。


    有了大量純數學的研究,才會打好應用數學的基礎,近而聯係到真正的應用。


    從純數學到應用數學,再到現實應用,純數學和現實應用之間,還有個‘應用數學’,正因為如此,好多人就認為‘純數學’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和現實應用嚴重脫鉤。


    實際上,並非如此。


    如果沒有純數學的研究,應用數學的發展就缺少了基礎。


    其實王浩說的內容並不深奧,隻是數學理解的基礎而已。


    很多人都能說出同樣的話。


    林伯涵也能說的出來。


    但能夠說出來,和做的時候能想到,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林伯涵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他一直都明白這個道理,但真正投入到研究中,還是總會不由得聯係到超導,連續到超導體材料等內容。


    他發現自己確實應該拓展思維,王浩才是真正做到了‘把理論應用到研究中’。


    等離開了王浩的辦公室,林伯涵正好碰到了丁誌強,他忍不住朝著丁誌強豎起大拇指,讚歎一句,“厲害!”


    “什麽?”


    丁誌強頓時滿頭霧水。


    他感覺自己什麽都沒有做,卻總是被人誇獎‘厲害’。


    “到底哪裏厲害了?我改,還不行嗎?”他看著手裏的資料欲哭無淚。


    另一邊。


    王浩則是繼續做起了方程的研究,和林伯涵談了談研究問題,他已經感受到邱成文所說的‘複雜性’。


    他剛才還在談代數幾何、拓撲學的問題,轉到研究就變成了楊-米爾斯方程,兩者根本是完全不同的領域。


    等再轉回來的時候,他甚至都有些不適應,不由感歎一聲,“還是要專心啊!”


    他決定‘閉關’了。


    如果是不斷的被打擾,他想要專心做研究就很不容易。


    王浩在門口掛上了‘請勿打擾’的牌子。


    這還是第一次。


    之前都是在計算機實驗樓四層的主任辦公室裏,而現在則變成了梅森數科學實驗室的主任辦公室。


    當掛上請勿打擾的牌子以後,世界仿佛都安靜下來。


    王浩也開始專注的研究。


    他放空自己的思想,不再去考慮什麽量子物理,甚至不再考慮數學的其他學科,就隻是針對楊-米爾斯方程,做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分析。


    當真正投入進去以後,他發現一切似乎都豁然開朗了。


    在非線性偏微分方程領域上,他的研究非常的深入,有很多方法都能夠拿來使用,當然方法不一定是有用的,但也可以一個個的去試,而不是呆坐著沒有思路。


    在不斷的分析研究中,靈感值也在不斷提升。


    這說明研究方向是正確的。


    在進行了三天的研究以後,王浩還是被一個問題卡住了,長時間沒有進展以後,他還是從辦公室裏走了出來。


    他到校園裏轉了轉。


    在校園裏踱步的時候,也是一種對身心的放鬆,他路過了理學院實驗樓,忽然想到很久沒有過來,就幹脆走了進去。


    他進了實驗樓的大辦公室,見到了忙碌中的周清源。


    周清源看到王浩很驚訝,“你怎麽來了?”


    “過來轉轉。”王浩笑問道,“周老師,你在幹什麽?”


    周清源笑道,“還不是你們實驗室的項目,幾個計算問題。”


    王浩感興趣的看了一眼,發現是幾個動力學問題的計算求解。


    “你也幫我看看,算的對不對。”周清源開口說道。


    王浩拿起了桌上的稿紙,仔細看起了上麵的內容。


    周清源讓王浩幫忙看看的時候,還沒感覺有什麽,等王浩真正拿起來看,他突然感覺到了緊張。


    那就像是小學生做完題,被老師檢查對錯一樣。


    辦公室氣氛變得很詭異。


    周清源感受到了這種詭異,或許就是他自己的心理作用,但仔細一想又苦笑不已,換做是幾年前,他根本不會產生這種想法。


    現在麵前的王浩,已經被公認為是偏微分方程領域的頂級專家,還可以加上一句‘無人能比’。


    他做的計算被王浩檢查,確實像是老師給學生檢查作業一樣。


    “唉~~”


    周清源忍不住歎了口氣,他一邊是為王浩的成就高興,另一邊也是感慨自己,多少年都沒有提升。


    王浩仔細看了一下,發現沒有什麽問題,有一個方程代入結果求解,等式兩邊已經非常近似了。


    其實項目相關的計算,有部分不用做的這麽精細,是允許一定偏差範圍的,顯然周清源做的很有耐心。


    “您算的比我強多了。”王浩放下了手裏的東西讚歎一句。


    周清源頓時聽笑了,趕緊擺手道,“哪能比得上你?”


    “確實已經很精準了。”


    王浩道,“這種不能求解的偏微分方程,其實用代入數值法就可以,不用做這麽精準的分析。”


    他說著忽然停住了,嘴裏連續念叨了好幾句,“精準……”


    “精準?精準!”


    “對啊!”


    王浩頓時感覺豁然開朗,他知道該怎麽辦了。


    ……


    之前研究卡住的位置,就在於分析的不確定性。


    其實關鍵還在於精準的計算,而不是主要做複雜的分析,有關參數的計算更加精準,就能夠依靠結果卻做後續的分析。


    這樣分析精準度就提升了。


    王浩馬上回到了辦公室繼續做研究,他甚至都忘記了吃午飯,許傑過來送飯都隻是抬頭說了一句,“放那裏吧。”


    然後就繼續工作,也把事情拋在腦後。


    他一直工作到了下午四點鍾,才聽起來產生伸了個懶腰,看著稿紙上的結果,表情卻有些不確定。


    他分析出了一個範圍解,還附帶了一組列式。


    這有什麽意義?


    王浩又掃了一眼係統任務,發現‘任務一’靈感值達到了18點。


    有了上一個s+級任務的經驗,他很清楚‘20’點就是一個階段,靈感值能達到18點,就說明他的思路沒問題。


    他分析出的列式以及‘有些不靠譜’的範圍解,肯定是具有某種物理意義的。


    可究竟是什麽呢?


    現在靈感值達到了‘18’點,還沒有達到‘20’點,就說明剩下的工作,就是對結果進行物理意義的解析。


    可問題在於,範圍解的不靠譜。


    其中的參數數據,存在一個‘-0.38~0.38’的範圍。


    ‘-0.38’,負值就是關鍵問題。


    雖然沒有進行物理性質的分析,但他也非常清楚,這個範圍參數,很可能代表了某一種力或某一種性質。


    任何存在的一種力或性質,怎麽可能會產生負值範圍?


    難道是一組沒有意義的結果?


    “不可能!”


    “肯定代表了某種意義!”王浩皺著眉頭仔細的研究起來。


    想要分析出所得出結論的物理,就必須從頭到尾再仔細的查看,方程最初每一個參數都是有意義的,不斷轉化分析的過程中,代表的意義也在不斷的變化。


    這是一個複雜的邏輯解析過程,還需要牽扯到大量量子物理的內容。


    王浩慢慢的進行研究,一點一點的深入,花費的時間甚至比方程解析還要多。


    接下來連續一個星期,他都悶在辦公室裏做研究,隻是寫出來的內容,就堆了厚厚一疊。


    但是悶頭研究並沒有什麽成果。


    包括列式以及其他參數,倒是能分析出內容,但‘-0.38~0.38’的數值,依舊不清楚代表了什麽。


    力的消失?


    能量的消失?


    為什麽?


    王浩完全想不明白,他索性不再去想,而是正常工作起來。


    他打開了郵箱,查看了下郵件。


    和比爾卡爾的溝通,也跟著停了一個星期,溝通還是要繼續保持,即便研究沒什麽進展,但隻是積累想法,也同樣是一種進步。


    在打開了郵箱以後,他卻發現一封來自迪迪埃-馬約爾的郵件,上麵寫著一段話,“王浩,我和我的團隊,一直在思考該怎麽去通過實驗驗證你的理論,專門去做了一係列數據分析工作,希望能在能量損耗方麵,找到湮滅力起作用的證據。


    很可惜,什麽也沒有發現。


    今天新一輪大型實驗要開始了,真期待能有新的發現!”


    新一輪大型實驗,說的是歐洲粒子對撞機重啟的測試實驗。


    歐洲粒子對撞機進行了大幅度升級,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據說實驗亮度能夠提升七倍以上。


    現在則是做第一次大型實驗測試,許多參加國家都派了團隊參加。


    王浩倒是沒考慮粒子對撞實驗,他仔細看了一下信件,覺得迪迪埃-馬約爾為人真的很不錯,竟然真會投入大量的精力,在驗證湮滅理論上,還特別給自己發了個郵件。


    “做實驗數據分析,希望能在能量損耗上找到湮滅力存在的證據?”


    “這個想法……”


    王浩還是搖了搖頭,即便是他也不知道,湮滅力發生作用的時候,質能方程是否還能起到作用。


    質量單位,是被直接湮滅,還是被湮滅化成了能量?


    這是個問題。


    他給馬約爾回了一封郵件,寫了幾句感謝的話,並祝福對方工作順利。


    等發送好了郵件以後,他忽然愣住了,“對啊,湮滅理論!”


    【任務一,靈感值+2。】


    【靈感值:20。】


    “夠二十點了!”


    王浩壓住了心頭的興奮,知道自己找到了確定的分析方向。


    ‘-0.38~0.38’的數值,看起來確實很詭異,感覺根本沒有什麽意義,以‘湮滅力存在’為前提就不一樣了。


    之前他所做的分析都是依靠現有的理論,可粒子標準模型並不完善,能夠做出的分析是有限的。


    ‘湮滅力存在’為前提,就多了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0.38~0.38’,就很有意義了。


    負值或零值,很可能代表質量或能量缺失。


    然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即便是代表質量或能量缺失,又能怎麽樣呢?”


    王浩皺眉思考著。


    他馬上查看了最新的粒子物理研究,包括希格斯玻色子、中微子發現相關的研究報告,再根據公開的粒子對撞實驗資料,馬上開始做起了相似計算。


    時間又過了一個星期。


    王浩就隻是悶在辦公室裏,不斷做計算工作,他唯一去的地方隻有中心實驗室,用實驗室的服務器做了計算分析,等再回來就繼續研究。


    其他人都不知道王浩是在做什麽,隻是知道和楊-米爾斯方程的研究有關。


    方程研究?


    為什麽會用到服務器?


    而且做方程相關的研究,怎麽好像變得非常忙,還做了一大堆看不懂的計算?


    王浩則是繼續沉浸在工作中,直到這一天終於得出了一個結果--


    85gev~260gev 。


    看著計算出來的數值,他輕呼了一口氣,臉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但隨後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是結合粒子對撞實驗數據、報告,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計算出來的一個能量數值區間。


    現在他得出的結論,也隻是‘數據足夠龐大的情況下,85gev~260gev區間範圍內,會存在數值異常’。


    這種異常,代表著數據空缺。


    簡單理解就是,粒子對撞實驗過程中,一些新產生的粒子‘跳開’了‘85gev~260gev能量區間範圍’。


    如果做實驗統計,85gev~260gev能量區間的數據很少。


    王浩的理解也隻是‘湮滅力對粒子的一種作用’,就好像是用一個力推動物體一樣,85gev~260gev能量區間,湮滅力發揮的作用比較大,好多粒子就都被推開了。


    這個結論似乎沒什麽意義。


    因為前提是‘足夠龐大的數據’,足夠龐大是有多大?


    他自己都沒有確定的概念。


    王浩看著結果有些猶豫,因為是以‘湮滅力存在’為前提做出的分析,感覺就是‘假象’式的研究,投稿出去根本沒意義。


    但是,花費近二十天的研究成果,不發表似乎也有些浪費。


    他就把內容簡單整理了一下,隨後寫了個大致的介紹,發表在了個人博客上,標題是《85gev~260gev能量區間問題》。


    “就當是個小研究吧,雖然沒什麽意義,但也許對後續的研究有幫助。”


    王浩想著。


    在連續工作二十天以後,他還是想著休息一下,就出門鍛煉去跑步了。


    於此同時。


    好多人也注意到了王浩最新發表的博客內容。


    一些媒體還進行了轉載報道,卻根本沒有引起波瀾,因為博客內容說的很虛幻,內容就是做了一個楊-米爾斯方程的研究,然後推導出85gev~260gev能量區間,可能檢測出一些異常問題。


    這個異常就是‘數據空缺’?


    網絡上有好多人也討論了起來,“王浩大神的最新研究到底是什麽?”


    “好像和楊-米爾斯方程有關,但怎麽突然轉到粒子對撞實驗上了,而且還直接說能量區間有異常?”


    “數據空缺?這是什麽意思!”


    “好像很難理解……”


    “我完全看不懂,不過王浩大神似乎也沒有貼出全部的研究。”


    “……”


    國內的討論到此為止。


    一些國外的學術媒體,也轉載了王浩發布的博客消息,和國內的情況非常類似,隻是有幾個人看看,然後就都不關心了。


    這或許是王浩發表的博客文章中,最不受關注的內容了。


    時間,讓人澹忘發生過的事情。


    半個月後,所有人都把事情拋在腦後,仿佛根本沒有博客更新的內容。


    王浩自己也是一樣,他重新和林伯涵一起研究起了拓撲定義問題,也不斷和比爾卡爾進行郵件交流,還和對方約定下月初來西海大學。


    事情似乎是完全過去了。


    直到這一天。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atlcs獨立研究組,發布了最新實驗研究相關的消息。


    他們在最新實驗數據分析工作中,發現90gev~270gev能量區間,存在疑似‘數據空缺’的奇怪現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小南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小南瓜並收藏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最新章節